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段背诵融合通道探微

2020-08-10 09:24肖圆圆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语文素养

肖圆圆

[摘要]背诵是语文教学中学生积累丰富语言储备的过程,是培养语感和提高語文素养的第一步。在此基础上,本文依据低年段学生的心理及生理特点,提出与美术、音乐、体育等学科融合的方法,打开记忆思维和视觉、听觉、触觉、动作等感官的通道,激发学生对背诵的兴趣,提高低年级学生背诵的效率与能力。

[关键词]低段背诵 融合通道 语文素养

在小学低年段的语文教学中,大部分课文学完之后都会要求背诵,教师一般会把背诵变为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去完成,第二天再进行反馈。这样看似合理的流程,其实隐藏着一些问题,比如有的学生对此不感兴趣,根本不去背诵;有的即使背了也记不住;有的则花费了很长时间仍旧背得不熟;等等。到了第二天,当教师发现有学生没有很好地完成背诵时,仅仅只是责备他们不认真,然后让他们继续去背诵,却忽略了学生不会背的真正原因。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中对背诵的教学和指导不到位,没有真正地激发学生对背诵的兴趣,没有教给他们正确且科学的背诵方法,这是造成学生不能很好完成背诵的真正原因。

“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语言积累是口语和书面语的基础,是培养语感、提高语文素养的第一步,而背诵则是语言积累的重要手段之一。只有背会了,才能将语言材料内化为个人的语言储备,才能“厚积”而“薄发”。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低年段的学生要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并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所以教师更应该重视背诵的教学,加强对背诵的兴趣引导、方法渗透,把背诵的内容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更广阔的语文世界中。

一、唱起来背诵

心理学实验和实践证明:有节奏、有韵律的材料比没有节奏和韵律的材料好记得多,运用多感官协同记忆,可大大提高记忆效率。不仅如此,低年段的学生还特别喜欢音乐,他们上音乐课的积极性和热情度都非常高。那我们为何不能把课文或需要积累的古诗文加以旋律或节奏来引导学生去背诵呢?

笔者研究发现,低年段的诗歌如《小小的船》《快乐的节日》等,不仅是语文课文,还是儿童歌曲,而且许多古诗文就是古人伴着音乐唱出来的。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背诵这类课文时,就可以与音乐课相融,带着学生听歌曲,像上音乐课似的跟着旋律哼唱课文。美国著名翻译家尤金·奈达提出了“被动的听”这一学习理论,简单说就是听的次数多,即使没有刻意去背诵,也会记得。因此,在课余时间,教师可以循环播放课文的歌曲,就像听音乐一样,让学生在重复“听”的环境中,轻松愉快地巩固内容、加深记忆。

低年段学生年纪小,理解能力较薄弱,注意力也不够稳定和持久,具体形象且新颖的事物才更能吸引他们。所以,在让学生积累背诵《弟子规》《千字文》等晦涩难懂的经典古文时,若以一直讲解意思或整节课都以单独背、分组背、男女背等方式引导他们背诵,就太枯燥无味。长此以往,学生会对背诵失去兴趣甚至是反感。于是,笔者便借用了相关的音乐器材,将古诗文的背诵教学和音乐的节奏相结合,在初读和尝试背诵的过程中,使用不一样的乐器,打出不一样的节奏,如“咚咚哒,咚咚哒”“咚-咚,咚-咚”等;或者使用同样的节奏不一样的形式,如全班打节奏,选一人诵读;或者加快节奏点,全班加快诵读等。在这欢快的节奏和多变的形式中,学生不知不觉地把古诗文诵读了很多遍,自然而然也就会背了。最后再统一节奏,就像唱一首歌一样,在同一或相近的节奏中背出整篇文章,这会让学生以后一听到类似的节奏就能联想到背过的古诗文了。

唱起来背诵,融合了语文和音乐学科,打开了学生记忆思维和听觉的通道,不仅让他们背起来无压力、更高效,而且让我们的语文课堂除了单调的诵读声,还有艺术性的背景音乐,更有许许多多的欢声笑语。

二、画起来背诵

儿童心理学的相关研究表明:生动形象的图画比单纯的文字符号更容易让学生认识和接受。而低年段的学生也主要以形象记忆为主,那丰富的图画就是背诵教学中不可缺少的辅助手段之一。所以,我们在背诵教学时就可以与美术相融,打开学生记忆思维与视觉、想象的通道。

笔者执教《十二月花名歌》时,就通过山茶花、迎春花、桃花等花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其特点并说一说,从而去理解诗歌表达的意思,避免了教师惯用的文本解读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在自己的观察中理解文本。最后,看着图片,学生就能直接把诗歌背诵下来了。

背诵教学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引导他们把语言材料转化为一幅幅生动活泼的图像,自己为课文配插图。如《池上》这首小诗,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想象与创造:根据这首诗,你会画一张什么样的画呢?画上会有哪些东西,人物的表情又是什么样的呢?在学生构思画作的过程中,就把文字转化成一幅幅形象生动的图景,既理解了古诗的意思,又为背诵奠定了基础。之后,教师可以直接呈现一幅画,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快速勾勒简笔画,看着画再去背诵与回忆古诗。这样的背诵指导,大大降低了背诵难度,增加了情趣。在美术课上,再请教师指导学生继续完善自己的《小池》画作,配以古诗,那一幅幅精美的诗配画就完成了。一幅画建构了语文和美术课堂,也让学生感受到了语文的趣味与魅力。

画起来背诵,让学生在悄然无声中进行记忆,让他们在喜欢的画画中加深对语文的理解与感悟。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增强了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从而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三、动起来背诵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也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有积极性,他的聪明才智可以发挥80%以上,如果没有积极性则聪明才智的发挥在30%以下。学生一旦对背诵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就会主动去关注、探索、实践,并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低年段的学生骨骼肌肉正在茁壮成长,喜爱运动,奔跑是他们最大的特点,他们特别热爱上体育课。所以,我们的背诵可以和体育课融合,将文字与动作或肌肉的运动点进行记忆的勾连,帮助学生更高效、更有乐趣地背诵。

在笔者的课堂上经常能见到学生是在起立做动作的,将一些动词搭配变成一个个新奇有趣的动作,学生一边做,一边读背,课堂氛围十分活跃。如《剪窗花》一课,“小剪刀,手中拿”,两只手变成小剪刀;“我学奶奶剪窗花”,左边剪过去,右边剪过来;“剪梅花,剪雪花”,左边剪刀转一圈,右边剪刀转一圈;“剪对喜鹊叫喳喳”,一手在嘴巴上变成喜鹊嘴,一手放身后变成喜鹊尾,学着喜鹊叫“喳喳”……能在一直坐得笔直、端正的语文课上,起立活动活动,做这么有趣的动作,我们何乐而不为呢?在统编教材中,这类的诗歌特别多,教师就可以以文本为托,创编动作,激发学生背诵的兴趣,动作会做了,课文也就会背了,而配以丰富有趣的动作一定会比单纯、简单的文字背诵记得快得多。

若文本不适合做动作,那教师自己可以进行设计,让学生跳一跳、跑一跑、转圈圈等,将文字与动作一一对应,使他们一做到这个动作就想到了这个词或这句话。在课堂上,可以反复训练动作,就像上体育课一样,让他们动起来,比一直单调地读背一句话要好得多,教师还可以把上课的地点从教室换到更广阔的操场上,让学生更加放松和自由地背诵。

动起来背诵,将运动与文字融合,让学生打开了记忆思维和身体动作的通道,不仅符合低年段学生的生理特点,增强了他们的兴趣,将语文背诵变得活跃和轻松,而且有效地提高了背诵的速度与质量。

四、看起来背诵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学生对手机、平板等智能化、高科技的东西越来越感兴趣,且使用起来得心应手。所以,我们课堂教学也一直在运用着多媒体技术,将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

在背诵教学中,无论是音频、图片、视频还是动画,都依靠多媒体技术向学生传递语文信息,目的在于营造课文中所创设的氛围,使背诵的内容更加形象直观,使学生身临其境、有感而发,从而最大限度地增强语文背诵的效果。所以,语文教师有必要提升课件制作的能力。

总之,教师应将语文背诵与其他学科进行充分融合,打开学生记忆思维和视觉、触觉、听觉等多感官的通道,把单一的读背变成有趣的背诵,将简单枯燥的背诵教学变为形象生动的教学,让学生感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学生就更愿意积极地去背诵;让学生有法可循,掌握一些背诵的技巧,就能更有效地提高背诵的效率,从而发展他们的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长此以往,即使背诵变成家庭作业,学生也知道该如何用最佳的方式进行最高效的背诵。

猜你喜欢
语文素养
写作教学不应被“边缘化”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生活化的几点思考
如何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感情
中职语文教学如何开展综合性活动
素质教育下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探究农村中学语文素养的提升方法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为小语课堂“瘦身”,为学生语文素养增“肥”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