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语文说明文高效阅读方法

2020-07-29 12:40胡恩慧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高效阅读苏州园林说明文

胡恩慧

[摘   要]說明文作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文体,值得语文教师认真对待。文章从整体感知、梳理思路、体会写作技法和品味语言四个方面进行探究,试图找到高效阅读说明文的一般途径。

[关键词]初中语文;说明文;高效阅读;《苏州园林》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19-0005-02

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如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有效阅读说明文呢?

一、整体感知,分清文体

“整体感知”,顾名思义,就是拿到一篇文章以后,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对文章表面特征进行整体感受和知觉。那么哪些属于文章的表面特征呢?文章的体裁(文体)、文章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文章的描写重点等都是。例如,《苏州园林》是一篇说明文,主要运用了说明这一表达方式,其描写的重点是苏州园林的总特征。

那么为什么要整体感知,分清文体呢?我们知道,文体是文章样式,是经过长期积淀而形成的。例如,说明文就是说明事物特征和事理的文章,这种文章不以人物或事件为主要描述对象,也不对某个观点进行论证。我们在广泛阅读和学习,并积累了一定的知识之后,就会发现每一种文体表现内容的形式是完全不同的,阅读不同文体的文章所采用的阅读方法和策略也大相径庭。因此,教师要重视指导学生整体感知,分清文体。

那么如何分清文体呢?只要明确文章表达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写作目的即可。例如,《苏州园林》在第二小节就点明了苏州园林的总特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然后再围绕这个总特征进行详细的说明,达到了“给人以知识”的目的。这样学生就能知道这是一篇对事物特征进行说明的说明文。对于说明文的阅读,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关注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等,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

二、按图索骥,梳理思路

任何文章,都有自己的行文思路,只是有些显豁,而有些隐晦。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把写作思路梳理清楚。这样学生便能基本上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从而为体会文章的内涵打下坚实的基础。笔者认为,顺序和思路是一对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写作顺序是安排文章内容层次的依据,写作思路是文章写作过程中思维发展的过程。

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如何判断?只要在文中找到标志性的词语,便可判断文章的说明顺序是时间顺序还是空间顺序,而要想明确文章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则稍微难一点,需要通过概括内容或使用排除法进行确认。

厘清说明顺序以后,教师就要引导学生紧紧扣住说明顺序去分层,并提炼概括每层的意思,以完成文章思路的梳理。例如,《苏州园林》这篇文章中没有表示时间变换和空间转化的词语,因此可以直接判断这是一篇以逻辑顺序来安排内容层次的文章。通过整体感知,可以发现第一小节和第十小节不是介绍苏州园林特征的,介绍特征的是第二至第九小节,这样就可以把文章分为三个层次。通过分析课文的主体部分,可以发现第二小节从整体上概括了苏州园林的特征,而第三至第九小节则具体说明了苏州园林的特征。这样文章的大体思路就梳理出来了:介绍地位—总写特征—具体说明特征—补充说明美的地方还有许多。学生如果掌握了以上的方法,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不难探骊得珠,明白阅读说明文的窍门。

三、寻找技法,理解效果

作者想要通过写作说明文来清楚说明某个事物,就要在写作的过程中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替换法引导学生体会运用不同说明方法的妙处。

例如,对于《苏州园林》中的“我国的建筑……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这段文字的描写,叶圣陶先生主要运用了两种说明方法,作比较和打比方。他把我国的建筑与苏州园林进行比较,把对称的建筑比作图案画,把苏州园林比作美术画。作比较可以起到强调突出的表达效果,打比方则可以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其实作者完全可以不运用这两种方法进行说明,只用“苏州园林可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这句话就能够把意思表达清楚,但是这样做,“强调突出”和“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效果肯定就没有了。

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把运用了说明方法的原文和改写的没有运用说明方法的文章进行比较,从而让学生体会作者行文的匠心所在。

四、品味语言,明确风格

语言风格是不同文体的文章最鲜明的差异。说明文在语言上的最大特点是准确。因为只有进行准确的说明才能给读者正确的印象,否则就失去了说明的价值。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可以从词语选择等角度去品味。还是以《苏州园林》这篇文章的内容为例。“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这句话不能够一晃而过。“艺术”和“技术”这两个词语的内涵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通过对这两个概念的辨别,学生就领会到了苏州园林具有独创性和审美愉悦性,而且它是不可复制的。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可以发现,“技术”和“艺术”之间是递进的关系。首先假山的堆叠是一门技术,有着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具有实用效果,而假山堆叠好之后,工匠们便又通过创造性劳动使其表现出独特的艺术效果。这里,工匠们的创造性劳动便是一门艺术。通过分析,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了本句的准确性和内容的丰富性。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取决于摹状貌、打比方等说明方法的运用,如“这些石刻的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这句话中描摹了石狮子的姿态,给人一种生动活泼之感。这样的描写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趣味。

总之,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按“整体感知—梳理思路—解析说明方法—品味语言”的步骤细致阅读说明文,以增强学生的阅读效果。

(责任编辑    农越华)

猜你喜欢
高效阅读苏州园林说明文
“苏州园林:景致与情思”课程设计
说明文阅读专练
苏州园林的秋,美得太惊艳
使用说明方法的三个层次
寻踪美感 落足眷意
走进阅读的世界
立足场景运用,建构高效阅读
说明文阅读复习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