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发展与民俗文化变迁

2020-07-23 06:37贾如
时代人物 2020年4期
关键词:民俗仪式土地

贾如

一、“谢鸿”的概念

谢鸿,全称“酬谢鸿恩科仪”,也称镇宅、谢土,主要流行于江苏南部一带。这一民俗自古有之,是房屋盖成后酬谢土神的一种祭祀仪式。

(一)历史与背景

谢鸿的历史悠久,最初源于人们对土地的崇拜。在中国古代,有相当多的地方流传这一活动,一般被称为“谢土”。清代顾张思在《土风录》卷二中记载到:“《东观汉记·钟离意》:‘出奉钱,使人作市屋,既成,谓解土,祝曰。案:即今所谓谢土也。”旧时民间认为,所有的土地都是由土地神掌管,要想建造新建筑,必须报告土神,得到许可,并举办谢土仪式,以表示对土神的感谢,希望能赐福于主人。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安居乐业,不少人在购买商品房后仍要举行这个古老的仪式,祈求“宅富人兴,永安千载”。在苏南地区,尤其是常熟、张家港、苏州相城、江阴一带,谢鸿属于一项影响非常深远的乔迁、动土之必备仪式。

(二)流程

1.准备工作

谢鸿仪式由主人邀请道士主持,事先选定黄道吉日。在此之前,主人要准备好道士指定的必需物品,如黄表、红色符纸、香烛、爆竹、生茶、红蛋、干果供品等。

2. 布置与仪式

当日,道士会一早上门,写符画符,设坛诵经,在中堂放两张八仙桌,墙上挂福禄寿三仙,在右边桌上竖放一个红纸信封,上书吉言和主人姓名。左边桌上则立黄纸信封,写上对仗的话语。八仙桌上设坛,道士主持诵经(篇目有《土疏》、《檄文》等),另一边又列“天师台”一张,悬挂正一教主张天师画像,烧香礼拜。在另一边,列“祖宗台”一张,由道士询问主人三代祖先的相关信息,做出相应的纸人并写上姓名,准备饭菜供品。主人则可以烧香、焚烧黄表、锡箔,寓意驱邪并上报土地神此处动土的消息,保佑主人一家和和顺顺,老少康宁。

最后,举办镇宅仪式,安放大小符纸。谢鸿当日,午餐必须是全素宴,以表对神灵的敬重;晚餐则由主人家组织“谢鸿酒”,宴请道士和亲友,庆祝新居建成和仪式的完全结束。

(三)发展现状

在苏南,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地区,这一传统至今仍极为普遍。购置新居后,聘请专业人士举行谢鸿仪式几乎已经成为约定俗成的规矩。不仅是老年群体认为这一传统风俗应当延续,始终坚持对脚下这方土地的敬畏,中年、青年群体甚至久居于此的外来人口在这一仪式的耳濡目染下也产生了习惯,虽然他们并不迷信或有相关宗教信仰,但却依然愿意继承祖辈的仪式,作为新一代的主人主持新居的谢鸿。在现代社会,负责谢鸿的专业人员往往并不以此为主业,但是却拥有一张广阔的社会关系网。在苏南,一些房产中介、老年长辈都或多或少认识靠谱的相关人员,因此新居仪式的举行率还是相当高的。

二、迷信与民俗之争

(一)迷信:封建残余的糟粕

这一观点认为,谢鸿是一项过时的传统,应当被舍弃。

1.宗教色彩浓重

从仪式前准备的黄表红符、各类动物性供品、道士自身的道袍、桃木剑等装备,到仪式中烟雾缭绕下了无人气的冗长诵经过程,再到最后必须完成的绘制、粘贴符纸,整个谢鸿似乎正如它的原名“酬谢鸿恩科仪”一样,只是以民俗活动为外衣,实则传承了带有封建迷信残余的宗教文化,并具备极强的生命力,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广泛存在,并受到人们的认同与维护。在坚持唯物主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代社会,这是明显具备不良影响的。

2.繁琐复杂,落后愚昧

谢鸿仪式可谓是一次大操大办的活动,持续时间较长、消耗人力财力多、影响范围较大,尤其是选择大谢的人家,仪式中需要不断的诵经与奏乐,大量焚烧锡箔、裱纸,对周边的影响较大,而且最后往往会在谢鸿酒晚宴上邀请邻里一起帮忙操办(相帮)。可以看出,这不仅与绿色的原则、保护环境的初衷相悖,也无谓地消耗了很多社会资源,其继续存在的价值不大。

(二)民俗:良善价值观的传承

这一观点认为,谢鸿是一项古老的民俗,应当继续被传承。

1.诚敬之心的外化

谢鸿起源于古代人们对土地的敬畏与崇拜,更多的是一种心意的表达。古代中国是典型的农业社会,土地尤为重要。古人认为,土地是有神灵管辖的,如果进行“动土”、“破土”,就会惊扰神灵,破坏土地,因此创设了类似的仪式,希望得到土神的谅解与庇佑。这种仪式,其实为本无生命的土地增设了一道无形的保护屏障,用特殊的方法告诫大众:每一片土地都是神圣、不可亵渎损毁的,体现出当时农耕社会下民众对于自然的谦逊与深厚敬意,讲求好生之德与众生平等。不同于科技发展下的现代社会,人们“重视空间,漠视地点”等物化土地的心态与作风悄然蔓延,一旦将心中柔和的情谊替换成功利的人定胜天論,那么诚敬谦逊的传统美德又将何去何从?

2.朴素的科学理念

在任何时期,建筑的建造过程都会对原来的自然区域造成一定损坏,破坏局部的固有平衡。例如挖土、打桩、奠基等过程势必会影响土壤环境,甚至影响地下水;植被、生物群落、局部生态也会受到一定量的破坏;房屋建起后,可能会影响到周边的气流状况、采光度、干湿度……这在现代社会人造建筑林立的情况下更为显著,地面下沉、城市内涝、“水泥森林”、热岛效应成为常见问题。古代人们已经有所意识到这一问题,谢鸿仪式其实正是承载着他们对自然界诚恳的感谢与歉意,仪式的操办让他们动土征服的欲望有所节制,减少潜在的破坏。

3.地域人文的体现

谢鸿作为“谢土”,在苏南地区的个性化分支民俗,在其过程中充分体现地域人文特色。在农村,一户人家在谢鸿时会联系茶担师傅,在新居旁搭建临时的大型木棚“木园堂”,而全村的每家每户则会主动出人出力去“相帮”,协助主家举办仪式、准备宴席,而这些往往都是当地婚丧嫁娶时才会动用的大活动。这样一来,全村人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主人家也将新居落成的喜悦与人文水土深深相融起来,谢鸿也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得到了稳定的传承。

三、变迁与发展

正如上文所论述的,谢鸿由于其固有的迷信色彩,也是受到一定范围的抵制的,但事实上它并未消亡,还是同旧时一样活跃在苏南一带。究其原因,谢鸿在时代变迁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完美的随着社会发展对自身进行了相应的调节。如今的谢鸿,不需要本家毕恭毕敬、战战兢兢地恭迎跪拜,不需要重视道、佛等宗教的介入意义,要的只是人们的一份心意,一份平凡生活中重要的“仪式感”。

(一)在融合中传承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组织“破四旧”行动,谢鸿作为封建迷信,曾一度消失在时光中,但是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繁荣,它又在简化仪式、取消杀生祭祀、鼓励托管操办、删去爆竹燃放、尤其是增强仪式随意性等方面进一步贴合现代社会需要的基础上,融合了新的因素后稳定地得到传承,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

(二)意义更为普适

曾经,谢鸿的宗教仪式意味远大于庆祝意味。古代的江南地区贫富差距较大,谢鸿只是有钱人的仪式,通过谢鸿焚香化裱、器乐齐鸣、群道诵经这样一番大操大办,也成为了他们借机巩固宗族地位的手段;而贫苦人家就只能在自己家中简单的燃香、贴红符,表达心意。而现在,谢鸿更多的意义体现为广义上的传统美德外化——诚敬,谦逊,感恩,告诫人们永远不能失去一颗有所敬畏的心。现代社会物欲纵横,人性容易变质,笔者认为这样的敬畏感完全可以体现到各行各业中去,即无论我们身在何处,都不能忘了脚下这方土地。脚踏实地做事做人,堂堂正正地生活在美德中。

(三)强化社会价值

谢鸿之所以能这不仅是因为上文所提及的传承稳定性,更是当地人在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之后,依然希望以传统民俗提醒自己:不能忘了心中的那份敬畏与谦逊,因此它的作用更多能够表现为强化正面的社会价值。就像2018年起我国设立的农民丰收节一样,其前身可以追溯到中秋节祭月、腊八节祭祖煮粥的民俗,都是古代农民出于诚心感谢土地,感谢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的美好初衷。在现代,它的设立不仅可以满足农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更能在宏观上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谢鸿也何尝不是如此呢?它可以理解为启发人們并在潜移默化中让人们保持有一颗感恩之心、敬畏之心、仁爱之心,这也是契合新时代良好价值观、能够外化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的。

总而言之,谢鸿这一民俗蕴藏的是大众精神层次上向往美好生活的一种追求和信念,是人们共同给自己精心熬制的一份心灵鸡汤。虽然它或多或少地带有一些迷信色彩,但这也是祖先们在与自然的抗争过程中为自己点燃的一盏心灯,引导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在社会发展中变迁的谢鸿,如今依然低调地,却也热烈地出现在苏南地区,向着未来一路传承下去。

猜你喜欢
民俗仪式土地
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
仪式感
仪式感
流绚夏日
漫画民俗
漫画民俗
Talking strategies
印度汉娜,一定要民俗风?
土地流转信托模式分析
分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