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食疗在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2020-07-22 10:33段晓青林美蓉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33期
关键词:食疗饮食血压

段晓青,林美蓉

(威海市中医院,山东 威海 264200)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习惯和结构发生了较大的改变,高血压在人群中的患病率也逐渐在上升。高血压是一种以机体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在静息状态下,患者两次或两次以上测得血压过高即可诊断为高血压,即收缩压大于或等于140 mmHg,舒张压则大于或等于90 mmHg。根据严重程度,高血压可分一级高血压、二级高血压和三级高血压[1]。高血压多见于四十岁以上的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有头痛头晕、疲劳、心悸等,常在劳累、精神紧张及情绪波动后出现血压升高,休息后可恢复正常。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若治疗不及时或是护理不当,则易并发脑血栓形成、脑出血、心脏病以及肾病等重要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从而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胁[2]。因此,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确诊为高血压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从而探讨中医食疗在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50例确诊为高血压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平均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纳入标准:①符合临床高血压诊断标准的患者;②排除患有其他慢性疾病的患者[3];③神志清醒并且同意参与研究的患者;排除标准:①不符合临床高血压诊断标准的患者;②同时患有其他慢性疾病的患者[4];③精神异常或患有精神疾病或不同意参与研究的患者。在所选取的患者中,实验组有男18例,女7例,年龄42~73岁,平均(56.1±3.2)岁;对照组有男16例,女9例,年龄40~72岁,平均(55.9±3.4)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如性别、年龄等方面无明显的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饮食护理疗法,具体如下:①采取低盐饮食,患者每天摄入的钠盐量不得超过6 g;②采取低脂肪饮食,患者每天的食油量不得超过25 g;③戒烟限酒,饮食清淡,忌肥腻,并确保作息的规律性[5];④调整饮食结构,多吃粗粮、绿色水果及含钙量高的事物,如西兰花、苹果、奶制品等;少吃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肥肉等,忌油腻、辛辣及刺激性食物。

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采取中医食疗法,具体方法如下:①根据中医辨证对患者的分型进行确定,从而采取不同的中医食疗法;②对于肝阳上亢型的高血压患者,饮食应以滋阴降火、平肝潜阳为主,即指导患者以清淡饮食为主,如多吃芹菜、紫菜以及海蜇等食物,禁食油腻、辛辣之物;③对于痰浊中阻型的高血压患者,饮食应以燥湿祛痰为主,即指导患者饮食以素食为主;④对于气血亏虚型的高血压患者,饮食应以滋补养气为主;⑤对于肾精不足型的高血压患者,饮食应以补肾填精为主,即指导患者多吃红枣、山药以及银耳等食物,常见的有黄芪白术龟甲煲牛肉和当归焖甲鱼等。

1.3 观察指标

按照上述方法,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和血压控制情况,其中护理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其中显效是指患者临床症状如头晕头痛、心悸、眩晕、耳鸣等明显好转或恢复正常;有效是指患者临床症状如眩晕、烦躁、耳鸣等有所好转,但未恢复正常;无效则是指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记录两组患者护理过程中的相关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计数资料行x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s)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比较

通过上述方法,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为72.00%,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94,P<0.05),具体分析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有效率的比较分析(n,%)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比较

通过上述方法,治疗后患者的血压控制水平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分析见表2。

表2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比较(±s)

表2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比较(±s)

注:两两之间比较,P<0.05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收缩压 舒张压 收缩压 舒张压实验组 34 155.3±12.5 108.2±9.1 118.2±18.1 93.3±11.0对照组 34 155.7±12.9 110.1±9.2 129.4±15.2 101.4±8.7

3 讨 论

高血压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高血压的患病率也逐渐在升高,多发于40岁以上的人群,常见致病因素有肥胖、高钠饮食、过度饮酒、不良生活习惯以及家族遗传等。高血压主要的临床症状有头晕头痛、耳鸣、心悸、失眠等,其被称为“无声的杀手”,易引发冠心病、脑卒中以及脑出血等严重疾病,从而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现阶段,临床上治疗高血压的手段有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组,其中非药物治疗中的饮食护理治疗对高血压的治疗有着重要的影响。中医食疗是根据患者高血压中医辨证的分型,从而结合患者体质有针对性的实施食疗的一种方法,即辩证施膳。其既与药物疗法有所区别,而且也与普通的膳食有着很大的不同,只有在正确辨证的基础上合理实施中医食疗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否则会不利于疾病的治疗。目前临床上常见的高血压中医辨证分型有肝阳上亢型、痰浊中阻型、气血亏虚型以及肾精不足型等,其中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的饮食应以平肝潜阳,滋阴降火为主;痰浊中阻型高血压患者的饮食应以祛痰、燥湿为主;气血亏虚型高血压患者的饮食应以滋补养气为主;肾精不足型高血压患者的饮食应以补肾填精为主。高血压患者常见的中医食疗方法有鲜芹菜汁、荷叶粥、荠菜粥、车前子粥等,可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给予食用。应注意的是,在进行中医食疗时,护理人员还应积极督促患者改掉不良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如喜食辛辣、油腻食品、吸烟、喝酒等。食物治疗与药物治疗相辅相成,只有做好饮食治疗的相关护理,才能更好的发挥出中医食疗的功效。

在本研究中,通过上述方法,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为72.00%,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94,P<0.05);治疗后患者的血压控制水平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我们可认为,对高血压病患者实施中医食疗进行护理,可有效提高护理效果和质量,改善患者血压水平,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食疗饮食血压
春节饮食有“三要”
饮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消化不良 食疗帮忙
血压偶尔升高,需要吃降压药吗?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何为清淡饮食
食疗助你远离感冒
三种血压测量法诊断标准各不同
血压的形成与降压
健康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