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新闻报道如何守正创新适应“融”时代

2020-07-23 06:16沈妍蓉
新闻传播 2020年1期
关键词:时政受众内容

【摘要】近几年来,厦门广播电视集团的新闻栏目《厦视新闻》,除了对于全市重大政务活动更加关注,在媒体融合改革发展中也创新形式,进行新媒体直播、精心打造特稿、关键词解读等时政类融媒体产品,从内容、平台等方面积极做好融媒体建设,使原本复杂、晦涩的新闻变得更加亲切、简单,有效提升了新闻的感染力。

【关键词】时政新闻;新闻直播;融媒体

本文拟以《厦视新闻》栏目为例,阐释地方传统媒体平台在融媒体时代改革创新,通过电视、网站、手机APP、微信等多个平台进行矩阵传播,让时政新闻报道更有活力、接地气,促进记者全媒体报道意识和报道能力显著提升。

一、直面融媒体时代改革时政新闻直播要“融”进大平台

融媒体是多种媒体进行融合的总称,已经成为当前媒体发展的主要趋势,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互联网技术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时政新闻直播必须首先直面媒体融合改革趋势,对融媒体有清晰、正确的了解,对新事物进行积极地引进和接受,才能发挥新事物的优势和价值。目前,融媒体在打造融合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动漫、虚拟现实等多样化产品的融媒体传播方式上具有强烈的创新色彩,能够满足人民群众在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直播类节目在进行策划时,可以充分结合融媒体的创新优势,进行合理应用,对直播类节目进行有效的创新,使直播更加富有新意,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增加更多的生活韵味。进而,在巩固老阵地的同时,搭建新平台、拓展移动端、拓广用户群。

二、提高时政新闻可读性生产制作要“融”进好内容

每年召开的两会是人们最为关注的话题,与民生切实相关。作为地方主流新闻媒体,《厦视新闻》对厦门经济各领域成就进行了报道,并在第一时间进行现场记录,对委员的履职表现进行及时的跟踪,使受众可以对不同的精彩瞬间有及时的了解。在播出过程中受到全市人民的热议。为了使人民对两会有更加清楚全面的了解,绝大多数的新闻直播者不畏辛劳,努力做好新闻报道,对热点话题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对人们非常关心的产业、环境、民生等问题进行了总结。通过融媒体直播报道,累计在平台播放量达到几十万,在社会范围内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其中对于两会的直播阅读量更是达到二十多万。

《厦视新闻》在时政新闻直播过程中,从整体方面进行统筹,实时传递,保证新闻直播的有效性和及时性,对政策信息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和解读。通过现场新闻、背景资料等方面,做到快速传播与深度报道紧密结合,使时政新闻直播拥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另一方面,从细微之处着手,加强细节关注,通过新闻直播使受众可以对新闻有更加清晰的了解。

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厦视新闻》为了充分把握新闻的时效性,在第一时间派出直播记者对厦门改革发展成就进行了全方位的展现,在播出之后受到了群众的广泛欢迎。在直播报道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文字、图片等多种不同的形式对厦门的改革开放成就进行全面的展示,使以往神秘的政务活动以更加直观的方式传递给普通群众,使复杂不容易让人理解的政策,以有趣的内容进行全面的阐释,整个直播过程轻松、富有温度,从根本提高了时政新闻的作用和价值。

在直播的过程中,通过挖掘优秀提案以及今年对应的提案或建议,请陈夏兰代表、庄德义委员、钟小辉代表等,结合他们从事的行业特点谈建言内容、履职体会,稿件画面细节丰富、现场感强。直播不仅能体现被采访者的专业性,也为民生问题的提出与解决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代表委员分组审议讨论、议政建言》系列的代表委员大部分来自于基层,在进行分组审议或现场讨论发言时,及时让受众每天了解到代表委员在讨论些什么,群众关心的问题是否实实在在地被带到了两会上,是不是实现了真正的民有所呼,“会”有所应。

三、增强与受众零距离互动传播过程要“融”进新思维

如何加强时政新闻与受众之间的联系,减少与受众之间的距离,吸引更多的受众参与新闻报道,提高新闻传播的有效性,增强新闻与受众之间的互动,已经成为融媒体环境下,时事新闻直播进行探索的主要问题。一是通过主持人、新闻参与者等多种方式,以简单、直接的语言对新闻内容进行准确的表达,与受众进行零距离的谈话和交流,由以往的内容传授变为主动引导,拉近与受众之间的距离。二是巧妙设置议题,使受众对其产生新鲜感和兴趣,激发受众与新闻媒体进行沟通的欲望,使观看直播的受众可以在同一环境中进行密切的交流和讨论,提高新闻内容的传播影响力。同时,可以将碎片化的用户以共同的话题进行紧密的整合,增强直播与用户之间的联系。三是通过科学地设计融媒体新闻产品,使受众可以获得更加强烈的体验。

在本地最早推出《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午开幕)的新媒体产品中,制作了政府工作报道亮点解读等细节,并合理进行策划,在传统新闻基础上,追求向受众提供更快、更亲近、更有互动性的重点新闻。在新闻直播的过程中,融媒体的编辑以原创产品的形式对融媒体新闻进行了直观的报道,使新聞内容更加简单,容易懂得。从多个角度对考察中的所见所闻进行了展示,引起了一大批受众的好奇,使更多的人愿意阅读并与他人分享。在进行时政新闻传播时,内容以直白、朴实的语言进行表达,拉近与受众之间的距离,使直播的氛围更加愉悦,表达更加自由、多元。这种个性化的表达方式,正是融媒体的凸出优势,使受众可以勇于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使直播内容更加真实、精彩,而这种自由表达的方式更加符合融媒体环境下的直播要求,通过融媒体信息多元的特点,使受众可以充分被吸引,感受到直播的真正内涵,以及想要传达的价值观念,在丰富受众内心世界的同时,提升直播内容的影响力,使之成为普通民众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四、打通新闻直播生产线采编平台要“融”进好制作

随着融媒体的不断发展,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进行紧密的融合,在策划、制作等方面建立了稳定的平台。时政新闻直播以内容的关键性和社会影响力,成为该平台传播的主要内容,充分发挥媒体优势,对资源进行全面的整合,在平台与新闻的双重影响力下,促进新闻传播效果的提升。

融媒体在各项政务活动直播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使以往的生产模式得到了有效的创新,打通媒体之间策划采编的链条生产线,使报道更加具有价值,从根本提升了时政新闻直播的有效性和影响力。在直播之前确立媒体负责人,并对直播的所有环节进行全面的讲解,预测在直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作出与之相应的预案。在直播过程中,在融媒体指挥部的全力统筹下,前方记者分为不同的团队,从时政现场及时发回信息,并与各单位部门进行联合,对受众观看直播的建议进行全面的收集。后方编辑分成不同的小组,对文字进行修改和优化,并搭配多种不同的图片,使报道内容更加富有感染力。在发布前由专门的人员进行统一审核,在发布后对资料进行补充并调整页面,确保每一工作环节都能有专门的人员负责。

在整个直播过程中,集中融媒体力量以及相关合作单位的全力推广,使直播页面更加清晰,通过不同部门的强强联合,形成强烈的舆论合力。在直播后还需要对直播内容进行重新的编辑,从多层次、不同角度对视频内容重新进行梳理,打造先进的融媒体产品,在不同平台发布,使政务活动报道可以在第一时间顺利完成,形成整体性的新闻生产链条。

稳定的输出平台可以为内容宣传提供有效的保证,使报道内容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传播,而如果没有稳定的输出平台和良好的宣传渠道,将会对传播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在融媒体直播中需要充分利用平台优势,以微信、微博等多种客户端完成平台输出,同时通过《厦视新闻》活动现场,以二维码的方式进行宣传。通过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进行多种形式的推广,使时政新闻直播不仅有效提升了传播效果,同时也在社会范围内产生强烈的影响。

结语

综上所述,在融媒体融合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时政新闻直播需要充分发挥媒体优势,强化媒体权威性,对直播内容进行全面的优化和创新,使传播手段更加多元,强化受众体验。在新媒体环境中,不同平台需要加强合作,共同进行新闻传播,促进技术创新和融合,充分发挥时政新闻直播在全媒体时代的作用和价值,使受众可以对国家的各项政策有全面的了解,并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结合人民群众的整体力量,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实现民族复兴,已经成为媒体工作者最为主要的工作内容,也是媒体必须履行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李玉华.时政新闻直播如何念好“融”字诀——临沂日报报业集团融媒体政务直播实践[J].中国地市报人,2019,01(09):170-171.

[2]刘宇.地方电视台如何做好民生新闻直播[J].视听,2019,03(03):128-129.

[3]曾眉妮.地方媒体硬新闻新媒体直播之探索[J].传播力研究,2019,3(05):180-181.

[4]苏钰婷.CGTN重大时政新闻新媒体直播之探索[J].電视指南,2018,02(12):114-116.

[5]罗赟.新闻直播:在线直播的下一个热点?[J].中国记者,2019,03(09):71-72.

[6]李丹薇,李维维.关于电视新闻直播的传播特点及优势研究[J].新闻传播,2018,03(02):119-122.

[7]艾志红.时政新闻栏目在大型直播活动中的担当[J].新闻传播,2018,03(10):162-165.

【作者简介】沈妍蓉,硕士研究生,厦门广播电视集团新闻中心记者。

猜你喜欢
时政受众内容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My Hometown
时政要闻
论网络传播中受众的逆反心理
曲艺受众分析
时政
时政
注意力 约会力 亲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