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9例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

2020-08-07 04:57王平
安徽医药 2020年8期
关键词:剂型注射用抗菌

王平

作者单位:淮南市食品药品稽查支队投诉举报中心,安徽 淮南232007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2011版规定,严重药品不良反应(Serious 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是指使用药品引起以下损害情形之一的反应:(1)导致死亡;(2)危及生命;(3)致癌、致畸、致出生缺陷;(4)导致显著的或者永久的人体伤残或者器官功能的损伤;(5)导致住院或者住院时间延长;(6)导致其他重要医学事件,如不进行治疗可能出现上述所列情况的。虽然SADR发生率较低,但是对病人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危害很大。本文对2015—2019年淮南市收集上报的619例S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其发生的特点、规律、影响因素及临床主要表现,为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登录“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系统”,导出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淮南市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及个人收集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数据。

1.2统计方法及内容利用EXCEL数据透视表功能,以“报告表编码”为Σ值,对报告类型、病人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物剂型、SADR发生率高的药品品种及其主要临床表现、不良反应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报告类型5年累计收集上报ADR报告33 745例,SADR报告619例,占1.8%。其中,2015年49例(1.0%)、2016年 92例(1.4%)、2017年 156例(2.0%)、2018年 143例(1.9%)、2019年 179例(2.6%)。SADR报告导致住院或住院时间延长的最多,为421例,占68.0%。见图1,2。

图1 2015—2019年严重药品不良反应619例报告数量分布图

图2 严重药品不良反应619例类型分布图

2.2病人性别、年龄分布619例SADR病人中,男性为268例,占43.3%;女性为350例,占56.5%;性别不详1例。发生SADR的病人最大年龄93岁,最小2岁,其中>60~70岁年龄段SADR报告为166例,占26.8%,为报告高峰段。见图3。

2.3药物剂型619例SADR报告涉及药物剂型24种,注射剂(包括注射液、粉针剂)发生SADR最多,为460例,占74.3%;其次为片剂,为95例,占15.3%。见表1。

图3 严重药品不良反应619例年龄与性别分布图

表1 严重药品不良反应619例涉及药物剂型分布情况

2.4给药途径619例SADR报告中,静脉滴注给药途径发生SADR最多,为408例,占65.9%。见表2。

表2 严重药品不良反应619例不同给药途径情况

2.5 SADR位居前列的药品品种及其主要临床表现619例SADR报告涉283个品种规格。SADR报告数前15位的药品中,抗肿瘤药物SADR为159例,构成比最高(25.7%)。其中,注射用盐酸吉西他滨的SADR报告最多,40例,占6.5%。其次为抗菌药物63例,占10.2%,其中,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SADR较多。见表3。

2.6 SADR不良反应转归在619例SADR病人中,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后,痊愈113例,占18.3%;好转435例,占70.3%;未好转34例,占5.5%;不详36例,占5.8%;死亡1例,占0.2%。

表3 严重药品不良反应619例中前15位的药品品种及其主要临床表现

3 讨论

3.1 SADR类型及构成比5年累计收集上报SADR报告数及构成比呈现上升趋势。其中,患儿因腹泻静脉滴注喜炎平注射液,发生休克、心搏骤停、呼吸暂停的SADR导致死亡1例,占0.2%。5年仅收集上报1例死亡病例,可能存在漏报情况。因医疗机构及其医护人员仍然存在报告的顾虑,担心报告死亡病例会带来麻烦、影响声誉,缺乏报告SADR死亡病例的主动性。

3.2 SADR与年龄有关70岁以下病人,随着年龄增长SADR构成比呈现上升趋势。61~70岁人群SADR报告占26.8%,构成比明显高于其它年龄段。70~80岁病人SADR报告占16.0%,81岁以上病人SADR报告占5.5%,70岁以上病人,随着年龄增长SADR病例数呈现下降趋势,这可能与我国人均寿命有关,《“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预测2030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79.0岁[1],近5年我国人均寿命不到77岁。老年人身体生理机能衰弱,肝肾功能减退,对药物的敏感性增高、耐受性降低,药物吸收、排泄的效果和速度均和青壮年有着显著差异,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概率明显提高[2-5]。老年人常患有多种基础疾病,有51.33%的老年人每天服药,其中18.74%的老年人每天同时服用3种药物[5],联合用药相互作用增加了ADR的发生率。因此,老年人用药应小心谨慎,注意密切观察,必要时应适当减少药物剂量。

3.3 SADR与药物剂型和给药途径有关从药物剂型和给药途径分析,注射剂SADR为460例,构成比为74.3%,为高风险剂型。静脉给药SADR为408例,构成比为65.9%,为高风险给药途径。注射剂和静脉给药是ADR监测的重点[6]。主要原因:一是SADR报告主要来源于医疗机构,静脉给药为住院病人最常用给药途径;二是静脉给药绕过胃肠生物屏障[7],药品杂质和分解产物与药品有效成分一起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更容易引发SADR;三是静脉注射液中不溶性微粒、细菌内毒素以及药物浓度过高、滴注速度过快、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都有可能引发ADR[7-8]。注射剂不良反应往往发生迅速、程度严重、难以逆转,如不及时救治,会严重危及病人生命安全[9]。应尽量减少静脉给药,严格掌握注射剂的用药指征,按照说明书调配使用,准确把握用药剂量、浓度及滴速。

3.4抗肿瘤和抗菌药物SADR构成比高SADR报告数前15位的药品中,涉及抗肿瘤药物、抗菌药物及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肠溶片,但是上述药物SADR构成比高,并不意味SADR发生率一定就高。其中,抗肿瘤药物SADR构成比最高,为159例,占25.7%,与相关文献报道一致,梁小丽等对377例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回顾分析发现抗肿瘤药物SADR构成比为26.7%[10-11]。抗肿瘤药物SADR以血液系统损害最多,主要表现为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与本文观察的结果一致。主要原因:一是在肿瘤化疗过程中,抗肿瘤药物不仅杀伤肿瘤细胞,同时也严重损伤人体正常细胞,引发药物不良反应;二是肿瘤病人治疗尚无特效药物,抗肿瘤药物联合使用比较普遍,也可能是SADR构成比较高的原因之一。其中吉西他滨SADR报告最多,累及系统-器官主要为血液系统,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骨髓抑制;累及系统-器官其次为消化系统,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与相关报道相似[12]。吉西他滨临床常与紫杉醇类、铂类药物联合使用,紫杉醇类、铂类药物常见的SADR也主要累及血液系统、消化系统,药物联合使用导致SADR发生率增高。此外,吉西他滨为核苷同系物,在细胞内需要脱氧胞苷激酶激活才能活化成吉西他滨三磷酸,并结合到DNA和RNA中。吉西他滨三磷酸的细胞内水平受化疗周期及化疗方案影响;高浓度吉西他滨三磷酸可能会影响其毒性而影响临床疗效[13]。建议临床应对使用吉西他滨的病人加强ADR监测,定期检查血常规,一旦出现严重的骨髓抑制,应及时减低剂量甚至停药。

抗菌药物SADR为63例,占10.2%。其中,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SADR较多,主要原因除了与药品因素有关外,还可能与上述药品为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病人使用率高,且剂量较大有关。抗菌药物是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药品类别之一,其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数量一直居于首位,是ADR监测关注的重点[14-15]。医疗机构应该按照国家对抗菌药物管理的有关要求[16-17],推进处方点评工作,监测抗菌药物处方的适宜性、规范性,保证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阿司匹林肠溶片SADR为7例,占1.1%,临床表现为胃肠道出血、呕血、阴道出血、泌尿道出血、牙龈出血,与阿司匹林进入人体被分解为乙酰水杨酸对器官产生强烈刺激有关[18]。阿司匹林7例SADR原发疾病分别为发热、感冒、头痛、牙痛、关节痛,SADR均作为非甾体抗炎药使用引发的。该药物还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对心绞痛、脑血栓和心肺梗死也有较好的预防作用,但是用于抗血栓与用于抗炎相比,使用剂量较低,SADR发生率不高。

3.5关联性评价结果为“肯定”的SADR不多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遵循“可疑即报”原则,“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系统”自发呈报的不良反应,由于大部分SADR报告关联性评价结果为“可能”“很可能”,甚至部分SADR并未通过关联性评价,评价结果为“肯定”的SADR并不多。因此本文统计分析的ADR样本,部分ADR可能实为“药品不良事件”,并非真正意义上的ADR。

总之,SADR累及系统-器官范围广,对病人健康和生命安全危害大,是提示影响公众用药安全的最重要信息。SADR的发生与病人年龄、药物剂型、给药途径和用药品种等多种因素有关。合理用药是减少SADR发生的关键因素之一,医疗机构应严格遵循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适当性四大合理用药原则,做到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进一步加强抗肿瘤药物[19]、抗菌药物和静脉给药SADR监测,注重收集具有药物警戒意义的SADR等药品安全风险信息,各级ADR监测技术机构应加强药物警戒宣教培训,实施风险预警,提示公众安全用药,尽量减少SADR的发生及其危害。

猜你喜欢
剂型注射用抗菌
什么是抗菌药物?
乐坦®注射用红花黄色素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及使用注意事项探讨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骨质疏松症采用阿仑膦酸钠联合注射用骨肽治疗的效果
不同中药剂型,药效有区别?
益母草不同剂型临床应用优势浅析
抗感冒药的药学分析与合理选用
注射用曲札芪苷与常用输液配伍稳定性研究
猪精液冷冻保存的剂型及品种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