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民族文化背景下的幼儿园课程建设

2020-07-30 13:58李文艳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20年13期
关键词:民族文化课程建设幼儿园

李文艳

摘 要:幼儿园课程建设的最终目的是让课程更加适合自己的幼儿园,笔者所在幼儿园身处多民族聚集地,民族文化绚丽多彩,如何将优秀的民族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形成适宜的园本课程一直是幼儿园努力的方向。幼儿园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从横向和纵向两个层面整体建构课程,形成系列实践创新成果,幼儿的核心素养、教师的专业能力及幼儿园的办园特点、社会声誉得到极大提升,课程建设的核心理念深入教师心灵,园本课程建设不断走向成熟和完善。

关键词:民族文化 幼儿园 课程建设

一、课程建设情况概述

大理独具特色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令无数人心生向往,如何更好地传承发扬优秀民族文化成为学校不遗余力地使命。笔者所在幼儿园多年来一直努力探寻民族文化与课程融合的路径,基于优秀民族文化构建园本特色课程,传承发扬文化促进儿童发展。2016年9月幼儿园申报了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十三五”课题“大理民族民间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整体建构研究”,在前期多个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横向和纵向两个层面搭建民族文化教育资源融入幼儿园课程的路径和内容结构。通过探索研究和园本实践,初步形成了“海思果秋”民族文化课程。白语“海思果秋”是健康幸福的意思,课程旨在通过关注文化、关注生活,培养健康幸福的儿童,经过近八年的探究,幼儿园收获了丰硕的课程建设成果。

二、课程建设的具体实践

1.开发民族文化,积累课程资源

课程建设主要采用调查研究法、文献资料法、行动研究法解决“教育素材的筛选、课程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实施的途径、课程评价的方法”几个方面的问题。2011年-2015年幼儿园经过三个课题的实践研究积累了大量的艺术、语言、体育类教育素材,开发了一系列民族文化特色教育活动。2016年11月申报课题“大理民族民间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整体建构研究”,对前期积累的文化资源和教育素材进行全面梳理,按照“工艺与服饰、音乐与舞蹈、体育与游戏、传说与童谣、民俗与节日、历史与名胜、饮食与特产”七大板块建立了课程资源库。

2.制定课程目标,拟定课程主题

在园所的培养目标下,立足文化传承和幼儿发展的需要,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确定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课程目标由总目标、内容目标和具体活动目标构成,总目标包含幼儿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和幼儿园课程发展三个方面,内容目标根据七大板块的内容设定,具体活动目标则按照三维目标设置了不同年龄段的教学目标。课程目标制定后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小班的教学内容主要以饮食与特产为主、中班以民俗与节日为主、大班以工艺与服饰为主,各年龄段辅以音乐与舞蹈、体育与游戏、传说与童谣、历史与名胜,班级根据幼儿的兴趣和经验确定活动主题。开发出小班级“花儿大变身、大理小吃多、好喝的牛奶、香香米制品”、中班级“蝴蝶会、火把节、开海节、三月街”、大班级“美丽刺绣、创意编织、奇妙扎染、多变银饰”12个主题课程,通过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再计划—再行动—再观察—再反思不断循环反复的实践探索过程,以创新的形式将七大板块的教育素材整合运用,让幼儿在一日活动中操作学习、耳濡目染。

为丰富课程组织形式,推进课程建设,幼儿园以大理地方民族节日“三月街”和大理州州庆两大节日时间为线索,开展家长和幼儿共同参与的民族文化节、健康文化节特色活动,带动家长和社会了解更多大理的优秀文化,在教育儿童的同时也教育家长重视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3.总结实践经验,编著研究成果

随着课题研究进入尾声,幼儿园收集整理了实践成果,编撰了《教育素材集》《教师论文集》《小中大班主题活动课程》,剪辑了民族文化节、健康文化节活动视频,形成了丰满翔实的研究报告。

三、课程建设的创新之处

1.有地域针对性。大理历史悠久,是云南最早文化发祥地之一,但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白族文字遗失,白语也逐渐被汉语所替代,白族的洞经、绕三灵等传统文化也日渐衰退。因此,通过开发利用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传承和发扬优秀民族文化有其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

2.有研究开拓性。自《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颁布以来,国内开展了很多民族民间文化方面的研究,但局限于实践研究上。本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以整体建构(横向和纵向)的形式探寻大理民族民间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路径,横向结构指将大理民族民间文化融入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生活活动、户外体育活动、集中教学活动、区域活动、自由游戏活动)中;纵向结构指从课程活动方案的目标设置、内容选择、实施途径与方法、活动评价指标等方面整体建构课程。

3.有民族适宜性。围绕游戏化、生活化、经验化的课程建设理念,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和发展水平,将教育素材进行整合,编制上下学期的主题活动课程方案。小班以“家在大理”和“吃在大理”为主题,以幼儿熟悉的人、事、物开启幼儿园生活;中班以“美丽家乡”和“玩在大理”为主题,让幼儿了解自己的家乡;大班以“幸福白族娃”和“穿衣住行在大理”为主题,让幼儿进一步了解自己的民族及家鄉的发展变化。

四、课程建设成效及影响

幼儿园完成了“原生性”民族文化特色课程资源与案例库建设,建构了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园本课程,形成了具有推广和示范价值的幼儿园民族文化课程案例库。以学前儿童核心素养为逻辑起点开发和实施民族文化课程,其结果是实现了幼儿在民族文化课程中的有效学习,促进了幼儿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察反思和课程开发等能力在课程建设实践中得到极大提升,能够运用各种组织形式和教育方式引导幼儿在民族文化课程中积极操作探索、交流合作、表现表达。通过开展民间传说亲子舞台剧表演、“幼儿园里的三月街”等民族文化亲子主题活动,探索出家园共育新模式,课程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和高度认可。在课程建设的实践中,幼儿园形成了“扬民族文化,促健康发展”的办园特点,相关活动开展情况在地方媒体专栏中报道,办园特色和成效受到社会广泛赞誉。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235-241.

[2]陈旭远.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76-89.

[3](美)拉尔夫·W·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罗康,张阅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73-78.

猜你喜欢
民族文化课程建设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浅析民族文化和传统图案在面料设计中的应用
内蒙古民族文化对外传播效果研究
论仡佬族作家王华小说中的乡村镜像与民间想象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想念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