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村治理转型与完善分析

2020-08-02 10:50罗剑
青年与社会 2020年17期
关键词:部门战略基层

罗剑

在当下乡村振兴战略中,完成乡村治理工作的转型与完善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非常重要,而推进乡村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发展则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经之路。文章从乡村振兴战略及乡村治理工作的背景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了在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治理工作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优化策略与解决办法,希望能够为实际工作提供参考作用。

在中国共产党十九大会议中,提出了关于新时期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其中不仅包括对农村地区经济、教育方面的发展,更有管理体系方面的创新及生态文明方面的改革。从宏观的角度上讲,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管理工作,也是一项思想教育性质的工作,而乡村治理工作则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所应用的方法基础,就实际情况而言,目前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在推进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因而基层的乡村治理部门应深入研究實际问题,并加强乡村治理工作的转型与完善,推动我国农村建设的现代化发展。

一、乡村振兴战略与乡村治理工作的联系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通过的会议报告中,明确指出了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计划,并将其纳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规划之中。领导人在报告中强调,当下时代所关注的“三农”问题是我国国计民生的核心问题,应将“三农问题”作为我党工作的重要部署内容,全面推进我国小康社会的要求,将乡村振兴战略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方法,促进我国乡村治理工作的和谐发展。

(二)乡村治理工作的内涵

乡村治理工作是由国家行政管理部门直接领导,并由多方社会主体参与其中所组成的社会公共事务的处理过程,在中国共产党十九大会议报告中也明确提出了关于乡村治理的部署与要求,即应以乡村基层的管理工作为基础,强化对乡村各项生产事务的管理力度,建设以法治为依据、以德治为精神内涵的乡村治理体系,并在其中发挥出我党的领导性、决定性作用,从而提升我国政府部门的服务职能,促进村民的自主约束意识。如表1所示,我国乡村治理工作的相关内容与要求正如表中内容的概括。

(三)乡村振兴战略与乡村治理工作之间的联系

其一,乡村振兴战略是总体的工作部署安排,而乡村治理工作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一项工作内容,前者为后者提供政策引导与资金支持,而后者为前者的具体实施与基层管理。其二,乡村治理工作的水平提升与能力强化是为了更好的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使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更具有成效。就目前我国乡村治理工作的现状来看,乡村振兴战略为其提供了新进的思想理念指引,并能为乡村中的集体提供规范的行为只需,使乡村地区整体的治理能力得以强化,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利支持。其三,乡村治理工作的领导干部在推进我国“三农”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领导者一系列乡村治理工作的进行,而领导者的工作能力对我国乡村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租用,乡村振兴战略为领导者的治理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对此,有关管理部门更要在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充分发挥乡村治理工作的积极效用,使整个乡村的治理成效得以提升,推动我国新时期乡村建设工作的顺利发展。

二、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治理工作面对的问题分析

(一)群众参与度不够

当代城市化进程十分迅速,城市建设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支持,而农村劳动群体大规模向城市涌入使乡村呈现空心化问题。在此背景下,参与乡村治理工作的乡村群众多数为“老弱病残妇”群体,使得乡村治理工作的参与度较低,无法呈现出良好的乡村供给平衡状态,为乡村治理工作带来了难度。

(二)治理工作片面化

自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对乡村治理的权力控制逐渐放松,由全国范围内兴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我国的乡村治理工作影响十分深远,因此种生产制度的影响,我国乡村经济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而村民在能也生产中的自主权也得以强化,有效的提升了乡村地区的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但就目前我国乡村的发展现状来看,部分地区的基层管理者为追求个人利益,仍存在拉拢势力垄断生产的行为,使得我国乡村治理工作面临着较大的阻碍。

(三)工作缺乏联系性

当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乡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带动作用,而一些农村文化道德领域却呈现出反向发展的趋势,如一些偏远的乡村地区,由于教育水平的落后,村民以拜金主义为现实依据,将经济收益作为衡量是非的判断依据,使得人们的思想观念出现歧义,这种落后的思想造成乡村地区出现道德败坏的村民,而思想文化的倾向化发展使各项管理工作中缺乏实际联系性,文化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出现落差,导致乡村治理工作的实际效用并不明显。

(四)观念存在滞后性

在我国乡村治理工作中,部分地区的基层管理干部依旧存在“大包大揽”的行为,导致文化教育难以在基层中得到普及,另外,面对群众的监督与上级部门的考核,一些基层管理干部的法治观念十分淡薄,不懂得如何将管理制度与实际生产管理相联系,对乡村地区的管理实行“硬性要求”,致使群众与基层管理部门之间产生隔阂。基层观众是支持管理部门开展治理工作的基础力量,若因管理者个人的原因导致二者反立,则得不偿失。而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都是由于部分基层管理干部的观念存在严重的滞后性,无法与时代发展同轨,故也忽略了实际生产的需求。

三、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治理工作的转型与完善对策

(一)管理部门职能化建设,提升治理水平

在我国的乡村治理工作中,有关政府的管理部门应加快自身的职能化建设进程,切实提升乡村治理工作的工作水平,以“职能”来“治理”乡村,以“服务”来“管理”群众,才能获得乡村农民群体的支持,而有关管理部门要依据我国的法律制度来规定政府的权利边界,通过发挥政府职能为乡村治理工作予以政策和资金支持,才能保障乡村治理工作的后续资金得到持续投入。除此之外,管理部门还应以加强顶层设计为目标,进一步完善相关管理规定,用于约束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的行为,使乡村治理工作得到现代化发展。

(二)农民组织多面性工作,提升治理效益

在当代我国农村生产形式中,以农民集体为主的农村合作社及生产协会等组织占据着乡村地区的大部分生产资源,故有关部门在开展治理工作时,应加强与这些生产组织的联系,将乡村振兴发展的内容落实到基层中,充分发挥农民生产组织的管理作用。在新时期的背景下,乡村治理工作需要以广大农民集体为主,切实做好以下几点:其一,管理部门应在治理工作中实现农民的共同发展,让农民集体意识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好处,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其二,要打造乡村治理的智库,吸纳乡村治理工作中的积极力量,培养能够从事研究工作人员。其三,可借助当代先进的网络平台,将农村生产资源发布于平台之上,吸引社会大众的关注,以推进乡村治理工作的改革与发展,提升乡村治理的多方面效益。

(三)建立乡村文化性机制,实现教育普及

首先,管理部门应从强化乡村文化的发展入手,建立起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乡村文化供给机制,实现农村地区的教育普及作用,以提升农村群体对当代思想文化的认知。其二,管理部门应从净化农村地区的网络环境入手,减少不良思想对农村地区文化的影响和干扰,推进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其三,应对乡村文化机制予以时代性创新,将其与优秀的传统文化及现代思想文化相结合,做到普及和推广,以思想文化来影响群众的是非观与价值观。其四,地方管理部门可设立“乡贤馆”,将该地区徳操较高的人物当做村民学习的榜样,创建新的乡村管理机制。“乡贤馆”的设置应具有一定的仪式感,以获取村民对文化、道德的认可度,进而发挥出模范人物的示范作用,对其他村民形成精神引导。

(四)强化干部管理层认知,深化法治观念

就我国法律条文的规定来看,村民自治属于乡村治理工作的一种形式,然而我国仍有部分地区的村民对自治存在认知偏差,致使部分地区的管理部门对乡村治理工作缺乏监督性。如部分乡村地区采用民主选举制的方式选择管理部门的干部,但选举以后却缺乏民主性的管理,对于這一现实问题,有关管理部门就应建立起完善的管理制度,强化干部对管理方面的认知,尊重以“乡规民约”为基础的乡村自治形式,将我国的相关法律规定活学活用,以提升村民的法治观念。

四、结语

当代农业经济的发展使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而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经济基础。就目前我国乡村治理工作的发展现状来看,许多村民都能够自觉参与到乡村治理工作中,但实际工作仍存在结构不合理及供给失衡的问题,使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这就需要有关乡村管理部门应立足当下乡村治理工作的发展背景,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完善管理部门的服务职能,发挥农民集体的作用,促进当代乡村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推动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转型与乡村治理工作的完善。

(罗 剑: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部门战略基层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战略
战略
医改成功需打破部门藩篱
7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