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枸杞产业绿色发展关键技术研究

2020-07-28 04:51张艳珍姜浩基邓晓红李宝柱武剑宏
三峡生态环境监测 2020年2期
关键词:巴彦淖尔枸杞内蒙古

张艳珍,姜浩基,张 鑫,邓晓红,李宝柱,武剑宏

(1.巴彦淖尔市林业和草原局,内蒙古 巴彦淖尔 015000;2.扬州大学,江苏 扬州 225000;3.内蒙古农业大学,呼和浩特 010018;4.乌拉特后旗林业和草原局,内蒙古 巴彦淖尔 015000)

枸杞为茄科茄族枸杞属的多年生多棘刺落叶灌木。从世界范围来看,枸杞资源遍布欧美、亚非世界各地,但对枸杞的开发利用尤以中国最为发达。枸杞适应性很强,具有防风固沙、涵养水源、改良土壤等重要生态效应。枸杞抗寒、抗旱、耐盐碱,是盐碱地和荒漠造林的先锋树种,因此也是西北地区发展经济林产业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主要树种。枸杞是传统药食同源产品,是传统名贵中药材和营养滋补品,含有人体必需的18种氨基酸、枸杞多糖、色素、甜菜碱、黄酮类、维生素、钙、铁、锌、锰、硒等微量元素,其营养价值和药效成分引起世人关注[1-11],以枸杞为原材料的医药保健品市场需求量也逐年增加[12],目前国内市场上主要开发出酒类、药类、食品饮料类、原汁类等产品。另外,利用枸杞中含有的花青素、花色苷等色素生产化妆品,开发潜力巨大。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枸杞产品的最主要生产地和消费地。然而,枸杞产业化快速发展起始于21世纪初,尤其是2008年以来,我国枸杞产业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伴随“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实施力度的加大和枸杞市场需求的强劲拉动,我国枸杞种植面积快速扩大。我国枸杞主产区为宁夏、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等地。2008年,全国枸杞主产区种植面积超过6.67×104hm2,至2012年,种植面积达到1.454×105hm2,5年间增长118%,年均递增23.6%。2008—2012年,全国枸杞产量由1.069×105t增加到2.049×105t,增长近1倍。

绿色清洁生产是今后枸杞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本文分析了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枸杞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试图从枸杞生长环境和枸杞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投入品和产出品的监控等方面,建立枸杞绿色发展生产与管理技术体系,为该地区枸杞产业绿色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1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枸杞产业绿色发展存在的问题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是我国传统枸杞种植基地。乌拉特前旗是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枸杞种植大旗,面积5 333.3 hm2,已成为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枸杞主产区,有50年的种植历史,1997年被内蒙古自治区评为枸杞种植示范基地,2013年被中国经济林协会命名为“中国枸杞之乡”。被誉为“全国枸杞第一乡”的乌拉特前旗先锋镇枸杞种植面积达4 533.3 hm2,户均0.4 hm2,人均 0.1 hm2,年产枸杞干果1.0×104~1.3×104t,产值近4亿元,产量占全国1/7[13]。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枸杞产业绿色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面临生产经营成本高、绿色有机产品生产科技运用低、市场消费需求高、营销手段落后、市场竞争加剧等挑战[14-16]。杞农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舍弃成本略高的生物农药和有机肥,片面追求高产和大果,大量施用化肥、化学农药,致使肥水管理严重失衡,长此以往,导致枸杞树体抗病性和枸杞子品质严重下降。枸杞初加工制干过程用钠、硫等产品造成“二次污染”,逐步失去原有的品质优势和市场竞争力,价格和效益全面下降。

近年来,乌拉特前旗以专业合作社创建绿色食品为龙头,以合作社加农户的合作模式走出了一条新路。但是针对乌拉特前旗大面积种植的枸杞来说,这种合作社加农户开展绿色食品种植的面积比例还较小,整体枸杞产业发展还相对滞后。

本文选取两个有代表性的实例,对比说明目前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枸杞产业绿色发展存在的问题,见表1。

针对目前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枸杞产业绿色发展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枸杞绿色发展生产与管理技术体系,监控枸杞生长环境、种植、采收和加工全过程,为枸杞产业绿色发展提供新的技术思路。

2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枸杞产业绿色发展技术体系

2.1 枸杞产前绿色发展关键技术

2.1.1 园地选择

产地环境质量符合绿色食品生产要求,园地规划要符合规模化、产业化、长效化发展要求,渠、沟、路、防护林、田配套。基地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含盐量在0.5%以下、pH为7.0~8.5、排灌设施完善、地下水位在1.2 m以下、光照充足的地块,如图1所示。

表1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绿色基地枸杞与粗放管理枸杞生产技术对比Table1 Comparison of production technology of Lycium barbarum in green base and coarse management in Bayannur city of Inner Mongolia

图1 枸杞规模化种植园地及成熟枸杞Fig.1 Large scale planting garden and mature Lycium barbarum

2.1.2 选用良种壮苗

根据市场需求,选择适应当地环境条件的1~2年生优良品种,苗木生长健壮、无机械损伤、无病虫害的1级或2级良种壮苗。丰产栽培时,为获高产和保证枸杞优良品种母本的性状稳定,生产中大多用无性繁殖的扦插苗、组培苗,如图2所示。

2.1.3 合理栽植

根据本地区主害风方向确定行向。行向一般与主害风方向垂直,以利于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和减少落花落果。一般在4月上旬到5月上旬栽植,穴的规格为40 cm×40 cm×40 cm,株行距1 m×3 m,以利于小型机械行内作业,减少人工成本。

2.2 枸杞产中绿色发展关键技术

2.2.1 土、肥、水、药管理

一是灌冬水前或春季土壤解冻后深翻枸杞园,破坏害虫越冬场所、改善土壤环境和肥力。二是根据土壤供肥特点和枸杞需肥规律,控制化肥使用量,沿树冠外缘挖20~30 cm深的施肥沟(图3),每亩施腐熟有机肥3~5 kg和氮磷钾复合肥15~20 kg,增强树体抗性,减少病虫害,使其持续稳定地增产。三是节水安全灌溉,根据枸杞喜水又怕水、水涝造成沤根的特点,春季灌头水要满,二水三水根据土壤墒情15~25 d灌水一次;采果期间每采1~2蓬果灌水一次,要勤灌浅灌,使主要根系分布层含水量维持在18%左右。四是控药。枸杞主要病虫害有蚜虫、瘿螨、负泥虫、木虱、黑果病等,按其发生规律实行农业防治(合理稀植,通风透光,秋冬季清园时将修剪下的枝条杂草移至田外焚烧消灭虫卵,秋冬季深翻土壤破坏害虫越冬场所等),物理防治(用自然人工法砸虫卵、粘虫胶、设置杀虫灯等),生物防治(用性诱剂、苦参碱等植物源农药),化学防治(用石硫合剂、苏特灵、杜邦万灵、菊酯类等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利用天敌防治(施放异色瓢虫、七星瓢虫、草蛉等),严格控制农药残留,保护农田环境,每公顷减少用药35%。

图2 枸杞良种壮苗培育及扦插苗选用Fig.2 Strong seedling cultivation and cutting seedling selection of Lycium barbarum

图3 枸杞灌溉毛渠Fig.3 Irrigation canal of Lycium barbarum

2.2.2 规模化、智能化、集约化经营管理

一是运用土地总体规划和土地流转新政策,使农村分散生产经营的土地资源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土地资源相对集中适度规模经营。二是利用企业+农户、企业+基地+农户、企业+经济合作组织(协会、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户等经营模式,提高农户组织化程度,便于枸杞种植的集中统一管理和病虫害的统防统治联防联治,既保证了原料的稳定供应和提质增效,又规避了农民单家独户闯市场的风险,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质优高效。三是采用枸杞良种宽行密植、集中购买,使用智能农用机械简单化省力化生产经营,减少中耕除草、修剪、采摘、烘干晾晒的成本,提高规模效益。

2.3 枸杞产后绿色发展关键技术

2.3.1 保鲜、制干、加工技术

随着现代农业科技的发展,枸杞产后一些重大问题的解决急需科技支撑。鲜枸杞产品市场潜力大,但保鲜研究很少;枸杞鲜果干燥技术落后,干燥设备自动化程度较低;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和精深加工技术滞后,适合国际国内市场的精深加工产品严重短缺。

2.3.2 枸杞智能烘干技术

目前全国枸杞制干有智能烘干、普通烘干、自然晾晒3种方式,如表2所示。枸杞智能烘干具有高效、绿色健康、安全可靠等特点,干燥受热均匀,干燥周期短,保留产品的色、香、味、形及原生态食物的营养成分,干品果肉饱满疏松多孔、形变小、色泽鲜亮、果味清香、复水性能好,大大提高枸杞品质和附加值,受到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枸杞加工企业的广泛青睐。自然晾晒枸杞受天气影响大,容易出现过干或过湿,易发霉、结块、油粒多;因翻动搅拌可使果肉受损、营养流失、颜色发黑。用NaOH等碱水脱腊、场外尘埃可造成二次污染。若有不法商家为了让其颜色好看而进行硫磺熏蒸、染色等,就让枸杞从补品变成了“毒品”。

表2 智能烘干、普通烘干和自然晾晒枸杞对照表Table 2 Comparison of intelligent drying,ordinary drying and natural drying of Lycium barbarum

2.3.3 枸杞产业管理技术

地方政府职能部门管理技术非常关键。要使枸杞规模化生产和组织化经营形成合力,应集中研发使用保鲜设备、绿色节能低碳性大中型枸杞烘干设备、枸杞精深加工生产线。建立健全农药残留、有毒有害物质监测,禁止使用钠、硫等化学添加剂,防止“二次污染”,严把质量关,不合格产品宁毁不流入市场。当前枸杞产业的根本出路是去产能调结构,以多样化市场为导向,开发营养、保健的功能性绿色多样化产品,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枸杞产品品质和安全性,实现产品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化食药产品产业。

3 结语

随着人们对食品乃至整个生活和环境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绿色与无公害食品已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清洁生产是今后枸杞产业发展的新趋势,需要对产地土壤、灌溉水、空气环境质量进行监测监控,避免或减少各种污染和水土流失,同时通过各项监测监控体系,控制投入品的质量和安全,防止有毒有害物质进入枸杞产品中。本文从枸杞生长环境和枸杞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投入品和产出品的监控等生产实践方面,建立了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枸杞绿色发展生产与管理关键技术体系,为该地区乃至全国枸杞产业绿色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以提升枸杞产品质量,增加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猜你喜欢
巴彦淖尔枸杞内蒙古
是酸是碱?黑枸杞知道
冬日花开农事忙
《内蒙古气象》征稿简则
这是美丽的内蒙古
宁夏六月枸杞红
2017—2018年巴彦淖尔市主要农作物农药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枸杞到底是怎么养生的?
可爱的内蒙古
爱在内蒙古
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