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家教家风在社区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及实现

2020-08-02 10:50陈惠娟
青年与社会 2020年17期
关键词:邻里家庭成员家教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社区治理中,家庭是社区治理的重要客体和主体,良好的家教家风是社区治理的基础,良好的家教家风是社区治理的内在需求。社区可以为居民提供家庭教育咨询服务、开展好家教家风系列活动及鼓励家庭参与公益活动,以培育良好家教家风的形成,更好地促进社区和谐发展与社会整体进步。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注重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社区治理是基层社会治理、国家治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家庭是社区的组成单元,在社区治理中,只有重视家庭家教家风的地位及作用,才能真正实现社区和谐发展与社会整体进步。

一、家庭是社区治理的重要客体和主体

当今社会,家庭作为社会最基本和最可持续的细胞组织,联结着个人和社会,在社区治理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和作用。

家庭是社区治理的重要客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家国一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粹,也是中华民族家国情怀认同的重要基础。家庭是社区的基本单元,而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无论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还是构建基层社会社区治理新格局,都必须高度关注家庭问题。为此,在构建社区治理新格局过程中,必须要把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的家庭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把社区治理的落脚点和根基放在家庭。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阐述的:“历史和现实告诉,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要认识到,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不是抽象的,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同时,还要认识到,国家好,民族好,家庭才能好。”家庭与国家的这种特殊关系决定了在构建社区治理新格局过程中,必须以家庭为重要客体。

家庭是社区治理的重要主体。社会治理体系和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有赖于全体人民对社会治理的积极参与,具有良好家教家风的家庭是社区治理的重要主体。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把传统的社会管理上升到社会治理,同时赋予了其新的内涵。基层社区治理重要目标是推动和培育社区成员当家做主,让社区居民积极主动的参与社区的建设、管理,建立长治久安的秩序,推动社区和谐平稳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家庭作为社区的基本单元,社区治理应当注重家庭的参与、推进和保障作用,以实现家庭和社区两者的有效互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提出“实现党领导下的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互动”,达到“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的和谐社区目标。因此,在构建社区治理新格局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家庭在社区治理中的主体作用。

二、良好的家教家风是社区治理的基础

家庭兴、社会稳、国家强。“家国一体”是中国社会治理的重要原则。无论是以历史的视角还是从人的角度来看家庭家教家风和社区治理,两者都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家庭家教家风对人成长的影响,对社区治理的影响是公认的。以家庭为单位向社区传递正能量,就有助于社区的和谐和社会的稳定;相反,则会成为社区和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因此,良好的家教家风是社区治理的基础。

(一)良好的家教家风可以提高家庭成员素质

良好的家教家风可以提升家庭成员身心健康素质。家庭家教家风对家庭成员的健康成长具有直接、持久、潜移默化的影响。有良好家教家风的家庭,往往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兄弟姐妹的關系等家庭关系和谐,生活方式及生活习惯健康,家庭成员心态平和,能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保持自尊自信、积极向上的心态。

良好的家教家风可以培养具有爱国情怀、遵纪守法、向上向善的社会公民。“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家庭是社会规范、道德教育、文化传承、情感满足的基本载体。家庭能够对家庭成员随时随地开展教育,对家庭成员的价值观、知识、行为规范等施加影响,并对家庭成员接受的外部信息发挥着重要的过滤作用。良好的家教家风在促进家庭和睦、亲人相爱、下一代健康成长、老年人老有所养等方面发挥优势。一个具有良好家教家风的家庭,能够带动家庭成员发扬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抵制歪风邪气,弘扬清风正气,树立爱国爱家、向上向善的社会主义家庭新风尚。

(二)良好的家教家风可以促进邻里和谐

良好的家教家风是邻里和谐团结的凝结剂。良好的家教家风与良好的社会风气是高度统一的,具有良好家教家风的社会成员彼此之间具有高度的认同感,可以促进社会团结、邻里和谐。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都希望邻居通情达理,有着极高的素质,彼此能够和谐共处。而这样的和谐场景,并非出自一方的努力,需要双方多方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邻里和谐带来的生活幸福感很强,不仅让家庭与家庭之间的联结与友谊更进一步,也能够帮助自己家庭内部塑造良好的共处氛围。可以说,良好的家教家风与邻里和谐相辅相成,彼此互相支撑,互相影响,互相帮助。

良好的家教家风是邻里和谐的调和剂。良好的家教家风深刻影响着家庭成员为人处世的方式,无形之中塑造家庭成员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周围人们的态度。在邻里相处过程中,良好的家教家风让人们能够做到站在他人角度看待问题,互相理解,互相体谅,邻里相处必然轻松愉悦,融洽和谐。反之,如果家风不正,某些家庭成员自私自利,不考虑他人感受,罔顾邻里利益,邻里相处必定困难重重,芥蒂频生。当前社会经常出现的问题,如养宠物只养不教,只顾及家庭卫生不顾及社区卫生,因为嫌麻烦不愿意对垃圾分类等等,将个人利益凌驾于集体利益的行为,都源于个人家庭教育不良,家风不正。而在邻里关系和谐的正面事例中,双方通常都是有着良好的家庭教育的人,对他人的困难抱有同理心和同情心,愿意伸出援手施以帮助,让邻里关系更加和谐。良好的家教家风会潜移默化影响左邻右舍,进而形成整个社区守望相助的良好风尚。

(三)良好的家教家风是实现社区和谐的重要保证

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良好的家教家风可以预防个人及家庭问题的产生,是实现社区和谐重要保证。在多元化、充满竞争的市场经济社会里,人们需要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疏通压抑的负性情绪,缓解社会压力,协调人际关系。家庭作为一个“安乐窝”“避风港”的价值更为突出。如果家庭没有温暖,家人关系紧张,不仅不能缓解压力、化解社会上的人际矛盾和冲突,相反,还可能使家庭矛盾转化成社会矛盾,从而增加社区的不和谐因素。良好的家教家风对社区的和谐稳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近年来,经常会看到新闻中出现因个人生活受挫报复社区群众,到学校门口伤害孩子,在城市繁华处伤害无辜群众的沉痛案例。经过新闻报道和分析,得知有的犯罪分子的动机是可恨,但其遭遇也是可怜。遇到个人认为不平等的事件,无人开解,无人帮助,其家庭也未能给予他释放压力,走出新的人生道路的能力,从而导致悲剧发生。良好的家教家风不仅能够给人以温暖的休憩之处,让人感受家庭关爱,也能够起到长期教育的作用,影响人的一生。良好的家教家风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稳定的情绪,提高思维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当一个人经过良好的家教家风的熏陶,综合素养得到提高,身心健康,就不会牺牲无辜者的利益乃至性命满足个人欲念,更不会因一时的不公正待遇而葬送自己一生,社会不安定因素则会减少很多。而这些都与一个人的成长经历,与家庭给予的教育有关,与良好的家教家风密不可分。良好的家教家风对于社区和谐是必不可少的支持,是重要的保证。

三、良好的家教家风是社区治理的内在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绝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家庭之中。要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成为人们梦想起航的地方。”为此,构建社区治理新格局过程中,必须要把家庭建设放在突出位置。

社区治理是“为家庭”的。拥有良好家教家风的家庭是社会的稳定器,是社区治理的重要力量。社区治理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促进家庭发展,在家庭内部建设平等和睦文明的家庭关系,在家庭外部建设有助于家庭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支持系统和友好型政策体系,使家庭与社会、国家形成良性互动共生关系,真正夯实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础,才能构建符合新时代要求、满足人民安居乐业新需求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良好的家教家风是构建和谐社区的内在需求。家庭是每个人的心灵港湾,有良好家教家风的家庭必定是和谐幸福的家庭,家庭是否和谐,会影响每個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影响到家庭的幸福指数,关系到每个家庭的稳定和社会功能的充分发挥,良好的家教家风在不仅可以帮助家庭成员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养成积极应对的心态,还可以为家庭成员构建和谐的社会人际关系提供了范本,为服务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帮助每个家庭培育良好家教家风,不仅事关家庭,而且关系到整个社区、甚至社会的和谐、稳定。

四、良好家教家风在社区治理中的实现

社区治理必须把培育良好家教家风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培育良好家教家风从关注老百姓生活的细微之处入手,为居民提供相关服务,为老百姓解决家庭问题。通过维护家庭的和谐与稳定,培育良好家教家风增加社区与社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促进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的形成。

(一)为居民提供家庭教育咨询服务

社区应成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家教家风的实现,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不仅要引导家庭内部关注和自我实践,也要从外界给予家庭家教家风培养的支持,给予足够的养料,增长知识,开阔家庭眼界,让家庭接受正向影响,突破自身局限,找到培育良好家教家风的方法。社区应组织专业人士向居民传授科学的家庭教育理论知识和技能,当居民家庭出现问题或者瓶颈时,家庭成员可以从社区处寻求帮助,通过咨询专业意见,摆脱家庭面临的困境。接受咨询指导的家庭,应抱着空杯心态,不要把自己放在教育专业人士的位置上,而是听从指导,理性思考,不断实践,慢慢形成良好的家教家风。

(二)开展好家教家风系列活动

社区可以选择节假日开展与培育好家教家风相关的系列活动。平时工作日,居民工作繁琐,很多工作要带回家处理,因忙于工作或疲劳,影响了与家庭成员互动与交流,社区开展活动一方面可以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也可以拉近邻里之间的距离,构建更加和谐的社区。

例如,开展“文明家庭”“五好家庭”“好家长”“好儿媳”“好婆婆”等评比活动,也可以开展其他主题活动。如“我爱我家”为主题的手抄报活动,家长和小孩一起动手做手抄报,孩子画图片,父母配上简单文字画在图纸上,能够让孩子也静下心来参与活动,做得好的,就各个家庭一起分享学习,做得不好的大家帮忙改进。构建和谐的社区以及社会,绝不是一个家庭的事情,是无数个家庭的事情。

(三)鼓励家庭参与公益活动

良好的家教家风需要在社会实践中培育。了解社会,了解他人,培养个人社会责任感,找到家庭之于社会的位置和意义,这是培育良好家教家风的重要途径。社区应鼓励家庭参与公益活动,把公益活动当做定期、定量的一份义务,让人们看到还有需要帮助的人,还有生活困难重重但仍然保持着一颗金子般的心的人。进行公益活动的时候,需要家庭成员互相协助,有时还需要几个家庭彼此协调,调配资源,管理时间,共同合作完成。公益活动中的被救助对象,能够让救助家庭了解到自己的生活来之不易,感受到幸福安康,让家庭成员带着感恩的心参与家庭生活,让家庭氛围更加和谐。参与公益活动,不仅有利于提高家庭成员的素质,还可以促进家庭成员的互相了解和理解,共同面对困难,认识到家庭对个人的重要意义。这些都有助于良好家教家风的培养,达到助人者自助的目的。

(陈惠娟:北部湾大学)

猜你喜欢
邻里家庭成员家教
“小邻里”托起“大幸福”——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打造“邻里+”基层治理新样板
家庭成员的排序 决定孩子的格局
黑白电视·邻里之情
论蔡和森、李富春革命家庭成员赴法勤工俭学之原因
你为邻里理发,我为你倒茶
老年人受家庭成员侵害维权体制改革新论
养猪致富不忘乡亲邻里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