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设计实践与感想

2020-08-09 08:56黄锦香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学情教学情境高中地理

黄锦香

[摘   要]新颖独特的教学设计,是教师圆满上好一节课的重要保证之一。教学设计要从学情、教学情境、探究活动、教学案例、师生互动等方面加以仔细斟酌,通过激发学生兴趣、优化课堂结构,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学情;教学情境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22-0090-02

教师上课既要做到生动有趣,又要能收到完美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具备高水平的专业知识技能的基础上,课前预先进行教学构思设计。教师在备课时,应构思教学环节和过程,对教材进行灵活有机的整合处理,使课堂成为真正高效传播知识的重要渠道。如何设计课堂教学呢?这是一门教育艺术。教师应当应用教育教学理论,讲究教学策略和教学技术,做到教学设计有据可依、有理可循。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学情和教学资源等进行教学设计,包括设计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重难点、教学环节,设计学生学习方法、学习过程,设计课堂师生互动环节,设计课堂学生讨论思考练习环节,做到课前胸有成竹,课中游刃有余,课后成果满满。下面就以《农业的区位选择》一节为例,谈谈笔者设计地理课堂教学的一些实践与感想。

一、了解学情,找准教学起点

如何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所学习的知识呢?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过: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由此可见,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和知识状况是学习者进行新的学习的重要内部条件。因此,教学设计的第一步应了解学生对地理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且考虑如何让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喜欢上课学习。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1)了解到目前为止,学生对所教章节相关内容的知识储备程度,照顾各个层次的学生,设计分层次教学内容。(2)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能适应大多数学生的、难易适中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跟上课堂节奏。(3)了解学生还需掌握哪些新知识新技能,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引导学习和重点点拨。

在设计《農业的区位选择》一节的教学时,笔者深入了解了学情。一方面,农业生产对农村学生来说再熟悉不过了,这是他们学习本节的优势,也是他们的兴趣点,因此,笔者尽量以他们身边的景观或事件为切入点来开展教学,这样学生就能愉快自如地掌握身边的地理知识了。另一方面,学生在初中已初步学习了农作物习性、农业分布和生产特点等相关知识,了解了农业区位基础概念,笔者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和收集相关农业生产资料,使大部分学生对《农业的区位选择》的学习有了足够的基础和充分准备,层次较高的学生还能掌握本节内容与之前学习的高中地理必修1中的第二章第二、第四节,第三章第三节,第五章,以及接下来要学习的高中地理必修2中的第三章、第四章知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也就是说把农业区位选择与气候、水、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工业的区位选择这些因素结合起来,但层次较低的学生就感到有些困惑了。根据上述学情,笔者把教学起点定为“首先让学生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再从学生的生活入手,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入手”。这样的设计,教师对学习内容难易分寸的拿捏到位,知识由易到难、前后衔接、循序渐进,符合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同时能够促进学生了解家乡农业的现状与发展前景,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发展。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标提倡通过情境创设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情境为地理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供支撑,为学生学习地理服务,促使学生用地理的眼光关注情境。因此,在进行地理教学设计时,要突出“新、奇”,设计别具一格的课堂情境,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促使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掌握所学知识。

如何从一开始上课,就激发学生学好本节课的欲望呢?笔者通过情境创设引出“农业的区位选择”这一课题,问学生平时上街帮母亲买过什么蔬菜和水果,又问哪些蔬菜和水果是我们这里生产的,哪些来自外地。待学生回答后,再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现收割稻谷、采茶、放养鸭,还有牧牛场、苹果、柑橘、葡萄等的图片,并问学生哪些景观在自己家乡有见过,为什么另一些景观分布在其他地区,为什么在自己的家乡没有种植苹果和分布大型的牧牛场……通过一连串情境设问,把学生的注意力都吸引过来,并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思考,然后告诉学生是由于不同的农业生产需要不同的区位条件,即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农业的区位选择”。这样设计教学,足以使高一学生感到有趣、新奇……这样,学生对平淡、枯燥的地理课堂增加了几分亲近感,被地理的魅力所吸引,产生了学好地理知识的满腔热情。

三、开展探究活动,指导学习方法

由于长期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通常只注重向学生灌输知识和问题的答案,而忽视了教会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有著名教育家指出:学习的正确的方法是学生的“再创造”,即学生将要学的知识自己去发现出来,这样才能有所创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考空间,不要急于告诉学生课本中的结论,而要让学生自己通过案例分析,发现地理知识和规律,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他们置身于探索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

例如对于知识点“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的教学,笔者就通过案例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先让学生分析课本第43页的三个活动题,分析为什么水稻生产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分析中国南方丘陵地区为什么要采取“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鱼果粮”的立体农业模式,分析我国一些沿海地区的耕地经历“水稻田—甘蔗地—鱼塘—花卉棚”的转变的原因,让学生自己分析原因,然后归纳“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再问学生:除了刚才分析的气候、地形、市场、政策因素外,还有哪些因素?这些因素中哪些是自然因素,哪些是社会经济因素?“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整个过程是教师只起指导作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深入学习,自然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学习中会处于最佳状态。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让学生掌握了主动建构地理知识的方法。课堂探究讨论学习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宽松、开放、自由的空间,保证了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要,体现了“地理课堂是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得到进步的空间”的新理念,增强了地理课堂的生命活力。

四、分析身边案例,让学生学习有用的地理

新课标指出: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地理知识包括学生身边常见的生活知识,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设计来自学生身边的案例,来印证课本上的科学理论。教师平时要细心观察生活,有意收集体现地理知识和规律的身边地理,让学生在课堂上分析,这样学生就不是纯粹地纸上谈兵,而是学习活生生的有用的地理。

在学习《农业的区位选择》一节中“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会发生改变”的内容时,笔者就结合发生在自己的家乡闽清县云龙乡的西红柿滞销情况来开展教学。笔者问学生:去年暖冬,闽清云龙乡的西红柿比往年早上市半个月,尽管销售价格只有以往的三分之一,但还是导致西红柿大量积压、腐烂,农民的收入损失很大,你知道为什么吗?你对我们家乡的农业区位的改进能提出建议吗?学生学习兴致大增,展开了激烈的讨论。通过讨論,学生知道了供求关系平衡失调影响西红柿价格和销量,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农业区位选择要考虑区位因素的变化。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市场是决定农业区位的最关键因素,而且懂得学以致用,即农业要发展,应及时调整农业区位因素。学生的生活视野更开阔了,更清醒地认识到学习地理的重要性,以及地理知识对生产和生活的指导意义。

五、优化课堂结构,实现师生、生生互动

课堂教学是连接师生的重要桥梁,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师生关系不是主动和被动的关系,而是建立在平等的人际关系之上的,课堂应体现人文关怀。

因此,对于《农业的区位选择》一节的教学,笔者充分理解、尊重、信任和激励学生,课前多了解学情,课中尽可能让学生多思考多提问,多创设一些师生、生生互动的空间,多给学生表现的机会。课前让学生在自己的家乡进行调查研究,了解长期以来,家乡农业种植的作物有没有发生变化,思考影响农业区位变化的因素,并将调查材料作为课堂学习的案例,加以分析。笔者也亲自到乡村与学生一起取证,在课堂上让学生展示图片和资料,来说明家乡农业区位发生的变化。轻松、愉悦、民主的教学氛围和师生、生生平等互动的教学模式,使课堂充满激情和活力,学生创新的灵感不断涌现,实现师生知识、经验、智慧的共享。学生之间交流合作互助,实现人格和心灵的健康发展,体现了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

总之,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设计具有激励性、引导性、开放性的教学环节,引导、激励学生主动参与、认真探索、积极思考、亲身经历、深切感悟、畅所欲言,敢于展示自己的个性,让地理教学充满生命活力,展现地理的魅力。

(责任编辑    周侯辰)

猜你喜欢
学情教学情境高中地理
习作教学,依“规定”还是据“学情”?
基于学情调研的鲁迅单元教学研究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学情分析有效服务教学的实践探究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情境教学模式刍议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