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鸟类新纪录
——金色林鸲

2020-08-03 06:37张海波吴忠荣匡中帆李筑眉粟海军孔志红苏以江谈洪英夏奉梅
野生动物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尾羽贵州大学生境

张海波 吴忠荣 匡中帆 李筑眉 粟海军孔志红 苏以江 谈洪英 夏奉梅

(1.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贵阳,550025;2.贵阳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贵阳,550007;3.贵阳市野生动植物管理站,贵阳,550003;4.贵州省生物研究所,贵阳,550009;5.贵州大学生物多样性与自然保护研究中心,贵阳,550025;6.贵州大学林学院,贵阳,550025)

2019年12月10日,贵州大学研究生在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开展鸟类多样性调查时,记录到一只金黄色鸟类,通过查阅《中国鸟类志》[1]《中国鸟类野外手册》[2]《中国鸟类图鉴》[3]等相关文献,确认该鸟种为金色林鸲(Tarsigerchrysaeus),隶属于雀形目(Passeriformes),鹟科(Muscicapidae),鸲属。进一步对照《贵州鸟类志》[4]《中国鸟类志》[1]《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三版)》[5]、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19版[6]发现,贵州省尚无该物种的分布记录,因此,明确该种为贵州省鸟类分布新纪录种。

1 发现地概况

本次发现金色林鸲的地点位于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马铃乡布依族苗族乡境内,106°34′2.28″E,26°17′27.94″N,海拔1 354 m。花溪区位于贵阳市南部,全年平均气温16.0 ℃,全区地貌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地处云贵高原东斜坡和苗岭山脉中段,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质地区。同时,花溪也是贵阳市植被条件较好的区,2018年,林草覆盖率达58.85%[7]。丰富的森林资源可以为鸟类生存繁衍提供良好的栖息条件。

2 形态描述

金色林鸲特征极明显,野外不难识别(图1),属小型而优雅的鸟类,体长12—15 cm。本次记录到的是雄鸟(Canon 7D Mark Ⅱ+Canon EF 100—400 mm f/4.5—5.6 L IS Ⅱ USM拍摄),额、头顶、后颈和背黄橄榄绿色,较宽的黑色带由眼先过眼至脸颊,眉纹金橙黄色。肩、翅上小覆羽、腰、尾上覆羽为金橙黄色。中央尾羽黑色,外侧尾羽淡橙色具宽阔的黑色端斑。翅上覆羽黑色,羽缘橄榄色,飞羽黑色。下体从颏、喉直到尾下覆羽也全为金橙黄色。

图1 金色林鸲(张海波 摄影)Fig.1 Golden bush-robin(Tarsiger chrysaeus)(Photoed by ZHANG Haibo)

本次未记录到雌鸟和幼鸟,据相关文献[1-2]描述,雌鸟上体包括两翅表面橄榄绿色或橄榄色,额、眼先、头侧与头顶同色杂有黄色。近黄色的眉纹模糊,眼圈皮黄,下体赭黄。中央一对尾羽橄榄褐色,其余尾羽淡橙黄色具宽的褐色羽缘和端斑。下体橙黄色,腹和尾下覆羽较淡。幼鸟上体暗橄榄绿色具金黄色羽干纹,尾羽褐色,外侧尾羽基部内橙黄色,下体淡黄色,羽缘黑褐色,腹几近纯黄色。虹膜褐色,嘴暗角褐色,下颚黄色,脚肉褐色或黄色。

3 生境与习性

据IUCN[8]记录,金色林鸲的主要栖息生境有亚热带/热带潮湿山地森林、潮湿灌丛、高海拔灌丛、高海拔草地、岩石地区(如内陆峭壁,山峰)、人工林/陆生耕地、牧草地等。据国内文献记录[1],金色林鸲繁殖期间栖息于海拔2 000—4 500 m的针叶林、桦树林、竹林、杜鹃灌丛等高山地带,尤以杜鹃等低矮灌丛和竹林间较常见。秋冬季节下到海拔2 000 m左右的中低山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林缘疏林灌丛地带。

本次记录到的金色林鸲活动于海拔1 354 m的天然落叶灌丛中,西北坡向,上坡位,木本植物以壳斗科(Fagaceae)植物为主,草本植物以禾本科(Poaceae)植物为主,还间杂以蕨(Pteridiumaquilinum)为主的蕨类植物。山脚为多年弃耕地,已自然恢复为灌草地。附近也有斑块状乔木林。发现地与最近道路的直线距离约为107.61 m,为新修硬化机耕道,与最近村寨的直线距离约为1 000 m,周边的耕地都已弃耕多年。总体来说,发现地及周边区域受到外界干扰极小,加之植被盖度较高,生境类型丰富,栖息地条件良好。

金色林鸲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多在林下地上奔走,很少做长距离飞行。性胆怯,冬季多藏匿[1-2]。拍摄时,金色林鸲呈单独活动,多隐藏在茂密的灌草丛中,在林下枝间跳来跳去或飞上飞下,极少在植物表层停留,观察期间未鸣叫。在周边同类型生境中活动的鸟类有小鹀(Emberizapusilla)、蓝额红尾鸲(Phoenicuropsisfrontalis)、山鹪莺(Priniacrinigera)等。

4 分布

金色林鸲在世界范围内分布于中国、不丹、印度、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泰国、越南[1-2,8],在国内的分布范围见表1。

表1 金色林鸲在国内的分布范围[1,5-6]

本种有2亚种,即指名亚种T.c.chrysaeus和印巴亚种T.c.whistleri。我国分布的是指名亚种,除分布于中国外,也分布于尼泊尔至印度东北部等喜马拉雅山地区,越冬于缅甸北部[1]、泰国北部及越南北部[2]。繁殖于西藏南部及东部、四川西部、青海南部、甘肃南部、陕西南部、云南西北部。3月于云南南部西双版纳有记录[2]。印巴亚种仅分布于巴基斯坦至印度西北部,中国无分布[1]。

5 保护现状与建议

IUCN[8]认为,金色林鸲分布范围广,种群数量趋势稳定,种群规模尚未被量化,没有接近脆弱的阈值,因此被IUCN评为无危(LC,least concern)物种(2016年10月1日全球评估)。尽管该物种在全球的种群数量还没有被量化,但其在巴基斯坦很罕见,在喜马拉雅山脉中部、东部及不丹很常见,在中国总体上较罕见[2,8]。相关调查表明,该物种在云南泸水高黎贡山高山生境中的相对丰富度较高[9]。

金色林鸲主要以鞘翅目(Coleoptera)、鳞翅目(Lepidoptera)、膜翅目(Hymenoptera)等昆虫为食[1],是重要的农林益鸟,但种群数量稀少,应加强保护。同时,国内外关于该物种的研究极少,关于其种群量、生境面积、质量等依然未知[8]。国内相关研究仅见于四川瓦屋山,主要是围绕该物种的巢址选择、繁殖生态及孵卵节律开展的[10-11]。同时,因该物种具有一定的观赏性,应当加强人为干扰管理,避免乱捕滥猎。此外,本次记录到金色林鸲的生境条件良好,与其同域分布的蓝额红尾鸲也是相对罕见的物种,因此,建议当地林业主管部门加强该区域的森林资源保护,有利于维持区域生物多样性。

本次金色林鸲在贵州的发现刷新了对该种分布范围的认识,可为鸟类区系分布格局研究提供基础资料。从该物种目前在国内的分布可知,其分布区四川省、重庆市、湖北省、云南省均紧邻贵州省,本次发现可能是金色林鸲南迁越冬途经本地的短暂停留,也可能是由于大尺度的气候变化和栖息条件改变导致该物种的分布范围扩张,并选择留在该区域越冬,但真正原因有待通过进一步持续监测进行验证,关于其在贵州省的详细分布、种群数量、生存现状等也需要进一步调查研究。

猜你喜欢
尾羽贵州大学生境
孔雀想多了
不同影响因素对鄱阳湖流域生境质量变化特征分析
谢以家绘画作品欣赏
基于MSPA-InVEST模型的北京中心城区绿色空间生境网络优化
枣树适应干旱生境研究进展
档案见证贵州大学百年文脉
百年贵大生生不息
金秀瑶族长鼓舞传承的文化生境
快慢羽基因对坝上长尾鸡早期体重与羽速生长的影响
孔雀开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