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杏(Prunus dasycarpa Ehrh.)及其近缘属植物花粉形态特征研究

2020-07-23 01:38图尔荪古丽吾拉伊木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图版瓦拉纹饰

图尔荪古丽·吾拉伊木 黄 雪 郭 玲

(塔里木大学植物科学学院/南疆特色果树高效优质栽培与深加工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新疆 阿拉尔 843300)

根据中国植物志(http://www.iplant.cn/info/Armeniaca)对杏属植物的分类、分布记载,紫杏(P.dasycarpa)仅在新疆南部有少量分布,代表类型有‘叶城紫杏’(又称‘紫杏’)和‘阿里瓦拉’。另外,中亚的克什米尔、乌克兰、伊朗等地有许多栽培类型的紫杏[1]。有关紫杏的杂交起源前人做了一系列研究。Byrne[2]通过同功酶研究推测紫杏可能是樱桃李(P.cerasifera)与杏的天然杂交种;何天明[3]通过人工杂交试验认为,紫杏可能是杏和樱桃李的天然杂交种;徐桂香[4]利用4条引物扩增的74个位点,认为‘紫杏’与樱桃李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与杏亲缘关系较远。另外,利用DNA条形码技术,表明‘紫杏’和‘阿里瓦拉’均具有1长1短2条ITS序列,说明紫杏是1个杂交类型[5]。在此基础上,又通过樱桃李、紫杏、杏的多个单拷贝的叶绿体基因序列和核基因序列,确定紫杏的母本是樱桃李[6]。有学者通过trnL-F序列片段,也得出樱桃李(P.cerasifera)是紫杏的母本[7]。这些结果与涉及AFLP、SSR、ISSR和 SRAP[8-10]等分子标记研究中‘紫杏’单独聚类的结果相吻合。综上所述,基于紫杏杂交来源的分子证据,对紫杏及近缘属的花粉显微结构进行观测,从孢粉学的角度解析其杂种特性。

植物花粉的形态特征受基因控制,具有固定的形态结构和极强的遗传保守性,其中带有大量的信息可为植物的系统分类、演化提供依据,花粉粒的大小、形态以及外壁纹饰可作为划分种的依据[11]。并广泛用于苹果、梨,葡萄、桃、枣和杏[12-18]的研究,以探讨果树的分类、起源及亲缘关系。有关紫杏与其近缘植物的花粉形态学特征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对花粉形态特征进行比较研究,以期为紫杏的杂交起源提供孢粉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材取自新疆农科院轮台国家果树资源圃。于3月下旬采集紫杏、樱桃李和杏3个物种的6份材料的成熟花粉。

1.2 方法

分别采集6份材料的10朵大蕾期花,把所有花药置于有硅胶的离心管进行干燥,将干燥的花粉轻弹于粘有双面胶的样品托上,经JFC-1 600离子溅射仪喷镀80 s,在JSM-6390LV扫描电镜(SEM)(公司,日本)下观测、记录。选择有代表性的视野分别是200×(群体)、1 500×(极面观、赤道面观)和10 000×(外壁纹饰,即赤道面中央区)进行拍摄后保存图片(图1),照片通过扫描在电脑中观察,用Screen Calipers 4.0软件进行数量指标测量,其中定量指标2个,即极轴长(P)、赤轴长(E),每项指标测量数据30个。参照孢粉学术语和孢粉学手册[19-20],花粉大小用P表示,25 μm < P < 50 μm 为中型花粉,50 μm < P <100 μm为大型花粉;其中花粉形状以P/E表示,其中0.88<P/E<1.14为圆球形,1.33<P/E<2为长球形,P/E>2为超长球形。另外,观察赤面观、极面观、花粉形状、外壁纹饰类型和萌发孔型。

1.3 数据分析

利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包括花粉极轴和赤道轴的长度、极大值、极小值、平均值、变异系数、标准差。

2 结果与分析

2.1 花粉形状和大小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供试样本的群体花粉形态。如图1所示(图版1A-6A),3个物种的6份试材花粉均为单粒花粉、等极、辐射对称,有3个规则的孔沟等间距的分布在赤道位置,从赤道延伸至两极但没有联合,赤面观为长椭圆形(图版1B-6B)。根据埃尔特曼[19]提出的P/E的比值确定花粉形状,‘叶城紫杏’、‘红樱桃李’、‘黄樱桃李’和‘轮台小白杏’为超长球形,‘阿里瓦拉’和‘库车小白杏’为长球形。由表1可知:供试的花粉大小为中型花粉(25 μm<P<50 μm)且种间存在显著差异,种间材料极轴由大到小的顺序是:杏>樱桃李>紫杏;在种内的变异水平上‘叶城紫杏’和‘阿里瓦拉’的极轴变异系数和标准差都较大,樱桃李种内的变异最小。其次,花粉的赤轴大小也存在显著差异,种间材料的大到小的顺序是:杏>樱桃李>紫杏;在种内变异水平上:杏和樱桃李的种内变异较小,紫杏的种内变异大。在表1中,P/E值最大的是‘叶城紫杏’为2.16,最小的是‘库车小白杏’为1.87,2份樱桃李材料分别为2.02和2.03。从纹饰类型来看:杏、樱桃李、紫杏3个种里的5份材料均为条纹-有穿孔类型(图1,图版1C-6C),仅‘阿里瓦拉’为条纹-无穿孔类型。花粉的形状和纹饰类型方面,紫杏的种内和种间变异均较大。

图1 电镜下花粉的照片

2.2 花粉的萌发孔

供试的6份花粉均具有3条萌发沟,均属Erdtman NPC系统中的N3P4C5类型,即均有3孔沟环状萌发孔,由内孔和沟组成,内孔塌陷,呈盖状结构,称为孔盖(图版1B-6B),极面观为长椭圆形,覆有不规则的网状雕纹,并且独立于外壁;赤道中部较宽,两端渐窄(图版1B-6B),沿极轴方向等间距环状分布,延伸直至两极。本研究中‘叶城紫杏’和‘阿里瓦拉’均有一定数量的花粉萌发沟有塌陷、畸变(图版1A和2A),这可能与种间杂交导致的花粉畸形有关。

2.3 花粉外壁纹饰

植物的花粉外壁纹饰存在着一定的演化规律,由图1(图版1C-6C)可知:紫杏和樱桃李花粉外壁纹饰均为条纹状,条纹不平直,有分支、有交叉,外壁纹饰较为复杂。其中‘阿里瓦拉’表面饰纹较为平整、无穿孔。2份杏花粉的穿孔密度居中,樱桃李花粉外壁穿孔密度最大,‘叶城紫杏’与2份樱桃李花粉穿孔密度、外壁纹饰较相近;杏的花粉外壁纹饰为条纹状,不平直有分支,见图1(图版1C-6C)。

表1 花粉形态特征

3 讨论

3.1 花粉微观形态特征

植物花粉的形状和大小在植物学分类中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Arzani等[21]认为杏的花粉是中型花粉。Tong等[22]表明杏属植物的花粉形状为长椭圆形,花粉大小为(51.38~60.19 μm),属于中型花粉。本研究测得杏花粉大小与前人研究测得的大小范围一致,6份花粉均为中等大小。从花粉形态上看,所有花粉均具有3条萌发沟,均属于N3P4C5类型。这一结果与刘有春[17]、刘明国[23]、孙慧瑛[24]及韩雪平[25]的研究结果一致。花粉外壁纹饰在花粉鉴定上具有重要意义,廖明康[18]认为紫杏的花粉纹饰复杂,这与我们所观察到的‘叶城紫杏’花粉外壁有穿孔饰纹,而‘阿里瓦拉’无穿孔,它们在花粉大小、花粉外壁形态的差异均很大。综上所述,紫杏的种间变异与种内变异均高于其它2个物种。这也从孢粉学的角度阐明紫杏是一个杂交种,与分子标记和DNA条形码技术研究所得结论相吻合[6]。

3.2 紫杏与近缘物种的亲缘关系

紫杏、樱桃李和杏的亲缘关系研究得出紫杏杂交母本来源是樱桃李[6-7]。‘叶城紫杏’的花粉显微形态、外壁纹饰特征与樱桃李很相近,从另一方面表明,由于杏高度杂和[26],紫杏的杂交后代受到胞质基因组的影响,与母本樱桃李相近。‘叶城紫杏’和‘阿里瓦拉’在花粉数量、花粉大小的变异幅度都较大,具有种内花粉特征各异的特点,说明紫杏不具有种的分类学特征。本研究从孢粉学的角度阐明了该种间杂交具有雄性败育的特点。此外,‘叶城紫杏’和‘阿里瓦拉’的花期与樱桃李的花期接近,比杏的花期推后1周左右[27]。从孢粉学特征和开花物候期方面均表明,紫杏具有种间杂种的特点,有关紫杏与近缘属的系统发育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4 结论

花粉形态是植物分类学的重要依据,通过对紫杏及其近缘物种的6份材料的成熟花粉的超微结构观察,这些花粉均为单粒花粉、辐射对称、属N3P4C5类型。其中‘叶城紫杏’、‘红樱桃李’、‘黄樱桃李’和‘轮台小白杏’为超长球形,而‘阿里瓦拉’和‘库车小白杏’为长球形。‘叶城紫杏’和‘阿里瓦拉’的极轴长和赤轴长的变异系数和标准差都较大,且花粉少、畸形花粉多,具有雄性败育的特征特性,为紫杏杂交来源提供了孢粉学依据。

猜你喜欢
图版瓦拉纹饰
基于高中地理教材人教版和中图版比较的教学设计研究
论汉画像石中吉祥纹饰的意象之美
蜡染的纹饰探讨
基于谓词逻辑的飞机线束工装图版设计
藏族日常纹饰与文化符号研究
雕漆纹饰的修复
一场补赛,选手赢了田联(手记)
新世纪以来唐代墓志的收藏与刊布
“完胜”快递巨头的印度送餐工
梦魇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