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安北安南山旧石器地点石器研究

2020-08-04 07:31陈全家杨枢通林森李有骞申左君
文物春秋 2020年2期
关键词:黑龙江省

陈全家 杨枢通 林森 李有骞 申左君

【关键词】北安南山旧石器地点;黑龙江省;牡丹江流域;旧石器时代晚期

【摘要】2017年4月19日—29日,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單位组成旧石器考古队,对牡丹江—绥芬河流域进行了旧石器考古专项调查。4月21日,在黑龙江省宁安市渤海镇北安村东南发现一处旧石器地点,采集到石制品113件。石器以小型为主,原料多为流纹斑岩、流纹岩、黑曜岩和玄武岩,类型包括石核、石片、石叶、细石叶、断块和工具。其中工具以片状毛坯为主,加工方式主要为单向加工,类型包括石锤、刮削器、尖刃器、凹缺器和雕刻器。根据该地点所处阶地及工具组合推测,其时代应为旧石器时代晚期。

2017年4月19日—29日,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和牡丹江市文物管理站、东宁县文物管理所组成旧石器考古队,对牡丹江—绥芬河流域进行了系统的旧石器考古专项调查。此次调查共发现旧石器地点12处(其中牡丹江流域7处,绥芬河流域5处),多数地点位于牡丹江、绥芬河两岸Ⅱ、Ⅲ级阶地上,共采集石器500余件。

4月21日在宁安市发现的北安南山旧石器地点是此次调查发现的重要地点之一。该地点位于黑龙江省宁安市渤海镇北安村(图一),地处牡丹江支流的第Ⅲ级阶地上,地理坐标为北纬44°03′53.85″,东经129°07′08.21″,海拔高度345.8米。西北距北安村和牡丹江分别为781米和1500米,东距鹤大高速2300米。东侧有牡丹江支流由南向北流过,在地点北1800米处汇入牡丹江。

宁安市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境内有一江(牡丹江)、三湖(镜泊湖、小北湖、钻心湖)和55条河流,河流总流长1472公里,年总径流量18亿立方米,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最高气温36.5℃,最低气温-40.1℃,年平均气温4.5℃,积温在2600~2700℃之间,无霜期130~135天,年降水量500~600毫米。

一、石制品的分类与描述

此次野外调查共在北安南山旧石器地点的火山碎屑耕土内采集到石制品113件(表一),包括石核、石片、石叶、细石叶、断块和工具。

(一)石核10件,占石制品总数的8.8%。原料以流纹斑岩为主,占50%,此外还有石英岩、流纹岩、硅质泥岩和花岗细晶岩。长26.4~80.4毫米,宽21.3~75.7毫米,厚12.8~155.9毫米,重8.8~1097克。多数石核(90%)保留自然台面。台面平均宽34.3毫米,厚29.8毫米,台面角为56°~122°。核体多不经过预制和修理,形状不规则,存在转换台面的行为,但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随意性,剥片疤形态多不规则,多数是权益剥片。可分为锤击、砸击和石叶石核三种。

1.锤击石核8件,均为简单锤击剥片石核。按照台面数量的多少可分为单台面、双台面和多台面石核。

(1)单台面石核1件。17BN∶50,原料为石英岩。长27.3毫米,宽41毫米,厚49.9毫米,重51.6克。A台面为单一自然台面,台面角106°,A1剥片面呈上宽下窄的梯形,可见5片剥片疤,最后剥片疤长3.4毫米,宽11.6毫米(图二,1)。

(2)双台面石核3件。17BN∶22,原料为流纹斑岩。长74.4毫米,宽55.3毫米,厚31.9毫米,重130.7克。扁体石核,石核缩减程度较高,且核体存在多处折断。A台面为经过简单修理的人工台面,台面角56°。A1剥片面可见6片剥片疤,最后剥片疤长10.2毫米,宽16.6毫米。转向180°后为B台面,台面角67°,可见2片不完整石片疤,推测存在与台面A、B呈90°的另一台面,在石核剥片过程中发生崩断,台面已不见。B1一个剥片面上仅见1片剥片疤(图二,2)。

(3)多台面石核4件。17BN∶72,原料为硅质泥岩,质地较为细腻。长40.7毫米,宽63.7毫米,厚59.4毫米,重226克。毛坯为一扁体砾石,自然面比例超过50%,自然台面A为主台面,台面角109°。A1剥片面有剥片疤7片,可见调整台面前缘形成的阶梯状琢制片疤,因打击位置过深,已无理想的剥片角度。后转90°为简单修理出的人工台面B,台面角112°,B1剥片面上可见剥片疤3片,同样可见调整台面前缘形成的阶梯状琢制片疤。再利用剥片面B1为台面C剥片,台面角112°,可见剥片疤2片。自然台面D为剥片面A1相对的一侧,台面角122°,可见剥片疤1片。台面C、D剥片行为较为随意,不见对台面前缘的琢制(图二,3)。

2.砸击石核1件。17BN∶36,原料为石英岩。长26.4毫米,宽21.3毫米,厚12.8毫米,重8.8克。双台面,单端两面砸击。A台面为刃状台面,台面角89°,有两个剥片面,共可见剥片疤4片。转向90°利用自然面为B台面锤击剥片,可见剥片疤1片(图二,4)。

3.石叶石核1件。17BN∶30,原料为花岗细晶岩。长69.7毫米,宽75.7毫米,厚155.9毫米,重1097克。毛坯为一长条形砾石。单一自然台面A,台面角75°,剥片面A1截面呈上宽下窄的梯形,可见9片剥片疤,利用自然面与自然面相交的棱脊开始剥片,剥片疤浅平规整。剥片过程中形成较多阶梯状折断,石核废弃(图二,5)。

(二)石片26件,占石制品总数的23%。原料以流纹斑岩为主,占石片总数的26.9%,其次为黑曜岩、流纹岩,分别占19.2%和15.4%,另外还有少量玄武岩、角岩、燧石、砂岩、硅质泥岩、凝灰岩和石英岩。其中锤击石片25件,多数为断片;砸击石片1件。长5.7~56.2毫米,宽9.8~71.2毫米,厚1.8~28.7毫米,重0.1~74.5克,石片角55~118°。台面全部为人工台面,以素台面为主,占石片台面总数的77%,另有少量的有疤台面和刃状台面。台面形态以三角形或椭圆形为主,占77%。石片背面不保留自然面的占69%。石片背面片疤数量不等,以2~5片为主。片疤方向以同向为主,占58%,另外存在转向180°(对向)、90°等方向。石片远端以羽状尖灭为主,占78%。

1.锤击石片25件,可根据石片完整程度分为完整石片和断片。

(1)完整石片6件,按Toth分类法[1],包括Ⅴ型(3件)和Ⅵ型(3件)。17BN∶27,Ⅴ型石片,原料为硅质泥岩。长41.3毫米,宽32.6毫米,厚9.8毫米,重10.3克。三角形人工素台面,石片角116°,保留少部分自然面。背面可见2片同向剝片的完整剥片疤,近“Y”字形脊。远端形态为羽状。腹面打击泡微凸,不见锥疤、放射线和同心波(图三,1)。17BN∶101,Ⅵ型石片,原料为流纹斑岩。长26.4毫米,宽43.5毫米,厚8.6毫米,重9.2克。三角形人工素台面,石片角118°。人工背面,可见4片同向剥片的片疤,背脊复杂。远端形态为掏底状。腹面打击泡隆凸,不见锥疤、同心波,可见轻微的放射线(图三,2)。

(2)断片19件,根据断裂方式和保留部分分为近端、中段、远端断片。

①近端断片6件。17BN∶37,原料为流纹斑岩。长30.3毫米,宽25.7毫米,厚6毫米,重6.3克。有疤台面,台面形态为梯形,宽6.3毫米,厚1.5毫米,石片角96°。腹面打击泡微凸。远端折断(图三,3)。

②中段断片10件。17BN∶31,原料为玄武岩。长47.7毫米,宽56.9毫米,厚14.8毫米,重58.8克。背面较平,无背脊。腹面打击泡隆凸。近、远端折断(图三,4)。

③远端断片3件。17BN∶97,原料为流纹岩。长28.8毫米,宽23.7毫米,厚5毫米,重3.9克。近端残缺,远端为羽状尖灭(图三,5)。

2.砸击石片1件。17BN∶39,单端砸击石片,原料为石英岩。长33.1毫米,宽29.9毫米,厚16.4毫米,重11.3克。刃状台面,背面可见完整剥片疤5片。一端见有砸击痕迹,另一端钝厚,见有反作用力形成的崩疤。腹面微凸,不平坦,存在因原料节理发育造成的崩断(图三,6)。

(三)石叶宽度> 10毫米,2件。原料均为玄武岩。形态相似,为鸡冠状石叶,远端为掏底状。17BN∶29,长96.7毫米,宽27毫米,厚21.8毫米,重50.7克。背面可见预制的鸡冠状脊,为初次剥片产生(图三,7)。17BN∶88,长105.7毫米,宽40.3毫米,厚35毫米,重132.4克。背面见有剥离石叶产生的片疤,剥片疤浅平规整(图三,8)。

(四)细石叶宽度≤10毫米,3件。均为近端断片,原料均为黑曜岩。17BN∶103,长21.6毫米,宽5.5毫米,厚1.9毫米,重0.3克,两侧边平行。台面为线台面,石片角75°。腹面打击泡微凸,可见同心波和放射线(图三,9)。17BN∶104,长44毫米,宽5毫米,厚2毫米,重0.3克,两侧边平行。台面为线台面,石片角95°。腹面打击泡微凸,可见同心波和放射线(图三,11)。17BN∶105,长14.9毫米,宽5.9毫米,厚2.1毫米,重0.2克,两侧边平行。台面为有疤台面,石片角83°。腹面打击泡微凸,可见锥疤和同心波(图三,10)。

(五)断块17件,为剥片时沿自然节理断裂的石块或破碎的石器小块[2],占石制品总数的15%。长14.8~63.3毫米,宽9.7~43.3毫米,厚2.7~22.2毫米,重0.4~51.7克。原料以流纹岩和流纹斑岩为主,占59%。

(六)工具55件,占石制品总数的48.7%。原料包括流纹岩、黑曜岩、流纹斑岩、玄武岩、角岩、安山岩、燧石、砂岩、硅质泥岩、凝灰岩、泥岩和石英岩,其中以流纹岩、黑曜岩、流纹斑岩和玄武岩最多,占80%。长12.9~101.1毫米,宽1.4~58.6毫米,厚1~26.8毫米,重0.1~322克,刃长6.9~57毫米,刃角16~80°。毛坯选择以片状为主,占工具总数的94.6%,块状毛坯仅占5.4%。分为一类工具、二类工具[3]和三类工具,其中二类、三类工具大小差异不大,均为轻型工具,以刮削器为主,另有尖刃器、凹缺器和雕刻器等。

1.一类工具1件。17BN∶68,两端石锤,原料为流纹岩。长101.1毫米,宽54.9毫米,厚26.7毫米,重322克。毛坯为长条形砾石。两端均见有锤击剥片造成的疤痕(图四,2)。

2.二类工具9件,包括刮削器、尖刃器。

(1)刮削器4件,可进一步分为单刃、双刃刮削器。

①单刃刮削器3件。按刃缘形态又可分为直刃2件,凸刃1件。17BN∶20,直刃,原料为流纹岩。长36.5毫米,宽29.2毫米,厚15.3毫米,重12克。背面保留1%~20%自然面,对向可见剥片片疤。右侧边A为直刃(工具加工位置视毛坯情况而定,能观察到台面的,台面向下放置,背面面向观察者,观察者左侧为左侧边,观察者右侧为右侧边),可见有连续分布的细小崩疤,刃长25.5毫米,刃角57°(图四,1)。17BN∶17,凸刃,原料为流纹岩。长31.6毫米,宽32.1毫米,厚8.2毫米,重11.3克。背面可见3片同向剥片片疤。远端和右侧边A为连续凸刃,可见有连续分布的细小崩疤,刃长57毫米,刃角39°(图四,3)。

②双刃刮削器1件,原料为流纹岩。17BN∶65,长37.5毫米,宽19.4毫米,厚5毫米,重3.4克。左侧边A和右侧边B均为凹刃,可见有连续分布的细小崩疤,刃长分别为18.5毫米和24毫米,刃角分别为52°和53°(图四,4)。

(2)尖刃器5件。17BN∶13,长17毫米,宽16.3毫米,厚5毫米,重1.4克。原料为黑曜岩。右侧边和远端汇聚成一尖刃(A),刃角为72°(图四,5)。

3.三类工具45件,包括刮削器、尖刃器、凹缺器和雕刻器。其中有26件对刃部进行修理,共29个刃口(尖刃器中有3件双刃均经过修理)。加工方式以单向加工为主,占刃口总数的86%,单向加工中又以正向加工为主,此外还有复向、两面和错向加工(表二),修疤形态以鳞片状为主。工具修理方式包括修理刃部、修型和修理把手(表三),多选择背面有纵脊控制、侧边近平行的石叶或者其他形态较为规整的石片,截断成合适大小,利用其锋利的边缘直接使用。

(1)刮削器36件。毛坯至少一边被修整形成不同的刃缘,可进一步分为单刃刮削器和双刃刮削器。

①单刃刮削器35件。包括直刃15件、凸刃12件和凹刃8件。

17BN∶82,直刃,原料为黑曜岩。长15.3毫米,宽17.3毫米,厚5.6毫米,重1.5克。块状毛坯。左侧边A经过正向加工成直刃,刃长12.8毫米,刃角50°,修疤浅平,为软锤加工;侧边B经过正向加工修背(图四,6)。17BN∶62,凸刃,原料为玄武岩。长42.2毫米,宽42.4毫米,厚25.6毫米,重42.2克。块状毛坯,腹面较平,两侧经过截断修型。一长边A经过正向加工成凸刃,刃长34毫米,刃角48°。与刃相对的一长边B经过正向加工修钝,便于把握(图四,7)。17BN∶45,凹刃,原料为流纹斑岩,片状毛坯,保留1%~20%自然面。长57毫米,宽43.9毫米,厚16.1毫米,重42.4克。右侧边A经过正向加工成凹刃,刃长24.8毫米,刃角69°(图四,8)。

②双刃刮削器1件。17BN∶3,原料为玄武岩,片状毛坯。长23.5毫米,宽20.6毫米,厚6.4毫米,重3.3克。左侧边A经过反向加工成凹刃,刃长11.7毫米,刃角33°;右侧边B为使用凸刃,可见有连续分布的细小崩疤,刃长22毫米,刃角40°(图四,9)。

(2)尖刃器6件。毛坯相邻两边修理,并汇聚成尖刃的小型工具。17BN∶6,原料为玄武岩。长43.4毫米,宽52.9毫米,厚11.3毫米,重29.2克。左右侧边和远端经过错向加工成尖刃A,刃角为89°(图四,10)。

(3)凹缺器2件。片状毛坯经过单次或多次打击而形成深而窄的凹缺刃口的工具。17BN∶47,原料为流纹岩,片状毛坯。长 37.4毫米,宽24.7毫米,厚12.4毫米,重10.2克。远端经过正向加工成一凹缺刃A,刃长14.6毫米,刃角56°(图四,11)。

(4)雕刻器1件。17BN∶69,原料为硅质泥岩,毛坯为一鸡冠状石叶。长35.4毫米,宽12.3毫米,厚8.1毫米,重3.4克。远端经过多次打击形成一个凿子形的刃口(图四,12)。

二、讨论

(一)原料

北安南山旧石器地点石制品原料种类多样,其中流纹斑岩、流纹岩、黑曜岩和玄武岩数量最多,分别占石制品总数的23%、21%、19%和15%,角岩、硅质泥岩、石英岩、安山岩、燧石、砂岩、凝灰岩、玛瑙、白云岩、花岗细晶岩和泥岩数量较少(图五)。

(二)大小

石制品大小根据最大直径将石器划分为微型(<20毫米)、小型(20~50毫米)、中型(50~100毫米)、大型(100~200毫米)和巨型(≥200毫米)等类型[4]。北安南山旧石器地点的石制品以小型为主,占石制品总数的58.3%。其次为微型和中型,各占19.5%。大型较少,占2.7%。不见巨型。从重量上看,以10~100克为主,占39.8%。其次为<5克,占38.1%。5~10克、100克以上的较少,分别占15%和7.1%。

石制品形态依据标本的长宽指数(宽度/长度×100)和宽厚指数(厚度/宽度×100),应用黄金分割点(0.618)划分为四种类型:宽厚型、宽薄型、窄薄型和窄厚型。北安南山旧石器地点石器以宽薄型(长宽指数≥61.8,宽厚指数<61.8)为主(图六),占70.8%。次之为窄薄型(长宽指数<61.8,宽厚指数×100< 61.8),占13.3%。窄厚型(长宽指数<61.8,宽厚指数≥61.8)和宽厚型(长宽指数≥61.8,宽厚指数≥61.8)较少。

(三)工业特征

1.石制品原料种类多样,以流纹斑岩、流纹岩、黑曜岩和玄武岩为主,且有意选择优质原料加工成工具。

2.石制品组合保存完整,包括锤击石核、砸击石核、石叶石核、石片、石叶、细石叶、断块、一类工具、二类工具和三类工具。发现的初次剥片的鸡冠状石叶显示该地点的古人类已经掌握了通过预制修理的背面纵脊来控制石叶形态的技术。虽然该地点未发现细石叶石核,但从3件细石叶看,该地点古人类已经掌握了较成熟的细石叶剥制技术。

3.石核剥坯类型多样,包括锤击石核、砸击石核和石叶石核。石核多为简单锤击法剥片。锤击石核台面不預制,选择自然台面或者简单修理的人工台面进行剥片,片疤形态不规整,台面转换缺少计划性。砸击技术应用的原料为石英岩,只起到辅助性作用。石叶石核利用棱脊控制剥片方向和片疤形态,剥片疤形态规整。

4.工具以片状毛坯为主,工具加工以硬锤加工为主,多为单向加工,工具修理整体呈现随意、简单的特征,精制品较少。三类工具修理包括修刃、修型和修理把手。工具类型包括石锤、刮削器、尖刃器、凹缺器和雕刻器,以刮削器为主体类型,很少进行精致加工。

三、结语

黑龙江地区按地貌单元可划分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松嫩平原、三江平原、东部山地等五个自然地理区[5],以往发现的旧石器遗存主要集中在大兴安岭、松嫩平原和东部山地三个区域内,尤其是山区向平原地貌单元的过渡地带[6],叶启晓根据发现石制品的形态特征将这些旧石器遗存分为三类:1.以大石器为主体的文化类型,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地区,石制品体型较大,原料质地粗糙,加工技术原始;2.以小石器为主的文化类型,分布在松嫩平原松花江干流以东、松嫩平原与东部山地的过渡区域,为石片技术传统;3.具有细石器特征的文化类型,主要分布在松花江干流以西的嫩江沿岸和黑龙江中游阶地上,石制品体型较小,原料质地细腻,加工技术先进,不仅存在直接打击法,也用间接打击法、压制、软锤加工等方法[6]。

近年来,在黑龙江海浪河流域[7—10]、穆棱河流域[11—14]、牡丹江流域[15—17]、绥芬河流域等地区新发现了一大批旧石器遗存,极大丰富了对黑龙江地区旧石器文化面貌的认识。从现有的研究看,宁安北安南山旧石器地点文化面貌与海浪河、牡丹江流域的一些旧石器地点较为相似,具体表现为:在原料利用上以流纹岩和流纹斑岩为主,与海浪河流域炮台山遗址发现的石制品较为相似;从剥片技术上看,石叶技术与细石叶剥片技术共存,且较为先进,与牡丹江流域旧石器由石叶技术向细石叶技术转变的特征相似;从工具组合上看,刮削器表现得最为稳定,雕刻器虽然存在,但在组合中存在情况并不稳定。这些特征与龙江缸窑[18]、昂昂溪大兴屯[19]、富裕老虎屯[20]、伊春利民[21]和桃山[22,23]等遗址出土的石制品存在区别。这些遗址的石制品在原料上以燧石、玛瑙、玉髓等优质资源为主,仅见细石叶剥片技术的遗存,不见石叶剥片技术,端刮器、雕刻器开始稳定出现在工具组合中。再结合地层情况,可推测宁安北安南山遗址的年代要略早于上述遗址。

总而言之,宁安北安南山旧石器遗址是以石叶技术、细石叶技术和砸击剥片技术等为特征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随着对该地区及周边其他地区旧石器遗址的深入研究,人们对石叶、细石叶技术的演化与传播过程以及黑龙江地区旧石器文化整体面貌的认识将极大丰富。

参加调查人员有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的陈全家教授,林森和刘石拓硕士;牡丹江市文物管理站的杨枢通先生。调查期间得到黑龙江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牡丹江市政府和文物管理站等单位领导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1]Toth N. The Oldowan Reassessed:A Close Look at Early Stone Artifacts[J]. 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1985(2):101—120.

[2]衛奇,裴树文.石片研究[J].人类学学报,2013(4): 454—469.

[3]陈全家.吉林镇赉丹岱大坎子发现的旧石器[J].北方文物,2001(2): 1—7.

[4]卫奇.石制品观察格式探讨[M]//邓涛,王原.第八届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海洋出版社,2001:209—218.

[5]张盛学,田永圻,曾庆云.黑龙江省地理[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87.

[6]叶启晓.黑龙江省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研究[M]//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边疆考古研究:第2辑.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37—65.

[7]陈全家,田禾,王欢,等.黑龙江省海林市杨林西山旧石器遗址(2008)石器研究[J].北方文物,2013(2):3— 14.

[8]田禾,陈全家,李有骞.黑龙江省海林市杨林南山旧石器遗址石器研究[J].北方文物,2010(3):3—12.

[9]陈全家,田禾,陈晓颖,等.秦家东山旧石器地点发现的石器研究[J].北方文物,2014(2):3—11.

[10]陈全家,田禾,陈晓颖,等.海林炮台山旧石器遗址发现的石器研究[M]//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边疆考古研究:第9辑.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9—24.

[11]陈全家,李有骞,崔祚文,等.鸡西梨树河口东山地点发现的旧石器[J].文物春秋,2017(2):37—45.

[12]倪春野,陈全家,李有骞,等.黑龙江穆棱市靠山东山旧石器地点石制品研究[J].北方文物,2017(4):3—8,27.

[13]陈全家,崔祚文,李有骞,等.穆棱八面通四平山第三地点发现的旧石器[J].文物春秋,2018(2).

[14]陈全家,李万博,李有骞,等.穆棱碱场劈山旧石器地点的石器研究[J].华夏考古,2019(1):60—71,86.

[15]陈全家,杨枢通,林森,等.宁安红岩北山旧石器地点石器研究[J].地域文化研究,2018(2):81—89,155.

[16]陈全家,杨枢通,林森,等.宁安江富西山旧石器地点石器研究[C]//董为.第十六届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海洋出版社,2018:218—229.

[17]申佐军,陈全家,杨枢通,等.牡丹江流域中上游新发现的三处旧石器地点[J].北方文物,2019(3):9—15.

[18]于汇历,邹向前.黑龙江省龙江县缸窑地点的细石器遗存[J].北方文物,1992(3):8—15.

[19]黄慰文,张镇洪,缪振棣,等.黑龙江昂昂溪的旧石器[J].人类学学报,1984(3):234—243.

[20]李有骞.黑龙江富裕县老虎屯遗址发现的旧石器[J].北方文物,2015(1):3—9.

[21]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黑龙江省伊春利民旧石器遗址调查与试掘简报[J].草原文物,2014(2):1—4.

[22]常阳,侯亚梅,杨石霞,等.黑龙江省伊春市桃山遗址2013年发掘报告[J].人类学学报,2016(2):223—237.

[23]岳健平,侯亚梅,杨石霞,等.黑龙江省桃山遗址2014年度发掘报告[J].人类学学报,2017(2):180—192.

〔编辑:迟畅;责任编辑:成彩虹〕

猜你喜欢
黑龙江省
2022年1-6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黑龙江省鼓励外商投资奖励办法(试行)的通知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的通知
黑龙江省节能监测中心
黑龙江省财政厅 黑龙江省民政厅 黑龙江省体育局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彩票监督管理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
黑龙江省深化对日经贸合作的新思路与新举措
黑龙江省“十三五”流域规划落实“水十条”的思路
黑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