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主体责任,推动垃圾分类

2020-07-31 02:18离咲零废弃联盟
至爱 2020年7期
关键词:厨余居民分类

文|离咲   图|零废弃联盟

北京市已经开始实行垃圾分类。近期,在万科公益基金会支持下,推动中国垃圾管理、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正向发展的零废弃联盟举办了“道不远人—《垃圾分类新时尚系列案例》发布会”,邀请其中《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体系及立法作用浅析》《垃圾分类动员精细化管理—厦门市思明区前埔南社区的实践案例》《厨余垃圾就地资源化—以成都市八宝街社区王家塘街12号院为例》等5个案例的作者跟公众进行交流分享,并为北京市垃圾分类建言献策。

作为垃圾分类的关键要素,顶层制度如何设计和执行

《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体系及立法作用浅析》作者、上海静安区爱芬环保科技咨询服务中心的项目主管韦璐介绍,上海立法前就通过多方探索,发现“党建引领”“定时定点”是最有效投放方式;而立法明确了分类责任在居民,并通过社区党组织牵头,居委会、物业、业委会组成工作组,唤醒居民责任。

“有位居委会书记的一句话让我印象特别深刻,‘我先动起来,才能让居民从迟疑的观望者变为积极的行动者。’”韦璐说。上海还严格执行“不分类,不收运”,倒逼生活垃圾管理责任人确保分类纯度;城管执法、考评结果的公开,让全社会知道政府的决心和信心。此外,上海市不断吸收市民的合理化建议,完善考评指标(如设立洗手盆),也让上海的垃圾分类最终获得了民心。

有了顶层设计,社区动员如何有效落实

福建省环保产业协会副秘书长黄厚新说,厦门也十分重视社区相关方协调的作用,在《垃圾分类动员精细化管理—厦门市思明区前埔南社区的实践案例》中,社区原本出现问题就在于各方职责不清、督导员队伍缺乏经验,于是居委会引进了第三方公司对自身、督导员、物业进行培训、指导、规划设计。在撤桶并点后,通过督导员登记台账掌握每户居民是否已经养成分类习惯,对尚未养成习惯的居民进行定向沟通,真正实现了精细化动员。

厨余垃圾分类清运处理体系尚未完善的情况下,能不能做垃圾分类

合影

成都根与芽环境文化交流中心的项目总监魏蔚通过《厨余垃圾就地资源化—以成都市八宝街社区王家塘街12号院为例》,说明即使在2017年成都市许多社区还对垃圾分类无动于衷,且对接不上厨余后端清运的情况下,社会组织的行动也有可能实现分类和厨余在小区内自然循环。“在做就地堆肥的小区,更多的居民会觉得分类是有价值的,从垃圾分类的旁观者变为践行者和坚定支持者;这个过程还往往帮助社区提升了议事能力,居委会、社区自组织的治理能力也得到加强。”魏蔚说。

在现实中,为什么社区对垃圾分类会有冷有热如何才能成建制推进

厦门市的一条成功经验是用好考评这根“指挥棒”。《垃圾分类考评机制—厦门市区级第三方垃圾分类监督考评案例》中的第三方社会组织“厦门好猫生态文明推广中心”的创始人张水龙表示,厦门的考评以居民参与率等结果性指标为导向,成绩纳入政绩考虑,并且把考评结果向社会通报,压力逐级传导,最终形成一盘棋,极大调动了各级各部门乃至居委会等社区各类相关方的积极性。张水龙强调:“需要注意的是,考评并不是上级给了一个表格,第三方就根据那个表格一个个打分,而是要与主管部门持续、及时闭环反馈,找到当前工作的痛点,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这才能真正体现考评第三方的价值。”

发布会现场

北京垃圾分类做得怎样如何才能迅速提升

零废弃联盟政策主任谢新源介绍了《多元主体共治共享的垃圾分类体系—北京市昌平区的“兴寿模式”》。他说,北京市区许多小区仍然靠二次分拣的时候,在兴寿镇各村垃圾分类已经形成了人人动手的模式。来自民间的乡土重建团队从辛庄村开始落地实践,并及时总结经验,获得北京市层面的关注,随后与镇政府紧密合作,实现在镇域各村成建制推广垃圾不落地和垃圾分类。

上海社区垃圾分类的系统性研究成果,以及对北京有哪些建议

在垃圾分类推动过程中,不时会听到有人说“我们小区都是高收入人群,很难接受意见”,有人说“我们小区拆迁户多,素质低”,有人说“我们小区以租户为主,不好管”。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博士后李长军经过长期对比研究发现,垃圾分类的好坏与楼型、居民收入这些背景条件无关,只要完善便利的设施、告知居民主体责任、志愿者值班等关键措施从整体上到位,垃圾分类的效果都会有较大幅度提升。

北京市应当如何建立垃圾分类长效机制

谢新源认为,短期内,采取党建引领多方参与的动员工作机制和撤桶并站的收运模式很重要,但从长期看,要对居委会和物业实行双激励。对于居委会这种具有行政性质的单位,应当以考评作为主要激励手段,主要指标应定为居民参与率。而对作为市场主体的物业,建议主要靠经济杠杆来激励。 “我们建议真正建立混合垃圾按照实际清运量收费,并且费率应高出分类的厨余垃圾较多,物业才有动力开展垃圾分类。计量收费制度如果真正落实,无疑将成为北京垃圾分类的一大亮点。”

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陆健认为在新一轮的垃圾分类政策实践开启的当下,非常有必要对过往的经验教训进行系统总结,避免再走弯路。

本次发布会主持人、深圳零废弃发起人毛达博士总结道:垃圾分类是遵循自然之道,应该真正落实到具体的社区、鲜活的实践者、每位居民身 上。

猜你喜欢
厨余居民分类
基于厨余垃圾处理实践活动开展生态环保教育的探究
石器时代的居民
姑苏区最大厨余垃圾处理项目试运营 日处理能力达100吨
按需分类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说说分类那些事
食物废料处理器
给塑料分分类吧
高台居民
澳门鼓励餐饮业“少盛饭返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