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期心脏康复自助模式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2020-07-30 10:28汪晓慧夏敬高占晓燕黄海燕
护理与康复 2020年7期
关键词:控制率居家入院

汪晓慧,夏敬高,占晓燕,黄海燕

常山县人民医院(常山县人民医院医疗服务共同体),浙江衢州 324200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常见的发病急且病死率高的心血管病种[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因可快速将闭塞血管加以恢复、有效缓解甚至消除心肌缺血主客观症状[2],故成为ACS患者主流的治疗选择。心脏康复指以综合长期的医疗保健方案及服务行为,尽可能降低心血管病种对发病者的不良心身影响,控制其猝死与再梗风险,缓解其症状,推动其社会回归[3]。心脏康复模式是冠心病群体的二级预防重要内容,同时亦是一项长期终身性的、要求发病者主动积极参与配合的慢性病管理模式[4]。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成功后,ACS患者仍需进行长期而有效的心脏康复训练方可最大化巩固疗效,回归社会。探讨科学、系统、实用的心脏康复护理模式至关重要[5]。居家期心脏康复自助模式是指患者及其家属在家庭康复环境中对患者进行自我心脏康复管理,具备费用低廉、简便易行的优势[6-7]。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常山县人民医院对ACS介入治疗患者应用居家期心脏康复自助模式,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纳入标准:确诊为ACS,年龄在18~70岁,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为Ⅰ~Ⅲ级,沟通理解能力正常,接受抗血栓、血脂调节等治疗,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患有精神疾病者,患有恶性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者,心功能分级为Ⅳ级者,并存运动禁忌证者。选择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29~62岁,平均(45.66±16.08)岁;心功能Ⅰ级、Ⅱ级、Ⅲ级者分别为8例、25例、12例;平均收缩压(152.32±8.93)mmHg,平均舒张压 (98.36±7.71)mmHg;平均糖化血红蛋白(7.29±0.44)%;平均低密度脂蛋白(2.56±0.19)mmol/L。观察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29~62岁,平均(45.10±16.43)岁;心功能Ⅰ级、Ⅱ级、Ⅲ级者分别为7例、24例、14例;平均收缩压(151.97±9.13)mmHg,平均舒张压(98.78±7.55)mmHg;平均糖化血红蛋白(7.15±0.50)%;平均低密度脂蛋白(2.73±0.11)mmol/L。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

1.2.1 对照组

接受常规心脏康复护理,即于出院时由责任护士进行心脏康复指导,强调心脏康复的重要性,进行有氧运动康复、血压血糖监测、戒烟限酒等心脏康复项目与方式指导。

1.2.2 观察组

接受居家期心脏康复自助模式干预,干预时间为1年。

1.2.2.1 出院前专项评估

责任护士于出院前与患者行专项沟通,了解患者在自身病种、心脏康复等方面的认知度,重点掌握患者心脏康复方面的顾虑,并给予针对性解释劝导,促成患者对心脏康复价值感与安全感的认同;对患者的冠心病危险因素行精准评估,确认患者需高度关注的个体化心脏康复问题,护患共同拟定适宜实用的个体化心脏康复方案。

1.2.2.2 构建居家期心脏康复自助体系

向家属指出其在患者居家心脏康复期中无可替代的协助者、督导者地位,促成家属的自助心脏康复主动深度参与意愿,赋予其心脏自助康复技能,由责任护士通过语言指导与技术示范教会其陪同患者完成有氧运动康复、血压血糖监测、戒烟限酒监督。

1.2.2.3 制作并发放患者版心脏康复档案

患者版心脏康复档案由4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分别为心血管病种基础知识与心脏康复专项知识,由心血管科医生、护士、康复师、营养师、心理咨询师在了解患者居家期自助心脏康复建议与需求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资料编辑制作,第三部分为护理对象一般情况,第四部分为由患者自行书写的心脏康复日志及由责任护士书写的随访表。

1.2.2.4 居家期心脏康复自助模式的支持干预

每2个月组织心脏康复病友沙龙会1次,由明星康复病友进行居家期自助心脏康复经验分享,分享后由心血管科医生、护士、康复师、营养师、心理咨询师提供多学科心脏康复答疑解惑支持,协助患者增强心脏康复价值观与自信心,赢得强有力的同伴支持、专业支持。创建“健心小筑”微信群并邀请患者扫码入群,定期推送居家期自助心脏康复知识技能课件与视频,包括用药与饮食、运动与戒烟限酒、危险因素控制、心血管事件家庭自救与求助等内容,每日17:00至18:00由责任护士轮值提供自助心脏康复在线答疑。患者在康复日志中详细记录每日运动、用药、饮食、情绪、睡眠、血压血糖监测、不良生活行为改变等心脏康复措施落实情况,按计划于健心护患沟通日(每周五12:00至13:00)返院与责任护士进行面对面访谈,每例患者每月访谈1次。无法返院者由责任护士入户访视,责任护士查阅心脏康复日志,掌握患者居家期自助心脏康复现状,分析所存在的问题,给出居家期心脏康复阻碍因素的解决建议,对落实情况进行跟踪评估与灵活调整。

1.3 效果评价

1.3.1 评价指标

1.3.1.1 自我效能量表

该量表分为症状管理自我效能(4个条目)、疾病共性管理自我效能(2个条目)2个维度,每个条目均以0~10分赋分,分别提示“毫无信心”至“十分有信心”[8]。各维度取其所包含条目评分的平均值,分值越高提示自我效能越高。

1.3.1.2 冠心病危险因素控制率

包括血压控制率、血糖控制率及血脂控制率[9]。血压控制较好是指以2次标准方式测量血压值均<140/90mmHg,血糖控制较好是指糖化血红蛋白低于6.5%,血脂控制较好是指低密度脂蛋白低于2.1mmol/L。控制率=控制较好患者例数/本组患者总例数×100%。

1.3.1.3 因心血管事件再入院率

心血管事件是指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发作,同一患者因心血管事件不论入院几次按1例计算。因心血管事件再入院率=因心血管事件入院患者例数/本组患者总例数×100%。

1.3.2 评价方法

患者出院后1年进行门诊复诊时,责任护士对其进行上述指标的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进行描述,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例(%)进行描述,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自我效能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出院1年后症状管理自我效能、疾病共性管理自我效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出院1年后冠心病危险因素控制率比较

出院1年后,观察组患者的血压、血糖、血脂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出院后1年内因心血管事件再入院率比较

出院后1年内,观察组患者因心血管事件再入院2例,再入院率为4.44%,对照组患者因心血管事件再入院8例,再入院率为17.78%,观察组因心血管事件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

3 讨论

3.1 居家期心脏康复自助模式可提高ACS介入治疗患者的自我效能

护患共同拟定个体化心脏康复方案,促使ACS患者深度参与院外疾病控制自我管理活动,充分行使疾病控制知情权与决策权,可提高患者健康管理责任感与信念[10]。通过患者版心脏康复指导手册的知识普及教育,患者能获取自身病种健康管理所需知识技能,利用心脏康复日志进行健康管理行为记录与自检,感受良好自我管理行为的价值与益处,在家属陪同督导下完成有氧运动康复、血压血糖监测、戒烟限酒监督等管理活动,感知强有力的家庭康复支持信息,坚定康复意愿[11]。除此之外,患者在同伴教育与微信平台专业支持下高效接纳、吸收心脏康复经验与专业知识技能灌输[12],社会支持度与健康管理能力共同提高,最终获得慢性病自我管理效能的提升。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出院1年后症状管理自我效能、疾病共性管理自我效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居家期心脏康复自助模式可有效提高ACS介入治疗患者的自我效能。

表1 两组患者自我效能评分比较()

表1 两组患者自我效能评分比较()

年后观察组组别 例数 症状管理自我效能出院时 出院1年后疾病共性管理自我效能出院时 出院1 45 2.78±0.70 7.31±1.12 2.78±0.70 7.09±1.14对照组 45 2.91±0.70 5.91±0.67 2.67±0.71 5.93±0.72 t值 -0.900 7.180 0.747 5.733 P值 0.370 <0.001 0.457 <0.001

表2 两组患者出院1年后冠心病危险因素控制率比较 例(%)

3.2 居家期心脏康复自助模式可提高ACS介入治疗患者冠心病危险因素控制率

ACS介入治疗患者的心脏康复效果与医护督导、家属的积极参与、患者的自我坚持等相关度极为密切[13],居家期心脏康复自助模式的应用,强调患者自身的参与及坚持,同时注重专业医护的正向主导及家属的参与督导,集三方之力而又重点突出患者主体地位[14],整合认知、心理与康复锻炼等心脏康复训练方式为一体,从心理认知维度提升ACS介入治疗患者心脏康复价值观与依从性,护、患、家属三方共同努力进行心脏康复行为规范,使患者运动、用药、饮食、情绪、睡眠、血压血糖监测、不良生活行为改变等心脏康复措施得以正确落实,切实发挥上述心脏康复行为对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控制效应[13],从而指向良好的冠心病危险因素控制率。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出院1年后冠心病危险因素控制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居家期心脏康复自助模式可有效提高ACS介入治疗患者的冠心病危险因素控制率。

3.3 居家期心脏康复自助模式可降低ACS介入治疗患者因心血管事件再入院率

ACS介入治疗患者如未能于院外期间坚持良好的用药、饮食、运动、情绪调理等健康管理行为,则其继续遭受冠心病危险因素侵袭伤害而出现心血管事件的概率较高。居家期心脏康复自助模式的应用,使ACS介入治疗患者的慢性病管理自我效能得以提升,使其可在家属主动、有效协助的督导下,在专业健康管理者支持推动下,主动、长期、正确开展居家期心脏康复活动,借助于心脏康复日志进行自我心脏康复行为的记录自省与他检,及时发现自助心脏康复障碍问题,对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烟酒嗜好等高危因素加以有效管理控制[15],对心血管事件前兆做好正确识别与及时控制,通过直接求助渠道提高家庭自救效果,由此降低因心血管事件再入院率。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出院后1年内因心血管事件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说明居家期心脏康复自助模式可有效降低ACS介入治疗患者因心血管事件再入院率。

猜你喜欢
控制率居家入院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入院教育指南(2021年版)》解读
全膝置换术后再入院可以预防吗?
无锡茶园不同修剪模式对茶小绿叶蝉发生量的影响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居家好物,为你打造更浪漫的家
staycation居家假期
家庭医生式服务对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控制率的影响
微生高的往事
河南省35~74岁居民糖尿病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析
东北农村糖尿病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