颊车

  • 针灸联合闪罐治疗听神经瘤术后面瘫验案一则
    香、下关、地仓、颊车、承浆,远端取双侧合谷、足三里穴。具体操作:阳白、鱼腰、攒竹、太阳、地仓、合谷选用0.25 mm×40 mm 毫针,人中、迎香、承浆选用0.30 mm×25 mm 毫针,下关、颊车、足三里选用0.30 mm×40 mm 毫针。颊车直刺1 cm、下关直刺1.5 cm平补平泻,双侧足三里直刺2.5 cm 采用提插补法行针1 min 后,分别予18 mm×30 mm 艾条置于针尾,根据毫针倾倒方向,用医用纸胶带固定针身,以防针体倾倒燃着的艾条

    中国乡村医药 2023年19期2023-11-10

  • 石学敏院士经筋刺法治疗难治性面瘫经验
    阳白四透,太阳透颊车,攒竹透睛明,丝竹空沿眉横刺,水沟、地仓、承浆透颊车等。透刺疗法取穴精,痛苦小[6],可沟通表里阴阳经气,使经气流通,上下相接,气至病所,增强针感散导,改善受损面神经的颞支、颧支、颊支和下颌支。阳明经筋排刺是指颊车至地仓,下关至迎香排刺。研究[7]表明,腮腺导管在体表的投影在鼻翼口角线中点至耳屏间切迹连线的中1/3 段,此处属迎香与下关之间,面神经颊支多走行于腮腺管浅面或位于同一平面,解剖部位与其相合;面神经下颌缘支[8]出腮腺后走行在

    吉林中医药 2023年9期2023-11-10

  • 基于数据挖掘的古代针灸治疗面瘫选穴及配伍规律分析
    泣”“口㖞眼㖞:颊车水沟列缺太渊合谷二间地仓丝竹空”。1.3 排除标准(1)出现相关检索词,但为穴位主治病症的条文;(2)仅以方药为治疗手段的条文;(3)仅论述面瘫病因、病机及诊断的条文;(4)同一作者、同一著作中的重复条文,仅纳入最前者,其余剔除。1.4 数据处理1.4.1 规范化腧穴名称 按照国家标准《腧穴名称与定位》(GB/T12346-2021)[6]统一规范条文中所涉及的腧穴名称,如“巨窌”更正为“巨髎”、“人中”统一为“水沟”等。1.4.2 建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3年11期2023-10-09

  • 赵建新运用针刺结合寿氏脉学治疗周围性面瘫经验※
    髎、颧髎、地仓、颊车、下关、翳风,以通经活络,改善面部表情肌群额肌、提口角肌、颊肌运动功能,消除炎性水肿;配合针刺远端合谷穴以祛风通络。治疗中应重视患者心理状态,加以疏导,安抚情绪,让其正确认知疾病。2.2 恢复期 发病1周至3个月以内。病情基本稳定,外邪已祛,症状逐渐减轻。寿氏脉学表现:患侧寸口脉的眼、耳、口对应诊断区域局部细颤波,耳区局部或有一小团块。局部细颤波及耳区团块逐渐变弱变小至消失,提示病情逐渐减轻直至痊愈。脉上已无吹风感,提示外邪已祛。寸口脉

    中国民间疗法 2022年2期2022-12-13

  • 基于关联规则探索明清时期针灸治疗面瘫选穴规律研究
    地仓(100)、颊车(95)、听会(36)、合谷(35)、水沟(35)、承浆(26)、太渊(13)和百会(13)。总体上,地仓和颊车的选用频数远高于其他腧穴,听会、合谷、水沟和承浆次之。2.1.2 经脉选用频数 表2给出了高频(频数≥10)选用的经脉情况,涉及9条经脉。其中,选用的频数和穴数最多的经脉是足阳明胃经(249/12),其次是足少阳胆经(83/11)、手阳明大肠经(71/9)和督脉(62/10)。上述4条经脉的选用频数远高于其他经脉,手太阴肺经和

    针灸临床杂志 2022年3期2022-04-11

  • 陈幸生主任医师“透刺结合温针法”治疗周围性面瘫临证经验
    。治疗:太阳透刺颊车,阳白透刺鱼腰,攒竹、丝竹空针尖相对透刺,迎香透刺睛明。太阳穴作为经外奇穴,可升提阳气,祛风散寒,为手阳明、手太阳经筋结聚布散处[18]。阳白穴下分布面神经颞支,透向鱼腰可激发二经之经气,有利于额纹恢复,增强上眼睑力量。攒竹穴下有额肌及皱眉肌,布有额神经内侧支,面神经颞支和颧支,《针灸大成》言其“治泪出目眩,瞳子痒”[19]。丝竹空穴下布有眶上神经,面神经颞支和颧支,两穴相对透刺可增强针刺疗效,促进眼部症状恢复。针对眼睛症状明显者,可迎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2年21期2022-02-28

  • 面神经麻痹的针灸治疗
    白、四白、颧骼、颊车、地仓、合谷;配穴:风寒证加风池;风热证加曲池;恢复期加足三里;人中沟歪斜加水沟;鼻唇沟浅加迎香;乳突部疼痛加翳风;舌麻、味觉减退加廉泉;目合困难加鱼腰、申脉(或昆仑)。(2)操作:攒竹、阳白均向鱼腰部透刺。面部腧穴均行平补平泻法,恢复期可加灸法。在急性期,面部穴位手法不宜过重,针刺不宜过深,取穴不宜过多,肢体远端的脆穴行泻法且手法宜重;在恢复期,肢体远端的足三里施行补法,合谷、昆仑行平补平泻法。余穴均用泻法。(3)方义:面部腧穴可疏调

    智慧医学 2021年3期2021-09-10

  • 基于数据挖掘对周围性面瘫急性期针刺选穴规律的探究
    谷、地仓、阳白、颊车。结果见表1。表1 频次为15及以上的穴位频率分布情况1.8.2 归经及分布部位分析 将Excel表格中的82条处方的穴位按照归经及所属部位进行分析。分析结果示,主穴遍布14经脉,不包括手少阴经、手厥阴经、足少阴经。分属足阳明经最多,经外奇穴中承浆与鱼腰使用较多,分布的部位主要在头面部。结果见表2、表3。1.8.3 关联规则分析 使用 SPSS Clementine 12.0数据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关联规则分析,选取频次大于15的穴位,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1年11期2021-08-18

  • 三线四点透灸综合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35例
    香透四白、地仓透颊车颊车透地仓、夹承浆透地仓、合谷(健侧)、阳陵泉(健侧);气血不足者加用补足三里(双侧)。操作方法:阳陵泉、合谷穴选健侧,余穴取患侧;合谷、下关、颧髎、足三里、阳陵泉用(华佗牌)0.25 mm×40 mm的一次性针行直刺,得气为度,地仓透颊车颊车透地仓用0.25 mm×40 mm的一次性针相互透刺;余穴用0.25 mm×25 mm针沿与皮肤15°角进针透向相应的穴位;同时阳白、攒竹一组电针,地仓、颊车一组电针,迎香、夹承浆一组电针,使

    中医外治杂志 2021年2期2021-07-20

  • 常按7穴不掉牙
    用,迎香、承浆、颊车、下关、合谷等穴位也有护牙功效。操作方法为:1.用双手拇指或食指分别按揉面部迎香、承浆、颊车、下关穴,以及双手虎口处合谷穴,每次约30秒,可促进循环;2.按揉足心涌泉穴、足内踝处太溪穴约5~10分钟,每日1~2次,可补益肾精;3.四指并拢,用中等速度环绕唇部揉搓,以有温热感为准,可保护牙龈。另外,建议每天早晚各叩齿100次,对坚固牙齿很有帮助。

    科学导报 2020年59期2020-09-17

  •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灸法治疗周围性面瘫选穴规律*
    的穴位为:翳风、颊车、地仓、阳白、下关、四白、合谷、迎香、牵正、太阳、足三里、颧髎、风池、鱼腰、攒竹。见表1。表1 艾灸治疗周围性面瘫选用腧穴频次分析2.2 艾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经络频次分析对199篇艾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文献处方数据进行穴位归经和频次分析,共涉及经络10条,6个经外奇穴。其中腧穴使用频次较多的经络依次为足阳明胃经(377次)、足少阳胆经(121次)、手少阳三焦经(119次)、手阳明大肠经等(93次)。结果显示,足阳明胃经用穴频次最高,选用腧穴

    针灸临床杂志 2020年4期2020-06-19

  • 齐刺结合推拿治疗顽固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白、颧髎、地仓、颊车、牵正、太阳、合谷、 足三里和三阴交等穴位。穴位常规消毒后选用1 寸毫针,面部穴位平补平泻,足三里和三阴交用补法,留针30 min 分钟,1 日 1 次,10 次 1 个疗程,连续观察 3 个疗程。1.2.2 治疗组 取穴:参考对照组的常规穴位, 然而顽固性面瘫患者大多遗留额部或口角处恢复欠佳。若患者主要表现在额部抬眉或者皱眉欠佳, 则在取穴时以阳白穴位为重点, 且针刺针尖方向向上透刺, 而后以阳白穴为中点, 在阳白穴左右一横指处各取一

    人人健康 2020年9期2020-06-16

  •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风寒证)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的腧穴配伍规律分析∗
    次为地仓、合谷、颊车、阳白、翳风、四白、迎香、攒竹、风池、水沟、承浆、颧髎、足三里、太阳、下关、牵正、鱼腰、太冲,使用频次占总腧穴使用频次的88.41%,因此符合优选价值。图1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风寒证)支持度>20%的腧穴2.2.2 经脉选用频次分析 见表1。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风寒证)所用腧穴遍布于14经脉(除心经、心包经、肾经),但主要集中于胃经、大肠经、胆经,其使用频率占总使用频率的58.8%,因此符合优选价值。表1 经脉选用频次分析2.2.3

    中国中医急症 2020年5期2020-06-15

  • 太阳穴透刺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验案1则
    透下关(患侧),颊车、合谷(双侧),穴位皮肤常规消毒,选用0.25 mm×75 mm一次性针灸针。操作手法:直刺太阳25 mm,快速捻转得气后针退至皮肤浅层,沿颧弓后壁向同侧下关透刺,得气后,同向捻转,滞针后向上提拉留针,颊车、合谷直刺,得气后留针,TDP灯照射右侧颞下颌关节处30 min,以局部皮肤发红,患者自觉温热无灼痛为宜,隔日治疗1次。二诊:患者诉酸胀、疼痛明显好转,耳前弹响次数减少,张口较前增大,针刺方案同前。三诊:右侧颞侧、耳前疼痛消失,耳前弹

    中国民间疗法 2020年7期2020-01-16

  • 针刺治疗脑性瘫痪患儿流涎症的应用概况
    会、上星、地仓、颊车等穴,百会、上星两穴给予高频率小幅度捻转补法;双侧地仓、颊车穴选用1.5寸毫针双向透刺;廉泉穴予1.5寸毫针直刺;上述治疗5次/周,10次/疗程,经治3个疗程,脑瘫患儿吞咽功能、流涎症状明显改善(P2.2 舌针 邓宁等[19]选取舌三针(即金津或玉液穴、神根穴、上廉泉穴),交替予金津、玉液穴刺络放血,神根、上廉泉穴刺入0.5~0.8寸,快速捻转不留针,并给予联合推拿治疗小儿脑瘫流涎30例,1次/隔日,1个月/疗程,3个疗程后,结果显示推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0年5期2020-01-08

  •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针灸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选穴规律
    别为下关、合谷、颊车、听宫、阿是穴、翳风、足三里、上关、听会、风池。其中合谷穴选穴取患侧合谷较多,对侧合谷次之,取双侧合谷最少。头面部取穴为主,总频次188次,涉及穴位16个;四肢取穴少,总频次99次,涉及穴位13个。具体见表1。表1 穴位频次排序注:合谷频数=健侧合谷频数+患侧合谷频数+双侧合谷频数。2.1.2 经络频次分析 在69组方案中,共涉及9条经络,其中使用频次最高的前5条是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手太阳小肠经。具体见

    亚太传统医药 2019年4期2019-05-18

  • 针灸治疗腮腺切除术后面神经损伤1例*
    0.5寸,地仓、颊车、大迎、夹承浆、翳风,双侧合谷。操作:丝竹空、瞳子髎、地仓、颊车、大迎选用0.25mm×40mm毫针,余穴选用0.18mm×25mm毫针。阳白及其左右各旁开0.5寸共3穴,针尖与表皮呈15°角向上斜刺0.5寸,攒竹向眶内缘斜刺0.8寸,鱼腰与表皮呈45°角朝丝竹空方向斜刺0.5寸,丝竹空朝太阳方向平刺1.2寸,瞳子髎朝耳门方向平刺1.5寸,太阳朝耳尖方向平刺0.8寸,地仓透刺颊车1.5寸,颊车透刺地仓1.5寸,四白一穴二针紧贴眶下缘分别

    浙江中医杂志 2019年4期2019-01-06

  • 电针结合超短波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35例
    宫、翳风、下关、颊车、阿是穴,双侧合谷、双侧阳陵泉。配穴:肝郁气滞者,加太冲;气血不足者,加足三里。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穴位处常规消毒,听宫、翳风、下关、颊车、阿是穴采用直径为0.25 mm、长度为25 mm的无菌针灸针,双侧合谷、阳陵泉、太冲、足三里采用直径为0.25 mm、长度为40 mm的无菌针灸针(北京科苑达医疗用品厂制造, YZB/京0747-2012),先针刺双侧合谷穴,采用指切进针法进针,提插捻转泻法行针,边行针边嘱患者张口练习,约3 m

    中医研究 2018年9期2018-08-23

  • 近年来治疗周围性面瘫综述
    主取下关、地仓透颊车、太阳、颧、四白、攒竹、风池、翳风、合谷(健侧)、足三里等穴,配穴选取迎香、阳白透鱼腰、承浆、太冲、合谷、列缺、承泣、水沟及牵正(颊车与地仓连线中点)。针刺时选用6-8个穴位,轮替使用。若闭眼困难加鱼腰、攒竹、丝竹空;若鼻唇沟变浅加人中、迎香;若颏唇沟歪配以承浆;若舌麻、没有味觉则配以廉泉、玉液(內)、金津(内);若恢复慢则配合针刺足三里。在临床上许多名家多采用特殊手法或针法。如朱氏治疗该疾病时,如果病人是急性期则其用针刺健侧相对应的穴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7年6期2017-12-27

  • 图解常见病刮痧疗法(十四)
    谷、三间、下关、颊车。并随证配穴:上牙痛配人中、翳风、太渊、内庭;下牙痛配人迎、承浆。操作手法:用刮痧、点揉法。先刮第1组穴至出现痧痕为止,再点揉第2组穴和随证配穴,每穴3-5分钟。每日1次,中病即止。多1或2次即痛止。有效方二:分3组(1)厥阴俞、肾俞;(2)翳风、曲池、合谷;(3)颊车、三间、温溜。并随证配穴:风热牙痛配风池、外关、角孙;胃火牙痛配内庭、丰隆和太阳、头维;虚火上炎配颧髎穴、通里、大陵、行间。操作手法:用刮痧、点揉法。先刮第1组穴,再刮第

    中老年健康 2017年9期2017-12-13

  • 小穴位 大健康
    东西。在人体上,颊车指的是我们的下颌骨,什么意思呢?人体的骨头都是很坚硬、很固定的,只有下颌骨能够活动,像车子一样。而且呢,下颌骨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它是牙槽生根的地方,也就是说,我们的几十颗牙齿都依附在下颌骨上,如果下颌骨出了问题,牙齿也会松动脱落。这就好像车子一样,我们在运货的过程中,如果车子翻了、倒了,或者怎么样了,这些货物还能完好无损吗?这是一个相互依存、唇齿相依的关系。其实颊在古代是和“辅”一起用的,颊车是下颌骨,辅车是上颌骨,颊辅代表的就是牙床

    饮食与健康·下旬刊 2017年8期2017-12-04

  • 中西医结合治疗双侧面瘫体会
    明、攒竹、颧髎、颊车、地仓、风池、迎香、翳风、双侧合谷,承浆、水沟,地仓透颊车,余穴均浅刺,采用平补平泻,留针20min,日1次。②针后在双侧睛明、颊车、四白、颧髎穴,承浆穴加用隔物灸法,用鲜姜切成厚度0.2~0.3cm,厚约0.4cm,将姜片中央穿刺数个小孔,蚕豆大艾炷置于姜片上,点燃,连灸3壮,若感灼热时可更换姜片,使温热之气透。③双侧颧髎、颊车、地仓、阳白穴拔罐疗法,留罐10min,日1次。④用荆防败毒散加减。药用荆芥12g,防风10g,白芷12g,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7年9期2017-04-04

  • 面部多针浅刺治疗孕期周围性面瘫30例
    白、四白、颧髎、颊车、地仓,健侧地仓、颊车。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舒适为度,取患侧及健侧面部穴位,穴位皮肤常规消毒,采用托尼牌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于患侧阳白、四白穴向下平刺,颧髎、颊车、地仓直刺,进针深度2~3mm,施平补补泻法。后以同样针法刺激健侧地仓、颊车,留针20min。每天1次,12次为一疗程。3 疗效标准[1]痊愈: 面部症状消失,蹙额、皱眉双侧额纹对称,眼闭合正常,鼻唇沟对称,人中沟居中,鼓腮时口角不漏气,面部表情正常。显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7年1期2017-04-04

  • 灸法治疗面神经炎研究进展
    例。取患侧地仓、颊车、鱼腰上0.5寸。将艾炷放入特制的灸具中,每穴3炷,施以麦粒灸,使局部皮肤微微发红,每炷之间间隔15s,隔日1次,10天为一疗程,休息3天后继续下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结束总有效率93.8%。邵国萍等[7]用隔药饼灸治疗68例,将白附子、僵蚕、全蝎、细辛等打成细粉,用药酒、蜂蜜、赋形粉制成大小适度,厚0.5~1cm药饼。取1~2个施灸穴位,灸至皮肤温热,红润为度,日1次,10次为一疗程并结合电针,同时将电针治疗设为对照组。结果总有效率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7年9期2017-04-04

  • 冷针冷灸治疗胃火牙痛
    唑;合谷;内庭;颊车DOI:10.13463/j.cnki.jlzyy.2015.08.031中图分类号:R246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3-5699(2015)08-0855-03基金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410199053)。作者简介:李慧瞡(1973-),女,硕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从事针灸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理论与临床研究。收稿日期:(责任编辑:赵玉芝2015-04-29)Clinical research of c

    吉林中医药 2015年8期2016-01-09

  • 缪刺法配双侧合谷、太冲治疗面肌痉挛疗效观察
    太冲,健侧地仓、颊车、颧髎、太阳、下关、四白、攒竹、翳风、风池。先取双侧合谷、太冲,针刺1.0~1.5寸,行提插捻转泻法1 min。再刺健侧翳风、风池及健侧局部穴位,翳风直刺0.8~1.2寸,风池向鼻尖方向斜刺0.8~1.2寸,两穴均行捻转泻法1 min。地仓、颊车、颧髎、太阳、下关、四白、攒竹针刺0.3寸,不行针。以上诸穴针刺得气后留针30 min,每日1次,14次为1个疗程。2.2 对照组取患侧合谷、太冲、地仓、颊车、颧髎、太阳、下关、四白、攒竹、翳风

    上海针灸杂志 2015年2期2015-06-01

  • 透穴针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体会与思考
    谷透劳宫,地仓透颊车颊车透地仓,头维透额角,鱼尾透鱼腰,膝关透膝眼,阳陵泉透阴陵泉,昆仓透太溪,间使透支沟,液门透阳池,列缺透太渊,复溜透太溪”这十四法,都是十分切合临床实际。1 透穴针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思路周围性面瘫的病因病机是由于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乘虚侵袭头面部脉络,以致经气阻滞,经筋失养,筋急纵缓不收而病。其临床症状以口眼歪斜为主要特点,中医学将这些症状归结为眼部及口颊部筋肉症状,认为是经筋功能失调,筋肉失于约束。《内经》云“足阳明之筋……其病……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2015年5期2015-05-30

  • 近年来中医治疗面瘫研究进展
    竹、太阳、下关、颊车、地仓、颧髎、迎香,均取患侧,合谷取双侧。进针得气后用平补平泻捻转手法;合谷穴则采用泻健侧、补患侧之捻转手法。取穴:健侧取头维、四白;患侧取阳白至悬颅、迎香至颧髎至太阳、地仓至颊车。治疗组总有效率75%。黄天明[4]采用快刺法治疗,迎香、颊车、合谷、足三里、配穴为翳风、阳白、下关、太阳、列缺、外关。合谷列缺外关足三里取双侧外,其余取患侧。颊车透地仓,下关透颧髎,阳白透鱼腰,四白透迎香,采取平补平泻法。4.2 针药结合杨胜平[5]取穴以患

    中国卫生产业 2015年27期2015-01-27

  • 颊车穴探讨
    津300193)颊车,为足阳明胃经穴,位于面部,当下颌角前上方约一横指,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因其位置的特殊性,作用广泛,临床应用也变化多样,现就其穴义、穴性和主治笔者进行了一系列探讨,以总结和扩展临床应用思路。1 颊车穴名的意义颊车的含义有二层,第一,“颊”在《说文解字》中载:“颊,面旁也”,特指面部左右两侧。“车”在《说文解字》中载:“车,舆轮之总名”,有运输,运转的意思。因而颊车首先所指的是部位名,如《医宗金鉴》载:“颊车者,下牙床骨也。总载诸

    吉林中医药 2014年1期2014-04-15

  • 针刺配合艾灸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33例临床体会
    以下关为主穴,配颊车、听宫、合谷、太冲、阿是穴。先针刺合谷穴,行提插捻转泻法,一边针刺,一边嘱患者做张口闭口动作,直到患者能完全张口。然后深刺下关穴,行捻转泻法。阿是穴可行攒刺。下关穴、阿是穴接以WQ-6F华佗牌电针仪,连续波,行针30min。同时用艾条灸颞颌关节周围,或于阿是穴做温针灸亦可。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3 疗效观察3.1 疗效标准[1]治愈:自觉症状完全消失,颞颌关节运动正常,咀嚼功能恢复正常,开口度正常,弹响消失,关节区无压痛;显效:上述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年16期2014-01-25

  • 长圆针治疗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83例
    位以外可在率谷、颊车及其周围检出痛性结节或索条用龙胆紫标记,分别定为下关次、率谷次及颊车次[2]。消毒皮肤,用0.5%利多卡因浸润各点。用长圆针依次行解结法(即关刺法:直刺到结筋病灶点表层,左右刮拨,以解除表层黏连;恢刺法:直刺肌腱旁侧结筋病灶点黏连组织深部,用末端锋刃向上挑拨切割,松解周边黏连)[2]。术后无菌包扎3 d,7 d治疗1次,不愈者可重复治疗。本组疗程最短1次,最长3次,平均1.75次。3 疗效评定标准痊愈:疼痛消失,关节无弹响,活动无障碍;

    吉林中医药 2013年10期2013-12-05

  • 针刺治疗疱疹性咽峡炎52例
    点刺放血;下关、颊车、地仓平补平泻不留针。便秘者加支沟、天枢。每日针刺1次,3 d为1个疗程。3 治疗效果3.1 疗效标准痊愈:精神明显好转,体温正常,食欲恢复正常,疱疹基本消失。好转:精神较前好转,体温正常,食欲较前好转,疱疹较前好转。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改善或加重。3.2 治疗结果本组52例患者经1个疗程治疗,痊愈28例,好转20例,无效4例。4 讨论疱疹性咽峡炎属于中医学“口疮”范畴。临床表现为发热,咽部和软腭部疱疹,流涎,拒食,小便短赤或大便秘结

    上海针灸杂志 2013年8期2013-04-07

  • 长针透刺配合《灸经图》中艾灸法治疗面瘫疗效观察
    取阳白、瞳子髎、颊车、太阳、水沟、地仓、四白、承浆、颧髎穴。常规皮肤消毒后,选用0.30 mm×75 mm毫针,太阳透颊车,颊车透地仓,地仓透颊车,其余穴位采用常规针刺方法,留针40 min。2.1.2 艾灸选用敦煌遗书《灸经图》原文取穴,取发际(目外眦至上发际平眉上三寸《类经》)、耳上关(上关)、地仓、颊车、合谷、阳白穴。施灸时将艾条一端点燃,对准上述穴位,尽量避免垂直上下施灸,以防止艾条残灰跌落皮肤造成烫伤和艾烟直接熏烤皮肤,最好与皮肤呈斜性垂直面施灸

    上海针灸杂志 2012年4期2012-11-13

  • 梅花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研究近展
    0]针患侧地仓、颊车等穴。梅花针叩击患部。痊愈12例,显效1例,好转2例,有效率100%。麻丽华[3]急性期梅花针叩刺头面部三阳经常用腧穴、颈椎旁夹背穴等。慢性期叩刺面部表情肌未恢复穴位、颈椎旁夹背穴等。痊愈率93.3%。袁筱岩等[14]额纹消失叩刺患侧攒竹一阳白一头维一太阳;面部板滞叩人中沟一鼻唇沟一颧骼一下关一地仓一颊车一频唇沟。眼睑不能闭合叩刺患侧上下眼睑。针刺患侧地仓、颊车、四白等穴,电针疏密波,加TDP。痊愈8.7%,显效43.5%,有效30.4

    中国卫生产业 2012年9期2012-08-15

  • 针刺配合艾灸治疗周围性面瘫26例
    阳、颧髎、地仓、颊车、牵正、阳白、四白、合谷,针刺分3个阶段,1期为发病前2周,属于外感表邪,宜浅刺,因邪在表者,引而发之,深刺有引邪入里之前弊。2期为恢复期,3周到1个半月,针刺可深些。也可用透刺,如太阳透颧髎、地仓透颊车等。3期为6周以后到3个月兼变痉前期,针刺由深变浅。牵正、翳风两针90°角能迅速改善变痉反应。艾灸:每针刺完一组穴位,起针后开始熏灸。对照组单纯用针刺治疗,治疗方法及疗程均同观察组。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针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5期2012-06-19

  • 针灸在面瘫辨证分型中的应用
    竹、眉冲、颧髎、颊车、地仓、四白、足三里,均为患侧。2.6 操作 用30号毫针,太阳透下关,攒竹透鱼腰,眉冲透阳白,颊车透地仓,平刺用捻转泻法;颧髎、四白直刺用捻转泻法;足三里温针灸;太阳、颊车除平刺透穴外,另用一针直刺温针灸。留针15 min。2.7 方义 诸穴透刺以加强通调经气的作用,太阳、颊车加灸以温经散寒,足三里为胃经合穴,温针灸扶助正气以鼓邪外出,尤如败毒散中之人参。3 风热袭络3.1 症状 多发于春末、夏季炎热之时,除口眼歪斜外,自觉面部松弛无

    河北中医 2012年10期2012-04-09

  • 针刺治疗颞下颌关节痛162例
    。2 治疗方法以颊车、下关、合谷、内庭为主穴。功能障碍者加承浆、神门,耳鸣者加听会、翳风,头痛加太阳,面痛加颧髎、地仓穴。每次取3~5穴,针刺,每日1次,7次为一疗程。3 疗效标准治愈:下颌关节疼痛,关节杂音消失,功能恢复。好转:疼痛明显减轻,耳鸣及关节杂音减轻,功能基本恢复。无效:无明显好转。4 治疗结果治愈146例,占90.1%;好转12例,占7.4%;无效4例,占 2.5%。各年龄段疗效见表1 。表1 各年龄段疗效比较 例5 典型病例伍某,男,46岁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2年6期2012-01-31

  • 针药并用治疗面神经瘫痪41例
    针灸取穴:主穴为颊车、翳风、风池、下关、阳白,配穴为四白、鱼腰、地仓等。针刺用地仓透颊车、阳白透鱼腰,采用弱刺激手法,每天交替使用。针刺每日1次,每次留针15~20min,连续治疗10天为1个疗程。2.中药用牵正散加减:白附子10g,僵蚕30g,全蝎10g,蜈蚣5条,蝉蜕30g,天麻100g,地龙50g。上药共为细末,男性用热酒温服,每次5g;女性用温开水冲服,每次3g。每天3次。外用药:白附子50g,全蝎30g,蜈蚣5条,马钱子50g,透骨草100g,冰

    中国民间疗法 2012年1期2012-01-26

  • 分期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62例
    竹、颧髎、牵正、颊车、地仓,以0.5寸毫针浅刺进入皮下,以针不脱落为度,配合针刺患侧翳风和健侧合谷,留针20min。留针期间给予TDP神灯照射患侧面部,每日1次。恢复期:采取沿皮透刺针法,取患侧的阳白透鱼腰、攒竹透睛明、人中透地仓、颊车与地仓互透、承浆透地仓,配合针刺患侧颧髎、翳风和健侧合谷,进针后接G6805电针仪,用断续波,电流强度以面部肌肉轻微跳动为度,留针30min。留针期间给予神灯照射,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结果疗效标准:治愈:面瘫症状

    中国民间疗法 2012年4期2012-01-25

  • 针灸治疗鼻咽癌放疗后伸舌障碍1例
    府、完骨、天柱、颊车。患者取正坐位,尽量张口,医者以纱布裹舌外拉上提,以三棱针点刺金津、玉液放血,嘱患者温水漱口至血止;廉泉直刺1寸,行快速捻转提插泻法,强刺激针感至舌根部,留针;风府向下斜刺1寸,行补法;风池向下斜刺0.8寸,行补法;完骨向下斜刺0.8寸,行补法;天柱直刺0.5寸,行补法;颊车直刺0.5寸,行平补平泻法。留针30 min,每10 min运针1次,力求保持针感。隔日针灸1次,暂定5次为1个疗程。患者第3次治疗前检查伸舌已可触及门齿,第4次治

    上海针灸杂志 2011年12期2011-04-13

  • 多针浅刺加电针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84例
    、瞳子髎、地仓、颊车、颧髎、攒竹。单纯眼睑痉挛取翳风、牵正、太阳、四白、攒竹;口角痉挛取水沟、迎香、地仓、颊车。2.2 操作方法选取0.30 mm×13 mm毫针,选穴后局部常规消毒,单手快速进针,阳白向眼球方向平刺,攒竹向眉中平刺,迎香沿鼻向上平刺,地仓向颊车斜刺,余穴均直刺。不强求得气感,不提插捻转,针后翳风与颊车,牵正与四白,瞳子髎与攒竹,迎香与地仓,接通G6805电针仪,用连续波,频率3.3 Hz,电流由小渐大,以患者耐受为度,每次留针45 min

    上海针灸杂志 2011年8期2011-04-13

  • 蜂针与二乌贴敷治疗三叉神经痛
    行、太阳、颧髎、颊车。先取太阳透地仓、攒竹,直刺1分钟泻法;复取太阳、颧髎、颊车三穴埋针治疗,每日1次,7次为1疗程。主穴配穴并用,以手足三阳经腧穴为主。三叉神经第一支疼痛(眉棱骨痛),主穴取位于眶上神经孔的攒竹并刺鱼腰穴,配穴阳白、太阳穴,使针感透射到额部;第二只疼痛(上颌痛),主穴取位于眶下神经孔的四白穴,针感透射眶下孔中、配颧髎、下关穴,使针感透射到上唇;第三支疼痛(下颌痛),主穴取位于颏孔的夹承浆穴,针感透射入颏孔中,配颊车、地仓穴,使针感透射到下

    中国蜂业 2011年5期2011-02-11

  • 针灸治疗面瘫的临床研究进展
    疗,主穴为地仓、颊车、四白、迎香、攒竹、阳白、鱼腰、合谷等,配穴为大迎、翳风、足三里等。本组均采用针刺方法为主,辅以艾灸,痊愈率达57.11%,显效率达31.16%,总有效率为100%。白晔[2]观察了108例周围性面瘫的针刺治疗效果,分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依分期辨证施治,结果痊愈97例。1.2 透刺法杨国良等[3]观察了89例周围性面瘫针刺加透针治疗效果,取穴为风池、患侧阳白透鱼腰、颧髎透四白、地仓透颊车、加牵正,上唇歪加人中,下唇歪加颊承浆,后期

    针灸临床杂志 2011年9期2011-02-10

  •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探讨
    穴取合谷、风池、颊车;风池、合谷用泻法,患侧颊车用补法,健侧颊车用泻法。面部腧穴针刺不宜过深,留针时间不宜过长,发展期可留针20 min。在疾病的稳定期可酌加地仓、颊车、阳白、鱼腰等穴透刺,配穴随症状可选用攒竹、迎香、承浆、廉泉等。面部透穴是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主要方法,但要在病情稳定后方可使用。常用的透穴有地仓透颊车、阳白透鱼腰、四白透承泣、水沟透地仓等,这些透穴针刺的方向一般是由健侧透向患侧,用押手掌握针尖的深浅和方向,注意透穴要在皮下进行,过深则透入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年10期2011-02-10

  • 地仓透颊车加电针治疗早期单纯性面神经炎的机理探讨
    影响。1 地仓透颊车的神经解剖及神经生理学和作用机理1.1 基本结构徐照研究发现与地仓透颊车区域关系密切的是面神经的颊支和下颌缘支,分布于颧肌、笑肌、颊肌、上唇方肌、下唇方肌和口轮匝肌等。分布在透刺区域内皮肤和皮下的感觉性神经纤维为三叉神经第二支上颌神经的分支眶下神经,第三支下颌神经的分支颊神经和颈丛的皮支耳大神经。同样《腧穴定位国家标准》(2006版)中对地仓的定位为在面部,口角旁开0.4寸(注:口角旁,在鼻唇沟或鼻唇沟延长线上,且寸为指寸)。颊车:在面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年8期2010-08-15

  • 针刺涌泉、颊车治疗新生儿HIE拒乳29例
    笔者以针刺涌泉、颊车治疗新生儿HIE拒乳,取得了满意的疗效。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共治疗29例病人,均来自新生儿病房。其中男16例,女13例,年龄10~23 d。全部为经药物治疗、鼻饲5 d以上仍不能自主吸吮者。1.2 治疗方法医生的消毒:医生进入新生儿病房前须穿隔离衣,戴帽子、口罩,双手经洗手液洗净后再用乙醇凝胶抹匀双手,加强消毒。取穴:双涌泉、双颊车。操作方法:患儿平躺于治疗床或恒温箱里,将患儿双侧足底涌泉和双侧咬肌隆起处颊车先以0.5%碘伏消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年4期2010-04-03

  • 针灸理疗治疗带状疱疹引起面瘫21例
    方:翳风、地仓、颊车、阳白、攒竹、丝竹空、鱼腰、四白、下关、合谷等。常规操作,得气后留针30 min。7 d后选4个穴位加电针,连续波。2.2 艾灸治疗 攒竹、丝竹空、阳白、四白、地仓、颊车为主穴,取普通艾绒捻成麦粒大的艾柱,直接置于穴位上,每穴灸6壮,每日1次,1周后隔日1次。2.3 电脑中频治疗 采用BA-2008-Ⅰ型电脑中频治疗仪。用两组穴位小贴片分别放置丝竹空、攒竹和颊车、地仓两组穴位上,根据患者体质给予单位量,从小到大,逐日增加,每次20 mi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年5期2010-04-03

  • 综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137例
    常规针刺 选穴:颊车、地仓、下关、迎香、风池、承浆。配穴:合谷、列缺、听会、翳风、太冲。1.2.2 回旋灸法 灸患侧地仓、颊车、下关,每次灸15~20m in。使用电磁波治疗仪(即TDP)电疗患侧面部,用温热照射强度,照射15~30m in,治疗后,可辅以面部按摩10~15m in。治疗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d,1个疗程后统计效果。1.2.3 辅助方法治疗 (1)眼睑、口唇不易恢复者可以用细毫针刺10余下,或用梅花针敲数下,以不出血为恰好

    中外医疗 2010年12期2010-03-02

  • 行气导引加针药治疗面瘫
    针灸透穴:地仓透颊车,阳白透鱼腰,下关透颊车。配穴:合谷、内关、外关、听会、风池、翳风、迎香等。每天上午针灸1次,辨证取穴,留针30~60分钟(根据病情轻重、病程长短及病状而定)。病之初起,双侧取穴;病程长者(3个月以上)先针健侧,后针患侧,用平补平泻手法。一般7天为一个疗程。3.中药:初起因病邪入肌表,治以疏风散寒,活血通络,方用牵正散加味:白附子、黄芪各20克,防风、地龙各15克,僵蚕、川芎、钩藤各12克,全蝎6克,蜈蚣3条。病的后期(病程3个月以上)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09年11期2009-12-24

  • 举手之劳止牙痛
    、内庭(双侧)、颊车(患侧);下齿痛常用穴位主要有合谷(双侧)、二间(双侧)、颊车(患侧)。虚火牙痛另加肾经穴位太溪、然谷、涌泉(均双侧),以滋补肾阴、清泄虚火。下关穴在耳前鬓角下,颧弓下方凹陷中,张口有突起之处。颊车穴在下颌角前上方1~1.5寸处,咬牙时咬肌隆起的最高点,因其位于上下领之间,敌对上下牙痛均有疗效。合谷穴在虎口一、二掌骨之间,靠第二掌骨中点。二间穴在第二指掌关节结合部前下方,手指背面与掌面交界处。内庭穴在足背第二、三趾缝横头端。太溪穴在足内

    祝您健康 2000年4期2000-12-30

  • 针刺治疗面肌痉挛176例临床观察
    沟、承浆、地仓、颊车。2.2操作方法头部皮肉浅处取1寸针,以左手于穴处捏起,右手持针于穴凸处顺经脉走向快速刺入,不求针感。翳风直刺;合谷穴针感较强,体强者取适度长针,自合谷透刺后溪,体弱者浅刺,加刺后溪,此穴进针有针感即留针,无须捻转;地仓透颊车(面肌痉挛起、止点)时,以2~3寸针沿皮下自地仓向颊车透刺,强捻转牵拉出针,不留针。其余诸穴以适度长针直刺或斜刺。除地仓透颊车外,诸穴均留针不少于60分钟,其间视情况轻捻转3~5次,或嘱病人自己轻动手指、足趾以助之

    中国针灸 2000年11期2000-06-13

  • 针刺治疗下颌关节脱位的临床应用
    疗方法穴取下关、颊车、合谷、太冲、血海。急性期用平补平泻法,慢性期用补法,每日1次,留针30分钟,中途行针1次,10天为一疗程。急慢性期均用手法复位后,再使用针刺疗法。3疗效观察治愈:症状消失,关节完全复位,咀嚼张口功能正常,计6例。显效:关节间断脱出,症状改善,计2例。8例全部有效。其中急性期脱位治疗1~5次,慢性期治疗5~10次,均随访两年后作出结论。4典型病例覃××,男,70岁,离休干部,1996年7月10日就诊。其儿代诉,下颌关节反复脱位1年余,每

    中国针灸 2000年3期2000-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