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的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2020-08-04 09:15张双喜
数码世界 2020年7期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改革互联网

摘要: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刺激各产业的不断变革与创新,作为高职院校信息工程类专业课程《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改革已成为必然趋势,如何在互联网的背景下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特点及教学目标,科学合理地实施教学改革,本人从存在问题、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互联网  计算机网络技术  教学改革  创新

一、引言

2019年8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京发布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1.2%;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47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1%。如此巨大的网民数量创造了如网上购物、网上办公、网上交友、线上教育、移动支付等大量的互联网业务需求。互联网经济爆发式增长刺激中国经济发展与转型,快速发展的经济使得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与创新,全社会进入一个崭新的互联网时代。《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学生必修专业课程,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本专业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适应社会信息化需求,具有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规划设计、网络工程施工、网络管理和數据维护、信息网络布线、网络综合故障分析和移动通信技术运用等能力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当前各大高职院校纷纷加快课程改革步伐,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加速新教材开发力度,以此来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推动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实际运用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

当前我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方式,但还是摆脱不了老师主讲,学生被动听讲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缺少思考,缺少自我探究,缺少团队协作精神。

二、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的“教”与学生被动的“学”。《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知识体系理论性强、实践性更强,运用一体化教学,以项目引领,学生在完成具体的项目过程中,掌握本专业的知识点与职业素养,教学效果有了一定的改善。在课堂有限时间内教师必须要完成既定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但学生课前预习不充分、课堂参与度不高、课后不能有效巩固,被动学的问题比较突出。

(二)教师授课方式单一,内容乏味。计算机网络知识抽象、很多都是专业名词,没有实物,难于理解。我们教师如果没有企业实践经验,没有参与过一些项目的建设与研发过程,课堂就很难生动起来。教师照本宣科传输知识,课堂就变得乏味。当前许多教师虽然已经利用多媒体上课,但课堂内容仅仅在在多媒体上展示,没有更多的知识点连贯的讲解,没有拓展,缺少知识在实践环节中应用的举例,课堂内容就会变得很乏味。

(三)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实践与实际相脱节。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点无法与实践内容完全配套,很多课堂所讲理论,实践无法开展。所设定的实践项目、实训设备与市场需求和主流产品脱节,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甚至教材内容更新没有及时跟上互联网技术发展的速度。新技术,新设备层出不穷,教学内容与实训设备要紧跟时代步伐。

(四)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认证考试未能有效衔接。课堂教学内容一般都是按照教材的目录进行教学,但在实际过程中教材并不能有效地与职业资格认证考试有效衔接,学生学习专业课目的性不强,针对性不强。考取职业资格证书不是目的,而是作为有效检测学习效果,学校所学知识通过社会检验的一块敲门砖,对就业求职有较强的说服力。

三、《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一)运用一体化教学,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在一体化教学中应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和老师为主导的作用。要实现一体化教学,不但要有一体的老师和教学场所,更要有一体化的教材和学材,引领并配合学生去积极探讨和学习,真正达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改变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按照“任务预习、任务引入、任务分析、任务实施、任务测试、任务拓展”六个步骤。基于教材、教学和学生三个方面的认识,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分组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和成果展示法等有机结合。使用项目教学法,以解决生产实践的典型工作任务为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用启发式课堂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的能力。使用采用分层教学法,对生源素质参差不齐,基础不一样,欠缺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我们在制定学习任务时,要能抓住这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课的注意力,让他们对本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建立合作型讨论小组,推动学生间协同共进。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组建网络应用案例小组,在理论和实践操作过程中有疑问的,首先通过组内讨论解决,不能解决的通过查询资料、翻阅文献、请教老师等解决。网络小组之间通过真实的网络工程项目为案例,例如“家庭网络系统规划与设计”、“校园网络系统规划方案”增加学生自行设计和实验内容,通过“项目概况、需求分析、总体规划、主机系统设计、网络结构系统设计、网络拓扑结构设计、广域网设计、安全设计”等方面的探讨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三)充分运用互联网,建立网络教学与网络资源平台。建立网上教学平台打破了教师传统教学的有限性和封闭性,教师可以充分运用腾讯课堂、腾讯会议、钉钉、QQ群、微信群、云班课、问卷星等多种教学软件开展教学活动。课前通过海报、链接、二维码发布上课信息,通过QQ、小程序等进行网上考勤,注重学生课中互动,积极使用职教云、中德诺浩等免费在线资源进行教学,使用云班课、问卷星等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测试,使教师的教不仅仅局限于学校课堂,让教师的解题答疑更加的便捷。利用慕课、网易云课堂等互联网资源课外提前预习,自主学习。计算机专业教师也可以利用专业知识配置校内的WEB服务器、FTP、DNS、DHCP、Mail服务器系统、实现校园内部网络资源共享,这样既能保证资源的内部共享性,也能保证浏览的通畅性。

(四)采用课程过程化考核,构建综合多元考核体系。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考核主要是通过期末理论考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导致部分同学平时不学,考前突击,考后就忘,不利于学生长久的专业素养的培养。《计算机网络技术》是综合性课程,既要考查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可以将学生的考核过程贯穿于学习过程。课程成绩主要由期末成绩、课堂测试、实践创新能力三个方面组成。按总分100分计,分别占比重为40%、20%、40%。 期末成绩由期末理论考试和实操成绩组成,课堂测试由课堂提问和课间测试组成,实践创新能力由学生上交具体课题的分析报告、具体项目的设计组成。过程化考核可以增加学生对学习过程的重视,加强自主实践操作能力的锻炼,大幅增强创新思维意识,对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的养成,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四、总结

高职院校课程改革必须紧贴市场对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紧贴国家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本文通过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新性思维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职业资格所需的职业素养,为建设网络强国提供信息技术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张文柱,周雪婷,卫铭雯.互联网背景下《计算机网络与通信》[J].教育教学论坛, 2020,2(9):374-375.

[2]王哓晔,吴东,石艳,闵笛,彭增焰.面向职业资格认证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改革[J].大学教育,2020, 2(2):123-125.

作者简介

张双喜(1980.07-),男,江苏盐城人,汉族,工程硕士,计算机专业讲师,主要从事计算机相关教学研究、技工教育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改革互联网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在实践中的应用分析(1)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在实践中的应用分析
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研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