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对经口气管插管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

2020-07-21 07:47辛小梅
关键词:丙泊酚插管芬太尼

李 媛,辛小梅

(山西省临汾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山西 临汾 041000)

在重症监护室中很多患者因为各种因素出现呼吸衰竭症状,为此要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其中经口气管插管是将导管通过口腔、经过声门置入支气管或气管中,以保证呼吸道管理效果,避免患者自主呼吸骤停[1]。但是在临床应用中发现,部分患者因为气管插管不耐受以及疾病损伤,存在严重的烦躁、不安等情况,给疾病治疗和护理提高难度,因此要科学的给予镇静镇痛药物。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是2018年9月~2019年9月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82例呼吸衰竭患者,通过数字表法随机分组,各41例。对照组男女比例22:19,年龄25-61岁,年龄均值(41.62±3.25)岁。实验组男女比例21:20,年龄24~63岁,均值(41.95±3.37)岁。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试验是在本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下开展的,入组患者均精神正常,无重大肾、肝功能障碍,且自愿签署了知情研究协议书。将依从性差,缺乏治疗积极性、存在精神疾病史患者排除在外。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经口气管插管且机械通气后进行镇静镇痛处理。对照组持续泵入0.3 mg/(kg·h)丙泊酚,实验组同时泵入0.05 μg/(kg·min)瑞芬太尼,并根据患者的镇静镇痛效果调整药物剂量。

1.3 观察指标

①记录两组患者给药前,及给药10分钟、30分钟、1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的心率和意识状况。其中,意识状态评估方法为ICU患者镇静评分(RASS),<-2分:中重度镇静,或有昏迷情况;-2~0分:最佳镇静、良好的意识状态;1~2分:处于焦躁紧张状态。②记录两组患者停用呼吸机至拔管时间,以及丙泊酚总用药量。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 18.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用[n(%))]和(±s)描述,行x²、t检验;P<0.05时差异呈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不同给药时间的心率变化

实验组患者在给药10分钟心率明显降低,且低于对照组,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时间,两组患者的心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不同给药时间的心率变化(±s,次/min)

表1 比较两组患者不同给药时间的心率变化(±s,次/min)

分组 例数 给药前 10 min 30 min 1 h 6 h 12 h 24 h实验组 41 112.48±13.76 99.61±12.96 100.13±11.79 99.18±10.63 101.77±10.68 95.43±8.74 92.08±7.75对照组 41 112.72±12.85 106.33±12.41 94.32±15.38 99.87±14.26 97.51±11.49 95.02±9.37 92.84±7.56 t 0.082 2.398 1.919 0.248 1.739 0.205 0.467 P 0.935 0.019 0.059 0.805 0.086 0.838 0.642

2.2 比较两组患者不同给药时间的RASS评分

两组患者给药10分钟时RASS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时间两组之间RASS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患者不同给药时间的RASS评分(±s,分)

表2 比较两组患者不同给药时间的RASS评分(±s,分)

分组 例数 给药前 10min 30min 1h 6h 12h 24h实验组 41 2.26±1.43 -0.04±1.26 -0.79±1.65 -0.51±1.32 -1.46±1.18 -1.31±1.57 -0.84±1.16对照组 41 2.24±1.18 1.56±1.21 -0.21±1.05 -0.72±1.04 -1.69±1.05 -1.53±2.02 -0.76±1.58 t 0.069 5.865 1.899 0.800 0.932 0.551 0.261 P 0.945 0.000 0.061 0.426 0.354 0.583 0.795

2.3 比较两组患者停用呼吸机至拔管时间、丙泊酚总用量

实验组停用呼吸机至拔管时间为(3.03±2.25)天,对照组停用呼吸机至拔管时间为(4.76±2.34)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12,P=0.001);实验组使用丙泊酚总量为(21.82±6.45)mg/kg,对照组使用丙泊酚总量为(34.27±8.28)mg/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95,P=0.000)。

3 讨 论

机械通气是呼吸衰竭患者救治的主要手段,操作中需要进行经口气管插管,但是此期间患者容易出现睡眠障碍,甚至处于极度恐慌状态,提高气管插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还会给患者带来身心创伤。所以,需要给予镇静镇痛药物,但是很多药物对患者的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产生抑制作用,影响患者的安全性,因此科学、合理的应用镇痛镇静药物有着重要意义。

瑞芬太尼有着较高的选择性、较强的剂量可控性,镇痛、镇静效果较强;经过水解可直接作用到μ受体,快速发挥作用。另外,该药含酯键这一特殊的化学结构,能快速被组织及血液中的非特异性酯酶水解,所产生的代谢产物不具有药理活性,停药后能快速苏醒[2]。

丙泊酚是短效镇静、镇痛药物,可直接作用到神经突触,抑制神经系统释放钠离子、钙离子、谷氨酸,进而达到强效麻醉效果。另外,此药可降低中性粒细胞、T细胞含量,避免发生气管反射现象,提高经口气管插管的顺利性,减少术后呕吐、恶心症状。同时,可降低嗜酸性粒细胞含量,对机体应激反应产生抑制作用,保护肾脏、心脏、神经等功能。此外,丙泊酚脂溶性较强,进入人体后快速发挥药效,对血管平滑肌产生抑制作用,减少心输出量、降低血压,且不影响心率。有研究发现,瑞芬太尼与丙泊酚联合应用,不仅能保持良好的镇静镇痛效果,还能为经口气管插管提供良好的条件,降低插管时气管的应激反应。

此次研究中,联合应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的实验组,比单独应用丙泊酚的对照组,在给药10分钟时心率低、RASS评分低,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从停用呼吸机至拔管时间实验组短于对照组,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总用量实验组少于比对照组,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虽然给药30分钟后,对照组能达到与实验组同样的效果,但是大大增加了丙泊酚的使用量,增加延迟拔管及低血压副反应。

综上所述,经口气管插管患者联合应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能快速达到理想的镇静效果,还能稳定心率,改善意识状态,缩短拔管时间,减少丙泊酚用量。

猜你喜欢
丙泊酚插管芬太尼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瑞芬太尼、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淋巴结结核手术中的应用比较
丙泊酚复合右美托咪定或咪达唑仑在老年人无痛胃肠镜检中的应用
丙泊酚复合不同药物用于无痛人流的临床现状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血清白蛋白和膈肌移动度与二次插管的相互关系
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中对寒战和牵拉痛的预防作用
观察七氟醚或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
急诊内科危重患者气管插管时机与方法分析
中美麻醉学家合作研究发现丙泊酚可有效控制剖宫产术中产妇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