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姚县金碧镇退耕还林造林问题及对策建议

2020-08-01 03:28郭炳明
绿色科技 2020年11期
关键词:经济林核桃造林

郭炳明

(大姚县金碧镇林业和草原服务中心,云南 大姚 675400)

1 金碧镇概况

金碧镇地处大姚县城,人杰地灵,是“文化名邦”之地和“金马碧鸡”的故乡,素有“滇中小昆明”之称。境内白塔、文笔塔、锁水塔三塔耸立,蜻蛉河、西河二水环流,故又有“塔城”之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国土面积454.5 km2,辖27个村(居)委会,378个村民小组。到2019年年末实有耕地面积56359亩,其中:水田36984亩,旱地19375亩,人均占有耕地0.71亩。

全镇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8254万元,其中:农业产值37764万元,林业产值3045万元。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55196亩。全年粮食总产量42612 t,农民人均有粮553 kg。财政总收入132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648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309.7元。

2 退耕还林实施情况

2.1 实施背景

实施退耕还林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从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战略高度,着眼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战略举措,是解决我国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问题的必然选择,是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对全面推动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发展、增加我国森林资源、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大意义。退耕还林是保障国土生态安全的重要措施。10年的退耕还林实践证明,将陡坡耕地退耕还林,不仅能进一步遏制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更将完善大姚县国土的生态功能,为实现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的永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大姚县在2009年启动了退耕还林造林工作,金碧镇跟县上统一思想,明确目标,严格落实任务,强化措施,完善机制,切实将退耕还林工作落到实处,使退耕还林造林工作得以顺利实施(表1)。

表1 大姚县金碧镇2009~2018年退耕还林造林面积统计 亩

2.2 完成情况

金碧镇2009~2019年,共完成退耕还林造林面积10973亩,其中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人工造林6804亩,退耕还林配套荒山荒地造林412亩,陡坡地治理400亩,新一轮退耕还林3357亩。

(1)2009~2014年度完成情况。2009~2014年度,金碧镇共完成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人工造林6804亩,造林树种为核桃、花椒,使用的核桃苗木为大姚三台核桃品种,花椒为重庆市江津引进的新品种九叶青椒。

(2)2012年度完成退耕还林配套荒山荒地造林412亩,造林树种为大姚三台核桃苗木。

(3)2014年度完成陡坡地治理400亩,造林树种为大姚三台核桃苗木。

(4)2015~2018年度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3357亩,造林树种为核桃、花椒。造林方式多是先建后补,采取补植补造的方式完成造林。

3 退耕还林造林措施

3.1 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金碧镇退耕还林工作是严格按照大姚县林草局退耕还林办公室组织规划编制的规划设计说明书,结合金碧镇的实际情况,完善具体措施,强化统筹协调,建立健全长效投入机制和工作部署,不断提高退耕还林项目的质量和效益。镇人民政府按照主要领导是退耕还林造林工作项目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和林草服务中心主任是直接责任人的总体要求,实现目标管理,加强考核奖罚,确保责任落实、工作落实。

3.2 科学规划,规范操作

(1)按照农户自愿,政府引导。充分尊重农户意愿,退不退耕,还林还是还草,种什么品种,由农民自己决定。

(2)尊重规律,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理、气候和立地条件,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有条件的可实行林草结合,不再限定还生态林与经济林的比例,重在增加植被盖度。

(3)严格范围,稳步推进。退耕还林还草依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和年度变更调查成果,严格限定在符合条件的25°以上非基本农田坡耕地。

(4)加强监管,确保质量。建立健全退耕还林还草检查监督机制,对工程实施的全过程实行有效监管。加强建档建制等基础工作,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

(5)突出重点,培育产业。充分结合金碧镇自身优势和资源特点,把退耕还林还草与三台核桃、花椒、板栗、等产业发展相结合,按照既定的产业发展思路和目标,突出重点,体现特色,实现集约化和规模化经营。

(6)集中治理,先易后难。突出生态区位重要的区域,进行集中、连片治理,确保治理一片,见效一片。坚持先易后难,优先安排基础好、见效快的区域。

(7)坚持良种壮苗,实生苗和嫁接苗必须分别具备“三证一签”、“四证一签”的原则;

(8)坚持就地育苗就地移栽的原则,提高造林成活率。

4 退耕还林造林项目取得的成效

4.1 经济效益

退耕还林项目工程的实施,通过退耕补助的发放,大大提高了农户的经济收入,农民增收是退耕还林工程带来的最显著的经济效益。除退耕还林补贴外,工程的实施使金碧镇的经济林果得到快速发展,农户通过出售经济林果实现了脱贫致富。由此可见,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通过政府的补助为退耕农户提供了基本的生活保障,出售经济林果给农户的经济收入大大提高,为金碧镇农民的收入提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4.2 社会效益

实施退耕还林是扶贫帮困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金碧镇自2014年扶贫工作开始,新一轮退耕还林任务全部结合贫困村委会、贫困村民小组、贫困户规划实施。一是通过政策兑现帮助贫困村委会、贫困小组和贫困户、贫困人口脱贫;二是调整该区域的种植结构,改变生态环境,种植经济林果,在通过帮扶后,持续增长,不反弹;三是减少劳动力成本,提供更多的劳动力就业打工增加收入。

5 存在的问题

(1)由于自然灾害频发、农户管护不到位,部分造林地块苗木成活率、保存率不高。

(2)可造林地块太少,落实造林地块难,工作经费少,乡镇对实施造林项目积极性不高。

(3)退耕还林造林项目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工作量大、时间跨度长,检查验收多,各方面成本较高,工作经费不足,开展工作难度较大。

(4)在已纳入新一轮退耕还林地块范围内,有部分农户,他们虽然知晓国家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自己愿意退,因为外出务工,没有时间或精力回来退耕造林和管护。

6 对策与建议

(1)加大退耕还林政策宣传力度,通过村委会的小广播,及林草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配合村委会人员进村入户进行宣传,进一步提高农户对退耕还林政策的认可度,引导已经退耕的农户加大对退耕还林成果的巩固。

(2)加大对造林3年成活率的检查,健全监督机制,出现问题及时补植补造,确保成活率达到85%以上,达到国家造林的验收标准。

(3)有退耕意愿但因外出务工的农户,金碧镇林草服务中心可以向县林草局建议,在退耕户自愿的同时,鼓励承包退耕造林,承包人和退耕户共享收益。

(4)做好群众举报破坏林地违法行为的查处,加大惩处力度,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保证退耕还林政策的贯彻执行。

7 结语

大姚县退耕还林造林项目的首要任务就是增加森林覆盖率及增加农民的收入,退耕还林造林项目补助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带动经济发展。森林覆盖率增加了,才能使空气良好、清新,最大程度降低雾霾的出现。退耕还林造林项目不仅要重视前期的种植管护,更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这样才能坚持可持续发展,才能为农户创造更多的经济林果销售收入。

猜你喜欢
经济林核桃造林
全国第一! 2022年山西安排人工造林339.2万亩
经济林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小核桃变身“致富果”
沿海地带造林实践与探讨
数字
浅谈生态环境建设中经济林发展现状和趋势
山西开全国先河 将立法促经济林发展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
黄龙核桃
浅析经济林中生物灾害的防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