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中心共成长

2020-08-03 01:57李寅
资源导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机会中心村民

李寅

编者按:为进一步激发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拼搏精神,营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河南省国土资源开发投资中心(简称“中心”)在成立十周年之际举办以“我与中心共成长”为主题的征文活动。本栏目刊登部分获奖作品,以飨读者。

时光如梭,光阴荏苒,不知不觉间中心已成立十年,而我也伴随着中心的发展,从青葱少年走到了而立之年,见证了中心蓬勃发展的十年历程。从最初的集体办公,到各个部门的组建,再到现在功能健全、职责明晰集团公司的成立,十載风雨我与中心携手并进,一起从稚嫩逐渐走向成熟,在不断摸索中汲取能量寻找着自己的定位。作为国土中心的一员,我很庆幸自己能够在这样广阔的平台中成长,拥有丰富的机遇,迎接更多的挑战。

我在工作初期也曾陷入过迷茫,那时会因为突如其来的工作任务而感到焦虑,会因为工作的失误而自我否定。但是我很幸运,庆幸自己是在中心这样一个充满了人文关怀的大家庭里工作。在最迷茫的时候,曾受到过不少领导、同事的教诲和鼓励。每一次谈话,每一个主题,我都记在心里。记得那是2016年的冬天,我完成手头上的工作已经是凌晨,看着空荡的停车场,内心最大的感受不是疲惫,而是深深的自我怀疑:“我是不是不行,才如此艰难?”就这样,我陷入了一个思想上的死循环走不出来,后续的工作也受到了影响。还好中心领导及时发现了我这种消极的心态,找我谈话,告诉我:“年轻人不怕犯错,当你感觉到艰难的时候,一定是在走上坡路。”时至今日,回想起这件事我仍然心怀感恩,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我才真正成熟起来,深刻体会到,犯错并不可怕,要把每次失误当成经验的积累,不断修正自己、完善自己。我也真正把自己融入到中心的发展中,敢想敢拼有韧劲,跟上中心发展的步伐,走好自己的每一步,不辜负“家人”的鼓励与期许。

在我刚刚迈入而立之年,中心给我提供了挂职锻炼的机会,两年的基层实践,补足了短板,锻炼了意志,也沉淀了自我。通过接触补充耕地项目、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我熟悉了土地指标类、土地整治类项目的各个环节,对政策法规的理解力、关键节点的把控力、各方权益的协调力、紧急事件处理的执行力有了很大的提升。在这700多个日日夜夜,我内心挣扎过,一方面是基层复杂的工作环境和棘手的工作任务,另一方面是家中尚在哺乳期的妻子和襁褓中的女儿。工作与家庭的天平几度摇摆,但想想领导的期望和家人的鼓励,我暗下决心,一定要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干出一份成绩,不辜负中心的培养和家人的付出。

2018年7月,在我负责的亳城乡补充耕地项目中,因个别村民不理解,一条田间道路迟迟无法开工。面对村民的重重阻挠和工期的时间限制,我陷入两难。取消一条道路规划很容易,要承担的责任也会相对轻松,但这样的操作无疑损失了大多数农民的利益,也损失了行政机关在老百姓心里的威信。最终我选择了坚持,经过多次到田间地头与村民真诚沟通,协调权衡各方权益诉求,把握节点、克服苦难、压茬推进,终于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道路建设。当看着村民望着我开心的笑脸和骑着电动车在新了道路上飞驰的身影,曾经的委屈与无助已经不重要,我的内心只有一个字——值!这件小事,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只要做对的事情,一定要坚持再坚持”的信念。

2020年是中心的改制元年,中心将以全新的面貌迎接市场的挑战。以创新为笔,擘画发展蓝图,围绕“三大核心”“四项功能”“五大板块”,定位更加清晰,职能更加明确,中心的未来可期,我们将大有作为。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在不久的将来,“生态建设梦”“乡村振兴梦”“城市发展梦”“资源整合梦”“资本运营梦”将推动中心这艘巨轮在市场经济海洋里远航。

心之所向,身之所往。上一个十年,我与中心共成长,下一个十年,我依然坚定,以“匠心”经营荏苒岁月,不忘初心,不惧蹉跎,用奋斗安置自己的生命,踏实筑梦。或许我生而平凡,但我始终坚信,努力比天赋更重要,态度比能力更重要,一步一个脚印一定可以走得更远。让我们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共同迎接中心辉煌的未来。(作者单位:河南省国土资源开发投资管理中心)

猜你喜欢
机会中心村民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非暴力
地球村民们的笑容
没机会下手
熔岩灯
磁悬浮初探
先定中心后搭配
成长的机会
给指甲贴一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