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失眠41例

2020-08-07 04:57吴仕平廖悄
安徽医药 2020年8期
关键词:匹兹堡障碍病人

吴仕平,廖悄

作者单位:遂宁市中心医院全科医学科,四川 遂宁629000

失眠障碍的特征是对睡眠量或质量不满意,伴随着难以入睡、频繁的夜间唤醒以及难以恢复睡眠和(或)在早晨比预期早醒[1]。这种疾病的特征还表现为明显的不适或功能受损,白天症状包括疲劳、白天嗜睡、认知能力受损和情绪障碍。急性和慢性失眠,根据不同的失眠定义和年龄组分层,经多国队列研究调查发现患病率为3.9%~22.0%。当使用第三版国际睡眠障碍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sleep disorders,ICSD-3)诊断标准时,慢性失眠症的患病率为9%~12%,急性的失眠为22%~35%[2]。失眠会导致心脏病、抑郁、卒中、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和焦虑的患病风险升高;慢性失眠也增加车祸、在家里和工作中的受伤率[3]。

2010年,英国心理药理学协会及来自欧洲大陆和北美的专家共同发表了一份共识声明,推荐认知行为疗法是失眠的首选治疗[4],药物治疗不应是首选,但如有必要,应谨慎使用,一开始应间歇使用,每3~6个月应重新评估一次。虽然认知行为疗法对失眠的疗效是无可争议的,但其普及性和成本问题使许多慢性失眠病人不能从该治疗中获益[5]。随着时间的推移用于治疗失眠的药物不断进步,但最常用的标准制剂却有不良副作用。特别是γ-氨基丁酸受体激动剂及抗组胺药,因纵向研究发现其与各种慢病发生及死亡率增加有关而受到严格的安全审查。围绕长期使用镇静剂安眠药的安全性争论不休,意味着慢性失眠病人没有得到适当的治疗[6]。为更广泛的病人群体提供更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本研究在临床实践中探索增强型体外反搏(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EECP)治疗失眠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3月至2019年3月在遂宁市中心医院就诊的失眠病人8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均符合失眠的ICSD-3诊断标准[7]。排除标准:患有房颤、严重瓣膜性心脏病或主动脉夹层、血压持续高于180∕100 mmHg、严重症状性外周血管疾病、深静脉血栓形成、出血倾向、颅内出血史、脑肿瘤或血管畸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活动性恶性肿瘤。病人或近亲属对研究方案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符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相关要求。

1.2干预方法两组病人在必要时均可按其需求恰当给予镇静安眠药物地西泮,剂量个体化,从小剂量(1.25 mg,睡前口服)开始。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P-ECP∕TI增强型体外反搏(重庆普施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治疗,每日1次,每次1 h,连续治疗30 d为1个疗程。对照组进行健康睡眠方式的指导,两组观察时间均为30 d。

1.3评估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8],该量表适用于精神障碍病人、睡眠障碍病人以及一般人睡眠质量的评估,主要评估被试者最近1个月的睡眠质量。该量表共包含24个条目(5个他评条目和19个自评条目),其中2个条目不参与计分,剩余18个条目被分类概括成7个因子: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和日间功能障碍。各因子得分范围为0~3分,总分为0~21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

1.4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24.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xˉ±s对连续型变量进行描述,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类变量采用频率和构成比进行描述,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两组一般资料比较两组性别、年龄段、退休状况、文化程度、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其他疾病史、家庭和睦、压力等构成状况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治疗前PSQI比较治疗前两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PSQI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失眠病人81例两组一般情况比较∕例(%)

表2 失眠病人81例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比较∕(分,±s)

表2 失眠病人81例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比较∕(分,±s)

变量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PSQI总分观察组(n=41)2.34±0.69 2.73±0.54 2.36±0.73 1.87±0.81 1.90±0.88 1.09±0.96 2.51±0.63 14.8±1.93对照组(n=40)2.35±0.66 2.72±0.55 2.37±0.70 1.85±0.80 1.87±0.88 1.07±0.94 2.52±0.59 14.7±1.88 t值-0.057 0.055-0.057 0.156 0.139 0.106-0.093 0.128 P值0.955 0.956 0.955 0.876 0.889 0.916 0.926 0.899

2.3两组治疗后PSQI比较治疗后观察组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催眠药物、日间功能、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睡眠障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治疗前后PSQI差值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催眠药物、日间功能、PSQI评分差值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睡眠障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3 失眠病人81例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比较∕(分,±s)

表3 失眠病人81例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比较∕(分,±s)

变量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PSQI总分观察组(n=41)1.26±0.77 1.51±0.80 1.29±0.81 0.97±0.75 1.21±0.96 0.00±0.00 1.58±0.63 7.85±1.74对照组(n=40)1.82±0.87 2.1±0.95 1.92±0.88 1.47±0.90 1.35±0.97 0.57±0.87 2.2±0.72 11.4±4.06 t值-3.035-2.989-3.342-2.694-0.606-4.214-4.077-5.193 P值0.003 0.004 0.001 0.009 0.546 0.000 0.000 0.000

表4 失眠病人81例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的差值比较∕(分,±s)

表4 失眠病人81例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的差值比较∕(分,±s)

变量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PSQI总分观察组(n=41)-1.07±1.03-1.22±0.98-1.07±1.10-0.9±1.04-0.68±1.23-1.1±0.97-0.93±1.01-6.98±2.46对照组(n=40)-0.53±1.13-0.63±1.12-0.45±1.21-0.38±1.31-0.53±1.21-0.5±1.13-0.33±1.09-3.33±4.56 t值-2.276-2.529-2.413-2.002-0.579-2.553-2.572-4.498 P值0.026 0.013 0.018 0.049 0.564 0.013 0.012 0.000

3 讨论

关于失眠的病理生理机制,涵盖了心理学、精神病学和临床神经科机制,包括:警觉水平过高、失眠的遗传因素、与昼夜节律和睡眠调节有关的睡眠调节物质、特定的大脑结构产生参与睡眠-觉醒调节的分子[1],关于失眠的心理生理学原因,研究者认为主要是自主神经功能的过度激活[9],他们发现更年期失眠病人的心率在夜间数小时内较对照组显著升高4次∕分(P<0.05),较高的心率往往与心率变异性降低有关,所以更年期失眠的一个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夜间自主神经过度兴奋。Maes等[10]也发现,原发性失眠的病人,其自主神经功能兴奋程度升高。目前对于失眠的治疗主要有认知行为疗法,但价格昂贵,获得困难;另外药物治疗,存在不可避免的副作用。

EECP最初被认为是由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衍生而来,其主要益处在于改变中心血流动力学,改善心肌缺血及心脏衰竭。然而,治疗结束后持续存在的益处,揭示了它比基于血流动力学更复杂的机制。对EECP治疗机制的深入了解,展示了EECP更为广泛的适应证。研究发现EECP是改善重要器官灌注的无创方法,它在人体四肢和臀部裹上气囊,并在心脏舒张期对气囊从四肢远端到臀部进行序贯性加压至250 mmHg,使肢体动脉内血液反流入主动脉,从而提高主动脉血流量和舒张压,达到增加冠状动脉灌注的目的,进而使机体的整个循环系统形成搏动性高灌注压力,增加全身各器官,尤其是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舒张期血流灌注[11]。脑灌注压的增加可以改善脑细胞的应用和供给,有利于脑细胞的恢复。EECP在增强脑血流和灌注压的同时可以降低脑卒中病人的血压变异性和增高病人的心率变异性,这提示EECP对于改善自主神经调节紊乱有效。研究发现,通过EECP的治疗,脑梗死病人的心率变异性明显增加,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调节明显加强[11]。另外EECP可提高动脉血氧分压,提高镁离子在红细胞和血浆中的含量,调节5-羟色胺及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改善失眠症状[12]。

本研究使用EECP治疗失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经EECP治疗后,观察组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催眠药物、日间功能、PSQI优于对照组(P<0.05)。通过两组PSQI评分差值的比较,发现观察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催眠药物、日间功能、PSQI的改善幅度均优于对照组。

EECP改善失眠的原因可能有:(1)EECP通过下肢气囊的序贯充排气,在心脏舒张期显著提高脑血管血流供应,促使更多的侧支循环开放,同时加速脑血管内血液流速,降低血黏稠度,有利于改善脑细胞代谢,进而缓解病人失眠[13-15]。(2)EECP被应用在冠心病、高血压、缺血性脑卒中、肾脏疾病、眼部疾病的治疗及康复。随着病人基础疾病得到有效控制,其睡眠质量也将相应提高[16-17]。(3)EECP气囊的充排气过程,病人下肢肌肉受到挤压与放松,类似于病人运动时下肢肌肉的收缩运动,对于缺乏部分运动功能障碍的老人等同于每天1次中强度有氧运动[18-19]。(4)EECP在缓解日常疲劳状态也有明显效果,特别是脑力疲劳和体力疲劳方面,能使失眠病人迅速消除疲劳,提高日间精神状态及间接缓解不良情绪,夜间睡眠质量也将好转。

我们的研究发现EECP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失眠病人的睡眠情况,它是一种物理治疗方法,安全性高,副作用少,经济易推行。关于EECP对于失眠的治疗效果机制,有待进一步进行大样本、大数据背景下的研究。

猜你喜欢
匹兹堡障碍病人
为何中年婚姻障碍多
谁是病人
跟踪导练(四)2
内向并不是一种障碍
医疗产业与城市复兴:美国工业城市匹兹堡的转型之路
病人膏育
还能活多久
家庭教育过于执着是孩子成长的障碍
G20匹兹堡峰会总结与展望
匹兹堡堪称美国“绰号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