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走进高血压治疗的误区了吗

2020-08-11 02:42■文/王
幸福家庭 2020年4期
关键词:血压高心脑血管病降压药

■文/王 涛

高血压是常见的慢性病之一,是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心血管综合征,是心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也是心脑血管病死亡的主要原因。血压水平与心脑血管病发病和死亡风险之间存在密切的因果关系。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可以大大减少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慢性肾脏病和心房颤动等疾病的发生率。调查显示,18岁以上人群对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达标率分别为51.6%,45.8%和16.8%,仍处于较低的水平,因此有必要加强高血压知识的宣传。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高血压治疗的误区有哪些?

1.高血压无不适症状,可以不用降压药。大多数高血压患者通常无症状,很多患者不知道自己血压高,有些患者甚至收缩压高达200mmHg以上,在体检时才发现血压高,又或者出现了脑中风、急性左心衰竭、急性心肌梗死和心房颤动等到医院才被发现高血压,这是非常危险和致命的,故高血压被称为“无声杀手”。高血压的危害一直存在,血压越高、病程越长,靶器官(如血管、心脏、肾脏和大脑等)损害程度就越严重,所以早降压早获益,不管有无症状都需要服用高血压药物。

2.凭感觉吃药,头昏吃药,头不昏停药。患者根据症状来决定是否服用降血压药物是不科学的。头昏等症状与血压的高低无明显的正相关性,不是说头昏就血压高,头不昏血压就不高。比如血压低了也会引起头昏,如果患者此时吃降血压药物,会导致血压更低出现晕厥,后果不堪设想。

3.降压后血压正常了就停药。高血压是慢性病,除部分继发性高血压病因去除后血压能完全恢复正常,大部分高血压都需要终身服药治疗。如果长期血压稳定,药物可以适当调整减量,但必须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而不是擅自停药。擅自停药人为造成血压波动,特别是晨峰血压和夜间高血压,会在无形中增加心脑血管病风险。

4.认为是药三分毒,不愿意长期服用降压药。目前常用的降血压药物可分为七大类,每种降压药物都有一定的副作用,因人而异,有些人服药后副作用不明显。而有些人服药后副作用明显且不能耐受,应找专科医生进行药物的调整。从长期来看,患者规律服药带来的心脑血管获益远远大于药物带来的副作用。

5.跟着广告走,频繁更换降压药。我们且不说一些广告的药品是否正规,是否掺杂过多的商业利益。频繁地更换降压药物会引起血压的大幅波动,收缩压每升高20mmHg或舒张压每升高10mmHg,心脑血管病发生的风险会倍增;频繁更换降压药物还会增加药物的副作用。不规律不规范地使用降压药物的方式不可取,患者要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

6.听信伪科学虚假宣传,相信有根治高血压的“秘方”。目前大部分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尚不明确,只有少部分继发性高血压病因去除后可以根治,所以对于大部分高血压患者来说不存在根治的说法,更不存在所谓的“秘方”,只有长期坚持规范服用降压药,才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7.短时间内频繁监测血压。人体的血压自身呈节律性波动,于10:00~12:00达到峰值,到16:00~18:00再次出现次高峰,然后徐徐下降,于凌晨1:00~3:00为最低值,形成了双峰一谷的曲线。另外血压也随季节变化呈现冬季高夏季低的规律。当然,血压也会随运动、情绪等变化而变化。患者只有认识到血压的节律性才可以祛除心中的恐慌,从而将情绪对血压的影响降到最低,每日监测血压1~2次为宜。有些患者每日监测血压达10次以上,反复监测血压带来的紧张情绪或者测量的不准确性加重血压波动,形成越测越高、越测越激动、越激动血压越高的恶性循环。但患者如果正常测量血压时发现血压大幅波动,可适当增加监测次数,或者到医院进行复测,寻求专业医生的指导。

希望患者朋友们走出高血压治疗误区,重新认识高血压,认识高血压规范治疗的重要性,更好地控制病情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让我们一起直面高血压,平稳降压,安心生活,畅享幸福人生。

猜你喜欢
血压高心脑血管病降压药
降压药漏服了,怎么办?
降压药您吃对了吗
茶可用来开发降压药
今天血压高,要不要看急诊?
“再加两片降压药”等十六则
络病理论在心脑血管病治未病中的应用初探
沉默的杀手——心脑血管病,5秒要人命,该如何预防?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第二届编委会名单
无症状高血压更危险
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变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