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立忠:战“疫”打出科技自信

2020-08-11 04:38
发明与创新 2020年25期
关键词:核酸生物新冠

戴立忠(图/红网)

近日,在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表彰奖励大会上,圣湘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圣湘生物”)董事长戴立忠作为湖南省唯一的民营企业科技工作者获全国创新争先奖状。

戴立忠身上无处不散发着强烈的科技自信。他这种自信并非无缘之水、无本之木,是多年的科研攻坚练就的,是从今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一仗一仗打出来的,是用实力在说话。

第一时间练就“火眼金睛”

新冠病毒十分狡猾,它在感染者身上潜伏期长,出现了很多号称“隐形病人”的无症状感染者,他们不易被发现,却可能成为传染源。

不管病毒藏得多深,伪装得多好,总会留下蛛丝马迹,只要方法得当就一定能把病毒揪出来。戴立忠干的就是这个事:通过研制高效侦查技术和破案手段,把病毒伪装者、潜伏者通通查出来。

为了研制出精准、快速、简便的诊断试剂,为医护人员装上“火眼金睛”,让新冠病毒现出原形,圣湘生物第一时间成立了戴立忠领衔的疫情防控应急技术攻关小组。1 月10 日,新冠病毒基因组序列公布后,小组第一时间进行分析和产品设计开发。

每盒每剂,但求高精高质;一诊一断,当思人命关天。

带着“早一秒研发成功,便可早一秒检测诊断,多一份防控保障”的信念,戴立忠带领科研人员做了上百个实验,有时候一做就做到了凌晨,研发人员除了吃饭很少踏出实验室,直到1 月14 日成功研制出核酸检测试剂盒。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高效快速完成产品研发的背后,是戴立忠带领圣湘生物10 多年如一日在核酸检测技术创新上持续发力。

1 月28 日,圣湘生物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 核酸检测试剂盒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应急审批,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书,圣湘生物成为国内新冠病毒检测产品最早获批上市的6 家企业之一。

点评:党员干部中存在的危险驾驶、扰乱公共秩序、打架斗殴、言论过激等不当行为,虽然都是发生在工作之余的“八小时以外”,而且没有触及违纪“红线”,却已偏离合格党员的“高线”,严重影响了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北京顺义区的《提醒读本》,值得每个党员干部人手一册,日日警醒自己。

此后,圣湘生物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在国内抗疫战场大展身手,为国内疫情防控阻击战做出了重要贡献,被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红十字总会、湖北省政协、武汉红十字会等单位点赞。

外国使馆派人上门“抢货”

只有国内说好不一定有说服力,世界说好才是真的好。

从国内走向世界,圣湘生物的自信是:产品采用国际领先的RNA 一步法技术,把以往复杂的核酸检测过程简单化,而且操作简便,具有精准、快速、高通量的特点,能最大程度减少生物安全风险和交叉污染,有效助力识别疑似病例特别是无症状感染者,从而快速分流患者,防止交叉感染,助力疫情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 月3 日,圣湘生物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通过欧盟CE 认证;5 月5 日,获得美国FDA EUA(紧急使用授权);5 月11 日,获得巴西卫生监督管理局(ANVISA)注册证书。目前,产品已供往全球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全球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贡献中国力量和中国智慧。

硬核的产品质量,促使那些对产品要求十分严苛的国家对其敞开大门,也是戴立忠把产品推向全球的底气。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产品过硬,无需“带货”便有顾客上门。戴立忠说,曾经欧洲某国为了及时获得圣湘生物的抗疫产品,特意派了两名使馆工作人员住在公司“抢货”,产品只要生产出来了就会马上被运走。

戴立忠坦言,企业个体努力固然重要,但没有国内成熟完善的医疗创新产业链做后盾支撑,要想短时间内研发出对配套设备、原材料要求很高的核酸检测试剂产品几乎不可能,是国内浓厚的创新氛围之“水”,养大了圣湘生物这条“科技鱼”。

读这么多书要为国家做贡献

和许多60 后企业家一样,出生于1968 年的戴立忠有着强烈的家国情怀。

1993 年,从北京大学化学专业毕业的戴立忠选择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留学深造。“当时国内科技发展水平跟美国有差距,这是客观存在的。我想要在科技最前沿真正有一番作为,所以选择去了美国。”有一次,戴立忠走进一个影像租借店面,想租一张碟。“这是白人来的地方,你来干什么?”一个衣衫不整的流浪汉般模样的白人从背后冲着他说话,一脸不屑。戴立忠心里一震,转身离开。一路上,他在想:我一个中国名牌大学的留学生,竟然被美国一个流浪汉般模样的白人嘲笑。这是为什么?还是因为当时的中国不太发达啊。他决定主攻生物技术,在普林斯顿大学取得硕士、博士学位后,又在麻省理工学院完成博士后研究,并任美国分子诊断领军企业核心研发小组首席科学家,拿到了美国绿卡。

一份体面的工作,一笔丰厚的薪水,一张美国绿卡,2008 年,当许多人羡慕戴立忠实现了“美国梦”时,他却决定回国。他把先进的分子诊断技术带回中国,大幅缩短检测窗口期,将病变消灭在萌芽状态。戴立忠坦言,如果人生可以重来,自己会选择更早一点回来。

戴立忠的母亲是对他一生影响最大的人。他母亲是位乡镇药剂师,从医近40 年,经常对他说的话是:“要为国家做贡献,不然读这么多书干吗?”“小时候经常看到母亲为乡民们看病,因为条件简陋,一个乡村医生能够做的非常有限。”戴立忠说,因为母亲身体不太好,经常要住院,花了不少钱。在母亲住院治疗期间,他发现,凡是中国不生产或是没有能力生产的医疗器械、药物都会非常昂贵,其价格甚至是美国市场的两倍。

“这让我更加体会到普通老百姓看病之难,一场大病就可以将一个小康之家拖入贫困的深渊。”戴立忠说,只有我们中国人自己也能够生产,甚至生产的产品比国外产品更好,医药的价格才能降下来,老百姓看病才会更舒心。

专注研发百姓用得起的分子诊断产品

2006 年的一次回国调研,让戴立忠坚定了回国创业的决心和信心。

在那次调研中,他发现,在中国,慢性乙肝病毒(HBV)携带者约9300 万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2000 万例。每年因HBV感染而导致的肝硬化和肝癌死亡30余万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当时国内检测病毒感染采用的方法比较落后,主要通过免疫学检测抗体、抗原是否呈阳性来判断是否感染病毒,其窗口期通常需要2 到4 个月的时间,这样非常容易延误病情。

戴立忠(右)带领团队成员在实验室里做研究(图/华声在线)

在美国,患肝病的人数量以及死亡率都很低。美国拥有先进的医疗技术,其中分子诊断技术就是一大关键,利用先进的分子诊断技术,可以将检测的窗口期缩短到两周内,有效加强预防,将病变消灭在萌芽状态。戴立忠就是这项技术的核心研发人员,感受很深。

2008 年,戴立忠回到了祖国,在长沙创办圣湘生物。通过一年多的研发积累,戴立忠带领团队开发了国际领先的“高精度磁珠法诊断技术平台”,填补了国内临床高精度检测技术的空白,灵敏度为国内同类产品的50~100倍,其中一些核心技术甚至比美国还先进。

怎样才能研发出像“傻瓜相机”一样简单而方便的检测技术和设备呢?为了达到目标,戴立忠继续组织科技人员攻关。经过成千上万次的实验,他们终于研发出“一步法快速检测技术平台”。该技术的问世,填补了国内快速检测技术的空白,处理时间比同类产品缩短70%以上,灵敏度为国内同类产品的5~10 倍。

随后推出的全球领先的通用型全自动分子诊断系统,更是颠覆性地破解了传统分子诊断分项目、分样本类型、分时间段操作的瓶颈。只需要用一种提取试剂,就能够在该全自动平台上同时实现乙肝、丙肝、手足口、结核等大多数疾病的检测。特别是POCT 移动分子诊断系统,样本进,结果出,15~30 分钟就可以完成检测,让分子诊断不仅仅可以在大医院使用,也可以在社区、基层卫生院、海关、牧场、军队甚至家庭等场所使用。

随着公司高性价比产品的不断推出,部分进口产品价格很快就下调了50%甚至更多。“这充分说明医疗等关键领域必须要有中国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不能被别人掐住脖子。”戴立忠说,未来,要为百姓研发更多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分子诊断技术和产品。

坚定“四个自信”才能有科技自信

经历今年的疫情防控大战后,戴立忠更加充满自信地表示,我们在生物科技领域已经不再是“器不如人”的时代,要有充足自信在世界舞台与其他国家同台竞技。

坚定“四个自信”,才能有科技自信。戴立忠认为,科技自信其实是“四个自信”在科技领域的体现。这次中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大考表现出的文化、制度等优势,极大震撼了世界,强烈激发了海外华侨华人的民族自豪感。

戴立忠呼吁漂泊海外的华人科技人员积极归国创业,他的公司也将向全球华人华侨伸出共创科技事业的橄榄枝。

在此次抗疫中,戴立忠也看到,虽然我国生物医药行业发展迅速,但“产业缺块头、企业缺龙头、产品缺拳头”的问题依然一定程度上存在。他建议从以下方面着手:主动强链延链补链,营造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龙头企业的政策环境;大力支持进口替代,营造国产、进口产品“同质同价”的公平竞争环境;优化市场竞争机制,营造培育“工匠精神”的市场环境。

通过以上途径发展壮大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研发更多老百姓用得起、用得好的高性价比产品,与进口生物医药产品形成市场良性竞争,促使生物医药产品价格回归合理水平,从而降低国家医疗负担、缓解医患关系,是戴立忠的心愿。

圣湘生物工作人员加班加点生产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图/红网)

圣湘生物工作人员驰援全球抗疫(图/红网)

猜你喜欢
核酸生物新冠
生物多样性
全员核酸
核酸检测点上,有最可爱的平江人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第一次做核酸检测
新冠疫苗怎么打?
您想知道的新冠疫苗那些事
核酸检测
聚焦新冠肺炎