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电视新闻记者怎样有效借势新媒体

2020-07-23 06:16张亮
新闻传播 2020年1期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高速发展,如今的社会已经是信息多元化的社会,大众的信息获取方式也不再僅仅局限于传统平台,反而更多的是依赖于诸如微信、微博、新闻APP等新媒体。面对新媒体浪潮的冲击,传统媒体逐渐显露出了疲态,本文以电视新闻平台为例,从电视新闻记者入手,剖析当代新闻电视平台的现状,分析当代新媒体的优势,探究如今的电视新闻记者应当如何有效借势新媒体。

【关键词】电视新闻现状;新媒体优势;借势新媒体

在这个万物皆媒体的环境下,不少新媒体如雨后春笋一般层出不穷。单单就微信来说,以它为载体的衍生新闻平台也如满天星斗,随手搜索“新闻”二字,就能立即跳出无数的公众号来供你选择。微信尚且如此,更不用说微博、客户端等等这些新媒体平台了。在此冲击下,传统的电视新闻平台再也无法满足人们对于大量信息的需求,“新闻将死”的言论也是甚嚣尘上。与此同时,以电视新闻为依托的电视新闻记者们也感受到了危机,因此,借势新媒体,使电视新闻重新焕发生机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当前电视新闻平台现状

就目前来看,电视新闻平台的现状不容乐观,首先表现在主流舆论和地位的弱化上。遥想当年,我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就是电视新闻。然而不知是从什么时候起,我们惊讶地发现,家里的电视机早已蒙尘许久,手机、Wad等等成为了我们的宠儿,你可以一个星期不打开电视机,但你可能一天都离不开这些移动终端设备。可想而知,电视新闻平台受到的冲击有多大,在此冲击下,电视新闻作为主流媒体的地位已经大不如前,它们不论是在收视率、影响力还是权威性上,都已经远远落后于新媒体平台了。

其次,电视新闻平台的颓势还表现在引导力的下降上。在传统媒体为主导的时代,是谁作为舆论领袖在引导大众的价值观呢,毫无疑问,是电视新闻。电视新闻曾经是引导主流价值观的先锋,是公众心中最有分量的意见领袖。然而现在呢,我们不再拘泥于电视新闻了,原因在于,这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我们需要获取大量的信息,我们还需要及时而尽可能快地了解社会情势,电视新闻已经远远达不到我们的要求了,当它们想要引导社会舆论的时候,却发现社会舆论早已在新媒体的引导下形成了[1]。

最后,当代电视新闻还存在着受众流失的现象。电视新闻媒体的特点是大众化,面向各种年龄层发布信息,大面积、大范围的覆盖所有受众。但殊不知,现如今的受众对于信息已经是处于定向接收的阶段了,受众乐于根据偏好主动择取信息,而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电视新闻的“广撒网”式信息了。因此,电视平台的受众被新媒体分流,阅读量、收视率在大幅下降[2]。

二、新媒体的优势

(一)新媒体的信息传播更为精准得当

这是一个互联网时代,这是一个靠数据说话的时代。“大数据”与“云计算”是我们现在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什么是大数据,用通俗的语言来说,你某天在百度上搜索了某件产品的使用心得,当你打开淘宝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件产品居然会出现在你的首页推荐上,这两个毫不相关,归属公司不同的软件,却能够在某件事情上殊途同归,这就是大数据。通过云计算的方式,分析受众的喜好,精准定位受众的需求,推荐受众感兴趣的新闻内容与热点信息,这就是新媒体的魅力所在[3]。

(二)新媒体的互动性很强

在新媒体的大环境中,交互性显得尤为重要。交互性,指的是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试想,曾经的电视新闻,只是单一地向受众传达新闻信息,而受众只是被动地接受新闻消息,两者之间并没有良好的互动。反观新媒体,比如微博,传播者在微博发布了新闻消息,微博所开放的评论功能就给予了受众讨论的空间,受众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与看法,传播者也能依据受众们的舆论导向进行价值观的引导;再比如某些视频客户端,在播放相关视频的同时开放了弹幕功能,让受众能够及时的发表自己的观看心得,传播者也能精准地收集到受众的偏好,从而进行下一次的视频精准推送。新媒体强大的交互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受众,这是传统电视媒体无法做到的。

(三)新媒体的信息更新速度非常快

这是一个快节奏的社会,信息的更新与流动速度达到了无法想象的地步,而受众对于信息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新媒体恰好利用了互联网的优势,以互联网为依托,创造了各种各样的新闻传送平台,每个受众都可以利用手中的移动终端与新媒体达成无缝对接,随时随地接收各种新闻信息,不用担心会与社会脱节。举个例子来说,微博有实时热搜功能,在这个功能下,受众几乎每分每秒都能接收到最新的新闻信息,某件事上一秒刚刚发生,下一秒就会出现在实时热搜上,足以称得上是“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了[4]。

三、电视新闻记者如何借势新媒体

(一)改变观念,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

要想让电视新闻重新焕发活力,首先要做到的就应该是思想上的转变。电视新闻记者的潜意识里,新闻都是严谨、严肃的,语言刻板不生动是传统电视媒体给予大众的一般印象。而在当前网络语言盛行的大环境中,新闻记者不应再拘泥于死板的条框。合理地利用流行语不仅能够激起受众的共鸣,同时也能更好地迎合受众,从而增强传统电视媒体的传播效果。就像最近大热的朱广权那样,“地球不爆炸,我们不放假;宇宙不重启,我们不休息。”这样类似的段子从央视主播的口中说出来,不仅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还给受众留下了原来央视主播也是可以很有趣味性的印象,这极大地提高了电视新闻的收视率与威信力。

(二)巧妙利用新媒体的交互性优势,为电视新闻焕发活力

电视新闻在进行新闻报道时,大部分呈现单向传播。受众只能被动地接受信息,不能参与讨论,也不能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见解,这无疑会让处在言论自由时代的受众感到憋闷,从而会大大降低电视新闻的权威性。而电视新闻平台如果能巧妙利用到新媒体的交互性优势,让受众参与到新闻报道中去,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态势,将受众的观点与看法融入到新闻报道中来,这不仅会使得受众获得了存在感与满足感,还会提高新闻报道的影响力。举个例子来说,央视新闻台开通了微博平台,还曾联合人民日报微博客户端发起了“为阿中哥庆生”“我爱我的阿中哥”等微博话题,得到了几十万人的转发、评论及点赞,这样的互动模式拉近了电视新闻平台与受众的距离,大大提高了电视新闻在受众心里的影响力。现如今的传统电视新闻如果能采用这样的趣味性交互模式,那必然会一改之前的颓势,重新焕发活力。

(三)合理利用新媒体的速度优势,抢占新聞第一线

传统的电视新闻平台发布新闻的流程一般是先现场采访,再整理信息,最后发布新闻。而这样的一个流程下来,时间已经过去了许久,原本对这个事件比较关心的受众,可能已经热情下降甚至不再关心此次事件。这就导致了新闻报道虽然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没有起到相应的社会舆论引导作用。因此,合理利用新媒体的速度优势,抢占新闻第一线显得十分重要。如何合理利用新媒体的速度优势,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现场直播,现在几乎所有的媒体平台都有直播功能,而电视新闻具有政策优势,能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进行报道,如果能够将直播与现场相结合,那电视新闻平台势必能够比其他的媒体平台更具时效性。

(四)抓住大数据优势,综合分析受众偏好

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的种类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在信息“碎片化”的大环境下,不同的受众对于信息的择取也各有不同,年轻人追求猎奇与八卦;企业领导关注政策信息;爱国人士关心时政信息等等。在这样的大趋势下,如果新闻电视平台依旧桎梏在“广撒网”式新闻投送的怪圈中,那势必会被拍在时代浪潮的沙滩上。所以,数据分析是电视新闻必须要做的事情。利用云计算进行大数据分析,了解不同受众的偏好,综合分析受众的需求,对症下药,精准投放,不仅会使得受众的好感度倍增,相应的,新闻电视平台的收视率与阅读量也会大幅上升。这样能够让传播者与受传者双方都受益的方法,何乐而不为呢[5]。

结语

这是一个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这是一个新旧媒体交互错杂的时代。以电视新闻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在信息时代的浪潮中的确显示出了难以为继的疲态,但这种态势也只是暂时的,电视新闻记者们应当有清醒而理智的意识,能够准确认知到自己所处的境地,冷静地分析出现阶段所能做出的改变。取新媒体之长,补传统媒体之短,用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用发展的态度解决问题,借势新媒体,凭借新媒体的优势,为新闻电视平台创造出有利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贾益哲.广播电视借助新媒体平台实现“借船出海”[J].科技传播,2018(18):90-91.

[2]陈燕平.移动互联网时代如何借助新媒体做好有效传播——以《温州商报》新媒体传播创新实践为例[J].新媒体研究,2018(8):81-82.

[3]刘力豪.大数据时代下新媒体的传播优势解析[J].科技传播,2016(18):130,157.

[4]贾玉珍.如何利用新媒体推动广播电视媒体发展[J].西部广播电视,2018(21):39,41.

[5]单超.新媒体时代维权投诉节目如何借用新媒体的优势[J].新媒体研究,2016(24):32-33.

【作者简介】张亮,在职研究生学历,河南广播电视台编辑;研究方向:电视新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