笼养白冠长尾雉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检测

2020-08-03 07:03逯金瑶李继健李芝兰段文武姜卫星唐松元
野生动物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雌雄转氨酶雌性

姚 艳 逯金瑶 李继健 李芝兰 李 立 段文武 姜卫星 唐松元

(湖南省野生动物救护繁殖中心,长沙,410116)

白冠长尾雉(Syrmaticusreevesii)属于鸟纲(Aves)、鸡形目(Galliformes),雉科(Phasianidae),长尾雉属(Syrmaticus),为中国特有珍稀物种,属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亦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皮书易危物种[2].主要分布于河南、安徽、湖北、湖南、陕西、四川、重庆、贵州、甘肃及云南等地。数量稀少,为全球易危物种。白冠长尾雉的栖息地植被以松-杉常绿针叶林带、松-针阔混交林带、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带和毛竹林带为主。

目前,国内学者主要对白冠长尾雉的野外种群的调查和生态学、行为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2018年王双业等[3]对笼养白冠长尾雉夏秋季节行为节律研究,2016年赵玉泽等[4]对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白冠长尾雉集群行为研究,2015年赵玉泽[5]对野生白冠长尾雉活动节律和行为时间分配研究,2008年朱家贵等[6]对笼养条件下白冠长尾雉产卵时间分布初报研究,2005年徐基良等[7]白冠长尾雉雄鸟的冬季活动区域与栖息地利用研究。但对于白冠长尾雉血液生理生化的研究未见报道。本研究以笼养100只成年白冠长尾雉为研究对象,测定24项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并进行了分析,为白冠长尾雉饲养管理、疾病防治等研究提供基础性数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选择成年白冠长尾雉共100只,其中50♂,平均体重为1.15 kg;50♀,平均体重为0.833 kg,均为湖南省雉类种源繁殖基地人工饲养繁育2年以上,饲养方式采用地面平养,经临床检查为健康。

1.2 实验方法

1.2.1 样品采集

试验动物早晨饲喂前翅静脉采集全血2—3 mL,加入乙二胺四乙酸试管中,轻弹管底,充分混匀,放入4 ℃冰箱保存。

1.2.2 生理指标的测定

采集血样冰箱取出后,在常温下放置20—30 min,充分混匀,用深圳迈瑞BC-2800Vet兽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对如下生理指标测定: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血小板(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

1.2.3 生化指标的测定

采用日本Arkray SP-4430自动干式生化分析仪,用专用试剂对如下血液生化指标进行测定:总蛋白(T-Pro)、白蛋白(ALB)、球蛋白(GLO)、白蛋白/球蛋白(A/G)、乳酸脱氢酶(LDH)、葡糖糖(GLU)、总胆固醇(T-Cho)、血浆钙(PCa)、总胆红素(T-Bil)、甘油三酯(TG)、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

1.3 数据处理

2 结 果

2.1 笼养白冠长尾雉血液生理指标测定结果

100只成年白冠长尾雉12项血液生理指标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成年白冠长尾雉的生理指标雌雄数值比较接近,经统计检验,差异均不显著(P>0.05)。

表1 白冠长尾雉血液生理指标测定结果Tab.1 Measured value of physiological parameters of blood in Syrmaticus

2.2 笼养白冠长尾雉血液生化指标测定结果

100只成年白冠长尾雉12项血液生化指标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白冠长尾雉雄性血液生化指标中血清总蛋白、球蛋白在数值上显著低于雌性(P<0.05),其他血液生化指标在雌雄数值比较接近,经统计检验,差异均不显著(P>0.05)。

表2 白冠长尾雉血液生化指标测定值Tab.2 Measured value of biochemical parameters of blood in Syrmaticus

3 分析与讨论

3.1 白冠长尾雉血液生理指标分析

红细胞雌雄个体数目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雄性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高于雌性,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因此可能是雄性活动频繁,消耗氧量大。

白细胞雌雄个体数目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雄性白细胞数量高于雌性,白细胞具有吞噬作用、特异性免疫功能,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表明雌雄个体的免疫能力有所不同,在饲养过程中发现雄性白冠长尾雉抗病能力强于雌性。

血小板雌雄个体数目无显著差异(P>0.05),血小板主要功能包括参与凝血、止血、纤维蛋白的溶解。说明雌雄个体的凝血、止血等功能基本相同。

3.2 白冠长尾雉血液生化指标分析

蛋白质是血清的主要成分,大部分由肝细胞合成,分子量从5 000到100 000,它主要分为白蛋白和球蛋白两种蛋白,其功能很多,如维持血浆pH值恒定,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参与物质的运输,参与血液的凝血和抗凝,参与免疫等。

Ritchie等[8]指出:血清蛋白在繁殖期雌性鸟类高于同期雄性,是因为雌激素诱导球蛋白增加,增加的球蛋白在肝脏合成,并由血液运输到卵巢合成卵母细胞。本实验中,血清总蛋白、球蛋白在成年白冠长尾雉雄性显著低于雌性(P<0.05),采血时间为3月底,说明白冠长尾雉即将要进入产卵繁殖期。

乳酸脱氢酶(LDH)能可逆地催化乳酸与丙酮酸之间的转化,还是机体抗应激能力的指标。在相同应激作用下,个体LDH 水平越高,表明肌肉代谢水平越高,抗应激能力就越弱。本试验成年白冠长尾雉雌雄LDH值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白冠长尾雉雌雄抗应激能力相近。

血浆无机离子的浓度对判断体内渗透压、血液pH值、肌肉的正常兴奋性和心肾功能状态都有重要的作用。钙离子是肌肉兴奋的一个指标。白冠长尾雉雌雄血浆钙无明显差异(P>0.05)。这说明白冠长尾雉肌肉兴奋程度、心肾功能都基本相同。

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雌雄个体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白冠长尾雉谷丙转氨酶(27.09±3.78)U/L和谷草转氨酶(308.62±26.59)U/L与白腹锦鸡(Chrysolophusamherstiae)[9]的谷丙转氨酶(104.00±55.00)U/L和谷草转氨酶(708.83±839.47)U/L相差较大,与红腹锦鸡(Chrysolophuspictus)[10]的谷丙转氨酶(27.79±4.14)U/L和谷草转氨酶(486.71±207.49)U/L相差较小,说明白冠长尾雉生存的人工环境和白腹锦鸡生活的野生环境存在很大差别,与红腹锦鸡生存的人工环境存在一定差别。

白冠长尾雉属鸡形目雉科,成年白冠长尾雉血液生理指标雄雌之间差异均不显著,但成年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ellioti)雌性多项生理指标高于雄性,这与唐朝忠等[11]对褐马鸡(Crossoptilonmantchuricum)、李立等[12]对黄腹角雉(Tragopancaboti)、周庆萍等[9]对白腹锦鸡和陈玉琴等[10]对红腹锦鸡、姚艳等[13]对白颈长尾雉、唐松元等[14]对白腹锦鸡雌雄间相应血液指标有类似现象。这说明白冠长尾雉在生理特点上与其他雉类有一定共性,但是血液指标测定在采样时机体状况、营养状况、生存环境也是重要影响因素。

本试验所测定成年白冠长尾雉24项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目前尚未见有报道,这对白冠长尾雉的饲养管理、疾病诊断、监测机体健康状况等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也可为其他雉类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雌雄转氨酶雌性
献血体检时的“转氨酶”究竟是啥?
转氨酶高不一定是肝炎
转氨酶高不一定是肝炎
免雌雄鉴别的省力高效蚕种生产新技术
为什么萤火虫会发光
被做了手脚的“结婚礼物”
转氨酶高与肝炎
五月的“雪”
黄菠萝雌雄植株间形态特性差异研究
雌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