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代肉种鸡饲养管理实践(五)

2020-07-30 09:56王苹
家禽科学 2020年6期
关键词:法氏囊新城疫致病性

王苹

中图分类号:S831.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1085(2020)6-0046-04

13  掌控常见病

父母代肉种鸡常见病分为生理病和病原病两种。

13.1  生理病  包括猝死综合征、腹水症、腿病和惊恐病四种,后三种多发。

13.1.1  猝死综合征  简单地说,就是鸡过于肥胖,出现供血障碍,缺氧而突然死亡。此病大多数发生在13~20日龄之间。发病鸡都是好鸡、先进鸡和公鸡。现在由于饲喂粉料和限饲,这种病几乎没有了。

13.1.2  腹水症  肉鸡生长速度快,心肺功能跟不上生长需要,由于肺动脉渗透压漏水,造成腹水症。通过限饲,生理性腹水症不存在了。但是,腹水症的产生不单纯是生理性的,还有药物性的、病原性的原因,如痢特灵慢性中毒、大肠杆菌病后遗症、鹦鹉热衣原体的后遗症。前两种病因引起的腹水症,其腹水颜色呈黄色,后期有纤维素性沉淀物;后一种病因引起的腹水颜色呈白色。人工授精消毒不彻底常常会发生腹水症。预防衣原体可用土霉素或四环素拌料,10d一疗程,轮番使用。

13.1.3  腿病  肉鸡发生腿病的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肉鸡的遗传性,营养吸收多,消耗少,长得快。常常使体重超重,腿骨发育跟不上体重增加的需要;二是肉种鸡惰性大,不爱运动,缺乏锻炼,骨质不坚实,骨质密度相对疏松,承受体重能力差;第三,舍内光照不平衡,内源性VD3转化率低,造成个别鸡出现软骨病。

限饲使种母鸡腿病发生率降低,但公鸡腿病发生率仍居高不下。育成期是公鸡腿病的高发期。笼养鸡腿病发生是平养鸡的数倍,要克服这种情况,一是加强营养,二是加强运动。运动是克服公鸡腿病发生的有效途径,否则公鸡会因为缺乏运动而发生钙吸收障碍。

没有平养的情况下,在公鸡50d转笼之前,要求疏而不密,保证一定的活动空间;50d转笼之后至80d,每笼装2只;80d之后每笼装1只。这可以解决活动空间问题,让公鸡能够保持一定的活动量。饲养措施:公母同舍者,饲喂时,要先喂母鸡后喂公鸡,让公鸡有一个充分跳跃锻炼腿骨的时间;空饲日时,开灯后让饲养人员在舍内走动,让鸡群适当跳动,锻炼腿骨,这或者是预防笼养公鸡腿病的一个补救措施。

13.1.4  惊恐症  鸡胆小这一生理性原因使鸡特别容易惊群,常常因为一点异动出现惊恐炸窝,由此引起断腿伤翅、撞笼破脑、撞破腹中卵泡等伤亡现象。因此,在饲养中尽可能给鸡提供安定、安静的环境,避免惊恐性应激,同时适度穿插稳妥、安全、引导性驯服措施,使其逐步增加对多变环境的适应性。

13.2  病原病  由病原微生物增殖感染而发生的疾病称之为病原病。其发生分五期,分别是潜伏期、聚众期、感染炎症期、血症期和回归期。病原病的种类大体分为病毒病、细菌病和原虫病三种。实际生产中,没有单纯病原感染者,多为混合感染的综合病症。

13.2.1  禽流感  于1878年首先发生在意大利,因此又叫欧洲鸡瘟,分为高致病性和低致病性禽流感两种。在低致病性禽流感中,实践中可分为温和型和强毒型两种。温和型致病性禽流感呈慢性感染经过,感染鸡群采食饮水慢慢减退,体况下降,并不断呈一过性刺鼻、甩鼻、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呼吸道症状在鸡群中此起彼伏,又呈循环态势;随着病情发展,时间延续,病鸡消瘦,病重者腹内出现卵黄性腹膜炎。强毒型低致病性禽流感,感染鸡体后,在肠浆膜微循环血管尚未暴出前,肝脏即出现严重淤血,呈现紫黑色,并伴有胆囊肿胀,胆汁变性,十二指肠粘膜和直肠粘膜出现弥漫性出血,腺胃微肿,乳头及乳头间壁出现出血现象。病鸡常常因肝出血而出现急性死亡,死亡鸡膘情不减,若是高产鸡,腹中都有一枚待产的蛋,严重者卵泡出现破裂。

感染产蛋鸡群引起产蛋量下降的禽流感,一般是温和型低致病性禽流感。临床症状,开始是甩鼻,有时有呼吸道症状,3d后自行消失,有时直接没有呼吸道症状;甩鼻之后,时间不长开始减料,并出现部分鸡精神委顿;继而产蛋量急速下降,常常是一周内可降至5成、3成、2成,甚至绝产;蛋壳颜色变浅,蛋壳变薄,典型的是常常可见蛋壳上布满撒落状陈旧性出血点,即是黑星蛋,鸡蛋破损率增加。病理变化,除了肝一般性淤血,最明显的症状是发育卵泡减少,成熟卵泡似核桃状,外观出现皱褶。随着病情发展,病体衰退,逐渐停产,后期卵巢坏死,逐渐形成卵黄性腹膜炎。

近年来,在温和型低致病性禽流感范围内,出现病毒超强现象。特征性病变是:腺胃壁发炎,表现厚度微微增加,腺胃内壁粘膜溃疡,乳头或乳头间壁出血;由于强毒,引起体温升高,高烧常常使腹内卵泡大部分破裂,增加死亡率。

强毒型低致病性禽流感,一旦和强毒新城疫并发或继发,病势极难控制。

禽流感流行多为水平传播,主要是机械传播,包括尘埃、粒子、飞絮等,因此,要用生物安全控制技术对鸡场周边及出入鸡场的车辆和人员进行彻底消毒。

禽流感血清型很多,预防难度大。目前,从流行病学观点出发,有针对性地,主要是H9N2、H5N1(-5-4)及相关变异株,结合药物预防,一般鸡群开产前要注射相关油苗至少3次。

13.2.2  新城疫  新城疫于1886年首次在印度尼西亚爪哇地区发现,故叫亚洲鸡瘟,同年又在英国新城县发生,后来改为新城疫。新城疫是一种由副黏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急性败血性传染病。现实中,新城疫真正让人防不胜防。当体液抗体达标、细胞抗体低下时,鸡只容易感染非典型新城疫;当体液抗体和细胞抗体同时在临界线以下时,鸡只容易感染典型新城疫、强毒新城疫。应激无时不在影響着鸡体新城疫抗体的变化,新城疫病毒时时都有感染鸡体的可能。在临床上和病理上常常有四种表现:

13.2.2.1  典型性新城疫  是由野外强毒株感染发生,是急性型、暴发型新城疫,会给鸡群造成毁灭性打击。感染鸡的临床表现,先产白壳蛋,后出现严重呼吸道症状,不久产蛋量急速下降,同时伴有死亡现象,死亡鸡都是好鸡、上等鸡。由于急性死亡,病理变化常常不典型,腹中都有待产的蛋。

13.2.2.2  非典型性新城疫  即是慢性新城疫。感染临床变现:先水样稀粪,后产白壳蛋,或蛋壳颜色变浅,伴随感染鸡逐渐消瘦,产蛋率缓慢下降。病鸡病理表现明显,肝色淡、发黄,或肝表面出现黄色条纹、条片;有块状细密出血点;胆囊肿胀,胆汁稀薄;盲肠扁桃体出血,直肠出血,十二指肠出血;肠系膜微循环血管怒张;卵泡淤血,卵泡数减少,输卵管发炎,严重时卵巢坏死,输卵管内形成大块状白色干酪物。最后,由于卵黄性腹膜炎的形成,病鸡开始零星死亡。

13.2.2.3  强毒型新城疫  强毒型新城疫病原是近年来新城疫的变异株。据报道,强毒型新城疫毒株有11种,其毒力相当于或仅次于典型性新城疫病毒。近年来在产蛋鸡群中频繁发生和流行,对蛋鸡行业危害严重。强毒新城疫的典型症状是泄殖腔肿大坏死,大小似鸡蛋,严重者还可看到病鸡肛周肌肉坏死发绿。病鸡严重缺氧,常伸头张嘴呼吸,母鸡冠、髯呈肉红色,公鸡冠、髯呈紫黑色。

13.2.2.4  温和型新城疫  温和型新城疫常常表现无症状,感染鸡采食、饮水不减,精神正常,蛋壳颜色也不变,只表现产蛋量下降,但下降幅度不大,常常呈现下降-回升-再下降的变化曲线。

新城疫毒株目前已知道的有14种,繁多的血清型预示着新城疫免疫、预防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首先,在免疫程序中要体现新城疫免疫是基础免疫的主要思想;其次,开产前要做好新城疫油苗和新城疫I系疫苗的产前免疫工作;第三,开产后,在正常情况下,每隔40~50d用新城疫IV系疫苗常规饮水免疫1次,免疫前用抗病毒药物+抗生素常规饮水预防3d;第四,减少或避免饲养环境和管理应激因素。

13.3  禽流感继发新城疫  低致病性禽流感H9N2继发强毒新城疫,目前还没有有效地治疗方法,其死亡率≥20%,严重者全群覆灭。病鸡呈急性爆发死亡,膘情不减,夜间死亡的鸡只多于白天。典型症状:腺胃肿胀,乳头或乳头间壁出血;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直肠出血;有的泄殖腔肿大似鸡蛋状。公鸡睾丸肿大,出血。此病多发生在冬末春初或春末夏初,季节性很强。若一个鸡场发生过该病,第二年要加强疫苗接种和药物防范;在确保鸡群健康的前提下,在疫病可能发生的时间段,最好避免产蛋高峰进行换羽。疫病若在一个鸡场连续发病两年,该鸡场必须闲置。在疾病发生早期,鸡群尚有治疗价值,而在中后期,即使是使用极具有针对性的灭活苗,治疗的效果也不佳。实践证明,灭活苗对大肠杆菌类的细菌病的治疗效果明显,对病毒病的治疗基本无效。因此对此病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易被误认为是高致病性禽流感,引起社会恐慌。

13.4  传染性法氏囊病  又叫甘保罗病,最早在美国的甘保罗镇发现而得名,而我国于1979年最早由华南农业大学邝荣禄教授发现。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我国开始流行,是高度接触性病毒性传染病,和禽流感、新城疫同被国际兽医局列为三大类烈性传染病。传染性法氏囊病分为典型和非典型性两大类。近年来,病毒有所变异,其感染规律和临床表现也相应变化。传染性法氏囊病在我国有8个血清型,流行的只有一个血清型。

过去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易感期在4周龄,现在不同了,感染期基本不受日龄限制。传染性法氏囊病在雏鸡广泛流行,因发病鸡幼小,常常症状不明显,常常得不到及时确诊,或常常被误诊,结果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间,损失巨大。传染性法氏囊病典型病变是肌肉条状出血、泄殖腔充满尿酸盐及肾肿。

20世纪90年代,曾有专家建议,可在雏鸡出壳后,给雏鸡注射的马立克氏疫苗中加进法氏囊疫苗中等毒力疫苗0.5头份/只,一同注射给雏鸡。近年来,又有人主张提前在4日龄接种法氏囊中等毒力疫苗,然而,令人失望的是,大部分鸡群在接种后,接着就爆发了法氏囊病。

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认为,对待法氏囊病的预防可以使用药物预防和疫苗预防相结合,在严格控制好温度的前提上,改变原来2次疫苗接种为1次疫苗接种,对肉仔鸡很实用,很有效。关于蛋鸡,在肉仔鸡操作的基础上,增加注射一次法氏囊油苗,同样能够获得理想效果。

关于法氏囊病疫苗,多年来使用的是中等毒力疫苗。使用中等毒力疫苗,若在1周龄内给雏鸡首免,只鸡剂量不能超过1头份。首免是基础免疫,要达到目的是免疫记忆。在首免剂量超过1头份,由于疫苗剂量大,病毒积数大,实践证明容易产生伤痕记忆,使鸡只今后对此病产生易感性,破坏了首免是基础免疫的实际意义。若在2周龄内首免,中等毒力疫苗可使用2头份。2头份中等毒力疫苗可一次性使用,也可分开来连续2d使用,这叫疫苗免疫变更手法。

法氏囊疫苗首免的最佳手法是滴口。在雏鸡免疫程序里,不同疫苗在短时间内连续接种,若使用相同手法,效果不佳。疫苗使用剂量,要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国产疫苗只可用来免疫接种,不可用于紧急接种。

关于法氏囊发病原因,过去认为是苍蝇接触传播,多年的实践证明,法氏囊病病因主要是热冷应激导致尤其是冷应激。

13.5  传染性支气管炎  传染性支气管炎,最早于1930年在美国发现。传染性支气管炎分为三种类型:呼吸型,腺胃型和肾型。呼吸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是我国传统型疾病;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是1996年由扬州大学教授王永坤先生发现;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是80年代由澳大利亚传入我国的。

传染性支气管炎是一种滤过性病毒,不耐热,但对低温耐受性很强,在自然条件下,主要侵害10~20日龄幼小鸡。病毒一方面靠空气传播,另一方面靠污染物,包括鸡蛋、人等机械性传播。近年来,常常出现传染性支气管炎引发2~3日龄幼小鸡发生痛风症的病例,造成雏鸡群高伤亡率。发病机制是:由于温差应激(冷应激)激发带毒的初生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发作,传染性支气管炎引发胃炎,致使初生鸡新陈代谢发生障碍,于是严重者发生痛风症。凡开食使用全价颗粒饲料者,痛风症不但发病早,而且病情严重。

传染性支气管炎对产蛋鸡危害极大,若雏鸡在第1周龄内感染呼吸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能对卵巢严重伤害,使其终生不育,即是产蛋鸡群中出现假母鸡的原因;若是第2周龄及其之后的育雏、育成鸡感染呼吸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能对卵母细胞有不同程度的伤害,使其中的卵母细胞不能正常发育,造成卵母细胞发育成熟率明显降低,因此成为寡产鸡。

传染性支气管炎感染雏鸡群后,发病鸡群虽然不会出现高死亡率,但由于贫血,会使康复鸡出现生长和免疫障碍,增加疾病易感性,影响鸡群均匀度。另据专家测定,感染鸡排毒时间可长达49日,其中35日前排出的病毒都具有重新感染的能力。

由于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母源抗体是无效抗体,即对雏鸡免疫无保护作用,因此笔者建议,雏鸡在入舍前或入舍时,即用气雾法、滴鼻点眼法,最后用沐头法,使用1个头份剂量的H120给雏鸡进行主动免疫接种,8~10日龄再皮下接种0.2mL/只传染性支气管炎多价油苗。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具有呼吸传播的性能,即是说,10%~15%的漏免鸡一夜之间可达到免疫鸡群相同的免疫水平。

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病变主要在腺胃上,病鸡腺胃收缩成蒜头状,腺胃壁肉质坏死,呈塑料性质或鱿鱼状,完全失去腺胃功能,使病鸡成为僵鸡。腺胃的功能通过乳头排泄盐酸,帮助腺胃降解食物,达到食物被消化、营养被吸收的目的。

腎型传染性支气管炎,主要病变在肾脏,肾肿胀异常,往往呈花斑豆状,其呼吸道症状表现为一过性,死亡率极高。(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法氏囊新城疫致病性
鸡非典型新城疫的防治分析
浅述鸡法氏囊病的治疗
商品化鸡新城疫活苗分类及特点
比利时:商业家禽养殖场爆发新城疫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流行特点与防治对策
当前鸡新城疫流行特点和防控建议
鸡大肠杆菌的血清抗性与致病性检验
台湾地区及多国发生禽流感,以色列发生新城疫
猪圆环病毒2型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雏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典型病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