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多元地理课程资源,全面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2020-08-09 08:56仲旭辉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课程资源高中地理核心素养

仲旭辉

[摘   要]文章从高中地理教学实际出发,着重从社会热点、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三个方面,分析如何拓展多元地理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程资源;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22-0088-02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指出,地理教学要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四大方面的核心素养。要实现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拓展多元的课程资源是一条重要的路径。地理课程资源应具有生成性和创新性,需要教师将各种资源进行整合重组,创造性地组织教学,为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服务。

一、关注热点,更新资源

多彩世界为地理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地理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与变化性,从地质地貌到人口资源,从基础设施到气象改变,地球上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与地理密切相关的事情,世界是变化的,地理学习内容也是变化的,因此,地理课程资源应跟上地球的变化与发展。教师要以专业的视角,在现实生活中捕捉和发现适宜的教学素材,充分挖掘热点资源与课程建设之间的内在关系。在为学生提供课程资源的同时,教师也要指导学生学会自己挖掘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报刊等大众传媒搜集资源,在分析和选择中生成实用性强的课程资源,切实指导学生达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分析和整理课程资源、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并运用到地理学习过程中这一目标要求,从而为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比如,在“探究月球基地”教学中,教师可采用热点问题专题演讲的方式,有效补充和拓展课程资源。首先,寻找热点资源。教师通过网络找出与我国探月卫星相关的知识,指导学生通过网络或者电视新闻持续关注探月卫星的发射进展情况。接着,拓展月球基地知识。教师从热点新闻出发,指导学生通过网络、报刊等搜集与月球相关的基本素材和知识,通过划分学习小组的方式,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开展学习研究。最后,开展专题讨论。课堂上每个学习小组利用五分钟的时间,分别组织开展“认识月球——月球的基本知识”“中国人的月亮梦——嫦娥计划”“世界都在看月亮——人类为什么要探索月球”等三个方面的专题学习和讨论。这些资源既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有效的补充,同时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教学与社会的联系。

这样,教师从热点话题出发,将地理与生活、地理与社会、地理与课堂进行了有机的融合。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围绕热点,搜集资源,开展专题学习和研究,锻炼和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度探究,培养了获取和整理信息的素养与能力。

二、主动参与,生成资源

课程资源分为隐性资源和显性资源。显性资源是利用媒介能够搜集到的资源,隐性资源则是内在的人的意识资源。课堂上教师不仅需要为学生提供显性资源,更需要和学生充分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通过挖掘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既往认知等,生成新的内在的具有创造性的课程资源,在师生的智慧碰撞中,拓展教学的领域,丰富课程内容。

比如,在教学人口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家族调查的方式,生成课程资源。首先,任务驱动,设置调查。在开展关于人口知识的学习之前,教师布置学习任务,要求学生通过调查,绘制家族人口数据图表,完成对家族人口的迁移和数量的情况调查,有可能的话再分析本家族发生人口迁移和变化的原因。其次,展示交流,介绍情况。学生结合调查情况,介绍本家族的人口情况及其迁移情况,并根据家族自身的情况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和阐释。不同的家族有不同的情况和历史,学生站在自己家族的角度,能够结合事实,有理有据地分析原因,调查结果基本真实可靠。最后,结合教材,归纳原因。在学生介绍和阐释各自家族的人口变化情况后,教师引导学生比照教材,厘清教材提供的基本因素和各自家族人口变化的基本因素的共性和不同之处。这样既让学生对教材内容有了深刻的理解,同时也通过挖掘与学生家族有关的潜在课程资源,有效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了补充。

人口相关知识理论性相对较强,教师从学生自身隐性资源入手,指导学生通过调查的方式进行有效探究,完成了教学目标。这样不仅能将枯燥的内容变得具体生动,还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内在经验,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深刻体验,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研究发现,创造资源

研究性学习是高中新课程改革关注的重点领域。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要指导學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探究方案,在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通过调查,提出并解决问题。结合自身教学实际,笔者认为,基于地理课堂教学,研究性学习应从“小”“实”“细”三方面入手,在问题的选择上要立足实际,切口要小,便于操作,利于互助,在对研究内容的逐渐分析和研究的过程中,丰富和创生新的课程资源,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培养。

比如,在教学生态环保相关内容时,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和地域特点,与学生共同确立“垃圾分类”的研究方向,让学生就XX地区的环境问题开展研究。首先,提出研究任务。教师提供四个研究任务:1.XX地区垃圾分类设备情况调查。2.XX地区人口素质对垃圾分类工作的影响。3.XX地区在垃圾分类方面出台的政策及其实施情况。4.XX地区垃圾分类现状及对策。接着,实施研究。划分研究小组后,学生通过实地调查、网络调研、问卷调查、居民访谈等方式开展调查研究,每个学习小组形成一份调查研究报告。最后,组织汇报。各小组对调查方案和调查过程进行介绍,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在阐明问题成因的过程中,强化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与理念。

调查研究是学生搜集资源、拓展资源、利用资源的方式之一。研究性学习成果是学生的原创教学案例,是创生性的课程资源。通过小问题发现大数据,通过实地研究体会其中乐趣,通过细致分析培养发现性思维,地理研究性学习为学生全面形成和发展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提供了路径和依据。

新课改理念下,课程资源从唯教材转向多元化发展。课程资源的拓展能够让学生通过直接或者间接参与,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直观体验,获取丰富的地理信息和学习资源,从而扩大了地理课堂教学的领域与范畴,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总之,广大教师要善于从学生需要出发,关注社会热点,做好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最终落实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责任编辑    周侯辰 )

猜你喜欢
课程资源高中地理核心素养
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新时期高校足球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当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探析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