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七年级学生从地图中获取信息能力的策略研究

2020-08-09 08:56王彪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读图素养能力

王彪

[摘   要]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是地理知识的有效载体。正确使用地图,从地图中获取信息,是学生必须要提升的重要能力与素养。文章以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为例,分析当前地图教学面临的问题,探究提升七年级学生从地图中获取信息能力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地理素养;课堂教学;地图;七年级学生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22-0084-02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是地理事物的形象再现,有效承载和传递着大量的地理信息。《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学生地图技能的掌握作出了明确要求:“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正确使用地图,从地图中获取信息,是七年级学生必须要提升的重要能力与素养。

一、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材中地图的使用分析

地图具有形象、直观等特点,有利于七年级学生观察和认识地理事物,形成初步的时空观念,感知区域特色,形成正确的人地观念,同时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材用图丰富多样,其中的地图按照其用途和目的,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地理分布图。这是历史与社会教材中最常见的地图,能够直观反映地理事物的分布位置和范围等信息,如七上的《七大洲的分布》。2.地理示意图。这类地图主要表示各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和发展规律,如七下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及季风的活动》。3.地理景观图。这类地图以照片或绘画作品等形式,直观展现各区域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如七上的《马赛人的传统村庄》等。这些地图多直观展示或隐含多种地理信息,既蕴含课本知识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师有效开展课堂教学的重要工具。提升学生正确使用地图、从地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将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促进教学效果的改善,更有助于学生地理素养的提升。

二、当前七年级地图教学面临的问题分析

地图对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与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受多种因素影响,当前七年级地图教学面临诸多问题,具体归纳如下。

(一)学生学习方面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课堂真正的主人。学习的实质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提升能力素养和实现自我发展的过程。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的学习亦如此。七年级学生因其思维特点,在地图学习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对地图学习的兴趣很足但缺乏深度学习的意识

七年级教材中不少地图色彩鲜艳、直观形象,学生对这类地图非常感兴趣,也能获取地图传递的一些符号表征、知识层次的信息。但学生缺乏发掘地图深层次信息的意识,仅仅停留于浅层学习,没有做到深度学习。

2.想要学习地图但读图能力有限

七年级学生大多是乐于学习历史与社会这门学科的,更想要学会使用地图。但因读图能力有限(读图习惯不好、阅读方法不对、图像迁移和分析归纳能力不足、空间思维能力欠缺等),很多学生无法正确使用地图、从地图中获取更多的信息。

(二)教师教学方面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教师在地图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对地图的运用不够重视,没有正确认识地图的价值和作用

不少教师仍没有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重教轻学、重经验轻理论,在课堂教学中不用或者少用地图,将一些十分有教学价值的地图束之高阁,导致地图的使用价值没有发挥出来,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更无助于学生读图能力的提高。

2.对地图的选取和运用不够合理,没有充分发挥地图的价值和作用

地图是地理学习的灵魂,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材中的地图各有其作用。在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只是单纯地用地图导入或者将地图作为课件的一部分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没有组织高效的地图教学来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与理解地图,无法充分发挥地图的价值和作用。

3.注重知识讲解,忽视地图学习的方法指导

学生的地图学习,最突出的问题就是阅读地图的能力不足,技巧欠缺。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对知识点以快速讲解为主,很少对某一幅地图作详细分析,忽视了地图学习方法指导,导致学生缺少提升从地图中获取信息能力的机会,难以掌握地图学习的有效方法。

三、提升七年级学生从地图中获取信息能力的策略

1.基于学生生活,创设情境,助力学生走进地图

“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这句话说明了情境教学的价值。在教学中,基于学生生活,创设情境,将地图的学习置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方能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提高学生自主读图的意识。如七上《带着地图去旅行》一课,可以创设一个情境:去厦门旅游,需要做旅游攻略。在制作攻略的过程中,学生将面临厦门在哪里、怎么去厦门、如何找到既定地点和规划旅游路线等问题。这时学生就会思考,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哪些地图,这些地图可以带来哪些帮助,并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这样源于生活的情境创设,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的主动性,从而让学生真正走进地图,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

2.巧用问题引导,点拨技巧,助力学生理解地图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师在教学中的設问,是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的重要手段,更是打开学生思维大门的一把金钥匙。“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在地图教学中,教师要巧妙设置问题,催开学生的思维之花。问题要有针对性,切入主题;问题要有层次性,层层递进;问题要有启发性,引发思考。通过巧妙的设问、及时有效的追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引导学生掌握如读地图名称、读图例注释、找到并分析地图中相关地理事物的关键信息、归纳信息等读图技巧,助力学生理解地图,从地图中获取深层次的信息。

3.依托教材知识,提炼运用,助力学生画出地图

画出地图,就是学生依据所学知识,充分发挥空间想象与图像迁移能力,将知识以地图的形式整合并展现出来。这既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感知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空间观念。教师要依托教材知识,引导学生提炼运用所学知识,画出地图。如七上《观察地球仪》一课,可以指导学生画出东西经和东西半球划分的示意图(如图1),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经度的变化规律及东西半球的划分。又如七下《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乌鲁木齐》一课,也可以指导学生画出新疆“三山夹两盆”的地形简图(如图2),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新疆的地形,形成空间观念。

4.凸显地理素养,重塑提升,助力学生破“图”而出

地理素养是指学习者经过地理学习后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能力素养。地理素养包括地图技能、空间视角、综合思维、人地观念四个方面。在地图教学中,教师应做到“眼中有图,心中有素养”,于教学细节中凸显地理素养,助力学生破“图”而出。以七上《逐水草而居》一课为例,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非洲热带草原在世界的位置》《世界气候分布》等图分析非洲热带草原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提高地图技能,阅读、分析、运用地图,获取所需信息,并基于空间视角分析地理事物的特征,树立时空观念;通过《马赛人的活动范围》和《马赛人的传统村庄》等图探究马赛人的生产与生活特色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引导学生综合运用从地图中获取的信息,培养综合思维,进一步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提升地理素养。

对于地理核心素养,教师应从学科本质角度进一步挖掘,從育人角度进一步提炼,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体现。教师要将核心素养的培育作为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地图,从地图中获取信息。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牛学文,向佐军.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关键问题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3]  丁国庆.地理读图能力的指导[J].地理教学,2013(15):37-40.

[4]  袁书琪.地理学科素养的学科能力角度探索[J].地理教育,2015(3):4-6.

[5]  陈友芳.情境设计能力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9):4-6.

[6]  孙德勤.地理思维:核心地理素养的重要表征[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21):20-22.

(责任编辑    周侯辰)

猜你喜欢
读图素养能力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读图
读图
读图
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