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和形象

2020-07-23 06:16荣嵘
新闻传播 2020年1期
关键词:国家形象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已经有70年的历史,在此期间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我国的经济建设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逐渐成长为世界强国。其中值得注意的足,作为政治符号的国庆纪念日扮演了重要角色。强化了民众的政治意识,并使之深刻感受到国家的“在场”。仪式展现符号、符号借仪式的权威性和莊严性强化形象。

【关键词】国庆节;政治符号;国家形象

符号是一种形象,也是语言学概念。产生之初指代的是一种具有实体性质的事物,例如语言、文字、时间等等。随着社会文化建设的提升,符号逐渐成为了涵盖大量内容的表现工具,成为了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广泛使用的表达形式。

一、我国政治思想的内涵与外延

(一)一切“现实的人”都属于“自然的人”——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

即便是我国在进行阅兵的形式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进行典礼的位置均是相同的,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这是一种承载,更是一种延伸。能够在相同的位置上展现中华民族的变化和成长,是具有历史意义和时代意义的。与此同时,由于大量的群众能够亲身参与其中,直观性的感受能够在日后的每一次回忆中作为潜移默化的影响力量,指引着中华儿女的精神之路。历史唯物主义能够证明,社会历史的发展并不是毫无章法可循的,而是能够通过社会发展的大方向进行预测的。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之间互相影响、互相联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互相作用、互相引导。在当下社会和历史中的社会矛盾出现基本上都是由以上二者之间的关系与矛盾产生的。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人们对社会实践活动的整体研究形式,人民群众对于历史发展变化的贡献是举足轻重的。历史唯物主义中展现了人类发展的社会历史进程中的哲学理念和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重要成分。学习历史唯物主义能够帮助人们更好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这是一种具有社会性和历史性的观念,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能够明确重要的历史阶段和实践的产生都能够有效地推进社会的发展与进程,能够最大限度的推进经济建设的进程,生产方式和生产水平也会随之发展。社会阶级和社会性质也会由此转变,是资产阶级和生产力之间的斗阵和转变。

(二)一切“现实的人”都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我国的成长和发展与群众之间难分难舍

主题花坛和人物画像是庆典期间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在我国的国庆期间都会使用花坛作为场景装饰,花车作为游行展示等等。在花坛和花车的装饰上都能够展现出不同历史时期中我国的建设成就,以及对于未来一段时间的美好希望。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中,人的依赖关系最初是在自然状态下生成并得到发展的,能够以最初的社会形势展现出来,并且在最初社会形式下,人的生产力发展受到限制,只能在狭窄的范围内独立的发展。而在人的发展过程中,逐渐转变为以物作为主要的依赖关系,人的独立性开始得到相应的显现,在这种情况下,人的发展形态日渐形成了普遍的社会物质交换以及多元化的需求和能力体系,人发展的独立性开始受到重视。发展到第三个阶段后,个人的全面发展以及社会个体共同构成的生产能力成为从属社会个体的财富,人在发展过程中追求个性的自由,人的精神实质在发展过程中得到相应的体现。这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人的本质与自然关系存在紧密的联系,而受到社会关系的决定性影响,因此在对“现实的人”进行论述过程中,可以将其看作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二、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逻辑关系

马克思在进行历史唯物主义的建设和发展进程中,通过对相关著作的研究,转变了传统黑格尔唯心主义中的弊端和局限,辨明了历史唯物主义背景下对政治经济建设的稳定推进作用,以及物质社会与精神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平衡特点,社会结构运行和变化中出现的问题和现象等等,并不是简单的社会历史发展形式,更加深化的是社会历史认识和研究的具体规律,基于此,建立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发展框架。

在历史的进程中人民群众是历史的承担者和发起者,指引着社会历史中的重大变革,也是对客观世界进行判断和认识的思维主体,在历史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中曾经反复强调,人民群众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能够有效推进历史的进程和发展,人们对生活和社会建设的追求构成了历史的主要框架和进程。纵观我国领导人在各个阶段中提出的关乎民主的论断,全部都源于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江泽民主席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障人民民主的主体性。胡锦涛主席提出的“以人为本”则是重视人民群众在当下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三、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下构建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体系的思考

(一)挖掘人的自然性功能,明确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体系建设需求

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论述中,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这四个因素是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的社会因素。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不断完善和解决以上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能够推进社会的整体进程,引导社会历史朝着更加稳定和谐的方向前行。在上文的论述中能够看出,文本作为符号语言的一种形式,在建国庆典上也得到了广泛的使用。70年建国庆典上的阅兵口号和群众口号,无一不展现出我国的强国、强军愿望。这其中,领导人讲话也能够表现出我国的发展希望、建设愿景等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四种因素之间的关系与社会发展程度呈现正相关的关系。中国现阶段的国情基本上是生产力落后为基本背景,生产力的强调和提升是我国进行建设的基本需求。在上世纪70年代我国已经开始着手进行生产力方向的转变,将以阶级斗争为中心转化成为进行生产力建设为中心。

(二)系统研究从人的个体性功能,探索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体系的构建

作为社会个体进行的生产生活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社会作用,通过不同的主观活动能够展现出现阶段我国国民的精神面貌与文化,展现出我国建设进程中的良好趋势。在社会不断发展前进的基础上,社会生活内容必然会更加丰富,并且不同社会生活内容之间的联系也更加紧密,这就要求社会成员在发展过程中加强个性追求,增强社会成员的主体性,为社会历史的稳定发展创造条件,使马克思“人始终是主体”的思想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在诸多可展示的符号中,国旗的特征尤为明显。对中国人来说,五星红旗、天安门和义勇军进行曲就是国家独一无二的典型标志。在一个由不同国籍人们参与的公共场合中,只有国旗能鲜明体现每个个体的国家属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的提出和发展就是结合我国历史文化的发展背景进行研究和实行的,在不断探索和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现阶段人类文明和科技的进步十分明显,并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变化,人类文明和生态文明之间的矛盾逐渐扩大。在我国当下的社会建设中,正在不断加强对于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是马克思对一定阶段内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论断,从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角度下能够展现当下发展和建设进程中的主要需求。我国应当遵循这一理论指导,促进生态文明的和谐良性发展。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逐渐深化和成熟,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更加重视我国的国家形象、自身的历史使命、前进的整体方向等问题的研究。对于本国的国家认同感和自信心也在逐渐升腾成为当代民族精神的一部分。在重大庆典中使用具有民族性和国家性的符号和标志能够提升社会群众的感官记忆,产生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成果。对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进行分析,发现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目的就是促进人的发展,確保人能够在新时期实现全新的发展,这与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目标存在一定的契合度,因此要从人的本质理论入手对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进行探索,争取能够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探索完善人文关怀体系的目标,在推动人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也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实现和谐共处,加快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进程。.

参考文献:

[1]陈平.基于符号学的体育文化研究——评《体育符号:体育传播与国家形象建构》[J].林产工业,2019,56(11):126.

[2]杨玉权.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的特定形象符号设计[J].湖北农业科学,2019,58(14):5-7+11.

[3]范晨虹,谭宇菲.网络舆情事件对城市形象建构的影响研究[J].情报杂志,2019,38(12):114-119.

[4]荆伟婕.符号聚合视域下讲好中国故事的话语策略[J].青年记者,2019(35):41-42.

[5]刘国贞.文化符号学视域下城市形象的传播[J].青年记者,2019(11):77-79.

[6]谭利.宜昌城市视觉形象符号的构建[J].科技视界,2019(34):95-96.

[7]马越斐,李荣日.全民网球赛事品牌形象与品牌忠诚:情感、信任的多重中介[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9,34(5):432-438.

【作者简介】荣嵘,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艺中心摄像师。

猜你喜欢
国家形象
浅议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路径选择
“基础课”教学中的国家形象教育探析
国家形象建设需谨防哪些认识误区
中国国家形象建设的道、势、术
试论中国主流媒体重大事件报道的国家形象传播策略
新形势下国家形象塑造及对外传播策略研究
全面从严治党为中国国家形象“加分”
新媒体时代我国对外传播“搭车思维”的应用
企业家是展示与传播国家形象的新名片
企业家是展示与传播国家形象的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