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慢就业”现象分析与解决对策

2020-08-04 09:11郑翔予
今日财富 2020年22期
关键词:慢就业就业指导现象

郑翔予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理念的转变,“慢就业”成为大学毕业生中比较常见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互联网+”的推动与就业形势阻碍、忽视职业规划和就业技能培训、市场供需矛盾加剧等宏观因素和家庭教育形式单一、自我认知和就业定位偏差、个人社会经验匮乏等微观因素,为了使大学生“慢就业”现象得到有效解决,本文将会对上述诱发原因进行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制定系统、完善的解决对策,从而有效提高大学生就业的积极性,帮助大学生树立正常的三观。

一、大学生“慢就业”现象分析

(一)宏观因素

1.“互联网+”的推动与就业形势阻碍

如今,国家倡导自主择业,这就使得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政府工作的难点和社会关注的焦点。通过对部分高校大学生进行调查与统计发现,有大约65%的学生认为目前大学毕业生普遍存在就业难的情况,且就业形势严峻,加之2020年疫情的影响,将会面临更加严峻的就业问题,称为“最难就业季”。同时,随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开始发展成为国家战略需求,衍生出了无限的商机,如网红主播轻松盈利、微信朋友圈微商霸屏、明星直播粉丝刷钱送礼等,从而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通过网店、直播、微商等方式来进行缓冲就业,从而出现了大学生“慢就业”现象。

2.忽视职业规划和就业技能培训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然而在校期间大多数大学生缺乏明确的就业目标,加之学习的自觉性、自主性日益减弱,所掌握知识技能的熟练程度无法满足市场发展需求,进而对自己未来的发展前途一片迷茫,此时就需要高校做好毕业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

3.市場供需矛盾加剧

目前大学生就业市场存在比较严重的市场供需矛盾,人员供给远远大于经济增长所需,与急剧增加的毕业生数量进行对比发现,社会各行业、各领域的就业岗位却非常有限。同时,部分单位在招聘大学生时往往要求毕业生来自于985、211学校,甚至一些企业认为女生结婚后事多,更愿意招男生,尤其是二胎政策放开后,越来越多的企业不愿意承受来自于女职工产期、孕期等方面的损失。此外,企业希望招聘具备较高专业技术或职业技能的优秀人才,但是大多数高校毕业生不满足企业要求,从而加剧了市场供需矛盾,使大学生“慢就业”现象越发普遍。

(二)微观因素

1.家庭教育形式单一

由于受到传统家庭教育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中国父母关注对孩子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错误的认为成绩好会有所作为,才会成为社会栋梁之才。与国外家庭教育进行对比发现,我国大多数家庭教育形式单一,忽视了在创新意识、生活探索等方面的培养,加之社会非主流因素的介入、长辈的溺爱、孩子个性化发展等原因的影响,从而产生了更多的家庭矛盾,使大多数“90后”出现严重的叛逆心理,甚至产生比较偏激的个性,想要摆脱家庭和生活的束缚,因此更愿意选择通过挑战自我、外出闯荡等方式来提升自我的人生价值。

2.自我认知和就业定位偏差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先看到的是一个人的缺陷和不足,但是却无法真正的看清和认识自我。在进行自我评价过程中,不管是自卑胆小,自认为什么都干不成,还是择业时过于挑剔,自我期望值过高的毕业生,都是诱发“慢就业”的主要原因。对于即将离开大学校园的学生,普遍存在职业意识薄弱,工作经验欠缺等问题,致使他们对自己的职业定位产生偏差,过于追求专业对口、高工资待遇,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发挥自己的长处,实现自己的价值。

3.个人社会经验匮乏

通常情况下,在校期间大部分大学生都是身兼多职或一职,他们或是在班级担任班委,或是社团组织和学生会的成员,亦或是公益志愿者等,这些人具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然而也有一些大学生沉迷手机电玩而不能很好的参与学习和实践,导致个人社会经验匮乏,无法更好的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二、大学生“慢就业”的解决对策

(一)引导找准定位,树立科学观念

新形势下,大学毕业生属于整个就业的主体,要想更好的挖掘毕业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就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引导大学毕业生找准定位,树立科学观念,以此来避免“慢就业”现象的发生,具体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1.要培养大学毕业生的忧患意识,使他们认清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提前做好心理准备,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就业主动性;2.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工作,集中精力对自身素质、自身专业有各全面、客观的认识,时刻保持科学、合理的就业期待,这样不仅可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就业指导和服务之中,而且还可以提高自身的就业综合能力,进而有效摆脱“慢就业”现象。

(二)加强分类指导,完善服务体系

高校是大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平台,此时就需要学校结合学生特点来做好分类指导工作,并对现有的服务体系进行补充和完善,从教学计划制订、教学环节组织、课程教学安排等方面来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同时,高校还需要构建学校就业指导机构,完善就业指导教师团队,完善就业服务体系,确保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顺利进行。此外,高校还可以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专业特点来开展分类指导,不断提高大学生职场竞争力和就业能力,以便为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针对性、精准的服务,对“慢就业”毕业生还需要给予系统性的指导和教育,从而使“慢就业”现象得到彻底改善。

(三)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提升就业能力

对于各大高校而言,要充分发挥学工部门的作用,加强与校外资源的联系,进而为广大毕业生提供实习实践机会。同时,还需要构建完善的信息传递机制和传递平台,将用人单位的就业信息发布在平台上,根据行业、学科性质和单位性质类别来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整理,这样既可以有效降低就业信息搜索成本,而且还极大的方便了学生对就业信息的查看,以此来有效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此外,高校还可以通过校级社团组织或学生机构,举办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暑期实习实践活动、职场心理剧、职业技能比武等,为每一位在校大学生提供锻炼自己的机会,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综合素质水平,从而避免“慢就业”现象的发生和日益恶化。

(四)整合资源,深化协调合作

对于大学生而言,用人单位是毕业生就业的最终平台,而就业市场就成为大学生完成就业的主要载体。在完善校园招聘保障的同时,学校就业指导部门要结合学校特点来开拓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及本校办学特色的就业市场,并通过整合资源,来不断深化协调合作,以企业需求为导向, 通过校企合作、产学合作、企业导师、校企开放日等方式来改善“慢就业”现象,促进学生就业。同时,高校还需要采取措施和出台政策引导鼓励毕业生积极参与到“大学生征兵”、“选调生”、“三支一扶”、“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西藏专招计划”等项目,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积极性。

(五)强化入学教育与就业指导结合

如今,在各大高校扩招的影响下,“慢就业”现象变得越发普遍,从而使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慢慢的趋于低年级化。对于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创业等课程开始慢慢的渗透到大一、大二之中,以确保每一位学生都可以了解自我、认清自我,尽早构建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于高校大学生而言,自入校起就需要接受必要的就业指导与职业规划课程培训,同时深度剖析自我,来更好的了解自我性格特点,不断发掘自己擅长的能力领域与兴趣导向,进而不免出现“慢就业”现象。

三、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近些年来“慢就业”现象才逐渐流行起来,但是各大高校要对其给予高度的重视,指导学生不要跟风、不宜盲从,要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来引导找准定位,树立科学观念、加强分类指导,完善服务体系、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提升就业能力、整合资源,深化协调合作、强化入学教育与就业指导结合,从而有效缓解和避免“慢就业”现象的发生,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作者单位:吉林化工学院)

猜你喜欢
慢就业就业指导现象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优化策略探析
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及对策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创新与优化分析
“慢就业”并非一曲田园牧歌
“慢就业”开始在中国流行
如何给高职学生上好就业指导课
第四章光现象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猜谜语
奇异现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