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多孔结构的淀粉微球的制备及其性能的研究进展

2020-08-03 01:28杨甜甜问娟娟
化工技术与开发 2020年7期
关键词:载药微球乳液

张 瑞,杨甜甜,问娟娟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医药学院,陕西省中药绿色制造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陕西 西安 712046)

淀粉微球作为药物载体和吸附剂,主要应用于药物靶向传输,具有生物可降解性较好、相容性良好、绿色环保、原料来源广泛等诸多优势[1],受到了科研人员的关注。聂松柳等[2]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合成了淀粉微球,以乳酸环丙沙星为模型药物,研究了其载药性能,并测定了其载药量及包封率,结果表明,制备的淀粉微球对乳酸环丙沙星的载药量大于100mg·g-1,包封率可达60%。李仲谨[3]以反相悬浮法合成了多孔淀粉微球,采用粒度分析仪、比表面及孔径分析仪等多种表征手段,对微球表面孔道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多孔淀粉微球对OH-有明显的吸附作用,比表面积为7.696 m2·g-1,平均孔径为14.28nm,孔容积为0.219 cm3·g-1。上述研究结果均表明,多孔淀粉微球的应用较为广泛,值得去研究。与普通淀粉微球相比,多孔淀粉微球虽具有诸多优势,如孔隙发达、质地较轻、负载能力更强、扩散速率更快等,但对于多孔淀粉微球的应用研究却较少。本文从淀粉微球的制备、多孔的性质、载药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展望了多孔淀粉微球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1 淀粉微球的制备

制备淀粉微球的方法很多[4],常见的有物理法、化学沉淀法和反相微乳液法,最常用的方法是反相微乳液法。淀粉微球的制备方法存在很多缺点,如淀粉微球的产率较低,反应时间过长,传统方法制备的淀粉微球其力学性能差,不能获得良好的球形结构和光滑的表面等,导致其在载药和释药性能方面存在诸多缺陷[5],限制了淀粉微球的应用范围和效果。与其他方法相比,采用反向微乳液法制备的淀粉微球具有许多优点,粒径均匀,甚至可以达到纳米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淀粉微球的制备方法在不断改进,以期获得良好的理化性能和药物释放性能,进一步提高微球的药物释放控制能力。

1.1 物理法制备淀粉微球

物理方法主要以水或乙醇为介质,采用球磨技术[6],依靠机械力将淀粉微球粉碎成小球。此种方法制备的淀粉微球,虽然表面看起来完好无损,但内部裂纹严重,同时淀粉微球粒度较大,表面不平整,易碎。因此,这种方法在制备和应用中受到限制。

1.2 化学法制备淀粉微球

与物理方法相比,化学共沉淀法更清洁、绿色,可生物降解,无毒、无抗原性。一般来说,磁性微球通常都采用此种方法制备。蓝平等[7]采用此法所合成的木薯淀粉磁性微球,具有规整的球型结构和较致密的表面结构。该方法的耗电少,不需要太多能量,主要用于制备磁性淀粉。

1.3 反相微乳液法制备淀粉微球

反相微乳液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制备微球的新方法[8],淀粉微球的制备大多采用该方法。该方法具备很多优点,如制备的微球粒径均匀,可达到纳米级,工艺操作简单,体系相对稳定等。其机理是淀粉溶于蒸馏水或碱性溶液中,再加入油相,在适当的乳化剂和机械搅拌条件下,最终形成W/O微乳液。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方便,淀粉不易破碎。随着制备方法的不断改进和发展,反相微乳液法制备淀粉微球也逐渐得到改进和完善。

表1 几种制备淀粉微球方法的对比Table 1 Comparison of several preparation methods of starch microspheres

2 载药多孔淀粉微球

2.1 多孔淀粉微球

淀粉分子可以参与多种化学反应。由于其结构具有很多的活性中心,多孔淀粉微球具有孔隙多、质地轻、承载能力强、扩散速度快等优点,主要是淀粉酶活性在糊化温度以下形成的细胞产物。微孔淀粉的表面覆盖有直径约1μm的小孔,从表面向中心方向渗透。孔的体积大约占整个颗粒体积的50%。司晓菲等人[12]在对多孔淀粉微球的应用性能研究中发现,可采用冷冻干燥,或者加入致孔剂的方法,得到具有多孔的淀粉微球。SEM结果表明,随致孔剂用量增加,微球的形貌发生了变化,从少孔到密集,再到多孔,最后形成多孔网状结构。选取了模拟药物亚甲基蓝对多孔微球的负载能力进行实验,研究结果显示性能良好。

2.2 淀粉微球的载药方法

2.2.1 吸附法

将干燥的微球浸泡在药液中以吸收有效成分,操作简单,一次操作可吸收大量活性成分,适用于大多数药用液体,反应条件简单温和,并可保持药用成分的有效理化性质。但由于天然吸附性和可控性差,淀粉微球与药物活性成分的结合不紧密,缓释能力弱,载药能力稍差。由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科研人员仍致力于改进吸附法,以弥补其不足。常用的方法是制备含离子淀粉的微球,有助于吸附载药组分,提高载药的选择性。

2.2.2 包埋法

包埋法是指在制备微球时直接将药物包在球内,也称直接法。适用于此法的主要是酶、白蛋白等大分子药物。利用药物和淀粉制备淀粉微球,形成水相和共沉,并嵌入淀粉微球。大分子微球的嵌入效果较好,但小分子微球的嵌入效果仍有待提高。

2.2.3 偶联法

偶联法是一种连接药物分子和微球的化学方法,是目前研究较多且广泛应用的方法。该方法适用于小分子的药物,但可选择的偶联化合物少之又少。此外,这种偶联往往是不可逆的,而且药物微球的缓释效果很差,可能会影响微球和药物成分所引发的一系列化学反应。

3 淀粉微球分类及其应用

3.1 淀粉微球种类

图1是淀粉微球的分类。姬广银[13]从两个方向对淀粉微球进行分类。第一个方向是带电性,可分为离子型和非离子型;另一个方面是磁性,可分为磁性微球和非磁性微球。当淀粉粒径在1~1000nm之间时,由于纳米颗粒的比表面积大,粒径小,所以称为纳米微球,具有稳定性高、吸附性能好的优点,更容易达到吸附平衡,从而通过组织间隙被细胞吸收。

图1 淀粉微球的种类Fig. 1 Types of starch microspheres

3.2 淀粉微球在药物载体中的应用

淀粉微球作为靶向制剂的载体,可以实现理想的靶向给药,在许多医学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秦蓓[14]的实验表现了微球球形结构的崩解,淀粉微球的结构降解速率,远大于交联结构的淀粉微球的降解速率。鼻腔给药的方式,可减少对身体的伤害,并增大生物利用度。面对不适合口服或注射给药的患者,鼻腔给药成了一种有效的途径。由于鼻腔离大脑较近且有着不可取代的生理联系,因此可通过鼻腔给药的方式来治疗脑部的疾病。侯娇娇[15]在淀粉微球中注射了一种肠外药物,发现淀粉微球具有很好的药物缓释可行性,能显著影响药物的动力学性质。上述研究结果表明,载药淀粉微球可用于鼻腔给药、放射治疗和免疫分析,淀粉微球在医学中的应用极为广泛。

4 结语与展望

目前,对制备淀粉微球的传统方法而言,存在的问题如下:1)制备的微球表面粗糙,不够均匀,大多容易开裂;2)制备过程中使用的有机溶剂数量大,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应进一步优化微乳液法制备多孔淀粉微球的工艺条件。优化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一是致孔剂的筛选研究,应研究开发性能更好、孔结构更易调控的致孔剂。二是对微乳液的制备方法进行优化,在制备过程中尽量选择一些环保的溶剂,以减少VOC的排放。另外在淀粉微球的载药研究方面,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比如对于某些特定的药物,没有系统地对淀粉微球进行筛选研究,也没有对不同的载药方法进行筛选研究。随着制备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发展,微乳液制备淀粉微球的方法将逐步完善,并为制药行业提供巨大的技术支持。淀粉微球的给药方法,可以为药物在体内的释放提供实验依据。

猜你喜欢
载药微球乳液
Callispheres载药微球与传统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不可切除的中央型鳞癌的临床疗效对比:一项回顾性研究
多维度旋转耦合场制备Si3N4微球的模拟分析及试验验证
溶胶-凝胶法制备氮化硅陶瓷微球
藜麦蛋白Pickering乳液在新型果蔬酱料中的应用研究
复合改性沥青乳液制备及冷拌冷铺混合料性能研究
瓦克推出新的聚合物改性水泥防水涂料用VAE乳液
超临界流体技术在眼科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
新型耐温聚合物微球的封堵特性研究
新型耐温聚合物微球的封堵特性研究
131I标记壳聚糖/明胶—拓扑替康载药膜对SK—OV—3腹腔荷瘤鼠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