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针治疗恢复期贝尔面瘫30例疗效观察

2020-07-27 01:02
浙江中医杂志 2020年7期
关键词:体针颊车三针

绍兴市柯桥区中医医院 浙江 绍兴 312000

笔者采用脐针治疗恢复期贝尔面瘫30例,收效满意。兹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此次参与研究病例,均来自于绍兴市柯桥区中医医院2018年12月~2019年12月符合诊断标准并纳入临床研究的60例贝尔面瘫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体针组、脐针组,每组均30人。两组患者年龄、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年龄 18~65岁,符合贝尔面瘫诊断标准,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2016年制订的《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距发病在14天到3个月之间,发热、恶风等表证基本消失,病情尚且稳定,无进一步发展趋势,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1.3 排除标准:外耳道疱疹病毒引起的亨特氏面瘫患者;腮腺炎、中耳炎、脑血管疾病、后颅窝病变等引起的面瘫。

2 治疗方法

2.1 体针组:患者仰卧位,穴取患侧阳白、四白、地仓、颊车、颧髎、下关、翳风,双侧合谷、太冲,穴位定位参照“十二五”规划教材《经络腧穴学》(第9版)。穴位局部用75%酒精棉签消毒,针具选用0.25mm×40.00mm的一次性针灸针。上述穴位进针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

2.2 脐针组:患者仰卧位,在体针组的基础上联合脐针治疗。以脐蕊为中心,选取坤(脾)、离(心)、巽(胆)3个方位,局部皮肤消毒后,用0.22mm×25.00mm毫针在上述三个方位呈放射性平刺进针,进针深度为18~20mm,留针30min。每日治疗1次,10d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治疗前后多伦多(Sunnybrook)评分及面部残疾指数(FDI),包括躯体功能得分(FDIP)和社会生活功能得分(FDIS)。

3.2 统计学方法:采用 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内比较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 两组治疗前后Sunnybrook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Sunnybrook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Sunnybrook评分比较(±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体针组比较,▲P<0.05。

组别体针组例数30脐针组30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Sunnybrook 43.00±7.63 59.37±7.71*45.70±7.95 64.53±8.81*▲

3.4 两组治疗前后FDIP、FDIS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FDIP、FDIS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FDIP、FDIS评分比较(±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体针组比较,▲P<0.05。

组别体针组30例数脐针组FDIS 17.13±2.96 21.40±3.94*17.20±3.81 23.33±3.25*▲30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FDIP 17.25±3.68 22.42±3.91*16.42±4.49 24.33±3.47*▲

4 体会

中医对面瘫的认识和治疗历史悠久,《灵枢》就有“口㖞”“僻”“卒口僻”等记载。隋代的《诸病源候论》中言“风邪入于足阳明,手太阳经,则筋急引颊,故使口僻”,《针灸大成》中有“口眼㖞斜,宜在颊车、合谷、地仓、人中”的记载。基于以上认知,笔者选取脐针的相生格局补脾三针“巽,离,坤”三针,木生火,火生土,达到补脾土的疗效。《景岳全书·非风》谓:“凡非风口眼斜,有寒热之辨,在经曰:足阳明之筋引缺盆及颊,卒口僻。急者目不合,热则筋弛似缓不胜收,故僻。”故针灸治疗面瘫,在祛风散寒、通经活络的主要治疗方法不变的情况下,将面瘫分为“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区别对待。笔者用脐针结合体针治疗面瘫恢复期,针刺患侧阳白、四白、地仓、颊车、颧髎、下关、翳风,双侧合谷、太冲,祛风散寒,通经活络。选取巽、离、坤三针,滋补脾胃,使患者气血充沛,营卫调和,腠理防御功能增强,诸症消失。

猜你喜欢
体针颊车三针
邵氏组方配伍突三针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临床观察
颈三针合肩三穴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常按7穴不掉牙
耳穴按压配合体针治疗酒精成瘾临床分析
冷针冷灸治疗胃火牙痛
头针配合体针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研究
靳氏膝三针为主治疗膝骨关节炎40例
针刺智三针和四神聪穴对脑外伤患者认知障碍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