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小学传承民族文化的路径与措施

2020-07-27 16:30王艳华杨贵贤
辽宁教育·管理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同心满族民族团结

王艳华 杨贵贤

几千年人类文明发展史证明,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生长力与发展力。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满族是与各民族融合程度较高的民族,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大家族之瑰宝。多年来,作为“辽宁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的红透山镇满族小学,发扬光荣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坚守立德树人的责任和使命。学校始终坚持办民族特色教育,从理念引领、环境建设、课程设置、活动开展等方面,全方位、多渠道挖掘民族文化资源,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工作,延续民族文化血脉,弘扬民族文化精髓,为促进师生成长以及民族团结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以崇德树人筑牢民族文化根基

学校遵照“一切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的办学理念,以“崇德、尚学、开拓、求实”为校风,以“优质、融合、创新、发展”为定位,始终把“传承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进步”贯穿于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学校制订了《红透山镇满族小学民族教育发展规划》《民族教育管理办法》《民族教育教学要求》等一系列章程;定期召開民族教育工作专项会议;将民族文化精髓浸润于校园文化、课程设置、社会实践等各个环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价值观、人生观,促进各民族互相尊重、互相学习,让民族文化融入学生成长历程,促进师生自身发展,助推民族团结进步。

二、以民族文化构建校园环境

学校创建了富有民族文化氛围的校园环境,营造出立体的民族文化教育场所,有效发挥了民族文化教育“润物无声”的作用。

(一)建设“同心园”

走进学校,最醒目处是亭廊独立、碧草如茵的“同心园”。“同心园”内有“同心廊”“同心台”和“同心亭”。以“同心廊”为例,里面悬挂几代国家领导人和少数民族人民在一起的合影,记录着各民族同胞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历程。

(二)创设“志和轩”

学校操场南侧是寓意民族团结的百米长廊——“志和轩”。此长廊名字取“志同道合”之义,旨在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团结进步,共筑百年梦想。“志和轩”内陈列的是满族传统体育运动器材及相关介绍,如“嘎拉哈”的由来、滚铁环的乐趣等。课间小憩时,孩子们在这里或静默对弈,或游艺玩耍,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三)建立“民俗馆”

“满族民俗展示馆”和“满族民俗风情园”坐落在校园东侧,是学校的核心文化载体,也是交流满族文化的窗口。通过实物、图片、文字材料等展出从肃慎人、挹娄人、勿吉人、靺鞨人和女真人到清朝的民俗风情。透过满族先民的劳作方式、饮食起居、服饰特点、民间婚俗、文化艺术等,展示满族的民族精神和文化魅力。

(四)打造“文化厅廊”

学校的教学楼共有五层,每个楼层的厅廊文化都有相应主题。一楼的主题是“民族传统之崇学尚礼”,布展的内容以国学知识为主;二楼的主题是“开拓创新的民族精神”,通过展示古今满族的创新成果,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国防教育是学校的办学特色之一,三楼的主题是“民族强盛之国防教育”;四楼的主题是“民族团结之和谐发展”,记录多民族的民风民俗及发展融通的历史;五楼的主题是“民族传承之文化艺术”,是多彩的民族文化体验区,这里有舞蹈、剪纸、钢琴、泥塑、书画、美术、音乐,以及象棋、围棋等活动教室,门类齐全。

三、以校本课程涵养民族文化

丰富多元的校本课程及相关活动,是实现民族文化育人的重要载体,学校借助多彩课程引领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获得体验,激发学生的原动力。

(一)民俗解说活动

学校依托民俗展示馆等环境资源,结合基地校教育活动,成立民俗解说团队,分低、中、高三个年级梯队。从口语表达、礼仪呈现到声音训练,小解说员们在学习中了解,在演练中提升,知识得到积累,能力、意志品格得到提升,民族文化自信也深植于内心。

(二)四季诗韵课程

学校四面环山,一面临河,四季分明,风景如卷。校本教材《四季诗韵》即按季节将传统古诗、美文编辑成册,每个年级内容都分成春、夏、秋、冬四个部分。伴随季节更迭,指导学生在情景交融中吟诵经典,引领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滋养着学生的成长历程。

(三)传统体育项目

学校完成课标规定的体育教学项目的同时,将民族传统体育元素与现代体育教学有机结合,让校园活动丰富多样,乐趣倍增。学校每学期组织召开民族体育趣味运动会,滚铁环、踢毽球、编花篮、跑马城等项目都在赛事当中。赛前的准备,赛中的精彩,为校园增添了无尽欢乐,也让孩子们在生动活泼的玩乐中了解了民族历史。

(四)实践课程

学校开设了多项实践课程,组织剪纸、舞蹈、合唱、阅读、书法、陶艺等十余个兴趣小组。学生在每周固定的活动时间里自由参与小组,“剪”出民族味、“舞”出民族情、“唱”出民族风、“读”出民族意、“画”出民族魂。实践课程的开展,提升学生兴趣,拓展学生思维,让民族文化助力学生成长。

(五)少年军校

满族自古以骁勇善战著称,保家卫国是每位中华儿女的神圣使命。学校少年军校自创建以来,围绕爱党、爱国、爱军、爱民、爱校为主题,逐步形成了集国防教育、思想文化教育及少先队活动于一体的教育模式,塑造出近千名具有优秀心理素质、良好道德品质、强健身体素质的学员。

四、以特色活动助推民族文化提升

(一)延展舞台,提升学生能力

学校组织师生参与各级各类活动,“走出去”“请进来”,拓展师生展示的舞台,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播及师生底蕴的厚植。

学校文艺团队走进村寨、养老院、社区演出;师生参演的电视短片《德载满乡》在辽宁广播电视台播出;在辽宁省满语诵读《弟子规》比赛中,学生获得冠军。学校结合“六一国际儿童节”“教师节”“国庆节”等传统节日,开展独具特色的实践活动,传播民族传统文化。此外,实现了“学校—家庭—社区”联手共建,拓展课堂,拓宽师生视野,增长师生能力,促进民族团结。

(二)多元评价,助力学生发展

学校每学期都评选“读书小达人”“劳动小能手”“学习小状元”“家庭小孝娃”“文明小明星”“环保小卫士”等进行表彰。行走在校园里,身边经过的每一个孩子几乎都有一个光荣的称号。通过多元评价,让每一个孩子展示自我,学会赏识,找到自信,获得发展。

2019年12月,学校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七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通过传承与弘扬民族文化,学校师生增长了民族知识,提高了民族意识,树立了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增强了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民族文化之光照耀着莘莘学子茁壮成长。

(责任编辑:赵春艳)

猜你喜欢
同心满族民族团结
精准防控 同心战“疫”
勠力同心
童心绘团结 各族一家亲
浅谈呼和浩特市满族文化
五行真经(7)
民族团结的内蒙古样板
同心锁树
“尼山学”的出现与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