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课提高学生政治参与意识的实践探索

2020-07-28 04:47杨庆华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20年7期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新课标核心素养

杨庆华

【内容摘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课程目标是通过思想政治课程学习,学生能够具有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本文在对核心素养概念进行分析和分解的前提下,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从教学资源、课堂教学到课外活动等方面提高学生政治参与意识的方式和方法。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  新课标  学生  核心素养  政治参与意识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什么样的人?作为中学生政治教育的主阵地,高中思想政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目的,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

笔者对高一到高三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学生政治参与热情较高,但对参与内容和参与途径认知度较低;对国家大政方针的总体认同度有进步,但对面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现实世界的种种不良现象,缺乏理性思考,有些中学生甚至对主流的政治观点和方向产生怀疑,政治行为认同滞后性较强。加强对青年学生理想信念价值观等核心素养的教育,提高中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是适应当前国内外形势、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坚持四个自信的要求。

一、以教材为依托,挖掘各个模块中公共生活主题,拓展教学资源,激发政治参与意识

1.研究课标和教材,挖掘政治参与的内涵和外延,丰富学生参与内容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归纳为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本文中提及的公民参与意识主要选取的是政治认同和公共参与,归结为培养有信仰和有担当的人。在新课标指引下,本人尝试挖掘各模块中涉及政治认同和公共参与的知识主题,将知识点与政治参与要求整合,设计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参与意识的觉醒。例如必修一“财政与税收”的政治参与要求为“理解国家财税政策的实施依据和作用,认识到国家贯彻共享发展理念,树立依法纳税的义务意识”,我们设计的教学活动是“搜索国家减税降费内容,对比企业、消费者政策前后的收益变化”;必修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参与要求是“在深入了解中国国情、民族精神、文化渊源与传承和社会价值取向的基础上,认同伟大的祖国,认同伟大的中华民族,认同伟大的中华文化,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活动设计为“感悟国家文化发展视频;评价‘否认英雄的错误言论,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出台的意义;为海珠区文化发展献计献策”……

2.巧用时政素材,拓展教学资源,激发政治参与热情

新课标在课程性质中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要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在经济社会发生日新月异发展的形势下,更要善于将政治理论的讲授与时政素材进行有机整合。将时政素材纳入教学资源,既弥补了教材更新慢、与学生生活脱节的不足,提高其政治敏锐度和参与热情,又有利于学生把握主流价值导向,领会国家发展与个人发展密切相关,提高政治认同,培养家国情怀,提高政治参与能力。例如在学习《文化生活》模块时,本人将《辉煌中国》《大国工匠》等政论片剪辑成片段,让学生感受国家发展成果,体会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根本保障;挑选《乡愁》《平语近人》等优秀影视作品,引导学生体会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资源宝库、文化基因,坚定文化自觉自信;通过展示道德模范、时代先锋的图文资料和各类公益广告、微视频,帮助学生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公民最基本的价值标准,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二、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形式,提高政治参与意识和能力

1.优化教学环节设计,将政治参与教育贯穿整个课堂

高中政治课要培养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必须打造和谐的课堂生态,从导入新课、问题探究过程、提升知识内容到练习评价等各个环节进行政治参与渗透。例如学习《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内容时,老师选取了“两会”这一时政热点,用生动的图文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形成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初步认知;设计“模拟人大”和“模拟提案”两个活动环节,通过让学生模拟一府两院工作报告,模拟人大代表审议、质询、表决政府工作报告,模拟国家主席选举和闭幕会等情景,给学生营造一种仪式感,提供公共参与的平台,培养合作探究学习的团队精神,感悟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优越性;增强政治认同。通过学生模拟议案,并结合广州市中学生上交提案到全国政协的素材,提升学生关心家国大事,增强政治参与意识和主人翁的责任感。通过这种知——情——意——信——行环节的设计,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符合学生的逻辑思路和情感发展,将看似遥远的政治参与活动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求,对提高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起到积极的作用。

2.创新教学形式,推进学生政治参与能力的提升

新课标实施建议指出,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实施要使活动设计成为教学设计和承载学科内容的重要形式,也是我们近两年的探索方向。这种围绕议题,设计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不仅丰富了教学形式,提高了课堂效率,更拓宽政治参与的形式和平台,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社会调查、论文撰写、讨论演讲等,对学生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的提高,公民核心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延伸课堂教学,以多样化的课外活动形式,拓展学生政治参与途径,强化政治参与意识和水平

1.开发校内活动形式,增加常态性时政宣传活动

坚持“五分钟时政讲评”,抓住课堂教学衍生出的兴趣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研究,给学生汇报探究成果或分享心得的机会,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精心设计校本课程、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生成,形成政治认知、锻炼政治行为。与德育教育工作配合,积极开辟时政宣传途径、开展政论片征文比赛等,提高其参与的水平和能力。

2.充分利用多媒体平台,在校园日常生活中直接体验公共参与

顺应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引导学生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APP软件等平台与学生共同分享时政热点与新闻,提高对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了解公众参与的方式方法,合法有序地进行热点追踪、参与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等。

3.与社区机构合作,组织志愿者活动,增加学生政治参与的机会

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广州市城市规划展览中心,调查广州地铁对广州市民生活影响,走进社区了解居委会工作流程等校外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切身体会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为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创造契机。

四、在实践中反思

新课标的出台为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研究指明了方向,很庆幸我完成了高中三年的循环教学,对新课程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教学实践取得明显成效,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明显提升,学科竞赛也取得较好成绩。

然而實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困惑:(1)高中政治教学时间紧、任务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政治参与,如何进一步优化教学结构,提高目标达成度?(2)社会发展中各种新思潮不断涌现,如何更好地将时政素材分类整理和设计议题,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做出理性选择?(3)学生在课堂上形成的政治参与意识,能否内化为个人素养,外化为有序行动,是否还需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新课标指导下的新课程改革已经拉开序幕,如何更好与时俱进,发挥思想政治课对提高学生政治参与意识积极作用,培养具备坚定信仰和良好素养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政治教师们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S].

[2] 曾海娟. 培养公共参与,贯彻核心素养[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6.

[3] 高畅、王立仁. 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的形成机制及培育路径探究[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8(04).

[4] 张珊珊. 关于政治课教学中提高中学生公共参与能力的思考[J]. 教育探索,2017(18):129.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第五中学)

猜你喜欢
高中思想政治课新课标核心素养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法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研究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浅论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分层教学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