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废为宝 创意无限

2020-07-26 14:18张丹
关键词:变废为宝环保小学美术

张丹

摘 要:将废旧材料带入小学美术课堂,不仅实现对废旧物的二次利用,而且丰富了教师的教学资源,还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提升了创造力,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低碳意识,更是激发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让其积极参与到美术教学活动中来,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阐述了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旧物改造的具体策略和过程。

关键词:环保;小学美术;变废为宝;探索;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1-065-1

在小学美术课本上,课程所需的材料都是一些常见的绘画工具与彩纸等,这让学生的创作很有局限性。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有很多废旧物品,如饮料瓶、废旧纸盒、光盘、旧布料等,往往会被我们丢弃。引导学生将这些旧物进行改造,不仅能让废旧物品焕发出新的光彩,而且还能使学生体会到改造旧物的创造乐趣。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旧物改造的欲望

将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入美术课堂,能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促使他们主动地去学习。从心理学上来讲,小学阶段的孩子对新鲜事物具有非常强烈的好奇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有助于推动学生自主进行创意改造旧物。

有实验表明,情境教学是否引入小学美术课堂,与儿童对美术的学习好奇心的改变呈显著的相关性。將美术课改为旧物改造课程,学生本身对于旧物并不陌生,都来源于我们的生活。这就要求教师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对废旧物品的新鲜感。如在教学《做笔筒》时,因为这节课不仅是介绍笔筒的历史与特点,而是让学生用身边的废旧塑料瓶制作一个漂亮的笔筒。为此,我先创设情境引入,为学生绘声绘色地描述饮料瓶“小白”的历险故事,故事情节中播放了垃圾场的照片、游客们在景区乱扔饮料瓶的照片等,故事讲完了,他们一动不动,还没从故事情节中走出来,面对触目惊心的环境污染的图片,大家都若有所思。紧接着我宣布:今天我们就来拯救“小白”,学生的情绪一下子沸腾了,都忙着精心设计自己的废旧饮料瓶。一节简单的手工课变成了一场环保小卫士参加的“战斗”,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

二、走进生活,挖掘学生旧物改造的能力

《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本次课程改革重视以学生为主体的美术学习,加强学生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给教师更大的教学空间。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中应正确引导,带领学生走进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寻找废旧材料,使学生感悟到废旧材料具有的新魅力。

如在教学《机器人》之前一周,学校食堂每周午餐会有两次给学生配发酸奶,在带领学生用餐完毕后,我会给大家科普一下乱扔酸奶盒对环境的危害,同时会把几个喝完洗净的酸奶盒进行简单的拼接,做成一个简易的机器人。在我的建议和带领下,学生将自己一周的酸奶盒收集起来,并且在家收集各种可以装饰机器人的废旧材料。这一行为既解决了食堂每次餐后酸奶盒乱丢的状况,加强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又使学生主动走进生活中去寻找材料进行旧物改造。

三、保护个性,开发学生旧物改造的潜能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有的文静内敛,有的活泼张扬,他们的独特个性都能够在他们的创作中体现。我们只有在保护孩子个性发展的基础上,再去挖掘其内在的创造潜能,才能引导孩子创作出富有自己个人特色作品。

小学生正处在创造力的萌芽期,在艺术创造的初期,需要我们教育者为他们打开创造世界的大门,去了解他们的内心感受,引导他们设计出富有个性色彩的作品。如在教学《小扇子》时,班里有个学生小杰比较特殊,从来不带美术工具也不举手回答问题,但是在平时的观察中我发现,他很喜欢自己埋着头用废纸做手工。我带了些课前收集的废旧材料,放在他的桌上说:“这是老师多余的材料,借给你,做得好的话还有额外奖励。”他先是不吭声,看我走远不再看他,开始认真的做起了小扇子。下课前,我小心翼翼的问小杰:“可以给大家看看你做的扇子吗?”他缓缓地举起了刚做好的小扇子,顿时班里响起了掌声,他的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渐渐地,小杰在课上越来越专心,每次都收集许多废旧材料。由此可见,只有全方面地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才能逐渐使“特殊”的学生也能积极地投入到旧物改造之中。

四、德育渗透,培养学生劳动环保的品质

环保是当今社会最为关注的问题,美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肩负着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责任。在旧物改造课程中渗透保护环境、热爱劳动的思想观念,有助于学生树立优秀的道德品质。如在教学《拓印树叶真有趣》一课时,我带学生走出教室,到校园里去寻找创作素材。在寻找落叶的同时,建议孩子们捡一下校园中角角落落的垃圾,如废纸、塑料盒、树枝等,有一些垃圾可以用在我们的创作中。在劳动的过程中,同学们通过天马行空的想象,尽可能地将垃圾派上了用场,变成了“宝贝”。

小学阶段是创造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小学生已具备了创造的潜能,创造可以使他们得到巨大的乐趣和满足。为此,我们要充分利用美术课,带领学生认识废旧材料并且利用废旧材料进行各种美术活动,使之变废为宝。这不仅可以促进儿童手脑协调发展,满足未来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还可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今后的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多带领同学们感受生活,寻找有利于儿童各方面发展的废旧材料,开发开设相关活动,真正发挥废旧材料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以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和儿童各方面能力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竹军.浅谈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在小学美术中的运用.中国素质教育研究,2013(03).

[2]林巧玲.变废为宝 创意美术.新校园,2013(08).

[3]徐敏.浅谈农村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废旧物品的利用.新课程,2017(09).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车坊实验小学,江苏 苏州215000)

猜你喜欢
变废为宝环保小学美术
“变废为宝”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浅谈公路绿色环保养护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差错引领,变废为宝
转变视角,让应用文“变废为宝”
变废为宝,创新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