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中国特色国内安全保卫学课程体系初探

2020-07-24 07:01韩美超
法制与经济 2020年5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课程体系设置

●韩美超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100038)

在全球化与信息化时代特征日益明朗的今天,为应对当前复杂政治局势与国内政治环境,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为保障国家安全与政治稳定提供了体系化指导。教育部于2018年4月印发《关于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的实施意见》,要求设立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依托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现有相关学科专业来开展国家安全专业人才培养,[1]至此,国家安全学学科发展成为热议话题。基于国家安全学学科的探索与发展,当前背景下的国内安全保卫专业建设应取长补短,根据社会与时代发展的需要,完善专业建设,紧跟政治风向,为国家安全建设助力。

一、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背景下的国内安全保卫学研究

伴随着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深入推进,国家安全的概念逐步渗透到生活方方面面,安全环境下的国家安全学科建设被提上日程。国际关系学院研讨会中就加深学科内涵和外延等方面提出了学科体系建设的多层次立体系统。[2]在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的热潮影响下,同样涉及国家安全问题研究的国内安全保卫专业建设也面临专业体系修正与完善的问题。

我国现阶段的国内安全保卫学课程体系中,以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国内安全保卫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为例,主要呈大框架的总分结构,体系划分较为简洁,课程以一个大专题为一门课程,包括公共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选修课程三大课程部分。为更为直观地对整体构架进行了解,制作了构架图(详见图1),从中可以看出,当前的课程体系中,可供学生进行选择的课程数量较少,选择范围较窄,课程专业实践性较弱,结合时代要求改进课程结构设置刻不容缓。

图1

二、国内外学科课程体系对比研究

(一)从纽约大学相关学科看课程体系构建

纽约大学作为25所新常春藤名校之一,通过对其研究生专业及课程的资料收集发现,涉及的专业包括全球事务和全球安全、冲突和网络犯罪。在这里涉及国外和国内对于安全的定义问题,西方国家对于国家安全的定义通常锁定在国家的外部安全、国际关系方面,我国的国家安全包括国家的外部与内部安全两方面,而纽约大学的相关安全学科关注的更多是外部安全问题。

统计所得的数据显示,纽约大学的全球事务硕士课程包括42个学分,总共三大部分:五个核心课程、八选六的专业课程、十七选二的区域研究课程和最后的实习与独立研究。核心课程主要侧重于全球事务的基础,集中包括人权与国际法等九个领域,核心课程涉及种类多且领域广。专业课程中,涉及八大领域,每个领域中平均有20门选修课程,学生需选择一个专业领域,并在该领域内除专业必须选择的一门课程外,从领域中随意挑选感兴趣的课程,完成五门课程的学习。区域课程方面,这也是需要关注的一个重点,纽约大学根据区域状况,开设了关于17个专题的区域课程供学生选择,涉及课程丰富且涵盖面积广,给予学生充分选择的机会,更易于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研究的领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最后的实习与计划项目的参与可供选择,但是必须在接受批准的前提下,导师和项目组的成员根据前一阶段的课程表现来判断学生是否具备实习与计划参与的能力,然后才给予批准。全球安全、冲突和网络犯罪硕士是一个36学分的学习计划,该计划包括三个部分:六个核心课程、十二选五的专业课程和研究生论文及顶点项目或虚拟网络安全实习。核心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深入而广泛的学习基础,以支持专业课程的学习,并为今后的职业生涯服务,是必须参加的课程。专业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将学习集中在与其职业目标最相关领域的机会,包括社交媒体与恐怖主义等课程。实习和论文方面,学生基于团队的定点项目或虚拟实习来完成研究生论文,这些项目使学生能够学会运用技能和知识经验,并展示对该学科的掌握能力。该硕士学位的学习中通常学生在一年半内完成学位。以上是对本次统计的数据进行的详细阐述。

(二)国内安全保卫学课程体系的国外经验借鉴

综合纽约大学的课程情况来看,可将其进行具体分类并与国内课程比对。国内大学以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国内安全保卫专业为例,主要可分为三类。在基础课方面,纽约大学平均5门,国内大学为4门;在专业课方面,纽约大学平均为16门,国内大学为4门;在论文与实践方面,纽约大学要求基于实习或者项目研究的基础之上完成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国内学校则为先进行论文开题和初稿撰写工作而后开展实习或者为二者同时进行。为了使对比更为直观,以图表的形式进行了说明。(见图2)

图2

综合上述分析及图表数据对比,首先,除去国内大学硕士研究生所必修的公共课程外,可以明显看出专业课程的数量对比,我国国内大学的专业课程的开设数量明显低于纽约大学。专业的快速发展需要的不仅是研究数量的增长,更重要的是其领域内人才培养专业化能力的提高,所以重视专业课程的教育是当前需要向国外大学借鉴的一个重要内容。

其次,纽约大学全球事务硕士学位设置了17个定点区域性课程研究,供学生进行选择,这是其学科课程设置的特点所在。国内安全保卫学作为对国家内部安全保卫人才的培养专业,所涉及领域之多,且涉及更多区域性问题的研究。比如,将安全事件爆发集中地汇聚成区域的专门研究专题,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初期找到自己擅长的研究方向,且对于针对性的专门培养和实际问题的解决更大有益处,所以区域研究的课程设置是我国需要借鉴和参考的第二方面。

三、当前国内安全保卫学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

通过对国外大学相关学科与国内大学国内安全保卫学课程数据的对比分析,结合现阶段国内安全保卫学课程体系设置与发展的现状,可以总结出现阶段国内安全保卫学课程设置中存在的有待改进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一)专业课程设置较少,专业化人才培养程度有待增强

纵观我国国内安全保卫学课程体系的结构,专业课程的设置较少,学生对于专业课的选择区域较窄,使得专业化人才培养的效果不容乐观。大部分学生跨专业或跨方向进行学习,所以专业知识的了解甚少,专业积累周期长,且对于国内安全保卫学来讲,在对相关问题展开研究时需要借助法学、传播学、社会学、政治学、宗教学等多学科的系统性理论与专业知识,国内安全保卫研究主体还需要有能力对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新情况进行及时甄别、归纳总结、发现规律。[3]为了达到专业化人才培养的要求,增加专业课选择的数量与领域范围的问题不容忽视。

(二)课程内容较为陈旧,课程设置时代性有待提高

综合现阶段国内安全保卫学的课程内容来看,多为模块式的综合总结分析,这样的课程结构可以增强学生的整体意识,但在另一方面,却在一定程度上缺少了与时代内容的结合性。课程内容总体更新换代较为缓慢,注重对历史事件的经验总结与回顾分析,但在某种程度上缺乏了对现阶段时代判断的更多体悟与反思。在全球化与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快节奏的生活与信息摄入模式需要我们不断加快脚步,紧跟时代步伐,加强对课程内容的更新,使其更好地与社会相适应、与时代相结合,专业化国内安全保卫学人才培养的前途将更加光明。

(三)理论与实践课程结合性较弱,专业的实践综合度需要重视

目前,国内安全保卫学的教学主要以课堂灌输式的讲授为主,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较少。[4]从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工作来看,学生多采用文献学习的方法,通过增加阅读量来丰富个人的知识结构,这是提升个人知识积累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作为一名预备警官,实战型思维与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书本的知识积累往往不同于现实的真实情况。在进行知识积累的同时,配合以实践的考量才能使知识真正得到检验,同时引发对于新问题、新思路的思考,加强学生实践课程的培养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

四、构建“立体化”中国特色国内安全保卫学课程体系初探

“立体化”中国特色国内安全保卫学课程体系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从课程设置、内容设置与实践性综合三个角度,分别以“点、面、体”的形式进行分析,以课程设置为基点形成课程脉络,结合我国区域性特征完善领域划分,最终加入实践性内容,依据我国阶段国内安全保卫学课程体系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初探。

(一)精确设“点”,形成课程脉络“线”

对于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面,首先需要考虑的是课程设置问题。这里所提到的“点”即课程专业选修的分类中所涉及的点,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客体,具有所擅长的思维方式与兴趣点,而在专业教授阶段,所需要做的是挖掘学生的兴趣点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课程脉络性。

课程设置所涉及知识的“点”是把握这一原则的重要内容,从现阶段我国国内安全保卫学专业课程的设置来看,专业课程数量少、课程脉络不清晰,使得学生对于自己研究“点”的发现能力欠缺,因此,增加课程涉及“点”引导学生形成对于课程发展脉络的认识是课程体系初探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内安全保卫学教学内容涉及学科众多,但同样的,对于国内安全保卫的研究可以从这诸多方面的任何一个领域入手进行探索,这就要求我们增加对于专业课选修范围的数量,规定一定门数像“国内安全保卫基础理论”这样的必选专业课的同时,规定适当门数的自选专业课程学习,给学生提供在众多研究问题的范围中选择自己更感兴趣的方向的机会,根据本文第一部分的构架可以明显看出,我国当前国内安全保卫专业的课程涉及多为整体性研究,在这里,提倡加入更为多角度的课程内容,例如法学相关课程,侧重国家安全法、反间谍法、反恐怖主义法等。此外,重视对于区域性研究的选修课程设置也是重要方面,根据上述内容的研究数据显示,纽约大学专门为学生开展了区域性课程的选修,所提供的可选择课程达17门,区域性课程针对不同区域的特殊问题进行研究,为学生提供了研究方向的指引,对于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并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具有重要作用。

(二)聚“线”成“面”,丰富课程领域范围

以纽约大学全球事务硕士为例,在专业选修课程设置上采用了总分的模式,将为学生提供的专业选修课程归类划分为了八大领域,每一领域中都有属于本领域的专题研究课程供学生进行选择,包括跨国安全研究等,可以说,这种课程设置方式无形中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了一定的专业学习的课程体系,使得学生可以自觉地将所学课程脉络进行领域层面的归类,为学生开拓新领域整合课程资源提供了良好的范式。在国内安全保卫学现阶段的课程设置中,所缺少的正是这种聚“线”成“面”的领域性,以致于零散的课程知识无法得到最大效能的运用。将所设置的课程分专题或者领域进行归类整合,其所属的专题性和领域性一定要凸显,例如:区域性安全专题、数据与信息安全专题等。每一领域或专题可以有2到3门课程供学生进行选择,并根据现阶段我国国内安全问题的实际情况分为适当数量的专题或者领域研究,这样的课程设置不仅可以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将所学零散的课程知识进行串联,还能够快速识别其所属专题或者领域,学生可从两到三个专题或者领域中选择不同的课程进行选修,在扩大学生领域面的同时也会激发其兴趣点,促进学生进行课下的深入研究,使得零散化的课程聚合成一个个知识“面”,更好地为学生进行综合性研究打下基础。

(三)立“面”为“体”,打造“立体化”课程培养

国内安全保卫专业是一门应用型专业,对学生的专业素质与实战能力培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结合当前公安院校“教、学、练、战”一体化警务培训模式的要求,打造“立体化”课程培养刻不容缓。

案例式教学结合理论性分析。在课堂理论知识的传授的过程中,加入一些相关案例的介绍与分析,不仅增加了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还能使其从以往案例的处理与解决过程中获得相关的经验。在案例的讲述过程中,可以采用案例综合介绍、学生讨论、学生发言、教师提问、案例总结的形式,使学生在自我思考的基础上发现思维漏洞并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讲座式课程并入课时标准。在课程的计划学时数中,可以规定适当学时为讲座学习时段,由任课老师进行安排,邀请一些实务部门的人员对于实际工作的问题进行一个简短的专题小讲座,讲座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而在于通过这种形式,使学生能够对于实际工作中的国内安全保卫相关问题的处理和解决获得一定的了解,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理论知识的学习。

学生实践性研究作为课下内容。真正实现人才的“立体化”培养,课后的思考与实践研究是必不可少的。当前国内安全保卫学的研究与发展所迫切需要的正是这种探究性的习惯和创新型的思维,不单单只是对书面知识的强行摄入,而是带着问题去寻找更多的知识,根据实际研究的情况,探索新知寻求新路,为全面地进行知识学习奠定基础。

总体课程体系的建构模式,结合文字表述运用结构图的方式进行展现,形成专题为主,课程选择为辅,纳入中国特色实践性思维的立体化课程体系(详见图3),能够使得学生在学习与选择课程的同时,了解专业建构从而形成学科思维,但是具体课程内容的设置还需经过各方考察最终进行确定。

图3

五、结语

综合来讲,我国的国内安全保卫专业教学工作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专业师资团队和教学条件,积累了一定的专业学科建设经验。[5]课程体系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是一段长期的探索过程,结合具体实际进行的国内安全保卫学课程体系初探只是对课程体系设置研究迈出的一小步,专业课程建设需要全体研究人员及师生团队携手并进、共同探索,为实现国内安全保卫学课程专业化而不断努力。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课程体系设置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船舶防火结构及设置的缺陷与整改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康复专业课程多媒体教学新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