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中职校园欺凌行为的主要特征及应对措施

2020-07-23 06:37闫春艳
时代人物 2020年4期
关键词:人格贵州校园

闫春艳

一、贵州省中职校园欺凌行为实施方式

贵州中职校园欺凌行为的实施方式具有多样化的特点。不仅有对被欺凌者身体上的凌辱如群体殴打、掌掴、勒索、扒女生衣服等形式出现;还有对被欺凌者的精神方面的欺凌,如威胁、辱骂、造谣、恐吓、陷害等。此外,在人际关系方面也对被欺凌者进行排斥,如结党孤立、敌视及心理上折磨等方式。中职校园欺凌者对被欺凌者采取的多样性的欺凌行为不仅给年纪尚小心智还不成熟的中职生带来身体和心理上的伤害,还会对被欺凌者带来影响深远的心理伤害,更严重的是会影响受欺凌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有些受欺凌者甚至会因为曾经在校园所遭受的暴力欺凌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贵州中职校园欺凌行为的实施方式具有反复性。贵州中职校园欺凌行为一旦发生,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遏制,就会多次在学生之间发生。笔者通过走访发现,被欺凌者往往由于惧怕遭到更严重的报复加之性格内向或内心自卑等原因,不敢向老师报告受欺凌的事实,这就给了欺凌者“自信”认为对方惧怕自己,自己可以称霸校园,甚至认为这是一件非常“有面子”的事情,继而给了校园欺凌行为带来了恶性循环的后果。

贵州中职校园欺凌行为的实施方式具有普遍性。校园欺凌行为的重灾区就在中职校园,中职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不成熟的时期,还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的思维方式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容易受到外界影响甚至出现跟风攀比的情况。一旦校园发生欺凌行为,容易在学生中产生极坏的“标杆”作用,参与欺凌事件甚至就成为了学生之间互相攀比的“有地位”“有面子”的“社会”行为。

贵州中职校园欺凌形式的实施方式具有不平衡性。校园欺凌行为中,欺凌者往往是身体强壮、年龄更大,他们也因此更容易拉拢起欺凌“团伙”,而被欺凌者往往是性格内向、个子瘦小的学生,这就使得中职校园欺凌行为中欺凌者和被欺凌者在身高、体质等方面有明显的失衡。

贵州中职校园欺凌行为的实施方式具有隐蔽性。中职校园欺凌事件发生的场所具有隐蔽的特点。欺凌者选择在校园内部或其他不易被老师发现的场所实施欺凌行为,不利于老师察觉。这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欺凌者的“嚣张气焰”。

贵州中职校园欺凌行为的实施方式具有不良传播性。隨着近几年自媒体的发达,很多校园欺凌者在对被欺凌者进行身体和精神上的侵害以后,以一个“展现能力”的心理在通过微信朋友圈、QQ空间、微博或短视频等方式上传到网上,这种行为无疑给被欺凌者带来了二次心灵上伤害,更重要的是给价值观尚未成熟的青少年树立起来极坏的“标杆”甚至会引起其他学生的粗暴效仿。

二、贵州省中职校园欺凌行为心理行为

通过笔者对贵州中职校园欺凌行为现状进行的深入调查并结合相关数据分析发现,发生在贵州中职校园的欺凌行为对欺凌者和被欺凌者的心理行为均产生了影响。

  1. 、贵州中职校园欺凌行为对被欺凌者心理行为产生的影响

在中职校园欺凌行为中,被欺凌者是直接受害者。校园欺凌事件发生后,被欺凌者由于不敢反抗或者因反抗而遭到更严重的报复,这就使得被欺凌者极易产生消极情绪,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易使得被欺凌者自暴自弃,甚至会使得被欺凌者形成厌世的心理。大多数被欺凌者在校园欺凌行为中因为直接遭受了身心伤害,他们受到了来自欺凌者的威胁、恐吓,但他们不敢直接寻求他人的帮助,内心无助却又非常愤怒,找不到发泄口的他们久而久之易形成隐忍或偏激型人格。

此外,中职校园欺凌行为容易使被欺凌者发生人际交往障碍。多数的校园欺凌行为中,欺凌者往往是个三五个人的“团伙”,他们集体对被欺凌者进行身心侵害并在人际交往上敌视排斥被欺凌者,这就导致其他同学也不敢接近被欺凌者。由于长期受到身心欺凌,加之受到人际关系上的孤立,被欺凌者的内心极其自卑,认为受到来自同伴的排斥完全由于自身原因,这就很容易形成消极人格特征。在此恶性循环中,被欺凌者会严重丧失自尊心,久而久之,他们会严重否定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被欺凌者在长期遭受他人欺凌的过程当中,自身的负面情绪会越积越深,变得极为焦炙、压抑,生活会变得索然无趣。当一个人承担不了心中极大的痛苦的时候,他的选择是摒弃一切,解脱自己[i]。

2、贵州中职校园欺凌行为对被欺凌者心理行为产生的影响

在中职校园欺凌行为中,被欺凌者无疑是最痛苦的受害者,其身心都受到了折磨和伤害。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校园欺凌行为对欺凌者的心理行为也会产生负面影响。就目前笔者所掌握的校园欺凌事件来进行比对,欺凌者大都具有人格缺陷,他们有的来自单亲家庭;有的是留守儿童;有的是在原生家庭中长期受到来自父母的拳脚相加的暴力教育;有的甚至就是曾经经历过校园欺凌的受害者。他们往往通过欺凌他人去寻求一种心理上缺失的“存在感”。而那些欺凌者大多是心理极度敏感的、性格容易冲动的、被同伴漠视抛弃的、成绩差的甚至是在高压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学生[ii]。

因此,校园欺凌行为从其影响的角度来看,影响是多方的,是一种互相伤害的行为。不仅给被欺凌者带来极大生理心理伤害,对欺凌者、参与者乃至旁观者都会带来心理上和人格上的负面影响。欺凌行为、反社会行为和高危险行为之间具有正相关性;欺凌行为会对受害者造成持续性的身体或心理方面的创伤;欺凌者在以后犯罪的机率较大[iii]。校园欺凌者在多次对他人实施身心欺凌后形成暴力多疑的人格特征的比率往往会加大。另外,当欺凌者习惯于用武力来展现自己的“社会地位”时,不仅会在同学中形成疏离感,也容易使校园欺凌者聚在一起结成一种畸形的团伙关系,长此以往极易导致团伙犯罪。由奥维斯的研究结果来看,经常对同龄伙伴施暴的儿童在成年后的犯罪率将会是正常人的 4 倍 。

三、贵州省中职校园欺凌行为应对方式

1、注重原生家庭的重要作用,鼓励原生家庭实行正面管教。校园欺凌行为与原生家庭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言传身教对于孩子的行为和人格塑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应该多抽时间来陪伴孩子,除了重视学习成绩外还应注重对孩子的道德素质教育和心理成长的正确引导,避免粗暴教育。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同时,父母还应该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好榜样,教育他们如何合理地处理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格,并正面教育孩子理性对待校园欺凌事件。

2、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对于学生来说,学校应该是一个除了家庭以外最安全最快乐的地方。学校决不能忽视对于校园欺凌行为的警示教育。一方面学校要对学生进行普法教育,定期邀请公安机关和司法部门在校园内开展法制教育和反欺凌活动,加强对学生的德育和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和道德意识,另一方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通过丰富的校园活动带领全体师生一起营造和谐友爱互助的校园氛围。同时,学校一定要注重对学生给予及时的心理关爱和疏导,让学生能够得到心灵上的安全感。

3、社会给予正确舆论引导。校园欺凌行为中,相当一部分欺凌者由于心智不成熟,而粗暴的学习很多影视作品中的桥段,他们认为这是“社会身份”。因此,杜绝校园欺凌行为,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对于遏制校园欺凌行为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信息化时代,各类媒体对青少年的影响巨大。为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广电部门应对影视作品严加审核,减少电视广播媒体及网络媒体对青少年消极影响,此外社会媒體更应从各个途径加强对于社会正能量事件的宣传,为中职学生树立良好的行为榜样和道德模范。

四、结语

杜绝校园欺凌是全社会共同的期盼。校园欺凌的治理和防控需要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也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密切配合。只有社会广泛携手合作,共同关爱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才会给每一个学生创造一个健康向上的学习空间和生活空间。让我们共同携手,为孩子们打造一个愉快安全的校园环境,守护每一位孩子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冯江平.挫折心理学[M].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

[2] 颜湘颖,姚建龙.“宽容而不纵容”的校园欺凌治理机制研究——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的法学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17.

[3] 李开霖. 校园暴力的反思与预防[J]. 法制与社会,2017(07)

[4]崔博雅.我国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及干预治理研究[J].科教文汇,2019.

[5]马雷军.让每个学生都安全:校园欺凌相关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小学管理,2016.

[6]蔡洋.浅析中职校园欺凌现象的成因及对策[J].法制博览,2019.

注释

[i]姚秀明.心理学视角下中小学校园欺凌的成因及规避[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7(08):159-160.

[ii]刘建.我国中小学校学生欺凌行为及其治理[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1):75-84.

[iii] 郭润.初中校园欺凌行为之个案研究[D].兰州大学,2016.

猜你喜欢
人格贵州校园
以鸟喻人
《人格的发展——巴金传》(评传)
你是回避付出型人格吗?
“贵州制造”的前世今生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贵州教育出版社
漫画之页
让世界感知多彩贵州
神奇的贵州面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