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与企业文化

2020-08-07 08:52秋菊
商业文化 2020年16期
关键词:儒家思想儒家职工

秋菊

只有基于中华文化核心价值的企业文化,才是具有中国特色和持久生命力的企业文化。中国企业应当立足本民族的思维及行动模式,吸取民族文化中的对现代企业文化管理有积极作用的部分, 对企业进行科学的管理。

儒家思想曾经是中华民族的主流意识形态,现在,其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人生态度、行为准则依然牢牢扎根于我们的思想中。我们如果能够进行创造性运用,儒家思想将会成为培育现代企业文化的沃土。

儒家思想在行为方式上,主张推己及人、由亲及疏、齐家治国,顺乎伦理贴近人情;在生活态度上,主张顺天因时,积极入世;在处事准则上,强调和谐,追求中庸,过犹不及。这些特质表明儒家思想具有很强的现实操作性,可以作为行动的指南。正因为如此,许多企业家不断地从儒家思想中得到启发,成功创办企业的同时,也培育了优秀的企业文化。在建设现代企业文化过程中,我们应该在对儒家思想的智慧充分了解、掌握和消化之后,适应时代的需要进行创造性地转化,用于指导现代企业文化的建设。

一、借鉴儒家义然后取的义利观,

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念

儒家见利思义的义利观包含这样几层意思:第一,追求正当利益,鄙视不当之利。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第二,主张以正当的方式追求正当利益,反对不择手段。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放于利而行,多怨;第三,义利不可兼得时,舍利求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儒家义利观启发我们,虽然最大限度地追求利润是企业的天职,但是应该见利思义、义然后取,绝不能惟利是图。在经营中,企业应该全面考虑自己作为产品生产者与原料供应者、产品销售者和消费者等有关各方的利益分配,使他们能够根据各自投入的大小取得合理的回报,才能不断赢得合作伙伴和广大顾客,占领并拓展产品市场,立于不败之地。在分配时,企业应该全面考虑国家、资本所有者、职工、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依法纳税,缴足国家;按照约定计利,回报资本所有者;按劳计酬,足额支付职工,剩下的才是企业的利润。如此才会为企业营造一个稳定、宽松、和谐的内外环境,保证企业地可持续发展。相反,如果企业见利忘义,或假冒伪劣或坑蒙拐騙或偷漏欠税,败露之后不仅要赔偿损失,还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使企业失去信誉甚至走向破产,所求之利也只能成为泡影,此所谓放于利而行,多怨。

二、借鉴儒家仁者爱人思想,

正确处理企业与职工的关系

儒家主张仁者爱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并认为关爱与苛酷效果截然不同,思仁恕则树德,加严暴则树怨。仁者爱人就企业而言,就要考虑职工作为人的多层次的需要尤其的情感的需要,不要过分强调物质刺激和契约化劳动关系,透支使用劳动力,而要充分尊重职工的基本权利,维护他们的合法利益,顾其对家对子女,使其对工作不生心存意外,甚至实行劳动关系终身制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劳动契约化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佳的选择),鼓励职工参与民主管理。那么,企业员工就会爱厂(企业)如家,回报企业以忠诚,承担起家庭成员的义务与责任。果真如此,企业就会成为一个团结的集体,不仅大大节约管理成本,还会产生倍加的劳动效率。

三、借鉴儒家举贤才思想,形成科学的用人机制

儒家一向主张为政在人、举贤才。儒家的人才观有以下几层意思:其一、强调人才的重要作用。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故为政在人;其二,运用正确的方法识别和选拔人才。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而应该听其言而观其行。选拔人才时不计仇嫌亲疏只考虑其才能高下、称职与否,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其三,善待人才,不求全才。赦小过,既往不咎,无求备于一人。儒家这类用人思想对于建设现代企业文化显然有很强的借鉴意义。企业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如果企业不能建立一套科学的用人机制,不能很好地发现、识别、选拔、培养、使用人才,就不可能在竞争中获胜,更谈不上发展壮大。

四、借鉴儒家日新思想,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儒家强调居安思危和不断进步。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矣国家可保。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停滞就意味着死亡,能否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实现日日新关乎企业的成败。那么,如何才能日日新,又日新,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呢?第一,要进行教育。

有教无类。成功的现代企业普遍重视对职工的教育培训;第二,要努力学习,善于学习。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即要有紧迫感,惟恐落后而加强学习。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周期加快,只有学习型企业才不会被市场淘汰;第三,要不断接受先进的思想,改革落后的制度。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济,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企业要敢于改革、善于改革,不可拘泥于形式、拘束于规则,而应因时、因地、因人、因势制宜。

五、借鉴儒家身正令行思想,

将企业的文化观念转化为职工的内在素质

企业文化只有转化为职工的自觉行动才能够为企业发展服务。这方面儒家思想也为我们提供了方法论,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严格自律,身正令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企业内部,科学的观念不能推广、良好的制度不能贯彻大多是因为领导者、管理者不能率先垂范,如果他们能够身体力行,广大职工自然效法;第二,注重教化。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就效果而言暴力强制永远比不上道德自觉,所以,企业经营者应该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和宣传,把企业文化理念转化为职工的行动自觉,这时,企业文化就取得了最好的效果、达到了最佳的境界。

综上所述,中国的企业文化建设应置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变革之中,并结合现代化的进程,才能把握好企业文化发展的趋势。儒家思想对企业的文化建设与管理有较高的借鉴价值,它有转化为企业活动以达到其目标的动力,也有使企业达到崇高目标与价值的基本方法。因此,中国的企业文化建设可立足于儒家思想的背景,用传统文化氛围和文化价值去管理企业,为企业创造价值。

猜你喜欢
儒家思想儒家职工
建设职工书屋 打造书香企业
儒家思想是否扭曲了人性
知命
职工摄影(2)
郭店楚墓主及其儒家化老子学
浅析儒家文化对老年社会工作的影响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茶道
Why Learn Chinese?
富民县总工会:“职工技协”谱新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