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心理语言学视域下的英语阅读理解

2020-07-29 18:03韩梦婷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阅读模式高效学习

韩梦婷

摘 要: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来看,阅读理解是思想和语言相互作用的过程。本文将从心理语言学的视角,通过完善心理图示构建和元认知策略的教学,来分析如何培养学生高效、自主地进行学习,提升大学生英语阅读理解的能力。

关键词:心理语言学; 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模式; 高效学习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8-131-002

阅读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是英语语言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技能。本文从建构主义出发,站在心理语言学的角度,对阅读理解的教学进行探究,以求帮助学生更高效地进行英语阅读。

阅读是对文字信息意义的建构[1]。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开发思维,而不是死记硬背所学内容。教学是教师基于学生大脑中原有经验和先前知识,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构建新知识的过程[2]。

阅读过程主要会经历两个阶段: 一是将所阅读语篇中的书面信息进行筛选和提取,并转移到大脑中;二是将获取的新知识在大脑中结合已有知识不断地吸收与内化,最终完成对新信息的加工,变成大脑中图式的一部分。这两个过程相辅相成,互相补充。学生通过前一过程自主地对文章进行筛选,再通过后一过程,利用原有知识的引导,对新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与判断,完整地完成对语篇的阅读与理解。整个过程涉及到认知图示和元认知等多个方面的综合运用。由此可见,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心理语言学的运用。

一、大学生在英语阅读理解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阅读理解是英语听、说、读、写、译五大技能之一,也是获取知识与可理解的语言输入的最有效方式;在各类考试中,阅读理解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分值。因此,如何高效地完成阅读任务,就成为了教师与学生亟需解决的问题。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首先我们需要分析当前大学生在英语阅读理解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学生对阅读缺乏足够的认识,而教师对阅读过程又缺乏正确的引导,从而导致学生在英语阅读理解中普遍存在了以下问题:(1)对语言知识的掌握不充分或不熟练,词汇量不够,且掌握的词汇多属于接受性词汇而非产出性词汇;语法知识缺乏,遇到长难句很难在有限时间内分析清楚句子成分及其意义;(2)对不同体裁的文章形式和结构没有深入的研究,阅读效率低;(3)对文章缺乏充分的背景知识;(4)没有养成良好的独立阅读习惯,过于依赖字典或他人,元认知策略缺乏等。

二、与英语阅读理解教学相关的心理语言学理论

1.图示理论

在心理语言学视角下,学生获得的知识,通过不同的图式结构形式存在于脑海中。巴特莱特将图式定义为“对过去经验的反应和积极组织”[3]。学生阅读时,头脑中会自动提取某种知识,根据材料中的线索选取不同的图式结构,从而正确地进行阅读。一般来讲,阅读的主要图式有三种:语言图示、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语言图式是基于语言知识本身的图示,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知识、句型结构和语言表达习惯等知识;内容图式是学生现存知识中与阅读文本主题相关的知识体系、文化背景、经验经历和依赖语篇情景等知識;形式图示是指对文章体裁、逻辑结构及修辞方法等的知识[4]。

2.元认知理论

当阅读理解遇到障碍时,学生可能会重新思考其理解过程。元认知是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对自身感知、记忆和思维过程的思考。在关于“理解”和“问题解决”的研究中,元认知被定义为学生有意识地为了达成某种结果而作出的反应其思维过程的行为。它包括了两方面:一是学生对于自己阅读过程监控的能力。二是当学生阅读遇到困难时采取相应策略帮助自身理解的能力[5]。元认知策略是指学生能明确判断何时及如何使用策略来帮助自身理解的策略[6]。

三、利用心理语言学理论来提高大学生英语阅读能力

在心理语言学视域下,大学英语的阅读教学不仅仅是简单信息的传递过程,而主要是信息的解释过程。教师应当从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的新教学模式。

1.完善语言图示

语言图式是指语音、词汇、语法知识、句型结构和语言表达习惯等知识,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和进行梳理,由于语音和语法等知识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中多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下文主要针对语言图示中的词汇知识。

词汇是每个英语学习者除字母外最先接触到的语言知识。英语词汇可分为普通的高频词汇(high-frequency words)和出现频率略低但对于学习科学、文学等知识十分重要的学术实义词(academic content words)。最常用的1000个英语单词,覆盖了84%的英文日常对话内容;最常用的2000个单词涵盖了90%的日常对话内容和约73%的学术文章内容[5]。最常用的3000个单词及变形的覆盖率达到84%,最常用的4000个单词及变形的覆盖率为86.7%,当词汇量增加到5000时,覆盖率为88.6%[7]。公共英语四级要求掌握的词汇量约为4200个左右,公共六级约为5500个左右。由此可见,英语学习者的首要目标是掌握2000个高频词汇,包括其语音、形式、意义和语境中的应用。通过选取课外文本,改编文本中的低频词为需要学生掌握的高频词,以增强学生对这类词的熟悉度,使学生对此类词的掌握达到快速自动识别的程度。

此外,帮助学生形成语义关系的网络,通过构建网络加强记忆和扩充词汇量。并且具有语义关系的词汇常伴随着考点,这样可使学生在阅读中能快速梳理出文章的要点内容所在。

在教学中教师还可向学生介绍简单的构词法,如派生词、合成词和转换词以及词根词缀等,帮助学生记忆词汇,在遇到新词时学生可根据构词法去猜测词义以提高阅读效率。

尽管2000个高频词及其变形,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大部分的文章内容,达到社交目的,但对于学术性较强的文章,难免还是会遇到困难。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在阅读前通过图片、短片等方式,向学生介绍阅读材料中将出现的重要的词汇,为学生搭建支架,帮助其更好的理解文章。

2.完善内容图示

内容图示是指与文章主题相关的知识网络。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重视语言图示的教学,而忽略了内容图示。内容图示具有共同性和差异性两个特性。共同性是指读者具备与文章背景相关的知识,在阅读中可以创建与作者相似的内容图示,实现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而它的差异性就造成了学生阅读理解的障碍。图示是根据先前经验形成的,而先前经验如果与作者的内容图示有差异,就会阻碍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先介绍相应的背景知识,或通过实地训练、游戏模拟等方式完善学生的内容图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完善学生的内容图示,从而使学生在日后遇到类似话题的文章时更加得心应手。

3.完善形式图示

形式图示是指对文章体裁、逻辑结构及修辞方法的知识结构。为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对文章体裁和文章结构等特征进行分析。如说明文通常都会采用枚举模式,先阐释文章的主要观点,然后用实例说明原因。因此,阅读说明文时尤其要注意first,second,third,finally…这类定语结构,这类词所在的句子,往往构成了文章的组织列表。另外还要注意in addition, also, moreover…这类词,他们往往将上述的组织列表相互联系起来。其他类型的说明文结构还有对比/比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原因/影响等。这三类文章的基本故事结构可概括为“人物/想要/但是/所以”。

研究表明,对文章结构的把控,对阅读理解和记忆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8]。随着对文章形式体裁知识掌握度的提升,学生可有效地对文章内容进行预测,更快速地把握文章结构和内容。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文中的信息,完善内容图示。

4.加强元认知策略的教授

元认知策略对于学生的阅读理解十分重要。一方面学生需要学习预习文章、提问、预览文章一级标题和二级标题、整合信息并储存在记忆中的策略;另一方面,学生还需要掌握监控策略,使其在阅读遇到困难时及时有效的解决问题。监控策略包括设置和评估阅读目标、调整目标和纠正与文章的交互过程[5]。教学中,教师可采取直接教授元认知策略的方法,引导帮助学生理解文章。阅读前,教师需向学生阐明学习文章的目标及任务,通过教师话语(Teacher Talk)及阅读思维活动(Directed Reading-Thinking Activity)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进行阅读。阅读思维活动可以在阅读初期帮助学生快速进入阅读状态,并帮助学生建立起主动自我提问并验证的阅读模式。当学生熟悉这样一种阅读模式后,就可以在无教师引导的情况下,进行积极主动的有效阅读。阅读过程中,教师需引导学生根据阅读前设定的阅读目标和任务,帮助学生监控其理解。学生需在阅读中向自己提出:“我找到我想要找寻的信息了吗?”有了明确的目标后,就能够判断自身是否很好地理解了文章,而不是漫无目的的记忆文章信息。比如,当学生学习《The Three Causes of the Civil War(內战的三个原因)》时,学生应该有意识的去文中找寻这三个原因,当他们只找到两个原因时,便会自觉地去找寻第三个内战的原因。

阅读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或写学习日志(Learning logs),引导其反思完成阅读任务的情况、学到的知识、阅读中遇到的困难和原因等。

综上所述,在目前高校的英语阅读理解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心理语言学与英语阅读教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的发展与普及为教学提供了诸多新的理论依据和教学思路。当然,要解决现今存在的问题,还需要更进一步的探索与研究,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阅读理解与心理语言学有机统一,从而更好地指导我们对英语语言的学习和英语文献的阅读理解。

参考文献:

[1]Day,R.R.&Bamford,J.Extensive Reading in the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M]Cambridge:Cambridge Press,1998

[2]王蔷.英语教学法教程(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Bartlett,F.C.Remembering[M]Cambridge:Cambridge Press,1932

[4]袁晓菲,禹航,宋代艳.浅谈图示理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启示[J]科技创新导报,2016(21)

[5]Peregoy,Suzanne F.&Owen F.Boyle.Reading,Writing,and Learning in ESL: a resource book for teaching K-12English learners[M]Pearson Education, 1997

[6]Baker,L.,&Brown,A,L.Metacognition Skills and Reading[M]New York:Pearson,1984

[7]Francis N,&Kucera H.Frequency Analysis of English Usage:lexicon and grammar[M]Boston,MA:Houghton Mifflin,1982

[8]Meyer,B.J.F.,Brandt,K.M.,&Bluth,G.J.Use of Top-level Structure in Text:Key for reading comprehension of ninth grade students[M]Reading Research Quarterly,1980

猜你喜欢
阅读模式高效学习
信息技术革命对传播学实践应用的影响
如何打造高吸引力的初中化学课堂
探究如何提高高中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
中英文绘本亲子阅读模式研究
巧用有效课堂教学促进学生高效学习
初中语文课堂灵活提问、高效学习的探究
调适阅读心理,培养阅读技巧的策略
从心理学角度谈高中生高效学习
深化情感体验,建构阅读模式
高校图书馆创建大学生跨学科阅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