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理念在高寒高海拔地区公路设计中的应用

2020-08-04 07:01鹏,杨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 2020年6期
关键词:公路隧道景观

王 鹏,杨 柳

(1.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56;2.中交公路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120)

0 引 言

随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力推进,绿色公路已成为当前中国建设高等级公路的潮流与新要求。践行绿色交通理念,推动公路发展转型升级,已成为当前交通行业发展的基本趋势[1]。绿色公路建设的核心是控制资源占用、减少能源消耗、降低污染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2-5]。与普通公路相比,绿色公路对环境、景观、生态、土地以及人文等方面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近年来,以山东济青、吉林鹤大、广西乐百、广东佛肇等[6-8]为代表的新建及改扩建公路已成为绿色公路示范工程。而中国青藏高原地区受资源开发、环境导向、经济发展等因素制约,生态发展以及改革方案受到了严重冲击,加之生态环境脆弱,耕地面积少,不良地质段广泛分布,建设绿色公路的任务更加严峻。

国道310线尖扎至共和段为《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2030年)》连云港至共和公路的重要路段,亦是青海省“3410”高速公路路网的“横三”(大力加山至共和)中的一段,被交通运输部列入第三批绿色公路示范工程,是青海省惟一入选的示范项目。本文以此展开绿色公路设计研究,对践行青海省“生态立省”发展思路,推动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实现节约资源、提高能效、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的绿色公路建设目标具有重要意义[9]。

1 项目特点

1.1 地质条件复杂

项目区地形变化大,切割强烈;地形岩性组合复杂,风化层厚,产状多变,局部顺层边坡,覆盖土层较厚;不良地质以岩溶、危岩、岩堆、土质滑塌为主;项目区地壳活动较强,地震烈度高。本项目工程地质条件总体评价较差,工程自身结构安全、施工安全、运营安全不容忽视。

1.2 土地资源珍贵

路线经过黄河谷地,为当地重要的农业地带。农业为地方百姓的主要经济来源,但可用耕地、经济林地较少,土地资源极其宝贵。如何通过优化设计达到节约土地特别是耕地资源的效果,是绿色公路设计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1.3 旅游资源丰富

项目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沿线自然景观优美,文化底蕴深厚、名胜景观众多,旅游资源丰富。主要有李家峡水库、坎布拉国家森林公园、贵德国家地质公园、黄河清国家湿地公园、尼那水库、龙羊峡水库等。因此,项目建设除满足基本的通行需求之外,还应与沿线旅游资源、人文、自然景观和谐融合,实现山区高等级公路对旅游产业的带动和引领。

2 绿色理念在设计中的运用

设计是创建绿色公路工程的核心。依托本项目建设绿色公路的现实需求,围绕本项目的工程特征,将国道310线尖扎至共和段公路打造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安全耐久、服务智能、技术先进”的现代化绿色循环低碳公路,树立青海绿色公路标杆。在设计中深入贯彻绿色公路理念,具体体现如下。

2.1 总体及路线设计

2.1.1 绿色选线

按照严守生态红线的要求,避让基本农田和生态环境敏感区,减少耕地、林地占用,减少分割土地。通过生态选线,施工图设计方案比初设方案减少占用农田489.25亩,减少占比约33%;减少占用林地89.12亩,减少占比28.8%。其中坎布拉森林公园及地质公园内以隧道群穿越,不占用任何基本农田。

本项目在途经下塔迈等湿地时,采用桥梁跨越湿地,以保护环境、保护湿地、涵养水源。K68+000~K74+000段绕避了贵德县城镇规划、黄河清湿地公园和贵德县互联网+生态农业观光园(图1)等自然景观、城镇规划,为地方发展预留空间。

图1 绕避贵德县城镇规划、黄河清湿地公园

2.1.2 集约利用资源

牙什尕至共和起始段路线通过左半幅利用原有的阿李二级公路(图2),仅新建右半幅,充分利用老路现有道路资源,降低了工程造价,同时减少了对土地资源的占用。利用老路约6.7 km,利用老桥1 312 m(6座),其中包括黄河桥578 m(1座),利用和改移标志标牌66块,利用和改移波形梁护栏12 642 m2,减少土石方115万m3,减少防护工程7.21万m2,减少用地296.85亩。

图2 利用原有二级公路路线布置

2.1.3 灵活运用路线指标

合理运用平纵指标,减少公路用地范围,最大程度地保持原状地面。在旱地耕地区,线位纵面通过上抬、下调,减少填挖方高度,缩小路基两侧占地规模,节约耕地资源;在旱地及草地区,如贵德互通L连接线旱地区、阿什贡互通L连接线草地区,施工图根据地形需要适当降低平纵指标,减少填挖高度和缩小路基两侧占地规模,优化了初设方案近1 000 m长、平均挖深45 m深路堑路段设计(图3),实现了节约用地资源,并大幅缩小工程规模。

图3 K46+500~K51+500段线位平纵优化

2.2 路基路面设计

2.2.1 合理调配利用土石方

全线边坡挖方和隧道弃渣较多,弃方量较大。项目按照“就近利用、统筹调配”,在路线设计中布设避免“大填大挖”,着力追求“小填小挖”的平衡,并结合施工组织细化隧道洞渣利用方案。其中:利用唐色隧道、李家峡隧道、万里沟隧道、松巴峡隧道、南宗沟2号隧道总计230万m3洞渣作为路基填料;将罗汉堂隧道、龙羊峡隧道约130万m3洞渣加工成碎石和机制砂、隧道衬砌、桥涵结构的混凝土骨料、路面基层及路基支挡防护结构用料,残渣再用于填筑路基[10]。通过筛选利用,尽量减少弃渣,减少对采石场石料的需求。

2.2.2 减少占用耕地

项目环境分区属于青海东部农牧区,土地资源保护要求严格,全线有条件路段采用低路堤、浅路堑减少占地,或通过路堤墙、路肩墙、路堑墙、矩形排水沟进一步减少征地面积。如:路线在贵德县河西镇及拉西瓦镇通过时,途经农田路段,尽量以挡墙形式收缩坡脚,减少占用农田19亩。

2.2.3 路基生态防护

对于边坡防护,传统圬工防护往往过分追求强度功效,却破坏了自然生态的和谐[11-12]。本项目路基防护在充分考虑边坡稳定的前提下,以生态防护为主(图4),以工程防护为辅,采用预制护面墙、现浇混凝土框架植草、预制拱形骨架植草等防护类型,使防护工程坚固、耐用、美观、大方、经济,并与周围环境景观协调。

图4 路基生态防护设计

2.2.4 取、弃土场生态恢复

取、弃土场的水土保持设计以水土保持、生态恢复为主要目的,宜草则草,宜树则树。在设计文件中明确对取、弃土场的表土进行集中收集堆放,创造有利于植被恢复的环境与条件;种植当地乡土树种青杨,使坡面全部复绿,减少水土流失。在种植工艺上,采用了节水灌溉装置。利用虹吸原理,将储存在盆体内的水通过虹吸导管缓慢导入植物根部(图5),持续不断为其提供水分,既解决了取、弃土场植物在施工后期难以养护或人为忽略养护的问题,又减小了营运期的养护难度、降低了养护成本。

图5 取、弃土场生态恢复

2.2.5 路面材料再生与利用技术

本项目YK0+000~K6+700段路线左半幅利用原有阿李二级公路,右半幅新建。公路扩建工程将产生大量的废旧路面材料。项目通过路面材料再生与循环利用技术,不仅使其重新满足路用性能要求,节约大量材料资源和资金,降低工程造价,也避免了废弃材料对环境的污染,实现行业循环经济,促进生态环境保护,是实施“节约型社会”战略举措的具体实践,体现集约节约、生态环保的绿色理念[13]。

2.3 桥涵设计

2.3.1 钢结构桥梁的应用

钢结构桥梁能够提升公路桥梁的品质和耐久性,降低全寿命周期成本。与传统的混凝土桥梁相比,钢结构桥梁由工厂制造、现场吊装,节省了预制厂用地,从结构上解决空间平面问题;项目工程处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0.15g的区域,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采用钢结构桥梁将大大减小地震影响。本项目共有11座桥梁采用钢结构,总长为509 m。

2.3.2 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

由于青藏高原地区气候寒冷干燥,昼夜温差较大,会对混凝土结构的抗渗性、抗冻融性造成损害,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按照绿色公路“安全耐久”的要求,体现“着眼周期成本,强化建养并重”的绿色理念,利用高性能混凝土的高耐久性、高稳定性和良好的工作性,适当提高项目桥涵构造物中的主要结构的混凝土标号,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提高混凝土的抗冻与抗渗性能,保证结构使用寿命,从而有效降低公路运营养护成本。

2.3.3 桥面排水径流收集处理系统

通过桥梁集中排水,将桥面水引至墩台下,设置沉淀池、油污分离池等集中处理后,将水排至地方排水系统,既有利于水环境保护,也可减小对主体结构的腐蚀损伤。

2.4 景观绿化、绿色服务区设计

2.4.1 景观绿化设计

按照“生态恢复、绿色长廊、景观营造”的景观绿化设计理念,依据路段环境特点选择景观绿化方案,种植乡土树种,营造适宜路段环境、体现路段特色的景观效果,不追求过度绿化,力求公路景观与项目区自然环境和谐统一[14-16]。生态恢复段以生态恢复、遮蔽及防尘降噪为主,采用的植物主要有油松、卫茅、青海云杉等;绿色点缀段多为桥隧路段,绿化区域较少,绿化景观以点缀为主,在种植乔木的基础上加入观花灌木,如珍珠梅、丁香等,营造出淡然素雅的景观效果,能起到缓解司乘人员视觉疲劳的作用;临近贵德县时,以营造色彩鲜明、层次丰富的景观效果为主,采用的植物主要有榆叶梅、连翘、黄刺玫等色彩艳丽的观花灌木,突出该路段“欢快明亮”的特点,打造一条“生态旅游沿黄公路”。

本项目隧道仰坡高度普遍控制在5 m以下,避免大范围开挖,影响环境景观。隧道洞门形式与环境相符,与自然融合,绿色环保,满足使用功能,同时在设计时考虑隧址区的人文景观特点等因素,并采用生态防护(图6),使隧道洞口与周围自然景观有机地融为一体。

图6 隧道洞门效果

2.4.2 绿色服务区设计

项目沿线自然景观优美,文化底蕴深厚,名胜景观众多,旅游资源丰富,围绕拓展公路旅游配套服务功能进行服务区设计[17-18]。贵德服务区、贵德东服务区附近有贵德国家地质公园、黄河清湿地公园等旅游景点,有优越的景观资源,游客流量较大。服务区内设置观景平台(图7)、文化展示、民俗表演、儿童游乐等旅游配套服务功能。打造旅游型服务区,给过往司乘人员更加多元的服务,增强旅客对当地民俗特色的认识和了解。

图7 观景平台效果

3 结 语

绿色公路是以建设质量优良为前提,以资源节约、生态环保、节能高效、服务提升为主要特征的公路。设计单位通过对绿色公路理念的深刻理解,结合项目自身特点,在总体与路线、路基路面、桥涵、景观绿化、服务区等设计中,通过绿色选线、集约利用通道资源和原有设施、灵活运用路线指标、合理调配土石方、采用生态防护、采用钢结构桥梁及高性能混凝土等措施,结合旅游功能需要,实现绿色公路“资源节约、生态环保、节能高效、服务提升”的目标,为创建绿色公路建设示范工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同类项目的设计带来了启发与借鉴。

猜你喜欢
公路隧道景观
景观别墅
“十四五”浙江将再投8000亿元修公路新增公路5000km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神奇的泥巴山隧道
公路造价控制中的预结算审核
黑乎乎的隧道好可怕
LED隧道照明节能改造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