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阑尾炎手术的临床价值分析

2020-07-21 07:47林炽明
关键词:肠粘连阑尾阑尾炎

林炽明

(昌江黎族自治县中西结合医院,海南 昌江 572700)

阑尾炎是因多种因素形成的炎性改变,为外科常见病,以急性阑尾炎较常见,临床除黏膜水肿型急性阑尾炎可采用保守治疗外,其余均给予阑尾炎手术治疗,阑尾切除术可用于治疗急性阑尾炎、化脓性阑尾炎、坏疽性阑尾炎等,常规阑尾切除术切口较大、术后恢复较慢,且患者易产生并发症,遗留瘢痕,影响美观。本次研究旨在探讨小切口阑尾炎手术的临床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选择86例于2017年5月~2019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行阑尾炎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3例。对照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21~64岁,平均年龄(48.49±5.16)岁。观察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48.55±5.11)岁。比较患者性别、年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对比性。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常规阑尾切除术:患者取仰卧位,给予硬膜外麻醉后逐层切开腹部皮肤、皮下组织,找到阑尾,隔离小肠使其充分暴露,采用荷包缝合盲肠壁,结扎阑尾根部后,切断阑尾,消毒处理后包埋处理阑尾残端,后逐层缝合进行关腹。

1.2.2 观察组

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患者取仰卧位,连续硬膜外麻醉,于右下腹作麦氏斜切口,长度约为1.5~3.0 cm,沿右下侧腹壁将小肠推向内侧,用阑尾钳找到阑尾后提起阑尾, 切除阑尾,消毒处理后采用腹外斜肌腱膜、皮下组织、皮肤全层三针缝合法进行关腹。

1.3 评价指标

(1)围术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2)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伤口感染、肠粘连、肠阻梗)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围术期指标

组间比较,观察组手术、住院时间及切口长度均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围术期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围术期指标对比(±s)

组别 手术时间(min)切口长度(cm)住院时间(d)对照组(n=43) 53.58±4.62 6.17±0.45 6.49±1.53观察组(n=43) 32.16±2.54 2.76±0.33 4.52±1.17 t 26.642 40.071 6.707 P 0.000 0.000 0.000

2.2 并发症

对照组发生伤口感染5例、肠粘连1例、肠阻梗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6.28%,观察组发生伤口感染1例,发生率为2.33%,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略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446,P=0.063)。

3 讨 论

阑尾炎具有起病急、变化快等特点,是常见的急腹症,早期进行治疗可获得较好效果,手术是临床治疗阑尾炎的常用方法[1]。

本研究结果显示,组间比较,观察组手术、住院时间及切口长度均较短于,并发症发生率略低,表明小切口手术在阑尾炎中应用疗效确切,可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常规阑尾切除术切口较大,患者术后住院时间长,并发症较多(切口感染、肠粘连等),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小切口手术切口小,但不影响阑尾的提出,切口小可减少患者血管神经及腹腔脏器的损伤,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患者脏器与空气的接触时间,进而减少感染、肠粘连、肠梗塞等并发症发生,能够有效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从而可缓解患者经济负担[2-3]。

综上所述,小切口在阑尾炎手术中应用疗效确切,可缩短患者手术、住院时间及切口长度,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使用。

猜你喜欢
肠粘连阑尾阑尾炎
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在老年复杂性阑尾炎诊断中应用
阑尾炎手术后肠粘连是怎么回事
阑尾真的无用吗?
导致肠粘连的原因有哪些
肠粘连的治疗及预防
阑尾炎能自愈吗?
根部穿孔性阑尾炎的腹腔镜治疗策略
腹茧症合并急性阑尾炎并腹股沟斜疝1例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30例临床观察
消痈解毒汤为主治疗阑尾脓肿18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