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颅脑损伤合并恶性颅内高压患者的疗效分析①

2020-08-05 06:45孙志博朴松鹤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骨瓣开颅颅脑

齐 宇,孙志博,朴松鹤

(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

颅脑损伤在临床诊断中指头皮、颅骨、硬脑膜等头部机体组织因钝器、锐器、火器等外物的打击而造成损伤的现象,颅脑损伤分为开放性颅脑损伤与闭合性颅脑损伤,硬脑膜是否受损破裂是区分两种颅脑损伤症型的重要评判依据。颅脑损伤因受伤的原因不一样、受伤力度不一样、受伤位置与范围不一样等,所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也各有不同,常见的钝器伤造成的伤口在边缘位置参差不齐、颅骨呈粉碎性骨折伴有不同程度的凹陷,伴有一定程度的颅内血肿以及脑冲击伤。头部受到重创后检查头部伤口时,应仔细检查,剔除头发仔细检查,避免因头发遮挡遗漏重要的伤口、骨折部位。自颅脑损伤以后患者会出现相应的生命体征弱化、改变等现象,出现暂时性休克的主要原因有头皮裂伤、颅内动脉、静脉破裂失血、出现颅内感染、颅内血肿、脑水肿等严重并发症[1~3]。本次研究中通过将本院收治颅脑损伤合并恶性颅内高压患者不同手术的治疗,对比其治疗效果及预后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6-01~2019-07颅脑损伤合并恶性颅内高压的患者共132例。依据平均数字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66例, 实施开颅手术;治疗组66例,实施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对照组66例患者,男38例,女28例,年龄38~68岁,平均(52.36±1.69)岁,致伤原因:高空坠物伤21例、打击伤9例、车祸伤30例、其他6例,致伤到发病时间0.5~6h,平均(3.25±0.62)h;治疗组66例,男37例,女29例,年龄35~70岁,平均(52.35±1.58)岁,致伤原因:高空坠物伤22例、打击伤20、车祸伤17例、其他7例,致伤到发病时间0.5~6.5h,平均(3.55±0.74)h;本次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入选患者、患者家属均对本次知晓并自愿签署调研意愿书。两组患者组间基本资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调研数据可比。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颅内降压治疗,并维持两组患者体内水、电介质平衡,并做好炎症、病变的预防与处理,并实施营养支持措施。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开颅手术,具体实施为:麻醉方式选择全麻处理,体位姿势选择仰卧位,患者头部侧偏,做好患者呕吐、咳嗽等行为对手术的影响预防措施,打开患者头部皮层,清除血肿,并做好引流处理。

治疗组患者实施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具体实施为:麻醉方式选择全麻、体位选择仰卧位,开口位置于颧弓上耳屏前1cm,经耳廓上方沿至顶骨正中线,止于前额部发际线下。将骨瓣进行游离以后,在顶部开孔,暴露出蝶骨平台与颞窝,清除血肿;完成清除以后复位骨瓣、缝合头部皮层[4~6]。

1.3 评判标准

疗效:治疗效果依据患者术后机体恢复情况、生理体征指标等多方面完成综合评估,显效:术后患者颅内压力显著降低,生理体征数据稳定,患者神志清醒、生活可以自理,无并发症出现;有效:术后患者颅内压力降低,生理体征数据波动变化不大并逐渐趋于稳定,患者神志较为清醒、生活需要陪护人员帮助可以自理;无效:患者意识尚未恢复、生理体征数据不稳定,出现并发症。

颅压:治疗前对患者的颅内压力进行测试评估并完成数据收集,并在术后第1天、术后第7天进行颅内压力进行测试评估并收集测量数据,将数据处理完成以后进行组间数据对比分析。

运动功能评估分级:Ⅰ:患者关节、肢体运动功能正常;Ⅱ:患者远端关节能够自由活动;Ⅲ:患者能够简单行走、站立;Ⅳ:患者卧床,只能做出简单的动作;V:患者无运动能力;Ⅳ级、V级患者归纳为运动功能障碍。

语言功能评估分级:Ⅰ:患者语言功能正常,能够正常交流;Ⅱ:患者语言表达混乱,但是能够沟通与交流;Ⅲ:患者偶尔进行沟通与交流,但大多数时间无法建立沟通;Ⅳ:无法与患者建立沟通;Ⅲ级、Ⅳ级患者归纳为语言功能障碍。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

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n=66,%)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颅内高压检测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颅内高压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第7天颅内高压数据对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颅内高压检测对比

2.3 两组患者运动、语言功能障碍对比

治疗组患者在运动功能障碍、语言功能障碍方面占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运动、语言功能障碍对比(n=66,%)

3 讨论

临床上、颅脑损伤合并恶性颅内高压患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神志不清、意识功能障碍、头晕、头痛、恶心等症状。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Standard Large Trauma Craniotomy) 是美国临床常用的急性颅内血肿清除手术,能清除约95%单侧幕上急性颅内血肿,并且能够清除硬脑膜外、硬脑膜内的血肿组织,还能清除额叶、颞前挫伤撕裂的坏死脑组织,控制颅前窝、颅中窝以及颅内出血,将破裂硬脑膜进行修补,有效防止脑脊液侧漏。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颅脑损伤合并恶性颅内高压患者的主要优势在于能够更好的清除患者颅内的血肿及坏死组织残留,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颅内压力,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且该类手术方式骨瓣位置更大,对于患者脑部组织坏死组织的分离、深处血肿的清理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从而获得较好的血肿清理效果。在治疗效果方面还能够改善患者脑部基底脑脊液的内部循环,对术后运动功能、语言功能等方面的影响较少,有效改善他们的生存质量。在本次研究中,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在术后颅内压力的降低方面,治疗组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在术后两组患者运动、语言功能对比方面,治疗组占据显著的优势(P<0.05)。

综上所述,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用于治疗颅脑损伤合并恶性颅内高压,在术后降低患者颅内压力方面较为有效,使得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保障,对患者运动、语言方面的影响较小,使得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保持稳定,有利于预后措施的开展,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骨瓣开颅颅脑
为什么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不建议做有创颅内压监测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疗效
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在重型脑外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多脑池沟通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进展
小骨窗开颅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12例的临床体会
浅析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比较分析
双侧标准大骨瓣开颅去骨瓣减压术与双额冠状切口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疗效比较
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