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科背景下《园林植物造景》课程改革

2020-08-06 14:36丁元春范志强宗梅凌张军陈陈
安徽农学通报 2020年14期
关键词:新农科课程改革

丁元春 范志强 宗梅 凌张军 陈陈

摘 要:园林专业作为农学类的传统专业,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修复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进一步实施,新农科建设要求园林专业面向新农业、新乡村、新农民、新生态,肩负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使命。该文以安庆师范大学园林专业必修课《园林植物造景》课程教学为例,针对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在教学中进行相应的改革建议,以为地方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农科;园林植物造景;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 TU98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14-0165-03

Abstract: As a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specialty,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With the further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countryside,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agricultural science requires that the landscape specialty should face new agriculture, new villages, new farmers and new ecology, and shoulder the mission of poverty alleviation, rural revitalizatio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China. Taking the teaching of landscape plant landscaping as an example, aiming a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eaching contents, methods and mean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reform and exploration suggestions in the teaching,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training of local applied innovative talents.

Key words: New agriculture; Landscape plants; Curriculum reform

2019年6月28日,新農科建设研讨会发布了《安吉共识——中国新农科建设宣言》,提出了新农科建设要开创“三条路径”,积极探索实践融合发展、多元发展、协同发展新路,加快培养创新型、复合应用型、实用技能型农林人才,高标准建设好农林“金专”“金课”和“高地”,对新农科建设做出了总体部署[1]。安庆师范大学作为地方性应用型高校,依托于皖西南地区丰富的植物资源、深厚的人文资源,培养出的园林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时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和综合岗位适应能力。《园林植物造景》是安庆师范大学园林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该课程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及适应市场需求的能力[2]。

笔者以《园林植物造景》课程教学为例,针对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为创新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借鉴,同时也为国内农林高校推进“新农科”建设提供思路[3]。

1 课程内容和特点

园林植物造景是一门融农学、工学和艺术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主要讲授如何以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为题材所创造的既能满足植物与环境生态适应上的统一,又能体现出植物个体和群体的形式美,及人们在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的园林景观[4]。按照安庆师范大学园林专业教学大纲的安排,该课程安排在大三上学期开设,是一门专业必修课,是在园林花卉学、园林树木学、园林设计初步等课程基础上的进一步讲授[5],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美学修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应用能力。

2 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课程内容交叉重复,与行业前沿脱节 园林植物造景课程内容与园林专业其他课程存在重复设置的问题,如与《园林规划设计》在植物造景设计与道路绿地规划设计等方面存在理论的交叉重复,与《园林设计初步》中对于造园要素介绍时讲解的植物要素内容存在重复,使得学生难以把握课程的核心目的,无法调动学习兴趣。实际课程讲授中更多的以传统园林理论为主,更新不够及时,与行业衔接不畅,教学内容难以适应园林行业发展的新需求。

2.2 学生基础薄弱 虽然园林植物造景课程开始之前学生已经进行了园林花卉学、园林树木学、园林设计初步等课程的学习,能基本认识常见的园林植物,具备一定的图纸表现、语言表达等能力,但很多学生对植物的生态习性、生物学特性及适用地区还不够充分了解,美学素养不够,设计技巧缺乏,以至于在造景设计中无从下手。

2.3 缺少实验实践环节 从教学大纲来看,安庆师范大学《园林植物造景》课程共计34个学时,全部为理论学时,缺少实验和实践环节,无法达到该门课程对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的要求。

2.4 教学方法、考核形式单一 目前园林植物造景教学方法主要还是以课堂讲解为主,很少采用项目驱动式、案例式教学法,启发不足,师生互动较少,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6]。考核形式仍然是以考试为主,缺少对学生实践和创新思维能力的考核[7]。

2.5 无地域特色,对行业新动态缺少关注 目前园林植物造景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以传统理论为主,较少涉及到本地区的区域资源,对植物造景的新技术、新动态关注不够,造成地域特色不明显,讲授的案例无法让学生感同身受,无法满足行业动态的发展需求。

3 提升教学质量的对策

在新农科建设要求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育卓越农林人才,改革园林植物造景的教学方式已迫在眉睫。

3.1 合理安排实践环节 《园林植物造景》课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专业技术性,课程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植物造景的系统知识和应用能力。增设实践环节,至少保证实验课时占50%以上,才能培养出新农科建设要求下的农林卓越人才。在课堂讲授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多观察、多实践,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在讲授园林植物与其他景观要素搭配时,可以带学生在校园中以实景进行讲解,并要求学生将典型配置手绘呈现。

3.2 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混合式教学,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教学水平。

(1)结合校园和安庆市园林绿地类型,采用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翻转教学。例如在进行道路植物造景设计要点时,让学生分组调查校园道路植物造景情况,结合图片以PPT介绍如何进行道路植物造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在设计要点掌握的基础上,以项目为载体,要求学生就植物设计主题、植物配置总平面图、苗木表、道路断面图、效果图等进行讨论并绘制出来,通过团队协作、不同分工完成道路造景设计。设计完成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方案汇报,小组互评,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对每组设计方案的优点、不足之处进行总结,并给出修改意见[8]。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和讨论,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9]。

(2)利用信息化手段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MOOC、SPOC等课程建设,实现线上线下教学的有机结合。例如,课前利用慕课堂发布小测验,及时发现学生知识点的薄弱环节,线下对知识点进行重塑;利用线上平台资源补充教学,教师发布讨论,学生作答,加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线上线下互动交流;课前发布案例,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分组汇报,组间评价和交流。通过在线作业、在线讨论、交流互动、生生互评等方式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3)以赛促教,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景观设计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及“互联网+”项目,重点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专业水平,也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奠定良好基础。

3.3 改革考核方式 合理的考核体系不仅能够准确、客观地反映教学成果,而且也是检验学生在课堂上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一种科学、有效的途径[10]。目前,安庆师范大学的园林植物造景采用的是平时成绩+期末考试的考核方式,其中考试成绩占70%,造成部分学生平时不学习,考前抱佛脚即可顺利拿到学分。

为避免上述情况发生,建议对该课程考核方式进行改革,以过程性评价为基准,评价内容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技能掌握、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文本成果。采取“2+2+6”(即课堂表现+平时(实验)作业+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案,其中课堂表现占20%,包括出勤率及课堂互动参与度;平时(实验)作业占20%,包括每次教师布置的课外调查任务、项目设计及PPT汇报;期末考试占60%。通过该考核方式有效保证学生出勤率的同时,让学生积极参与和完成教师每次布置的课程任务,保证教学质量,同时也能提高学生汇报方案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有助于毕业后更快地适应职业需求。

3.4 科学设置教学内容,彰显地域特色 安庆作为皖西南区域的中心城市,区位优势独特,各区文化交融,具有丰富的植被资源。教学内容应融入地方文化、地方特色,合理删减与其他课程讲授内容重复部分,整合课程内容,找出课程重点及课程特色。例如,在讲授园林植物类群时增加皖西南特色植物的生物学特性、观赏特性及园林用途的内容;讲授各类型绿地的植物造景时选取具有地域性的实际项目,要求學生在掌握植物造景的设计要点基础上完成项目设计,侧重于训练学生植物景观概念规划阶段的设计能力和图纸表达能力。除此之外,结合课程实习、专业实习及毕业实习等课程,进一步强化植物造景设计的能力。

4 结语

新农科背景下,课程建设应着力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科研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11],培养具有较强专业知识和创新实践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园林植物造景》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应紧跟新农科建设的时代潮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深化教学改革,为培养高层次、高水平、国际化的创新性农林专业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高教司.安吉共识——中国新农科建设宣言[J].中国农业教育,2019,20(3):105-106.

[2]邱巧玲,程晓山,赵晓铭.基于岭南地域特色的植物造景教学研究——以华南农业大学园林专业植物造景课程教学为例[J].绿色科技,2017(13):246-248.

[3]耿书宝,侯贺丽,杨晨飞,等.“新农科”建设背景下《资源昆虫学》课程教学改革[J].安徽农学通报,2019,25(23):134-136.

[4]关文灵.园林植物造景[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3.

[5]冯立国,生利霞,邵莉.《园林植物造景》课程改革与探索[J].安徽农学通报,2017,23(18):134-135.

[6]赵静,方从兵,谢兴斌,等.新农科背景下观赏果树栽培与资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9,47(14):280-282.

[7]蒋亚华,韩浩章,刘宇,等.产教融合背景下“园林工程”课程建设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8,24(21):144-145.

[8]丁元春.主题式教学法在园林植物造景课程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24):190.

[9]王平.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冶金教育,2018(5):67-69.

[10]王华,黄佳钦,张铭,等.园艺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考核体系 探讨: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31):368-369.

[11]刘燕,旦艺豪,王春.“新农科”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园林专业建设路径探讨[J].黑河学院学报,2019(11):115-117.

(责编:徐世红)

猜你喜欢
新农科课程改革
涉农综合性大学“新农科”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基于新农科建设背景下的《动物生理学》课程思政建设初探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