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带写,心“动”诱导词“发”

2020-07-26 14:19王伟李媛媛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主题阅读

王伟 李媛媛

【摘要】虽然“读写联动”的最终目的是落在“写”上,但教师却应把重心放在学生对文本的“读”与“悟”上,引导学生通过体验与鉴赏、理解与反思、沉淀与积累,读懂、悟透文本的语言特色和写作方法,并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融入文本的情感世界和思想意境,引发学生与文本产生积极的“情感共振”和“思想共鸣”,促使学生情“动”诱发笔“动”,此时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随文小练笔,才能取得最佳的“读写联动”效应。

【关键词】主题阅读   “读写联动”    心“动”诱导词“发”

阅读和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两大重头戏,二者相辅相成,既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必由途径,也是考查学生语文知识技能的硬核标准。传统模式的语文教学总是在一篇课文或一单元课文学完后再让学生练习写作,造成了学生“读不得‘法、写不用‘法(‘法即写作方法)”的低效现象。近年来兴起的“读写联动”主题阅读教学模式,倡导在阅读过程中把“阅读”与“练笔”穿插进行、相互促进,使学生不断碰撞出思维火花,从而产生积极联动效应。

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出“以读带写,心‘动诱导词‘发”的“读写联动”教学法,下面结合教学实例谈谈具体做法。

一、“心‘动诱导词‘发”的内涵与实践意义

笔者认为,虽然“读写联动”最终目的落在“写”上,但教师的教学重心却要放在对文本的“读”与“悟”上。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也与之相契合。因此,要凸显“读写联动”的教学实效,教师就要引导学生通过体验与鉴赏、理解与反思、沉淀与积累,读懂、悟透文本的语言特色和写作方法,并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融入文本的情感世界和思想意境,让学生与文本之间产生积极的“情感共振”与“思想共鸣”,激发学生积极的阅读期待与表达欲望,促使学生情“动”诱发笔“动”,此时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随文小练笔,就会取得最佳“读写联动”效应。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提高学生理解能力与写作技能的教学实效。

二、基于“主题阅读”背景的“读写联动”教学策略

1.确定目标,任务驱动读写联动

“读写联动”的前提是要有明确的阅读主题和写作训练目标。因此,教师在课前一定要对教材有全面、深入的解读,对课文的语言特色、篇章结构、写作特点了然于胸,还要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有全面了解,并以此确定“读写联动”的阅读主题和训练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用明确的目标任务推进“读写联动”的实施。

例如,《荷花》一課是叶圣陶先生的经典美文,课文用清新、灵动的笔触,描绘了夏日清晨一池美丽的荷花和作者美好的感受。课文不仅语言优美而且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是引导学生进行仿写练笔的优秀范例。因此,笔者确定本课的主题阅读任务是:感受文中优美词句;感悟抓住事物特点、按一定顺序描写的方法。本文“读写联动”的训练目标为:在朗读感悟优美词句的基础上,学习抓住事物的特点、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这样,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系统的读写结合训练,从而提高“读写联动”的教学实效。

2.细读品析,领悟文本精彩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文妙、词秀、意境美”,对于成年人来说很容易感受到,但对于生活阅历浅、文学欣赏水平不高的小学生来说,就较难领会。因此,教师要注重引领学生反复朗读、仔细品味文本中优美的词句、流畅的行文和深远的意境,并及时迁移练笔(下面详细介绍),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优秀文学作品的浸染与熏陶,不断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例如,《荷花》一课中“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这句话用“挨挨挤挤”一词写出了荷叶茂盛、繁密的样子,而且还透露着一丝孩童的顽皮;而“碧绿的大圆盘”则把荷叶的颜色、形状传神地描绘出来。“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一个“冒”字透露出孩童的俏皮与灵动,让人仿佛看到一张张天真可爱的笑脸。《荷花》一课中像这样的神来之笔还有很多,叶圣陶先生用细腻的笔触、恰当的修辞(拟人、比喻)勾画出夏日荷塘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清新画面,读来令人心旷神怡。为了帮助学生体会这种意境,笔者先出示夏日荷塘的画面再配以课文原句,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认真体会“挨挨挤挤”“大圆盘”“冒”等词语的内涵,引导学生一遍遍朗读、一步步感受。常言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学生读得多了,这些优美的词语、句子与荷塘画面,就会在学生脑海中形成关联印象和联动反应,就是说只要一看到荷塘的画面学生就联想到“挨挨挤挤”等词语和句子;一读到“挨挨挤挤”等词语和句子就联想到荷塘绿意盎然的画面……这样,学生就能透过文字感受课文中蕴含的深远优美的意境,体会到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和高超的写作技巧。

3.以读带写,及时迁移练笔

很多教师一上语文阅读课就把分析结构、总结写作手法放在首位,这样会严重削弱文本的艺术价值和对学生的审美教育。笔者认为,虽然“读写联动”的最终目的落在了“写”上,但教师却应把重心放在对学生的精神濡染和审美培养上,因为只有让学生从文本阅读中得到精神的陶冶和思想的启迪,他们才会真正认识到语文阅读的价值与意义,才会真正爱上阅读、爱上语文课,从而自觉阅读、自然习得文中的写作技巧。

学生学习《荷花》一文时,通过朗读、品析“挨挨挤挤”“冒”等词句,脑海中浮现出夏日荷塘优美、清新的画面,笔者趁机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相似的画面,有的学生联想到春天田野里发芽吐绿的小草,有的联想到家中花盆里的水仙花,有的联想到花园里花团锦簇的樱花……我让他们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试着仿写,有的写出了“春天的田野里,小草都睡醒了,它们挨挨挤挤的,拼命往上长,终于冒出了一个个小脑袋,它们好奇地打量着周围的一切……”有的写出了“花盆里的水仙花已经开了不少,它们在一起挨挨挤挤的,就像一个个亭亭玉立的少女……”从学生仿写的句子可以看出,他们已经领悟了“挨挨挤挤”一词的含义和使用的语言环境,也说明学生通过品析文本已经领悟了文中这几句话的优美意境,因此学生才仿写、运用得如此恰当、得体。

4.熏陶浸染,心“动”诱导词“发”

语文新课标要求习作教学要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语文积累,引发学生与文本产生“情感共振”与“思想共鸣”,促使学生情“动”诱发笔“动”,此时教师再引导学生模仿文中的写作方法进行练笔,就会取得理想的效果。

例如,在课文《慈母情深》中,有几处对“母亲”形象的描写,“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立刻又陷入了忙碌……”这里用一连串外貌刻画与动作描写,勾勒出一个为了家庭生计辛苦工作、疲惫瘦弱的母亲形象。教学这部分内容时,笔者先进行朗读指导,引导学生揣摩朗读时该用怎样的语气和声调,该如何控制语速与停顿,然后让学生反复练习朗读,仔细体会。文中“母亲”的形象触发了学生内心深处最柔软的“情弦”,他们既同情“母亲”,又敬佩“母亲”——即使自己再辛苦也要掏钱给孩子买书,不能耽误孩子读书……接下来,笔者让学生回忆自己母亲操持家务或工作时的细节,鼓励他们模仿文中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写一段话描写自己的母亲。

每个学生笔下的母亲形象各不相同,但同样情深意切,因为对《慈母情深》的品读与感悟,让他们想起了母亲对自己无微不至的照顾与爱护、想起了母亲为了生活日夜操劳的忙碌身影;他们为自己平日对母亲不够关心感到愧疚、为自己经常惹母亲生气感到后悔……

这样,引领学生把文本读懂悟透,使学生与文章的思想情感产生共鸣,学生才会情“动”诱发笔“动”,教师再相机引导学生分析写法并及时练笔,才能让学生真正领会文本的语言特点和写作方法,达到让学生的写作技能与思想情操同步成长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段天喜.小学语文主题式读写联动教学模式探究[J].甘肃教育,2016(21).

[2]索靓.试析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的价值及教学策略[J].新课程,2014(3).

猜你喜欢
主题阅读
主题阅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法宝
例析“主题阅读”背景下的抒情散文教学策略
多元互动,开展主题阅读
浅谈如何通过初中英语主题阅读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初中英语教师开展主题阅读的实践分析
语文“拓展性主题阅读”探究
统整 比较 联结
让“主题阅读”为小学语文教学增彩
小学语文主题阅读学习探究
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生主题阅读:特征、问题与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