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历史故事,打造高效课堂

2020-07-28 04:47李相胜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20年7期
关键词:历史故事初中历史高效课堂

李相胜

【内容摘要】历史是初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其对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进一步打造高效历史课堂,历史教师需灵活运用历史故事,使历史故事融入课堂教学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进而提升历史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历史  历史故事  高效课堂

初中历史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还能让学生通晓古今,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了解人类文明的起源与发展。一直以来,因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历史教师多重视学生成绩,而忽视了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情感收获,这不仅导致课堂学习氛围枯燥,还使学生无法深入理解历史知识。因此,打造高效历史课堂对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的深入,历史故事被逐渐应用至历史课堂教学中。历史故事的运用,能让枯燥的历史知识变得生动、鲜活,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进一步激发,进而打造高效课堂。为此,本文就历史课堂教学中应用历史故事的相关策略进行阐述。

一、在课堂导入环节用历史故事设悬念

在以往历史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主要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课堂导入环节多为直接讲解历史知识,难以发挥课堂导入的作用,导致学生不仅无法有效的理解歷史知识,还极易对历史学习失去兴趣。同时,这样的教学方法会导致学生在课堂中一直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难以发挥主动能动性。针对这一情况,历史教师要重视课堂导入环节,积极借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历史故事开展教学,为学生设立一个悬念,使学生在求知欲以及好奇心的趋势下投入后课堂学习中,进而确保课堂的教学效率。例如,在讲解“五四运动”相关内容时,历史教师可选择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的盛况来进行课堂导入,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观看开国大典视频,视频呈现出天安门广场上摩肩接踵,在毛主席喊出:“同胞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之后,54门礼炮齐鸣28响。而根据这一历史事件,历史教师提出问题:“在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后,为什么要设置54门礼炮呢?为何是齐鸣28响呢?”通过视频的吸引以及问题的悬念,能让积极投入至课堂中,且通过对问题的激烈讨论,有学生指出54门礼炮是为了纪念五四运动,但对于齐鸣28响的意义不是很清楚,最后通过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出28响主要是为了纪念共产党成立后所进行的28年奋战。通过这样的导入环节,学生的注意力已经完全集中在课堂上,这时,历史教师在提出问题:“为什么要在这个伟大的日子例纪念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五四运动呢?”有了这样的悬念,学生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寻求答案,历史教师:“那让我们一起去寻找答案吧。”通过历史故事设悬念,既能让学生积极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又能将该节课的教学内容自然的呈现给学生,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在课堂教学中贯穿历史故事造氛围

由于课堂教学时间较长,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极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且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下,历史课堂氛围往往较为枯燥,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不仅不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历史知识,还会降低课堂教学质量。因此,除了在课堂导入环节应用历史故事,历史教师还可将历史故事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在课堂中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由于历史课本中的时代与如今的时代完全不同,为了加强学生的代入感,历史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有趣的历史故事情节进行结合讲解,使学生获得更为直观的体验,从而更好的理解历史知识。例如,在“赤壁之战”讲解完成后,课堂时间已然过去一大半,而为了再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历史教师借助周瑜与诸葛亮的历史故事进行讲解,提问学生:“在赤壁之战中,周瑜与诸葛亮为盟友关系,那么同学们还知道有哪些关于他们两个的故事吗?”经过思考,有学生指出:“《三国演义》中有关于周瑜与诸葛亮的故事。”还有学生指出周瑜的赔了夫人又折兵故事。根据学生的回答,历史教师告诉学生《三国演义》是一本小说,小说中会部分虚构内容。随后,历史教师继续为学生讲述:“历史上的周瑜,不仅胸襟广阔,而且是个帅哥,在赤壁之战后,周瑜率兵攻打南郡,不幸受伤,而在后来攻打西川时,箭伤发作病逝。”通过周瑜的介绍,能让学生感悟三国英雄人物的风采。通过这样的故事贯穿,能让对三国历史充满兴趣,使其分散的注意力再次集中到课堂学习中,从而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三、在课堂结束前用历史故事余音绕梁

即将下课之际,学生均会期盼快些下课,而在此时,历史教师若开始对给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学生的注意力往往难以集中,进而无法吸收并受到良好的启发,这对深化、巩固学生课堂所学知识十分不利。因此,在课堂结束前,历史教师可运用历史故事来结束课堂最后几分钟,这样既能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又能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三国鼎立与西晋的统一”课堂即将结束时,历史教师可选择曹操相关历史故事,让学生进行评说。故事一:官渡之战,历史教师讲解:“在该战役中,曹操腹背受敌,兵少粮尽,而在面对具有压倒性优势的袁绍,他用自己的智慧扭转了局面,奠定了统一黄河流域的基础。”让学生结合该故事进行评说,使学生了解曹操是一个有胆有谋的人。故事二:曹操在逃命的过程中错杀恩人吕伯奢一家,并喊出:“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从该故事中,学生感受到曹操也是一个残忍与奸诈之人。通过历史人物的评说,不仅能让人物形象更加饱满,还能使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人物。借助历史故事结束课堂,能让原本枯燥的课堂总结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使学生在课堂最后几分钟加深对该节课所学知识的记忆,同时给本次课堂留下一个新的悬念,进而达到巩固学习内容、启发思考的目的。

四、在教学内容中用历史故事做延伸补充

在历史教学中,以往历史教师开展教学多局限于课本内容,而这样的教学会让学生的历史知识困于一个框架之中,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内容中融入历史故事,不仅能延伸、补充教学内容,丰富课堂教学,还能促使学生多层次理解教学内容,进而提升学习学习效率以及历史教学质量。同时,丰富的历史故事内容,能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从而更好的吸收历史知识,并强化记忆。例如,在开展“红军长征”教学时,虽然在课本中,已经有关于长征过程的描述,如果仅依靠历史教师的讲解,学生难以开展深入思考,且无法感受长征的艰辛。因此,根据教学内容,历史教师为学生选择“丰碑”的故事,该故事主要讲述在长征途径,红军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忽然队伍放慢了速度,前面有许多人围在了一起,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而警卫员说:“前面有人冻死了。”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看见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将军对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和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但是没有人回应他,将军再次吼道:“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而此时有人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而此时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并向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通过长征故事,能让学生获得更为直观的体验,感受到长征的艰辛以及红军战士的无私奉献精神,进而加深对长征历史知识的记忆。

总而言之,初中历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吸收先人的思想,并记住历史教训;且通过历史学习,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三观以及待人接物的客观态。因此,历史教师要积极运用历史故事来打造高效课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历史学习中获得全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崔乃琼. 浅谈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 中学课程资源,2014 (07).

[2] 魏汀默.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5 (08).

(作者单位:山东青岛市城阳第十一中学)

猜你喜欢
历史故事初中历史高效课堂
浅谈历史故事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灵活运用研究
浅析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