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专业《认知实习》的教学模式探索

2020-07-23 07:01王明胡明敏
时代汽车 2020年8期
关键词:创造能力教学模式

王明 胡明敏

摘 要:《认知实习》是学习汽车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引导低年级学生了解专业知识、提升专业兴趣的重要课程。本课程主要以简单的认识汽车制造流程为目标,了解车身制造生产工艺为主要实习内容。本文将从现有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将企业的车间生产管理方法融入课程中,整个教学环节用“以赛代练”的形式设计,探索一套新的教学模式,从而提升课程教學质量和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主动参与课程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设计能力。

关键词:认知实习;教学模式;创造能力

1 引言

实践是知识转化与升华的根本条件。《认知实习》作为学习汽车相关专业重要的实践课程之一,具有极强的实践性,能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思维,特别是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尤为重要。通过学习让学生对汽车制造流程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同时对车身制造工艺方法进行学习,强化工程意识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基础。本课程主要通过实操学习车身钢材的分离工艺、连接工艺(主要是焊接)、折边工艺、整形工艺和油漆的喷涂方法,简单了解汽车车身生产流程,以此增强学生动手能力。本文根据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后文简称“我校”)《认知实习》的实际情况进行探索研究,探索一种符合现代实践教学培养目标并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2 现状

目前我校《认知实习》课程主要在校内实验室进行,课程分为车身钢材的分离、连接、折边、整形、喷漆五大项目,共计一周的实习时间(32个学时),可同时供40人进行实习。实习时将所有学生分为两部分,分别由两位老师各带一部分进行不同项目的实习。项目完成后两部分进行交换。目前这种传统的实习模式虽然简单易于操作,但是存在一些不足,实习效果不佳,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问题:

2.1 各项目之间关联性不强

课程中的五大项目内容虽然都源自于车身制造流程,在课程讲授中也会融入车身知识和车身制造流程相关内容,但由于各个项目操作时的独立性,部分学生无法将课程所学内容与实际的车身生产进行有机联系,导致实习结束后学生仅学会了工艺的操作技能,对工艺的使用无法掌握,如此各项目之间缺少关联性,所学过程中工艺缺少连续性,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综合设计能力作用甚微,无形中降低学习效率。

2.2 学生间缺少互动性

实验实习类课程不同于理论课程,许多实验实操项目是无法独立完成的,需要学生之间相互协作共同完成,这也是课程最初分组学习的目的。由于实操过程中小组内没有共同目标,组员之间缺乏凝聚力,学生“各扫门前雪”的现象尤为突出,很少出现相互交流、共同探讨的现象,对促进学生共同进步十分不利。

2.3 学生的积极性不足

认知实习课程的时间一般为期一周,在课程的前2—3天由于学生在大学期间第一次接触实习课程,对实习设备比较好奇,情绪比较高涨,学习较为主动,但是工艺练习时较为枯燥,学生很快过了兴奋期,学习的主动性会大大减少,后期出现积极性下降、课堂氛围不佳、教学效果下降的情况。

2.4 评分方式相对片面

传统评分方式主要根据学生的考勤及工件的规范程度来评定学生成绩。实操与理论不同,以技能判定成绩相对片面,《认知实习》的课程教学目标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可以了解车身制造流程,将学到的实操工艺联系实际、运用实际,而不是单纯的技能熟练度操作,所以学生的工件只能反映学生的实习项目的熟练程度,不能综合客观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3 教学模式的探索

根据以上发现的问题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将实习课程分为四大部分进行教学模式的探索,并推出以下改革方案:

3.1 课程介绍及安排

3.1.1 课程介绍

第一课时为学生讲解车间安全与实习课程项目要求;由于学生第一次进行实习课程,对于车间安全和实习课程的要求不了解,通过课程让学生了解到车间安全的重要性和本次实习课程的主要内容,以保证实习课程的顺利进行。

第二课时进行小祖作品安排和个人成绩评分标准的讲解;特别是在评分中着重说明小组评分及小组作品评分的重要性,引出小组的概念,让学生重视小组成绩、激发小组荣誉感,有利于后期实习过程中组员之间的互帮互助,提高课堂效率。

3.1.2 小组安排

将所有的同学分为十组,每组约4-5人,分组时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避免关系好的学生在一组,不熟悉的同学反而会严格要求自己。小组分好后每组选取一位组长,赋予组长一定的权力,便于在实操课程中的管理,同时组长可以在小组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3.1.3 车间设计

设置两个车间分别是车身钢板切割与焊接车间、车身钢板整形车间,由两位老师各带五组同学进车间进行教学。每个车间设置十个工位,每个小组使用两个工位,每个工位约2-3人,九个课时后进行换组,这样可以在有限的设备中发挥最大的作用,2-3人一个工位,在保证可以同时练习的情况下还可以相互探讨学习。

3.2 实操项目学习

3.2.1 车间讲解

由两位老师各带同学进入车间进行实地讲解(车间是按照汽车构造主机厂的格局设计),从车身制造、油漆喷涂、车身装配三个方面讲解汽车制造流程。在学生的大脑中形成一个汽车制造流程的框架,同时介绍本次实习主要学习的几个工艺环节,让学生了解所学工艺的应用和工艺标准在行车安全中的重要性。

3.2.2 教学方法

将原有的“老师做、学生学”的教学方法进行改变,将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小组的作用。两位老师各带五组学生进入车间进行学习,项目教学时老师仅讲解设备安全操作方法及工艺评判标准,在保证学生安全的情况下拿出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学习,老师在一旁进行操作指导。这时学生会以各种方法进行操作,直到有学生找到最适合的方法并教给大家,这样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使组员互帮互助。

3.2.3 项目评比

每个项目都要设定评比环节融入“以赛代练”的因素,让每个小组使用自己总结的方法操作一块板件,并将学生召集在一起每个小组轮流展示自己组的板件并分享自己小组的实操方法和经验,同时提出操作时出现的问题,由老师进行点评,并根据工艺标准对小组板件进行评比,评比分数计入小组成绩。这样有利于小组组员之间互帮互助形成凝聚力,提高了学习效率。

3.3 作品制作与喷漆

学生学习完所有项目后,好奇心慢慢减少,积极性也慢慢降低,这时开始作品的制作。要求每个小组做一个小组作品,必须在作品上体现学过的所有工艺,并且要符合每项工艺的操作标准。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将作品的设计图绘出,给每个小组发一块规定尺寸的钢板(50*50cm)让学生使用这块钢板进行作品制作。这时学生的关注点都在自己小组的作品上,学生会再次进入高涨期,学生们会争分夺秒的去练习、设计、制作,这时老师也是最忙的时候,学生会有各种问题来向老师请教,在小组努力下一般使用六到九个课时就可以将作品完成。

课程最后一天利用两个课时的时间讲解喷漆项目。掌握后的小组对其作品进行喷漆上色并完成作品。作品完成后也是学生最有成就感的时候,这时可以让小组成员为自己的作品进行一段简单介绍,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作品创艺评比,采用网上投票的方法进行评比,评比成绩计入作品成绩。整个实操环节小组之间以比赛的形式进行,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3.4 评分方式

为了可以综合评估学生实习的成绩,在教学中融入了企业的车间生产内容,并将评分方式分为三大部分:小组评分、个人评分及作品评分,分别是30%、40%以及30%的比例。

小组评分主要是以上课时小组的工件成绩、纪律表现、组内学习气氛、课后工位5s整理及值日时对车间的整理为依据。为以后实验课和未来的车间工作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个人评分是以学生个人的考勤和课堂表现为主要依据,个人的迟到早退和实验报告的成绩将列入个人成绩内。严格要求个人课堂纪律以养成良好的个人学习习惯。

作品成绩部分会有创意设计和工艺标准两方面评定。创意设计部分由小组自由发挥(可以参照网络工具设计),这方面成绩由学生之间投票互评,采用比赛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工艺标准部分主要由两位老师进行评定,从切割、钻孔、焊接、折边等方面的工艺标准进行评分。作品要求学生在有新颖的创艺下,也要保证每一个工序的质量,这样不仅可以通过作品反映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还能有效的反映学生对工艺标准的掌握。使小组内部互相协作、相互进步,小组之间相互竞争实现共赢,从而提高了课堂的效率,更好地完成实习课程。

4 结语

在本次课程改革整体利用“以赛代练”的方式进行,使用小组成绩和小组作品评比为最终成绩重要参考,将原本分开的项目重新结合在一起,同时借鉴企业的车间管理模式进行实操课程,从而形成新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充分利用原有的设备、场地与师资力量,并行之有效的提高了学生实习时的热情与积极性,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意识与综合设计能力,有利于学生互帮互助、共同协作,大大的提高了课堂质量和效率。本模式能够应用于多种专业学生的实习,符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周冠,赵万忠.《汽车认知实习》教学方法探析 科技資讯 2017.

[2]陈丽荣.技工学校生产实习教学设计的探索 科教导刊 2019.

[3]滕达.高校金工实习课程改革研究与分析 学科探索 2019.

[4]胡立华,陈仕国,陈向文,程国侦.赛事模式金工实习的思考与分析 机械管理开发 2019.

猜你喜欢
创造能力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创新线上英语教学模式的思考
高中英语“读写学思”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英语生活化教学研究
音乐教育对于幼儿创造能力的有效培养
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席成金
数学建模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