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检查视神经脊髓炎30例影像特征分析

2020-08-07 04:57张倩倩张体华周玫娟范娜钱伟军
安徽医药 2020年8期
关键词:脊髓炎侧脑室视神经

张倩倩,张体华,周玫娟,范娜,钱伟军

作者单位:1开封市中心医院影像科,河南 开封475000;2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商丘476000

视神经脊髓炎(neuromyelitis optica,NMO)是一组主要由体液免疫参与、抗原-抗体介导的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谱系疾病,伴或不伴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AQP4)阳性,女性高发,男女患病比约1∶10,为青壮年高复发、高致残性疾病[1]。现在视神经脊髓炎病人的影像表现及临床特征仍在调查研究阶段,还没有明确的调查研究结果。本次研究选取30例视神经脊髓炎病人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其影像学表现。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分析2009年2月至2018年9月开封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30例视神经脊髓炎病人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例,女27例,发病年龄(43.18±1.74)岁,年龄范围为18~63岁,病程3个月~6年。所有病人均满足2015视神经脊髓炎诊断标准[2]。本研究符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相关要求,病人或近亲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30例病人均采用GE OPTIMA MR360 1.5MRI扫描仪进行脊髓、头颅、眼眶核磁共振(MRI)检查,脊髓扫描序列包括矢状位:T1WI(TR=591.9 ms,TE=10 ms)、T2WI(TR=2 250 ms,TE=90 ms)、T2WI-STIR(TR=35 00 ms,TE=75 ms),轴位T2WI(TR=3 090 ms,TE=100 ms),扫描层厚3.0 mm,层间距1 mm。头颅扫描序列包括轴位:T1WI(TR=2 000 ms,TE=15 ms)、T2WI(TR=5 000 ms,TE=105 ms)、FLAIR(TR=6 500 ms,TE=105 ms)、DWI(TR=6 700 ms,TE=120 ms,b=0和1 000 mm2∕s),矢状位T2WI(TR=5 000 ms,TE=105 ms),扫描层厚5.5 mm,层间距1 mm。眼眶扫描序列包括轴位:T1WI(TR=388 ms,TE=15 ms)、T2WI-STIR(TR=3 415 ms,TE=81 ms),冠状位T2WI-STIR(TR=4 311 ms,TE=50 ms),视神经斜矢状位T2WI-STIR(TR=2 917 ms,TE=79 ms),扫描层厚3 mm,层间距0 mm。同时肘静脉注射GD-DTPA(钆喷酸葡胺注射液)进行增强扫描,剂量0.2 mL∕kg。

2 结果

2.1脑部病灶影像表现30例病人的MRI检查中出现脑部病变25例。其中18例病人的病灶主要分布在脑室周围(包括三、四脑室及侧脑室),三脑室周围病灶4例,四脑室周围病灶3例,侧脑室周围病灶15例;其次病灶分布在大脑半球白质区10例,延髓病灶3例、中脑导水管周围2例,脑桥2例,中脑1例,如图1~3。病灶多表现斑点、斑片状,大部分对称分布,部分病灶融合成团片状;病灶在T1WI呈等、低、稍低信号,T2WI及FLAIR序列呈高、稍高信号,DWI为等、略高信号,ADC呈等信号;颅脑增强12例急性期病人出现轻度云雾样强化9例,其中6例出现在脑室周围,3例出现在大脑半球白质区。4例出现薄线样强化,均位于侧脑室前后角。如图4~6。

2.2脊髓病灶影像表现脊髓MRI异常24例,其中颈髓8例、胸髓10例单纯受累,颈胸髓联合受累4例,颈髓、延髓联合受累2例。病变主要分布在脊髓中央灰质区15例,白质受累3例,灰白质同时受累6例;病灶呈阶段性或弥漫性分布,大部分病灶表现对称;病变呈多态性,表现为点状、小斑片状、类圆形、蝶翼形。急性期脊髓多肿胀增粗,表现弥漫性分布等、长T1长T2信号,压脂序列呈高信号,边缘模糊,10例病灶表现明显高信号,呈现“亮斑”征。慢性期脊髓可萎缩变细,病灶在T2压脂序列显示更清楚。本组病例增强后有6例出现强化,表现为点状、小斑片状、线条状及环形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如图7~12。

2.3视神经病灶影像表现视神经MRI异常11例,累及视神经后段5例,累及视交叉3例,累及视神经全段3例;视神经单侧受累5例,双侧同时受累6例;病灶节段长度大部分大于1∕2视神经。急性期视神经肿胀增粗,T2压脂序列呈高信号、边缘模糊;慢性期视神经萎缩。眼眶增强9例,其中2例急性期视神经出现轻度强化。

3 讨论

视神经脊髓炎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脱髓鞘疾病,它一度被认为是多发性硬化(MS)变异型的一种,随着特异性水通道蛋-4(AQP4)抗体及髓鞘少突胶质糖蛋抗体MOG的发现,视神经脊髓炎逐渐成为一种独立于多发性硬化的疾病[3]。临床表现为:视神经炎、急性脊髓炎、最后区综合征、急性脑干综合征、有症状的嗜睡发作或急性间脑综合征及有症状的大脑综合征,其中以视神经炎和横贯性脊髓炎最为常见。但本组2例病人以不典型临床症状为首发,表现颈部异常疼痛,1例伴有四肢异常疼痛,有文献报道这种异常疼痛称为痉挛性疼痛,主要原因是病变累及脊髓后角,但发病机制尚不清楚[4]。因此结合临床表现的同时,利用磁共振的多平面、多序列、多参数成像原理,有助于视神经脊髓炎早发现早治疗。

本组研究分析所选入的30例视神经脊髓炎病人中有25例出现脑部异常,占总比例的83.3%,跟国外研究报告结果一致[5],而国内有研究报告结果提示视神经脊髓炎伴发脑部受累高达94.5%[6],因此从此研究可得到视神经脊髓炎伴发脑部损伤是比较常见的,且多部位同时存在。脑部病变主要位于主要分布在AQP-4高表达区包括侧脑室、中脑导水管及三、四脑室周围,这与AQP-4抗体的致病机制有关系[7-10];其次病灶位于大脑白质区,皮层未见病灶;为视神经脊髓炎脑部受累的特征性表现。病灶形态多表现斑点、斑片状,大部分对称分布;部分病灶融合成团片状,常提示预后不良;病灶在T1WI呈等、低、稍低信号,T2WI及FLAIR序列呈高、稍高信号;DWI为等、略高信号,ADC呈等信号;同时随访观察中脑内病灶有逐渐增多特点。脑部病灶增强出现云雾样及薄线样特征性异常强化,国内仇小路[11]报道结果显示,除了上述异常强化表现外,还可以出现室管膜下区及软脑膜强化,但本研究病例未见显示。

本研究视神经脊髓炎的脊髓受累主要在颈髓、胸髓,腰髓未见受累;颈髓病灶向上可与延髓病灶相连,向下可与胸髓病灶相连。病灶通常超过3个椎体为其特征性表现,主要累及脊髓中央灰质区,白质区部分受累;表现点状、小斑片状、类圆形、蝶翼形等长T1长T2信号,压脂序列呈高信号,T2WI序列可见“亮斑征”。研究表明长节段横贯性脊髓炎合并T2WI序列“亮斑征”是诊断视神经脊髓炎特征性表现[12]。

本研究视神经炎常累及视神经后段,其次为视交叉,双侧同时受累常见,病变长度常大于1∕2视神经;部分表现横惯性视神经炎,累及整个视神经为视神经脊髓炎特征性表现。

视神经脊髓炎病人主要与MS病人进行鉴别,除视神经脊髓炎有特异性标志物AQP-4及MOG外,两者在影像学上也存在差异,首先脑部病灶位置存在差异,视神经脊髓炎病灶主要分布在AQP-4的高表达区,而MS病灶主要在侧脑室周围白质区,且多与侧脑室垂直分布。视神经脊髓炎慢性期以脊髓萎缩最常见而MS以脑部萎缩最常见[13-14]。视神经脊髓炎病人视神经症状常较MS重,累及长度较MS长[15-16]。

本研究通过分析视神经脊髓炎的颅脑、脊髓及视神经的MRI特征,有助于提高对视神经脊髓炎的认识,结合临床特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从而降低疾病的复发率和致残率。但是本次研究入组病例数量有限且为回顾性研究,存在局限性,以后研究可提高研究方法,应运多个MRI新成像技术,扩大研究样本量,更进一步提高对视神经脊髓炎的认识。

图1—3 视神经脊髓炎MR检查FLAIR序列病灶主要分布在三脑室周围、侧脑室周围、中脑,对称分布小斑片状高信号 图4 慢性期患者未见强化病灶 图5—6 急性期患者右侧脑室后角出现薄线样强化、三脑室周围病灶呈云雾样强化 图7 轴位T2WI序列胸髓可见“亮斑征” 图8 轴位T2WI序列颈髓斑片状高信号 图9 颈髓病灶呈小斑片状对称性轻度强化灶 图10 颈髓多发斑点、斑片、线样节段性长、稍长T2信号 图11 胸髓多发条带状明显长T2信号 图12 胸髓多发斑点状轻度强化灶

猜你喜欢
脊髓炎侧脑室视神经
产前超声在胎儿侧脑室增宽的临床价值
发现脑垂体瘤压迫视神经一例
磁共振检查在胎儿侧脑室陈旧性出血诊断中的意义
与肿瘤相关的视神经病变
超声和MRI测量胎儿侧脑室扩张的一致性评估
葛根素抑制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作用
You Must Have A Healthy Diet
得了脊髓炎有哪些症状?
MRI在孕中晚期胎儿侧脑室扩张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家畜脊髓炎及脊髓膜炎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