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手术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研究

2020-07-23 09:00冯妍妍刘丽丽潘乐乐刘梦丽侯萌慧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33期
关键词:鼻窦炎入院内镜

时 慧,冯妍妍,刘丽丽,潘乐乐,刘梦丽,侯萌慧

(中国中铁阜阳中心医院,安徽 阜阳 236058)

鼻窦包括额窦、蝶窦、筛窦、上颌窦,临床将一个或多个鼻窦发生炎症病变的现象称为鼻窦炎,为常见、高发疾病,可根据其病情进展分为急性、慢性两种,急性鼻窦炎由细菌、病毒感染后诱发,若未及时得到有效治疗,随着病情发展可逐渐演变为慢性鼻窦炎,为确保治疗效果,需在手术治疗同时开展护理干预,以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1]。本次选择50例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手术患者,开展临床护理路径护理,现汇总护理经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2018年02月~2019年03月接收的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手术患者(n=50)研究,以入院时间分为试验组25例、对照组25例。试验组中男(n=14)、女(n=1 1),年龄(2 0.5 2 ~5 9.8 4)岁,平均(39.48±15.63)岁。对照组中男(n=13)、女(n=1 2),年龄(2 1.6 2 ~6 0.5 8)岁,平均(40.21±15.62)岁,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

由护理人员遵医嘱开展。

1.2.2 临床护理路径护理

(1)组建护理小组:由主治医师、护士长、责任护士等组织护理小组,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临床相关规定、本科室情况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并在护理开展前对护理小组成员进行培训,确保其可准确掌握护理流程、工作内容。(2)入院后:入院后由主治医师对患者进行检查,待掌握其躯体情况,排除手术禁忌症后,指导责任护士为其安排病室,讲解病室、病区环境及护理流程。与此同时,由医师将制定护理流程发送至护士站,由护士长指导责任护士进行护理[2]。(3)入院后24 h:由责任护士引导或协助患者进行常规检查,并结合其病情为其讲解鼻窦炎、鼻内镜手术相关内容、流程、预后效果,以提高患者对该病、手术方法认知程度。(4)入院后48 h:告知患者麻醉方法、手术所需时间、术中注意事项,并疏导其负面情绪[3]。(5)术后72 h:由护理人员使用棉签摘取温水对口腔进行擦拭,指导其多次、少量饮水,确保口腔黏膜湿润。(6)出院前:为患者讲解日常生活、饮食中注意事项。

1.3 观察指标

术后常见感染、愈合不良等并发症。

1.4 统计学方法

并发症发生率为计量资料范畴,检验值以%、x2表示,50例患者统计数据借助SPSS 22.0分析,检验结果以P值表示。

2 结 果

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8.00%低于对照组32.00%,详见表1。

表1 并发症发生率[n(%)]

3 讨 论

慢性鼻窦炎为耳鼻喉科常见病,该病由急性鼻窦炎演变而来,因大量资料显示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治愈率高达90%,故当前鼻内镜手术为治疗鼻窦炎首选方法,该方法虽治愈率较高,但术后会出现感染等并发症,影响整体康复效果,为此需做好护理工作。

临床护理路径以标准化、个性化、流程化为原则,为当前新型护理模式,该护理模式以护理质量管理、循证医学、循证护理为基础,融合整体护理服务观念,根据患者入院时间、手术需求逐渐开展护理工作。护理工作开展前由医师、护士结合患者病情、本院情况制定合理方案,既可节约医疗资源,还可规范其护理行为,在提高护理质量同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显示:试验组经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8.00%低于对照组23.00%,故证实该护理方法价值。

综合上述,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手术患者开展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可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猜你喜欢
鼻窦炎入院内镜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眼内镜的噱头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清IgE、IL-5及HMG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张赞臣的鼻窦炎神方
大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较大隆起病变中的应用(附50例报告)
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药物保守治疗一例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诊疗中的应用
早期胃癌的超声内镜诊断及内镜下治疗效果分析
升麻解毒汤治疗慢性鼻窦炎25例
入院计划概念框架系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