发展红色文化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路径思考

2020-07-18 16:07周可
锋绘 2020年4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红色文化

周可

摘 要:红色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共同的生长土壤和成长需求,共同的价值指向和理想目标,红色文化可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和文化现象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透视红色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联系,可以找到发展红色文化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路径借鉴。

关键词:红色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契合性;路径

进入新时代,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持续推进,信息化迅速发展、网络化正在全面普及,人们的价值选择更加多样化,使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面临更多新挑战。红色文化蕴含着伟大革命精神、优良革命传统、坚定革命信仰、爱国主义精神,无论是在意识形态层面还是文化层面,发展红色文化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都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红色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1)红色文化。红色文化是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先进文化,它产生并发展于中国共产党长期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从纵向看,红色文化的发展是动态、连贯的过程,它不仅属于历史,也应该属于现在和未来;从横向看,红色文化是一种包容文化,它不仅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还不断吸收国内外优秀文化因素,又融地域特色于自身。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可以从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特殊性来理解。根据相关研究者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其自身具有特殊性:它既是一种意识形态,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牢牢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发展中国的实践过程。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它必然要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是在中国长期传播、运用和发展的过程。

2 红色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契合性

(1)二者有共同的生长土壤和成长需求。红色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共同产生于并经历了革命与战争、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时代特征和实践需要决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题、内容、进程等,也决定了红色文化的具体内容、表现形式等。红色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共同的成长需求,都必须要与时俱进、因势革新,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生命活力,回答好时代和实践赋予的成长拷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到“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再到“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一切都基于与时俱进、因势革新的先进品质。红色文化历经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各阶段,适应时代和实践要求,以更丰富的形式展现出来,以更多样的方式传播出去,才能更多地体现自身价值。

(2)二者有共同的价值指向和理想目标。红色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共同价值指向是人民群众。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群众路线作为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将“人民性”深深嵌入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红色文化来源于人民群众的实践,发展依靠人民,其价值也深深体现在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同时,红色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都包含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目标。从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到“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到“什么是发展、怎样发展”,再到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价值目标始终都指向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的信仰、制度、作风、道德、革命精神、革命传统等的综合体现”,“信仰”即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也即对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信仰。

(3)红色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和文化现象发挥作用。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红色文化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进程中产生的先进文化,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和崇高的价值取向,是中国共产党对人民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抵御西方腐朽反动思想文化侵蚀的重要思想武器,有着重要的意识形态引导功能,有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红色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都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优秀文化的继承、融合、发展与创新,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精神产物。红色文化中的思想成果、革命经验等可以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发展提供原则指导,如“反对本本主义”、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坚持党的绝对领导等。红色文化中所蕴含的宝贵精神财富,也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发展提供昂揚奋进、团结拼搏的精神动力。

3 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规划现有、挖掘潜在红色资源,呈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果。红色文化既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伴相生,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优秀文明成果。系统梳理现有红色资源、深入挖掘潜在红色资源,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取得的伟大成果的呈现。对现有红色文化的梳理,一方面要借助各种物质形态,如纪念馆、旧址、器物等来实现,另一方面红色文化中蕴含的革命先辈们的崇高共产主义理想、坚定革命信念和高尚爱国情感等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但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其具体表现形式又有差异,所以应根据实践发展,赋予红色文化中的精神部分以更多的时代内涵。对潜在红色文化的挖掘,则需要对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国际国内背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的历史进程、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形势进行充分的了解和把握,需要更多具备专业知识的人员扎根实践,深入探究地方潜在红色文化,收集真实可靠的一手资料,对其加以利用和创新创造,同时通过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力量丰富红色文化物质载体和精神内涵,保存和呈现党在带领人民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的历史成果。

(2)红色文化融入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提升群众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同感。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使红色文化成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发挥红色文化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正面导向功能,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建设中的指导地位,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朝着正确的方向继续迈进。根据马里亚诺?格龙多纳的观点,价值观充当短期愿望和长期愿望之间的桥梁,内在价值观是深入人心的价值观,其作用是持久的;工具主义价值观是侧重利己的价值观,其起的作用是短暂的。因此,在发挥红色文化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正面导向功能时,应注意提高红色文化教育的实效性,努力将红色文化中所包含的精神内涵转化为人民内在的价值观。可以凭借党政机关、学校、社区等各主体的力量对人们开展红色主流文化教育。教育的方法也应当结合时代特征、实践要求、地方特色加以创新,灵活运用。综合运用理论灌输法、实践体验法、榜样示范法等,提升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进而升华为行为认同。

(3)创新红色文化发展模式,鼓励群众投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生动实践。红色文化来源于人民群众的实践,在发展过程中依靠人民群众的实践,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民群众。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红色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在发展过程中,既要充分体现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也要结合时代、实践和人民需要创新其发展模式,吸引人民人群投身于发展红色文化、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中去,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注入新鲜成分。应该充分发挥各地区人民群众的主动性,鼓励专业研究人员和当地群众参于到当地红色文化资源挖掘、收集、整理、传播的实践当中,结合地区特色开发红色文化品牌、发展红色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创新红色文化传播方式等等,用实践发展和传播红色文化,发挥红色文化感染人、激励人、鼓舞人、塑造人的功能,以地方红色文化的繁荣发展带动整个国家的红色文化欣欣向荣,让红色精神力量遍布祖国的各个角落,不断激励人民群众投身于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实践,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胡国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与现实[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05(1):38.

[2]刘建伟.红色文化融入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3:9-11,23.

[3]曹智.贯彻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精神 扎实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N].人民日报,2014-12-16(001).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红色文化
依托红色文化资源 传承红色文化基因
浅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传统文化的“两重性”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影响及对策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共产国际七大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